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日本揪住韓國“打七寸”,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機遇與警示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圖片來自“東方IC”8月2日上午,日本內閣批準了出口貿易管理令修正案,決定將韓國排除在貿易便利化“白名單”之外,預計8月底實施。該名單包括27個國家。2004年韓國加入該名單已經15年了,但它將成為第一個被排除在外的國家,這表明日韓在經貿領域的矛盾進一步升級。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式宣布,從7月4日起,限制對韓國出口“氟聚酰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等三種材料。韓國業內人士表示,日本政府指定限制出口的三個品種是生產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的必要材料,這無疑對依賴日本供應鏈的韓國造成了巨大打擊。兩國甚至不惜為此大打口水戰。因為雙方都不肯退讓,表現出強硬的姿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韓國甚至不惜向美國施壓調停此事,美國卻顯得“尷尬”。從這件事,聯想到之前的華為和中興,不難發現,靠山會倒,靠水會流。如果不能把核心技術和資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至少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但日本限制相關物品出口可能會毀掉韓國電動車產業的未來,這將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產生反思,當然也創造了機會。過度依賴日本,韓國對汽車k線檢測數據深感憂慮。發現對韓國依存度較高的前10大日企中,多為電子機器、精密機器和機械等電子制造商,以及化學制造商。事實上,從在韓國有業務的53家日本上市公司的銷售額來看,約有6家成為了上述行業。這些基本都是手機、超薄電視、汽車等工業產品的基礎部件。7月28日,據韓國《亞洲日報》報道,韓國經濟研究院發表《韓日主要產業競爭力比較及啟示》報告顯示,去年韓國90%以上進口依賴日本的產品有48種,進口總額為2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1億元)。具體來看,韓國進口礦產品為10.9億美元,化學工業或相關工業產品為5.4億美元,塑料、橡膠等產品為5.1億美元。紡織纖維產品進口依存度為99.6%,化學工業或相關行業產品為98.4%,汽車、飛機、船舶、運輸機械相關產品為97.7%。報告分析稱,對韓、日、韓三國的貿易專業化系數(TSI)分析顯示,韓國的重化工業大多落后于日本,韓國的半導體和汽車工業與日本相比處于劣勢。日本宣布限制對韓出口將嚴重威脅韓國經濟增長。在此背景下,韓國難免擔心自己在汽車智能化、電動化方面的發展和產業布局也會受到影響。眾所周知,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是目前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和智能手機一樣,汽車智能化最關鍵的一步涉及芯片、原材料、電子元件等重要部件。由此看來,日本限制三大原材料對韓出口的影響可想而知。更令人擔憂的是,據韓國媒體報道,繼限制對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后,日本正在醞釀對韓國出口電池材料的限制令。目前,日本政府正在審議與電池相關的各種核心材料的規定。難怪韓國像個煎鍋,認為日本此舉會毀掉韓國電動車產業的未來。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在加速……動力電池產能在全球范圍內的布局,原材料供應的短缺無疑會制約其擴張速度,甚至對其造成嚴重打擊。日韓對抗,中國面臨機遇?當然,兩者的對抗很可能會隨著美國的介入而緩和。但隨著日本限制對韓出口的發酵,中國相關產業可能會有一個提升自主核心競爭力的發展契機。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項目主任劉易斯說,盡管進行了40年的投資,中國仍然無法制造先進的半導體。中國使用的半導體只有16%是這個國家生產的,其中只有一半是中國公司制造的。隨著5G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汽車產業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席卷浪潮,誰掌握著芯片、原材料、電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的R&D和制造,將決定未來世界汽車產業的格局。因此,我們應該抓住機會。首先,受此事件影響,日韓長期以來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產業鏈關系,這種關系會有所改變。