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車將超過12萬輛,相比之前7萬輛的增速,可以說翻了一番。上海一方面加強了對外牌車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要感謝上海長期以來的“免費新能源牌照”政策。對于上海人民來說,購買新能源汽車時贈送車牌,意味著可以節省近10萬的燃油車牌拍賣費用,享受與本地燃油牌照同等的“不限時”優惠。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線城市免費牌照不限量發放的政策,必然是有“期限”的。
3月1日起,上海將實施新一輪《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概括來說,新政策的核心政策是“繼續鼓勵純電,逐步收緊插電”。簡單來說,純電動綠卡將繼續免費發放,但混合綠卡要逐步減少,直至停止發放。上海政府也給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從2023年1月1日起,購買包括增程式在內的所有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用戶將無法獲得免費綠卡。到時候是搖號還是拍賣,政策還沒有明確的說法。新的牌照政策是好消息嗎?無論是前幾年的政策,還是今天實施的新政,判斷能否拿到免費綠卡的前提條件,一定是你名下沒有在上海注冊的新能源車,也就是說一個人永遠只能有一個新能源指標,其次,你需要有良好的信用狀況(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硬門檻)。對于購買插電式混動車的人,在前提條件的基礎上,新政還提出了一定的附加條件。一個是你要有符合標準的充電樁,一個是你不能有上海非營運機動車(摩托車除外)的其他指標。你什么意思?首先你得有充電條件。另外,如果你想拿到免費的混合綠色車牌,你得保證你在上海只有一輛車,而不僅僅是純電車。即使拿到燃油車牌,也不能享受混合車牌投放政策。
比如老王有一輛上海燃油牌照的車。他從來沒有買過新能源車。3月1日后,他想買一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作為備用。根據新政策,他也沒有辦法獲得免費的綠色許可證。相比之下,買純電車就寬松一點。只要不買第二輛電動車,即使已經有燃油車,也可以再買一輛純電車使用,政策近幾年不會變。這只是收緊混合牌照發放的第一步。2023年1月1日起,上海所有混動車將不再上牌,這對于還指望上海“發牌照”來蹭銷量的混動車來說,幾乎是一場“災難”。新政策對于一些想買更多插電式混動車的燃油車消費者來說,是一道選擇題。對于車企來說,想辦法提高插電式混動車的產品力,是一個必要的問題。
中間一塊鐵板,讓插電式混動車沒有政策東風可借。要想打動消費者放棄成熟的燃油車,必須提升自身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來說,我非常支持這個新政策。作為一個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對于消費者的上牌資格新政策的放寬,我是比較激動的。前幾年,一個有上海市居住證的外地人,在上海買一輛新能源車,需要繳納社保或者繳納12個月的個稅。新政策將這一時間縮短至6個月,意味著來上海的外地人可以更快拿到綠卡指標。同樣收到好消息的還有港澳臺、海外華人和外國人。本來這樣的人需要在上海生活一年。現在他們只要在上海繳納社保或個稅滿六個月就可以申請指標。
所以總的來說,新政策是去……新聞。上海有近1000萬外來人口,放寬門檻將惠及大量無車人群。另外,插電式車牌的收緊也可以倒逼車廠生產更好的插電式混動車,讓插電式混動車在上海不再是“政策混動”。為什么間奏被踢出了“送卡”序列?說到為什么要收緊插電,我上面說過,插電混動在上海一直是“政策混動”。當新能源政策剛剛在上海出臺,當人們對純電車還普遍不信任的時候,大量技術極其不成熟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出現在上海的地面上。這些車機械質量差,比當時用來保的“電氣工業垃圾”還要差。
當時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為了許可證利益而被迫購買的。買車后,因為沒有充電條件,他們每天都是用電驅動。老舊無力的國產發動機和變速箱拖著沉重的電機和電池上路,浪費了大量的燃油,卻換來了非常差的駕駛和乘坐體驗,這一點上海的網約車司機和乘客應該是頗有感觸的。
政府推行新能源的本質是什么?就是盡可能利用動力資源,少用燃料,節能減排。但這一波混動其實是打著新能源名義的燃油車,補貼占了綠卡卻什么都不干。此時政策的鍋不可少,但現在從懸崖上拉回來還不晚;另外,急功近利的汽車廠商也難辭其咎。為了賣更多的車,都是不成熟的混動產品;最重要的是充電資源不足。大部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還是慢充,而現有的公共充電樁主要是快充。要想補充能量,還得主要依靠國產慢充電樁。而上海很少有家用樁的居民,這種割裂在插電式混動車上尤為明顯。
不可否認,就像純電車一樣,如果你有家庭充電資源,成熟的混合動力汽車絕對是非常好的出行工具,所以政策明確要求插電式消費者擁有自己的充電樁是有道理的。只有執行政策,才能杜絕現在這種插電混裝當加油車的情況。
