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蘋果造車,一部開篇即高潮的懸疑劇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來源:今日美國

作者|王燕琴張永

編輯|旅行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蘋果造車成了科技圈的一大未解之謎。

這項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蘋果靈魂人物喬布斯“遺產”的活動,在他離開三年后的2014年秘密啟動,并取了一個神秘的代號“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

在接下來的六年里,野蠻生長的新車經歷了潮起潮落。2020年,特斯拉以49.95萬輛的銷量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一騎絕塵,但期待中的“iCar”仍未問世。真假傳言之間,蘋果遮遮掩掩的態度,造車計劃的擱置和重啟,甚至引發了外界的質疑:“蘋果真的會造車嗎?”

直到最近,夜間行走的“泰坦計劃”終于揭開了神秘的一角。

2月4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稱,多名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接近與現代起亞達成協議。如果雙方合作能夠順利推進,將在起亞位于美國佐治亞州西點的組裝廠生產蘋果自動駕駛電動汽車。

2月3日,韓國《東亞日報》也報道稱,蘋果將向起亞汽車投資4萬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在電動汽車領域展開合作。雙方可能于2月17日簽署協議,“蘋果汽車”(暫定名)計劃于2024年上市。

就在大家都以為蘋果和現代、起亞的合作已經確定的時候,當地時間2月5日,彭博潑了一盆冷水。據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確實與現代和起亞進行了談判,但討論已于近日暫停。

無論如何,蘋果造車會遲到,但大概率不會缺席。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近日出席活動時表示,蘋果擁有制造智能汽車所需的能力、資金和技術,蘋果造車在業內已經不是秘密。在他看來,全球高端汽車領域最終會減少到五家,包括一些新進入者,比如蘋果。

這位新車之星的創始人將蘋果視為蔚來的終極對手。“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汽車可能會在2023年至2025年的未來幾年內量產。”

當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踏上2021年最火的賽道時,所有人都投來好奇而熾熱的目光。

蘋果車局,有野心的人有自己的盤算。

對于蘋果來說,進入任何領域都會引起騷動。當前的汽車制造領域是一個比以前更性感、更宏大的故事。

嗅覺敏銳的資本總是跑得最快。受可能與蘋果合作的消息影響,2月3日韓國股票起亞汽車的盤中股價上漲14.5%,為近23年來的最高水平。

起亞并不是蘋果造車的第一個“緋聞對象”。今年1月,《韓國經濟日報》透露,蘋果正在與現代汽車進行談判,雙方可能共同開發電動汽車,并聯合開發電池技術。消息一經發布,現代汽車股價飆升24%。

雖然現代和起亞都是韓國第二大企業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汽車公司,但角色不同。在現代集團一位員工看來,從定位上來看,現代略高于起亞。“雖然現代在華業績不佳,但作為全球前五的傳統車企,現代在北美的銷量和口碑都不錯。”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來源:AppleInsider

這可能也是現代在此次合作交易中表現出猶豫的原因。

在1月份與蘋果談判造車的消息發布后,現代先是發表聲明稱與蘋果的談判仍在前期,隨后在新版聲明中刪除了蘋果的名字,稱“我們收到了不同公司關于開發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合作請求,但討論仍處于初始階段,尚未做出決定。”

糾結就在紙上。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人擔心成為蘋果合同制造商,因為現代汽車高管未能就與蘋果的潛在合作達成協議。

……ome高管認為,由于與蘋果的合作模式傾向于蘋果采購零部件,然后交由現代組裝,這種類似于蘋果與富士康在手機行業合作的代工合作,對現代自身的技術和研發并無幫助;更重要的是,這與現代打造高端形象的計劃背道而馳。

現代企業并非無法追蹤。早在2020年12月,就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已經向何達、FTL -KY、合秦、福田等省汽車零部件廠商提出了庫存要求。在Strategy Analytics智能手機研究總監隋倩看來,無論是自建工廠還是通過代工,蘋果在質量控制和供應鏈管理方面一定會展現出自己的特色。