隨著中韓貿易戰給產業鏈格局帶來的新變化,日企有望破冰,在半導體芯片行業迎來機遇。據韓國KBS電視臺報道,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近日派高管到中國尋找新的供應商,并陸續向一些中國企業下了半導體工業重要原料電子級氫氟酸的訂單。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已經開始對非日本廠商的氟化氫進行性能測試,供應商很可能是中國企業。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產能的轉移,相應的產業投資也會增加,先進的設備、技術、人才和管理理念可能會涌向中國。在此影響下,中國芯片的發展將迎來技術和環境的進一步完善和升級。屆時,中國的芯片、原材料供應、電子元器件,在自主發展壯大自身產業鏈的同時,也將參與到全球產業鏈中,實現融合發展,在汽車智能化的發展中將更加游刃有余。其次,不管日本是否會限制對韓國的電池材料出口,一直飽受依賴日本進口之苦的韓國也會在電池材料方面采取措施。目前韓國電池企業的電池材料應用,尤其是隔膜材料的進口,如旭化成、東麗等,高度依賴日本企業。因此,推進鋰電池隔膜采購多元化也將被韓國電池企業提上日程。從路徑上來說,改變這種情況只有兩個辦法。一是進口隔膜產品國產化,二是尋求其他替代供應商。事實上,今年以來,韓國電池企業已經開始在隔膜供應鏈采購的多元化布局上加快步伐。5月,LG化學與上海恩杰簽署了為期5年的合同訂單;興源材料從2013年開始與韓國LG化學形成戰略合作關系。紐米科技也是LG化學產品的長期穩定供應商...在技術方面,中國隔膜企業也在積極配合頭部電池企業的需求,為其提供薄型、高韌性、高性能的隔膜產品,無論是動力電池領域、儲能領域還是3C數碼領域。在產能布局方面,今年以來,興源材料、滄州明珠、牛米科技、上海恩杰都在加速產能的擴張/釋放。中國為什么要抓住機遇?可以預見的是,一旦韓國供應鏈采購的多元化趨勢轉向中國,在技術、產能、資金等方面做了充分準備的中國隔膜企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市場增長空間。不僅如此,還將對我國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整體來看,中韓事件的發展將促進韓國電動汽車產業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競爭力。當然,這也給中汽公司敲響了警鐘,因為目前國內很多電動車供應商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國外供應商,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筆者依稀記得,日本是世界上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國,也是世界領先元器件制造商的主要出口國。當時,日本“3·11”大地震震動了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神經,許多電子產品的價格在中國市場飆升。依賴日本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公司面臨著零部件短缺的困擾,許多中國汽車公司因為缺乏電子核心零部件而停產。如今,面對全球汽車產業的巨變,中國已經在電動汽車、智能汽車、互聯網等領域占得先機。如果不培育一批有實力的科技公司,這種微弱的起步優勢可能會瞬間逆轉。因為從傳統汽車行業來看,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例子和教訓。試想一下,當愛信、電裝等日本供應商突然遭遇自然災害,會有多少中國企業被迫停產。所以,中國汽車工業更需要華為。k線點評:危機和機遇引發的思考會影響全身。全球經濟是由世界上所有國家組成的。如果一方遭受損失,其余國家將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影響。所以無論哪個行業,哪個國家,發動經濟制裁都不是上策。畢竟制裁不僅僅是針對對方的,也是針對無辜的人和自己的。傷害敵人1000傷害自己800的招式誰會是贏家?日韓之爭,雖然給中國帶來了發展機遇,但也不能不警醒人們掌握核心技術、把握經濟命脈、占有重要資源的重要性。只有牢牢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經濟命脈和重要資源,才能不受制于人,取得真正的實力。當然,這并不是鼓勵關起門來。畢竟歷史告訴我們,關起門來的路也是走不通的。現在是開放的時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相互合作,各有所長,相互融合,是一種趨勢,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必要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關乎命脈的東西掌握在自己手中。圖片來自“東方IC”8月2日上午,日本內閣批準了出口貿易管理令修正案,決定將韓國排除在貿易便利化“白名單”之外,預計8月底實施。該名單包括27個國家。