此外,在上海收緊混業經營的情況下,也可見狹義的“地方保護”的影子。就像北京,本土企業的混動車技術比較弱。北京一直把混合綠卡踢出相對容易的新能源牌照排隊政策,想買。像加油車一樣,參與無止境的抽獎!目前,上海一手拿著SAIC,一手拿著特斯拉,這是一條花大力氣招進來的鯰魚。兩家公司都在大力發展純電。不用說,特斯拉以前也在插電式混動車上下過功夫。現階段他們也在全力推純電。本土企業視外掛為雞肋,政府自然要幫忙。讓我們收緊軌道。上海市政府將在繼續推廣新能源方面做出哪些努力?在新政實施前,上海市政府還制定了一套《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這個計劃的目標雄心勃勃,考慮周到。首先,計劃定義了一個目標。到2025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預計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超過3500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的35%以上。這是一個驚人的比例。國家的計劃是,到202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新車總銷量的20%左右。上海提出的35%明顯高于國家目標,上海將繼續引領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市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規劃中還提到了目前上海嚴重的“油車占道”現象。政府鼓勵商場等物業降低充電車輛停車費,同時建議提高燃油車占用充電車位的收費標準,以緩解“油車占道”的矛盾。
關于有軌電車的安全性,方案表示將啟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追溯機制”,落實生產企業主體責任。提出并完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突發事故應急救援、車用氫氣儲運等標準規范。關于充電問題,規劃要求將現有公共充電樁改造為DC快速充電樁,力爭新建或改建1萬個。完善電力交換設施建設管理制度,對符合條件的電力交換運營進行補貼。落實住宅小區充電設施建設要求,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小區充電模式。出臺加氫站布局專項規劃,制定建設審批管理辦法。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車將超過12萬輛,相比之前7萬輛的增速,可以說翻了一番。上海一方面加強了對外牌車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要感謝上海長期以來的“免費新能源牌照”政策。對于上海人民來說,購買新能源汽車時贈送車牌,意味著可以節省近10萬的燃油車牌拍賣費用,享受與本地燃油牌照同等的“不限時”優惠。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線城市免費牌照不限量發放的政策,必然是有“期限”的。
3月1日起,上海將實施新一輪《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概括來說,新政策的核心政策是“繼續鼓勵純電,逐步收緊插電”。簡單來說,純電動綠卡將繼續免費發放,但混合綠卡要逐步減少,直至停止發放。上海政府也給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從2023年1月1日起,購買包括增程式在內的所有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用戶將無法獲得免費綠卡。到時候是搖號還是拍賣,政策還沒有明確的說法。新的牌照政策是好消息嗎?無論是前幾年的政策還是今天實施的新政,判斷能否拿到免費綠卡的前提條件都必須是你名下沒有在上海注冊的新能源汽車,也就是說一個人……永遠只能有一個新能源指標,其次你需要有良好的信用狀況(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硬門檻)。對于購買插電式混動車的人,在前提條件的基礎上,新政還提出了一定的附加條件。一個是你要有符合標準的充電樁,一個是你不能有上海非營運機動車(摩托車除外)的其他指標。你什么意思?首先你得有充電條件。另外,如果你想拿到免費的混合綠色車牌,你得保證你在上海只有一輛車,而不僅僅是純電車。即使拿到燃油車牌,也不能享受混合車牌投放政策。
比如老王有一輛上海燃油牌照的車。他從來沒有買過新能源車。3月1日后,他想買一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作為備用。根據新政策,他也沒有辦法獲得免費的綠色許可證。相比之下,買純電車就寬松一點。只要不買第二輛電動車,即使已經有燃油車,也可以再買一輛純電車使用,政策近幾年不會變。這只是收緊混合牌照發放的第一步。2023年1月1日起,上海所有混動車將不再上牌,這對于還指望上海“發牌照”來蹭銷量的混動車來說,幾乎是一場“災難”。新政策對于一些想買更多插電式混動車的燃油車消費者來說,是一道選擇題。對于車企來說,想辦法提高插電式混動車的產品力,是一個必要的問題。
中間一塊鐵板,讓插電式混動車沒有政策東風可借。要想打動消費者放棄成熟的燃油車,必須提升自身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來說,我非常支持這個新政策。作為一個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對于消費者的上牌資格新政策的放寬,我是比較激動的。前幾年,一個有上海市居住證的外地人,在上海買一輛新能源車,需要繳納社保或者繳納12個月的個稅。新政策將這一時間縮短至6個月,意味著來上海的外地人可以更快拿到綠卡指標。同樣收到好消息的還有港澳臺、海外華人和外國人。本來這樣的人需要在上海生活一年。現在他們只要在上海繳納社保或個稅滿六個月就可以申請指標。
