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達摩克利斯之劍,懸于合資中方|溫故2020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臨近2020年底,大眾做了一件大事。奧迪公司將其在JAC大眾的股份增加到75%,并接管了合資公司的經營權。JAC大眾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JAC的名字被徹底抹去。另一方面,略顯悲哀的是,僅僅三年就失去名分的江淮迎來了股價的大幅上漲。

1月5日,大眾汽車(安徽)的電動化進程更進一步,全新的管理團隊正式亮相,由奧迪股份公司(中國)首席執行官馮·掌舵。大眾的未來規劃里,沒有江淮!共同打造的思豪品牌也留給了江淮,大眾(安徽)輕裝上路。

到底付款錯了?合資中國有危險!大眾對江淮的無情已經成為懸在國內所有合資車企中方,尤其是弱勢中方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壓迫感清晰地傳導到每一個神經末梢。毫無疑問,依靠合資企業生存的自主車企的危機正在加劇。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受疫情影響,全球各大車企營收能力明顯下降。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效果的顯著,很多車企希望依靠經濟生產迅速恢復的中國來實現自己的經營目標,或者至少不那么難看。中國股市的開放和全球疫情成為合資車企增持的最重要機會。

誰不想在中國獲得更多利潤,甚至是全部利潤?誰不想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呢?

一個直接的例子是,戴姆勒前一段時間正準備與BAIC重啟增持北京奔馳股份的談判。現實是,今年第三季度,戴姆勒收入同比下降7%。同時,合資公司北京奔馳出資分紅12億美元。除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疫情期間遭受的損失,背后的利潤空間非常誘人。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這并不是戴姆勒第一次顯示其野心。近兩年來,戴姆勒不斷向BAIC表達增持北京奔馳股份至65%(有人說是75%)的意愿,雙方也進行了多次增持談判。很顯然,疫情催化了事態的發展,戴姆勒的急迫之情盡人皆知。

自2018年國家放寬汽車行業外資在華投資限制以來,外資汽車企業增持合資汽車股權比例的傳聞屢見不鮮,包括寶馬增持華晨寶馬、戴姆勒增持BAIC、福特增持長安福特、大眾增持上汽大眾等。

輝煌之痛猶在眼前。2018年10月11日,華晨寶馬沈陽鐵西工廠開工建設,恰逢華晨寶馬合資公司成立15周年。寶馬集團宣布以3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3億元)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持股比例從50%提高至75%,雙方的合資協議將繼續延長至2040年。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這25%的股比提升,讓華晨失去了寶馬,寶馬控制了合資公司。同時,華晨的做法也推翻了中國開放股比的多米諾骨牌,給了外資更多的“玩法”。也成為越來越多外資企業為了謀求更多利益而試圖改變股比的“經典案例”。

華晨愿意這么做嗎?答案是否定的,但華晨別無選擇。華晨汽車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在央視的對話節目中坦言,在這80天的談判中,“寶馬談判開出的條件是75%,寶馬什么都可以談,股比根本談不上”,可見有多辛酸和無奈。

寶馬之所以敢于提出突破合資股比限制,增持華晨寶馬股份,與華晨汽車自主品牌的長期運營密不可分。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祁玉民一直堅持自主高端品牌發展戰略。然而,無論是第一波自主高端的接君,還是后來的V5、宋華、中文V6,華晨的自主高端戰略都未能成功。這樣的自主道路是否正確值得商榷。

另外,在經營業績上,華晨過于依賴華晨寶馬。根據2017年的財務報告,華晨寶馬的利潤為104.8億元,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利潤,并且……華晨寶馬對中國的貢獻為52.4億元。但華晨中國2017年凈利潤為43.76億元。換句話說,沒有華晨寶馬的貢獻,華晨中國仍然虧損8.6億元。

太弱的競爭實力讓寶馬刮目相看。與其說是寶馬推倒了合資股比的多米諾骨牌,不如說是華晨的不爭氣促成了這個結果。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表面上看,華晨收獲頗豐。正如祁玉民所說,“寶馬提高了股比,但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很多東西,包括第三家工廠。我們在沈陽布局了豪華車生產基地,實現了全球化,不是簡單的制造,R&D,零部件,發動機,動力電池,既有本土化,也有全球化。”