這意味著現代在與蘋果的合作中將失去很多主動權。但這筆乍一看有風險、乍一看又充滿想象力的交易,很難放棄。

消息再次傳出時,談判桌上的主角已經換了。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2月4日報道,在現代汽車集團董事長鄭義宣的推動下,蘋果和起亞再次展開談判,這也被業界視為現代汽車集團的妥協策略。

一位熟悉現代起亞戰略的消息人士透露,鄭義宣已經明確表示,移動旅行是該公司的未來。現代集團領導層認為,通過與蘋果合作,該公司可以加速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的發展。2020年12月,現代集團公布了專用電動模塊化平臺(E-GMP),起亞在美國擁有完整成熟的生產基地。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資料來源:現代汽車集團

此前,在智能駕駛領域,現代已經與Ambofu,Motional Inc成立了合資公司,開發和應用全自動駕駛技術,為不同地區和不同需求提供出行服務。

目前,現代集團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轉型和成長壓力。受疫情影響,2020年,現代汽車集團全球銷量創下“十年新低”,為635萬輛,遠低于其754萬輛的年銷量目標。到2020年,現代汽車集團已經連續第六年未能實現年度銷售目標。

另一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認為,現代汽車控制已經實現全球領先,質量控制在北美僅次于豐田。現代作為一家在短短20年內成為全球第五大車企的公司,“它的野心非常大。”如果和蘋果達成合作,“一定會給你帶來銷量的增加,提升你的排名”。

更吸引人的是,蘋果汽車背后有巨大的盈利潛力。

今年1月,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ie Huberty)發表報告稱,智能手機每年的總有效市場(TAM)為5000億美元,蘋果占據了這一市場的約三分之一。全球汽車和移動市場的價值約為10萬億美元。“蘋果只需要占到2%的市場份額,就可以相當于其iPhone業務的規模。”

暗戀蘋果的野心家不止現代和起亞。

與蘋果有著革命友誼的富士康也在同一時間加速沖擊汽車圈,力爭在萬億美元的市場中分一杯羹。今年1月,富士康先“雪中送炭”,與拜騰汽車達成合作協議;就在幾天后,為了推動與吉利的合作,久未出山的郭臺銘親自站上了講臺。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左三是郭臺銘來源:Foxcoon

不過,一向標新立異的蘋果似乎并不打算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熟悉蘋果與現代集團談判的人士表示,蘋果汽車的上市時間可能會推遲。知情人士稱,兩家公司尚未達成協議,蘋果最終可能決定單獨與另一家汽車制造商合作,或者與現代同時與其他制造商合作。

2月5日,《日本經濟新聞》還援引一家供應商高管的話稱,蘋果正在推進與至少6家汽車制造商的談判,其中包括日本企業。各車企將評估是否接受與蘋果共享設計、開發和生產的“橫向分工”模式。這個判斷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思考不同」

在消費電子市場以幾何級數高速擴張的2007年,已經在PC行業樹立了獨特個性的蘋果公司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盡快抹去印在自己身上的PC印記。為了徹底擺脫束縛,喬布斯干脆把公司名字里的“電腦”二字去掉,改成了“蘋果”。

這一看似反常的舉動,透露出蘋果徹底改造電子科技公司的野心。當時iPod大獲成功,iPhone即將問世,一個新時代的大幕即將拉開。事實證明,正是因為這個決定,讓進軍通訊市場的蘋果大放異彩,喬布斯的前瞻性判斷也讓蘋果走上了封神之路。

今天的汽車工業正站在一個類似的變革的十字路口。因為我已經給自己砍掉了條條框框,蘋果不能說不務正業。其深深烙印在產品基因中的“與眾不同”的理念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讓人對這款跨界播放器寄予厚望。

如果追溯蘋果的造車夢,更像是蘋果之父史蒂夫·喬布斯未能完成的夙愿之一。作為一個從小跟著父親在車庫里打拼的男孩,他不僅從小熟悉汽車零部件,而且在整個蘋果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對汽車都有所了解。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1985年,喬布斯(右)和他的朋友在保時捷944。資料來源:維多利亞倡導者。

在最初構思Mac的時候,喬布斯就向團隊提議設計一個像大眾甲殼蟲一樣不會過時的經典外形。在他看來,Mac應該和他欣賞的保時捷、奔馳的設計理念一致。“偉大的藝術作品不一定要跟風,它們本身就可以引領潮流。”