所以總的來說,新政策是個好消息。上海有近1000萬外來人口,放寬門檻將惠及大量無車人群。另外,插電式車牌的收緊也可以倒逼車廠生產更好的插電式混動車,讓插電式混動車在上海不再是“政策混動”。為什么間奏被踢出了“送卡”序列?說到為什么要收緊插電,我上面說過,插電混動在上海一直是“政策混動”。當新能源政策剛剛在上海出臺,當人們對純電車還普遍不信任的時候,大量技術極其不成熟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出現在上海的地面上。這些車機械質量差,比當時用來保的“電氣工業垃圾”還要差。
當時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為了許可證利益而被迫購買的。買車后,因為沒有充電條件,他們每天都是用電驅動。老舊無力的國產發動機和變速箱拖著沉重的電機和電池上路,浪費了大量的燃油,卻換來了非常差的駕駛和乘坐體驗,這一點上海的網約車司機和乘客應該是頗有感觸的。
政府推行新能源的本質是什么?就是盡可能利用動力資源,少用燃料,節能減排。但這一波混動其實是打著新能源名義的燃油車,補貼占了綠卡卻什么都不干。至此,政策的鍋……缺一不可,但現在從懸崖上拉回來還不晚;另外,急功近利的汽車廠商也難辭其咎。為了賣更多的車,都是不成熟的混動產品;最重要的是充電資源不足。大部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還是慢充,而現有的公共充電樁主要是快充。要想補充能量,還得主要依靠國產慢充電樁。而上海很少有家用樁的居民,這種割裂在插電式混動車上尤為明顯。
不可否認,就像純電車一樣,如果你有家庭充電資源,成熟的混合動力汽車絕對是非常好的出行工具,所以政策明確要求插電式消費者擁有自己的充電樁是有道理的。只有執行政策,才能杜絕現在這種插電混裝當加油車的情況。
此外,在上海收緊混業經營的情況下,也可見狹義的“地方保護”的影子。就像北京,本土企業的混動車技術比較弱。北京一直把混合綠卡踢出相對容易的新能源牌照排隊政策,想買。像加油車一樣,參與無止境的抽獎!目前,上海一手拿著SAIC,一手拿著特斯拉,這是一條花大力氣招進來的鯰魚。兩家公司都在大力發展純電。不用說,特斯拉以前也在插電式混動車上下過功夫。現階段他們也在全力推純電。本土企業視外掛為雞肋,政府自然要幫忙。讓我們收緊軌道。上海市政府將在繼續推廣新能源方面做出哪些努力?在新政實施前,上海市政府還制定了一套《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這個計劃的目標雄心勃勃,考慮周到。首先,計劃定義了一個目標。到2025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預計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超過3500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的35%以上。這是一個驚人的比例。國家的計劃是,到202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新車總銷量的20%左右。上海提出的35%明顯高于國家目標,上海將繼續引領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市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規劃中還提到了目前上海嚴重的“油車占道”現象。政府鼓勵商場等物業降低充電車輛停車費,同時建議提高燃油車占用充電車位的收費標準,以緩解“油車占道”的矛盾。
關于有軌電車的安全性,方案表示將啟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追溯機制”,落實生產企業主體責任。提出并完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突發事故應急救援、車用氫氣儲運等標準規范。關于充電問題,規劃要求將現有公共充電樁改造為DC快速充電樁,力爭新建或改建1萬個。完善電力交換設施建設管理制度,對符合條件的電力交換運營進行補貼。落實住宅小區充電設施建設要求,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小區充電模式。出臺加氫站布局專項規劃,制定建設審批管理辦法。
分享一路飄紅“旗”報春九重豪禮勁爆來襲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3月1日,美國汽車安全監管機構表示,已經對近190萬輛豐田榮放(RAV4)SUV車型展開了調查,原因是這些車輛含有潛在的起火風險。
1900/1/1 0:00:00當人們對“造車新勢力”的印象還停留在暴漲的股價、意氣風發的創業者、揮著鈔票追捧的投資人的時候,它們已經開始被美國資本市場悄悄拋棄。
1900/1/1 0:00:002月28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下簡稱“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2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22,較上月下降7
1900/1/1 0:00:00美國調查近190萬輛豐田RAV43月1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已經對近190萬輛2013至2018年款豐田RAV4SUV展開了調查,稱這些車輛存在起火風險。
1900/1/1 0:00:00根據EVsales數據,全球新能源乘用車1月銷量達32萬輛,同比上漲1131,這也是歷史上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最強開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