2004年韓國加入該名單已經15年了,但它將成為第一個被排除在外的國家,這表明日韓在經貿領域的矛盾進一步升級。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式宣布,從7月4日起,限制對韓國出口“氟聚酰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等三種材料。根據……在韓國業內人士看來,日本政府指定限制出口的三個品種是生產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的必要材料,這無疑對依賴日本供應鏈的韓國造成了巨大打擊。兩國甚至不惜為此大打口水戰。因為雙方都不肯退讓,表現出強硬的姿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韓國甚至不惜向美國施壓調停此事,美國卻顯得“尷尬”。從這件事,聯想到之前的華為和中興,不難發現,靠山會倒,靠水會流。如果不能把核心技術和資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至少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但日本限制相關物品出口可能會毀掉韓國電動車產業的未來,這將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產生反思,當然也創造了機會。過度依賴日本,韓國對汽車k線檢測數據深感憂慮。發現對韓國依存度較高的前10大日企中,多為電子機器、精密機器和機械等電子制造商,以及化學制造商。事實上,從在韓國有業務的53家日本上市公司的銷售額來看,約有6家成為了上述行業。這些基本都是手機、超薄電視、汽車等工業產品的基礎部件。7月28日,據韓國《亞洲日報》報道,韓國經濟研究院發表《韓日主要產業競爭力比較及啟示》報告顯示,去年韓國90%以上進口依賴日本的產品有48種,進口總額為2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1億元)。具體來看,韓國進口礦產品為10.9億美元,化學工業或相關工業產品為5.4億美元,塑料、橡膠等產品為5.1億美元。紡織纖維產品進口依存度為99.6%,化學工業或相關行業產品為98.4%,汽車、飛機、船舶、運輸機械相關產品為97.7%。報告分析稱,對韓、日、韓三國的貿易專業化系數(TSI)分析顯示,韓國的重化工業大多落后于日本,韓國的半導體和汽車工業與日本相比處于劣勢。日本宣布限制對韓出口將嚴重威脅韓國經濟增長。在此背景下,韓國難免擔心自己在汽車智能化、電動化方面的發展和產業布局也會受到影響。眾所周知,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是目前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和智能手機一樣,汽車智能化最關鍵的一步涉及芯片、原材料、電子元件等重要部件。由此看來,日本限制三大原材料對韓出口的影響可想而知。更令人擔憂的是,據韓國媒體報道,繼限制對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后,日本正在醞釀對韓國出口電池材料的限制令。目前,日本政府正在審議與電池相關的各種核心材料的規定。難怪韓國像個煎鍋,認為日本此舉會毀掉韓國電動車產業的未來。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動力電池產能布局,原料供應短缺無疑會制約其擴張速度,甚至對其造成嚴重打擊。日韓對抗,中國面臨機遇?當然,兩者的對抗很可能會隨著美國的介入而緩和。但隨著日本限制對韓出口的發酵,中國相關產業可能會有一個提升自主核心競爭力的發展契機。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項目主任劉易斯說,盡管進行了40年的投資,中國仍然無法制造先進的半導體。只有16%……f .中國使用的半導體都是這個國家生產的,只有一半是中國公司制造的。隨著5G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汽車產業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席卷浪潮,誰掌握著芯片、原材料、電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的R&D和制造,將決定未來世界汽車產業的格局。因此,我們應該抓住機會。首先,受此事件影響,日韓長期以來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產業鏈關系,這種關系會有所改變。隨著中韓貿易戰給產業鏈格局帶來的新變化,日企有望破冰,在半導體芯片行業迎來機遇。據韓國KBS電視臺報道,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近日派高管到中國尋找新的供應商,并陸續向一些中國企業下了半導體工業重要原料電子級氫氟酸的訂單。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已經開始對非日本廠商的氟化氫進行性能測試,供應商很可能是中國企業。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產能的轉移,相應的產業投資也會增加,先進的設備、技術、人才和管理理念可能會涌向中國。