早在2008年,喬布斯就有了造車的想法。在蘋果前高級副總裁、iPod之父托尼·法德爾(Tony Fadell)的記憶中,他們當時的討論甚至集中在汽車應該具備哪些功能,以及如何設計汽車的儀表盤。

雖然最后由于其他項目以及金融危機下的全球金融緊縮,蘋果不得不擱置iCar的開發計劃。但此后,喬布斯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有了設計汽車的平臺,我們將在不久的將來制造汽車”。

2011年,喬布斯去世,三年后,泰坦項目逐漸浮出水面。雖然很長一段時間,蘋果對造車守口如瓶,但從未停止招兵買馬。從特斯拉、Waymo到英偉達,都成為了蘋果挖墻腳的對象。

“在灣區有一個笑話。如果你認識的任何一個汽車相關的高管突然離職,不更新LinkedIn狀態,他很可能去了蘋果。”2015年,斯坦福大學機械工程教授克里斯·格迪斯(Chris Gerdes)評論道。也是在那一年,蘋果汽車團隊的曝光規模將擴大到1000人以上。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CarPlay來源:蘋果官網

與喬布斯想要改變世界、追求顛覆性創新的基因不同,接替他執掌蘋果的蒂姆·庫克更看重銷售和財務數據……雖然參與了造車,但他的計劃一度經歷了擱置和重啟的過程,一場夢想與理性的博弈也在黑暗中展開。

在千千看來,對于過去涉足多個領域的蘋果來說,判斷其核心業務的標準仍然是能貢獻多少營收和利潤。“汽車將成為整個移動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手機和其他設備共享數據和內容,這也是蘋果制造汽車的主要動機。”

事實上,自從庫克掌舵以來,試圖擺脫硬件刻板印象的蘋果越來越像一家科技互聯網公司。在蘋果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中,iPhone業務占比降至44%。2020年,蘋果來自服務部門的收入比上一財年增長16%,達到538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0%。

如果只拿現在的汽車行業和蘋果的老業務比較,前者因為毛利率低、投資高、競爭激烈,并不是一個性感的商業故事。以高利潤率著稱的豐田,2019年收入約2萬億元,凈利潤1368億元,毛利率約18%。蘋果財報顯示,其2020年營收為2745.1億美元,綜合毛利率高達38%。

吸引蘋果進入汽車行業的,是未來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的充滿想象力的汽車市場。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來源:今日美國

作者|王燕琴張永

編輯|旅行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蘋果造車成了科技圈的一大未解之謎。

這項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蘋果靈魂人物喬布斯“遺產”的活動,在他離開三年后的2014年秘密啟動,并取了一個神秘的代號“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

在接下來的六年里,野蠻生長的新車經歷了潮起潮落。2020年,特斯拉以49.95萬輛的銷量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一騎絕塵,但期待中的“iCar”仍未問世。真假傳言之間,蘋果遮遮掩掩的態度,造車計劃的擱置和重啟,甚至引發了外界的質疑:“蘋果真的會造車嗎?”

直到最近,夜間行走的“泰坦計劃”終于揭開了神秘的一角。

2月4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稱,多名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接近與現代起亞達成協議。如果雙方合作能夠順利推進,將在起亞位于美國佐治亞州西點的組裝廠生產蘋果自動駕駛電動汽車。

2月3日,韓國《東亞日報》也報道稱,蘋果將向起亞汽車投資4萬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在電動汽車領域展開合作。雙方可能于2月17日簽署協議,“蘋果汽車”(暫定名)計劃于2024年上市。

就在大家都以為蘋果和現代、起亞的合作已經確定的時候,當地時間2月5日,彭博潑了一盆冷水。據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確實與現代和起亞進行了談判,但討論已于近日暫停。

無論如何,蘋果造車會遲到,但大概率不會缺席。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近日出席活動時表示,蘋果擁有制造智能汽車所需的能力、資金和技術,蘋果造車在業內已經不是秘密。在他看來,全球高端汽車領域最終會減少到五家,包括一些新進入者,比如蘋果。

這位新車之星的創始人將蘋果視為蔚來的終極對手。“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汽車可能會在2023年至2025年的未來幾年內量產。”