拿股比牟利,華晨本身自然沒怎么虧,或者賺了點錢,但既然打開了股比的堤壩,整個自主品牌就要面臨激流。

教訓和反思

25%的股權能否為華晨換來真正的技術?這是毫無疑問的,當然不是。華晨寶馬合資已經18年了,早就要轉技術了。我似乎看到的只是“溫床讓人懈怠。”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諷刺的是,長城、吉利這些“被孤立”的車企,在奮斗的歲月里,成長為支撐中國汽車工業的偉大力量。他們不是一帆風順的,早期的失敗是常態,所以摔得鼻青臉腫,繼續爬起來繼續前進。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汽車的一些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已經形成了初步的產業鏈。

所有這些案例都可以反映出,自主品牌要想保持競爭力,就不應該依賴國外品牌的技術幫助,而應該自主發展。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對于中國車企來說,用股權換取所謂的技術和資本,需要仔細權衡。而且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浪潮下,中國品牌與國外品牌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雙方處于同一起跑線上,不能輕易讓步。

面對合資新浪潮,中國品牌更有話語權,這不僅來自于股比和市場優勢的平衡,更來自于中國汽車品牌深耕中國市場,比洋品牌更懂中國市場的信心。

自1994年汽車產業政策規定,生產汽車、摩托車、發動機產品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中方持股不得低于50%的鐵律,保護了中國自主汽車品牌24年。未來對等股限制被打破,自主品牌就要靠自己,沒有政策的保護。

文/黎思嘉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臨近2020年底,大眾做了一件大事。奧迪公司將其在JAC大眾的股份增加到75%,并接管了合資公司的經營權。JAC大眾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JAC的名字被徹底抹去。另一方面,略顯悲哀的是,僅僅三年就失去名分的江淮迎來了股價的大幅上漲。

1月5日,大眾汽車(安徽)的電動化進程更進一步,全新的管理團隊正式亮相,由奧迪股份公司(中國)首席執行官馮·掌舵。大眾的未來規劃里,沒有江淮!共同打造的思豪品牌也留給了江淮,大眾(安徽)輕裝上路。

到底付款錯了?合資中國有危險!大眾對江淮的無情已經成為懸在國內所有合資車企中方,尤其是弱勢中方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壓迫感清晰地傳導到每一個神經末梢。毫無疑問,依靠合資企業生存的自主車企的危機正在加劇。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受疫情影響,全球各大車企營收能力明顯下降。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效果的顯著,很多車企希望依靠經濟生產迅速恢復的中國來實現自己的經營目標,或者至少不那么難看。中國股市的開放和全球疫情成為合資車企增持的最重要機會。

誰不想在中國獲得更多利潤,甚至是全部利潤?誰不想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呢?

一個直接的例子是,戴姆勒前一段時間正準備與BAIC重啟增持北京奔馳股份的談判。現實是,今年第三季度,戴姆勒收入同比下降7%。同時,合資公司北京奔馳出資分紅12億美元。除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疫情期間遭受的損失,背后的利潤空間非常誘人。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這并不是戴姆勒第一次顯示其野心。近兩年來,戴姆勒不斷向BAIC表達增持北京奔馳股份至65%(有人說是75%)的意愿,雙方也進行了多次增持談判。很顯然,疫情催化了事態的發展,戴姆勒的急迫之情盡人皆知。

自2018年國家放寬汽車行業外資在華投資限制以來,外資汽車企業增持合資汽車股權比例的傳聞屢見不鮮,包括寶馬增持華晨寶馬、戴姆勒增持BAIC、福特增持長安福特、大眾增持上汽大眾等。

輝煌之痛猶在眼前。2018年10月11日,華晨寶馬沈陽鐵西工廠開工建設,恰逢華晨寶馬合資公司成立15周年。寶馬集團宣布以3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3億元)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持股比例從50%提高至75%,雙方的合資協議將繼續延長至2040年。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這25%的股比提升,讓華晨失去了寶馬,寶馬控制了合資公司。同時,華晨的做法也推翻了中國開放股比的多米諾骨牌,給了外資更多的“玩法”。也成為越來越多外資企業為了謀求更多利益而試圖改變股比的“經典案例”。

華晨愿意這么做嗎?答案是否定的,但華晨別無選擇。華晨汽車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在央視的對話節目中坦言,在這80天的談判中,“寶馬談判開出的條件是75%,寶馬什么都可以談,股比根本談不上”,可見有多辛酸和無奈。