當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踏上2021年最火的賽道時,所有人都投來好奇而熾熱的目光。

蘋果車局,有野心的人有自己的盤算。

對于蘋果來說,進入任何領域都會引起騷動。當前的汽車制造領域是一個比以前更性感、更宏大的故事。

嗅覺敏銳的資本總是跑得最快。受可能與蘋果合作的消息影響,2月3日韓國股票起亞汽車的盤中股價上漲14.5%,為近23年來的最高水平。

起亞并不是蘋果造車的第一個“緋聞對象”。今年一月,…《e韓國經濟日報》透露,蘋果正在與現代汽車進行談判,雙方可能共同開發電動汽車,并共同開發電池技術。消息一經發布,現代汽車股價飆升24%。

雖然現代和起亞都是韓國第二大企業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汽車公司,但角色不同。在現代集團一位員工看來,從定位上來看,現代略高于起亞。“雖然現代在華業績不佳,但作為全球前五的傳統車企,現代在北美的銷量和口碑都不錯。”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來源:AppleInsider

這可能也是現代在此次合作交易中表現出猶豫的原因。

在1月份與蘋果談判造車的消息發布后,現代先是發表聲明稱與蘋果的談判仍在前期,隨后在新版聲明中刪除了蘋果的名字,稱“我們收到了不同公司關于開發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合作請求,但討論仍處于初始階段,尚未做出決定。”

糾結就在紙上。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人擔心成為蘋果合同制造商,因為現代汽車高管未能就與蘋果的潛在合作達成協議。

有高管認為,由于與蘋果的合作模式傾向于蘋果采購零部件,然后交由現代組裝,這種類似于蘋果與富士康在手機行業合作的代工合作,對現代自身的技術和研發并無幫助;更重要的是,這與現代打造高端形象的計劃背道而馳。

現代企業并非無法追蹤。早在2020年12月,就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已經向何達、FTL -KY、合秦、福田等省汽車零部件廠商提出了庫存要求。在Strategy Analytics智能手機研究總監隋倩看來,無論是自建工廠還是通過代工,蘋果在質量控制和供應鏈管理方面一定會展現出自己的特色。

這意味著現代在與蘋果的合作中將失去很多主動權。但這筆乍一看有風險、乍一看又充滿想象力的交易,很難放棄。

消息再次傳出時,談判桌上的主角已經換了。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2月4日報道,在現代汽車集團董事長鄭義宣的推動下,蘋果和起亞再次展開談判,這也被業界視為現代汽車集團的妥協策略。

一位熟悉現代起亞戰略的消息人士透露,鄭義宣已經明確表示,移動旅行是該公司的未來。現代集團領導層認為,通過與蘋果合作,該公司可以加速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的發展。2020年12月,現代集團公布了專用電動模塊化平臺(E-GMP),起亞在美國擁有完整成熟的生產基地。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資料來源:現代汽車集團

此前,在智能駕駛領域,現代已經與Ambofu,Motional Inc成立了合資公司,開發和應用全自動駕駛技術,為不同地區和不同需求提供出行服務。

目前,現代集團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轉型和成長壓力。受疫情影響,2020年,現代汽車集團全球銷量創下“十年新低”,為635萬輛,遠低于其754萬輛的年銷量目標。到2020年,現代汽車集團已經連續第六年未能實現年度銷售目標。

另一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認為,現代汽車控制已經實現全球領先,質量控制在北美僅次于豐田。現代作為一家在短短20年內成為全球第五大車企的公司,“它的野心非常大。”如果和蘋果達成合作,“一定會給你帶來銷量的增加,提升你的排名”。

更吸引人的是,蘋果汽車背后有巨大的盈利潛力。

今年1月,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ie Huberty)發表報告稱,智能手機每年的總有效市場(TAM)為5000億美元,蘋果占據了這一市場的約三分之一。全球汽車和移動市場的價值約為10萬億美元。“蘋果只需要占到2%的市場份額,就可以相當于其iPhone業務的規模。”

暗戀蘋果的野心家不止現代和起亞。

與蘋果有著革命友誼的富士康也在同一時間加速沖擊汽車圈,力爭在萬億美元的市場中分一杯羹。今年1月,富士康先“雪中送炭”,與拜騰汽車達成合作協議;就在幾天后,為了推動與吉利的合作,久未出山的郭臺銘親自站上了講臺。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左三是郭臺銘來源:Foxcoon

不過,一向標新立異的蘋果似乎并不打算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熟悉蘋果與現代集團談判的人士表示,蘋果汽車的上市時間可能會推遲。知情人士稱,兩家公司尚未達成協議,蘋果最終可能決定單獨與另一家汽車制造商合作,或者與現代同時與其他制造商合作。

2月5日,《日本經濟新聞》還援引一家供應商高管的話稱,蘋果正在推進與至少6家汽車制造商的談判,其中包括日本企業。各車企將評估是否接受與蘋果共享設計、開發和生產的“橫向分工”模式。這個判斷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思考不同」

在消費電子市場以幾何級數高速擴張的2007年,已經在PC行業樹立了獨特個性的蘋果公司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盡快抹去印在自己身上的PC印記。為了徹底擺脫束縛,喬布斯干脆把公司名字里的“電腦”二字去掉,改成了“蘋果”。

這一看似反常的舉動,透露出蘋果徹底改造電子科技公司的野心。當時iPod大獲成功,iPhone即將問世,一個新時代的大幕即將拉開。事實證明,正是因為這個決定,讓進軍通訊市場的蘋果大放異彩,喬布斯的前瞻性判斷也讓蘋果走上了封神之路。

今天的汽車工業正站在一個類似的變革的十字路口。因為我已經給自己砍掉了條條框框,蘋果不能說不務正業。其深深烙印在產品基因中的“與眾不同”的理念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讓人對這款跨界播放器寄予厚望。

如果追溯蘋果的造車夢,更像是蘋果之父史蒂夫·喬布斯未能完成的夙愿之一。作為一個從小跟著父親在車庫里打拼的男孩,他不僅從小熟悉汽車零部件,而且在整個蘋果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對汽車都有所了解。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1985年,喬布斯(右)和他的朋友在保時捷944。資料來源:維多利亞倡導者。

在最初構思Mac的時候,喬布斯就向團隊提議設計一個像大眾甲殼蟲一樣不會過時的經典外形。在他看來,Mac應該和他欣賞的保時捷、奔馳的設計理念一致。“偉大的藝術作品不一定要跟風,它們本身就可以引領潮流。”

早在2008年,喬布斯就有了造車的想法。在蘋果前高級副總裁、iPod之父托尼·法德爾(Tony Fadell)的記憶中,他們當時的討論甚至集中在汽車應該具備哪些功能,以及如何設計汽車的儀表盤。

雖然最后由于其他項目以及金融危機下的全球金融緊縮,蘋果不得不擱置iCar的開發計劃。但此后,喬布斯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有了設計汽車的平臺,我們將在不久的將來制造汽車”。

2011年,喬布斯去世,三年后,泰坦項目逐漸浮出水面。雖然很長一段時間,蘋果對造車守口如瓶,但從未停止招兵買馬。從特斯拉、Waymo到英偉達,都成為了蘋果挖墻腳的對象。

“在灣區有一個笑話。如果你認識的任何一個汽車相關的高管突然離職,不更新LinkedIn狀態,他很可能去了蘋果。”2015年,斯坦福大學機械工程教授克里斯·格迪斯(Chris Gerdes)評論道。也是在那一年,蘋果汽車團隊的曝光規模將擴大到1000人以上。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

CarPlay來源:蘋果官網

與喬布斯想要改變世界、追求顛覆性創新的基因不同,接替他執掌蘋果的蒂姆·庫克更看重銷售和財務數據……雖然參與了造車,但他的計劃一度經歷了擱置和重啟的過程,一場夢想與理性的博弈也在黑暗中展開。

在千千看來,對于過去涉足多個領域的蘋果來說,判斷其核心業務的標準仍然是能貢獻多少營收和利潤。“汽車將成為整個移動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手機和其他設備共享數據和內容,這也是蘋果制造汽車的主要動機。”