寶馬之所以敢于提出突破合資股比限制,增持華晨寶馬股份,與華晨汽車自主品牌的長期運營密不可分。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祁玉民一直堅持自主高端品牌發展戰略。然而,無論是第一波自主高端的接君,還是后來的V5、宋華、中文V6,華晨的自主高端戰略都未能成功。這樣的自主道路是否正確值得商榷。

另外,在經營業績上,華晨過于依賴華晨寶馬。根據2017年的財務報告,華晨寶馬的利潤為104.8億元,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利潤,并且……華晨寶馬對中國的貢獻為52.4億元。但華晨中國2017年凈利潤為43.76億元。換句話說,沒有華晨寶馬的貢獻,華晨中國仍然虧損8.6億元。

太弱的競爭實力讓寶馬刮目相看。與其說是寶馬推倒了合資股比的多米諾骨牌,不如說是華晨的不爭氣促成了這個結果。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表面上看,華晨收獲頗豐。正如祁玉民所說,“寶馬提高了股比,但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很多東西,包括第三家工廠。我們在沈陽布局了豪華車生產基地,實現了全球化,不是簡單的制造,R&D,零部件,發動機,動力電池,既有本土化,也有全球化。”

拿股比牟利,華晨本身自然沒怎么虧,或者賺了點錢,但既然打開了股比的堤壩,整個自主品牌就要面臨激流。

教訓和反思

25%的股權能否為華晨換來真正的技術?這是毫無疑問的,當然不是。華晨寶馬合資已經18年了,早就要轉技術了。我似乎看到的只是“溫床讓人懈怠。”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諷刺的是,長城、吉利這些“被孤立”的車企,在奮斗的歲月里,成長為支撐中國汽車工業的偉大力量。他們不是一帆風順的,早期的失敗是常態,所以摔得鼻青臉腫,繼續爬起來繼續前進。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汽車的一些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已經形成了初步的產業鏈。

所有這些案例都可以反映出,自主品牌要想保持競爭力,就不應該依賴國外品牌的技術幫助,而應該自主發展。

BMW, Volkswagen, Jianghuai, Mercedes-Benz, Beijing

對于中國車企來說,用股權換取所謂的技術和資本,需要仔細權衡。而且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浪潮下,中國品牌與國外品牌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雙方處于同一起跑線上,不能輕易讓步。

面對合資新浪潮,中國品牌更有話語權,這不僅來自于股比和市場優勢的平衡,更來自于中國汽車品牌深耕中國市場,比洋品牌更懂中國市場的信心。

自1994年汽車產業政策規定,生產汽車、摩托車、發動機產品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中方持股不得低于50%的鐵律,保護了中國自主汽車品牌24年。未來對等股限制被打破,自主品牌就要靠自己,沒有政策的保護。

文/黎思嘉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標簽:寶馬大眾江淮奔馳北京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長安汽車2020年銷量超200萬,UNI-T連續6個月破萬

1月7日,長安汽車發布了2020年全年產銷情況。

1900/1/1 0:00:00
小鵬NGP最終顯示界面曝光 網友:玩賽車游戲的感覺

在自動駕駛技術完全成熟到來之前,所有車企都必須經歷這樣的階段,即首先在高速或者快速路上,開放更大限度的自動駕駛功能。

1900/1/1 0:00:00
網傳要與吉利成立智能電動汽車公司 百度回應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內眾多汽車廠商以及科技公司,搶占的下一個技術高地,受到了國內不少明星企業的關注。而此前就已在AI、自動駕駛領域廣泛布局的百度,對新能源汽車尤為關注。

1900/1/1 0:00:00
賈躍亭:歡迎新CFO加入“FF 英雄聯盟” 助力公司融資和產品交付

美國時間1月5日,FaradayFutureFF宣布任命有著豐富美國IPO經驗的資深財務高管ZviGlasman為其首席財務官(CFO)。

1900/1/1 0:00:00
針對美國國會暴力示威 福特、通用等車企高管發聲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針對暴徒1月6日襲擊美國國會大廈的暴力行為,美國汽車行業高管和組織發聲,表示譴責這種暴亂活動。

1900/1/1 0:00:00
一汽集團已與CNH Industrial重啟談判 欲收購依維柯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1月6日,意大利凱斯紐荷蘭工業(CNHIndustrial)表示,正與中國一汽集團就卡車制造商依維柯(Iveco)的未來進行談判。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