事實上,自從庫克掌舵以來,試圖擺脫硬件刻板印象的蘋果越來越像一家科技互聯網公司。在蘋果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中,iPhone業務占比降至44%。2020年,蘋果來自服務部門的收入比上一財年增長16%,達到538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0%。

如果只拿現在的汽車行業和蘋果的老業務比較,前者因為毛利率低、投資高、競爭激烈,并不是一個性感的商業故事。以高利潤率著稱的豐田,2019年收入約2萬億元,凈利潤1368億元,毛利率約18%。蘋果財報顯示,其2020年營收為2745.1億美元,綜合毛利率高達38%。

吸引蘋果進入汽車行業的,是未來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的充滿想象力的汽車市場。據報道,在Motley Fool系列節目《Motley Fool Live,行業聚焦》中,主持人Nick Sciple和資深汽車專家John Rosevear分析了歐洲電動汽車熱銷的原因。

文章指出,盡管美國的電動汽車銷量較低,但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正在蓬勃發展。在歐洲市場,電動汽車將在2020年起飛。

Sciple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驅動市場的因素是什么?”他想知道是什么推動了歐洲大型汽車制造商進入電動汽車市場。Rosevear的回答指出,特斯拉給汽車行業上了一課,那就是只要電動車造得好,就可以賣。他還指出,目前監管部門對電動汽車采取了恩慈結合的策略,此外,電動汽車在價格和產品方面都變得比以前更好。他還總結了福特的立場。該公司的政策是:“我們不想推出小型廉價的電動汽車來滿足監管要求,但我們希望生產人們真正想要的產品。”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2

Model S(來源:特斯拉)

回到特斯拉給汽車行業帶來的經驗,Rosevear說:“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一直在與投資者討論這個過程,并反復說‘是的,電動汽車的時代正在到來’。大型車企也紛紛進入電動車領域。他們目前正在建設供應鏈和基礎設施,電動汽車的時代真的要來了。”

Sciple將特斯拉比作《星球大戰》電影中的一支反叛力量,認為它雖然速度緩慢,但卻扭轉了整個行業的局面。他說:“我們會觀察他們競爭的方式。現在的問題是,特斯拉是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還是炸掉大家,繼續以這種叛逆的方式占領汽車市場。這是一個趨勢,我們必須繼續觀察它。”

羅斯韋爾還指出,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政府有足夠的空間實施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監管方式,以促進電動汽車的普及。

更好的電池技術起著關鍵作用。

在這個節目中,有一個因素是兩個人都沒有提到的,那就是電池技術。因為電池領域的進步,電動汽車的價格越來越低。彭博指出,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正在加速發展,現在已經接近臨界點。該網站還引用了一項新的調查,結果顯示電池價格越來越具有成本競爭力。2020年,電池組價格首次低于100美元/千瓦時,而市場平均水平為137美元/千瓦時。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2020年1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與2010年1100美元/千瓦時的價格相比,2020年鋰電池組的價格已經下降了89%。價格低于100美元/千瓦時的電池組已在埃及使用……tric巴士在中國。

電動車和燃油車的交集越來越近。

洛根·戈爾迪·斯考特是彭博新能源金融公司清潔能源的主管,也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說:“我們不再認為交集是10年后。對于許多汽車細分市場來說,電氣化將在未來三到四年內到來。”調查發現,即使鎳、鈷、鋰等用于電池的原材料價格在2018年回到高點,100美元/千瓦時的電池組也只會推遲幾年。

交集來了,電動車價格會比內燃機低。埃隆·馬斯克和桑迪·芒羅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也提到了這一點。芒羅說:“未來,50%甚至更多售出的車輛將是純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馬斯克同意芒羅的觀點,并表示:“我認為這很有可能。我認為,大約10年后,世界上大多數車輛都將是電動汽車。”據報道,在Motley Fool系列節目《Motley Fool Live,行業聚焦》中,主持人Nick Sciple和資深汽車專家John Rosevear分析了歐洲電動汽車熱銷的原因。

文章指出,盡管美國的電動汽車銷量較低,但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正在蓬勃發展。在歐洲市場,電動汽車將在2020年起飛。

Sciple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驅動市場的因素是什么?”他想知道是什么推動了歐洲大型汽車制造商進入電動汽車市場。Rosevear的回答指出,特斯拉給汽車行業上了一課,那就是只要電動車造得好,就可以賣。他還指出,目前監管部門對電動汽車采取了恩慈結合的策略,此外,電動汽車在價格和產品方面都變得比以前更好。他還總結了福特的立場。該公司的政策是:“我們不想推出小型廉價的電動汽車來滿足監管要求,但我們希望生產人們真正想要的產品。”

Hyundai, KIA, Tesla, Toyota, Porsche2

Model S(來源:特斯拉)

回到特斯拉給汽車行業帶來的經驗,Rosevear說:“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一直在與投資者討論這個過程,并反復說‘是的,電動汽車的時代正在到來’。大型車企也紛紛進入電動車領域。他們目前正在建設供應鏈和基礎設施,電動汽車的時代真的要來了。”

Sciple將特斯拉比作《星球大戰》電影中的一支反叛力量,認為它雖然速度緩慢,但卻扭轉了整個行業的局面。他說:“我們會觀察他們競爭的方式。現在的問題是,特斯拉是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還是炸掉大家,繼續以這種叛逆的方式占領汽車市場。這是一個趨勢,我們必須繼續觀察它。”

羅斯韋爾還指出,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政府有足夠的空間實施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監管方式,以促進電動汽車的普及。

更好的電池技術起著關鍵作用。

在這個節目中,有一個因素是兩個人都沒有提到的,那就是電池技術。因為電池領域的進步,電動汽車的價格越來越低。彭博指出,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正在加速發展,現在已經接近臨界點。該網站還引用了一項新的調查,結果顯示電池價格越來越具有成本競爭力。2020年,電池組價格首次低于100美元/千瓦時,而市場平均水平為137美元/千瓦時。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2020年1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與2010年1100美元/千瓦時的價格相比,2020年鋰電池組的價格已經下降了89%。價格低于100美元/千瓦時的電池組已經在中國的電動公交車上使用。

電動車和燃油車的交集越來越近。

洛根·戈爾迪·斯考特是彭博新能源金融公司清潔能源的主管,也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說:“我們不再認為交集是10年后。對于許多汽車細分市場來說,電氣化將在未來三到四年內到來。”調查發現,即使鎳、鈷、鋰和其他用于電池的原材料價格在2018年回到高點,100美元/kWh b……特里包只會推遲幾年。

交集來了,電動車價格會比內燃機低。埃隆·馬斯克和桑迪·芒羅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也提到了這一點。芒羅說:“未來,50%甚至更多售出的車輛將是純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馬斯克同意芒羅的觀點,并表示:“我認為這很有可能。我認為,大約10年后,世界上大多數車輛都將是電動汽車。”

標簽:現代起亞特斯拉豐田保時捷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2020全球新能源:大眾反超特斯拉,歐洲贏了中國

在資本、科技和汽車的虎視眈眈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成為了當下一個最為火熱的領域。

1900/1/1 0:00:00
被超越!歐洲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首超中國

前不久,國外數據統計網站公布了2020年歐洲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歐洲市場去年全年銷售超過136萬輛,對比去年中國1247萬輛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歐洲成功實現超越。

1900/1/1 0:00:00
長城汽車1月銷量同比增長73.2% 歐拉銷量同比增長689.23%。

2月7日,長城汽車公告,公司2021年1月銷量139012輛,同比增長7320。1月產量為138026輛,同比增長8034。

1900/1/1 0:00:00
開八萬公里后,特斯拉Model 3電池退化8%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國外知名博主BjrnNyland再次測試了特斯拉Model3Performance的電池容量。此前該款車14個月行駛約6萬公里后,電池容量損耗6。

1900/1/1 0:00:00
光伏+儲能 寧德時代繼續擴展業務范圍

日前,寧德時代宣布與永福電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在寧德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將共同成立時代永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900/1/1 0:00:00
2月下旬推送 哪吒U PIVOT OS系統升級

日前,哪吒汽車展示了哪吒U參數詢價PIVOTOS系統的最新OTA升級,其版本為130。此次升級對多項功能進行了提升,其中包括新增哨兵模式以及對語音系統優化等。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