在此影響下,中國芯片的發展將迎來技術和環境的進一步完善和升級。屆時,中國的芯片、原材料供應、電子元器件,在自主發展壯大自身產業鏈的同時,也將參與到全球產業鏈中,實現融合發展,在汽車智能化的發展中將更加游刃有余。其次,不管日本是否會限制對韓國的電池材料出口,一直飽受依賴日本進口之苦的韓國也會在電池材料方面采取措施。目前韓國電池企業的電池材料應用,尤其是隔膜材料的進口,如旭化成、東麗等,高度依賴日本企業。因此,推進鋰電池隔膜采購多元化也將被韓國電池企業提上日程。從路徑上來說,改變這種情況只有兩個辦法。一是進口隔膜產品國產化,二是尋求其他替代供應商。事實上,今年以來,韓國電池企業已經開始在隔膜供應鏈采購的多元化布局上加快步伐。5月,LG化學與上海恩杰簽署了為期5年的合同訂單;興源材料從2013年開始與韓國LG化學形成戰略合作關系。紐米科技也是LG化學產品的長期穩定供應商...在技術方面,中國隔膜企業也在積極配合頭部電池企業的需求,為其提供薄型、高韌性、高性能的隔膜產品,無論是動力電池領域、儲能領域還是3C數碼領域。在產能布局方面,今年以來,興源材料、滄州明珠、牛米科技、上海恩杰都在加速產能的擴張/釋放。中國為什么要抓住機遇?可以預見的是,一旦韓國供應鏈采購的多元化趨勢轉向中國,在技術、產能、資金等方面做了充分準備的中國隔膜企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市場增長空間。不僅如此,還將對我國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整體來看,中韓事件的發展將促進韓國電動汽車產業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競爭力。當然,這也給中汽公司敲響了警鐘,因為目前國內很多電動車供應商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國外供應商,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筆者依稀記得,日本是世界上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國,也是世界領先元器件制造商的主要出口國。當時,日本“3·11”大地震震動了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神經,許多電子產品的價格在中國市場飆升。依賴日本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公司面臨著零部件短缺的困擾,許多中國汽車公司因為缺乏電子核心零部件而停產。如今,面對全球汽車產業的巨變,中國已經在電動汽車、智能汽車、互聯網等領域占得先機。如果不培育一批有實力的科技公司,這種微弱的起步優勢可能會瞬間逆轉。因為從傳統汽車行業來看,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例子和教訓。試想一下,當愛信、電裝等日本供應商突然遭遇自然災害,會有多少中國企業被迫停產。所以,中國汽車工業更需要華為。k線點評:危機和機遇引發的思考會影響全身。全球經濟是由世界上所有國家組成的。如果一方遭受損失,其余國家將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影響。所以無論哪個行業,哪個國家,發動經濟制裁都不是上策。畢竟制裁不僅僅是針對對方的,也是針對無辜的人和自己的。傷害敵人1000傷害自己800的招式誰會是贏家?日韓之爭,雖然給中國帶來了發展機遇,但也不能不警醒人們掌握核心技術、把握經濟命脈、占有重要資源的重要性。只有牢牢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經濟命脈和重要資源,才能不受制于人,取得真正的實力。當然,這并不是鼓勵關起門來。畢竟歷史告訴我們,關起門來的路也是走不通的。現在是開放的時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相互合作,各有所長,相互融合,是一種趨勢,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必要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關乎命脈的東西掌握在自己手中。

標簽:發現理念中興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大力推動電動出行 德國提數十億歐元的優惠方案

據外媒報道,德國聯邦財政部長OlafScholz向內閣提出了一項價值數十億歐元的稅收優惠方案,旨在促進電動出行的推廣。該法案規定,現有的補貼計劃將會獲得延長,從而為發展規劃提供保障。

1900/1/1 0:00:00
超跑界新悍將誕生!竟然還是混動的?

蘭博基尼這次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細致,我們對這款代號為“LB48H”的汽車知之甚少。不過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有關這輛神秘汽車的幾個重要細節目前已浮出水面。

1900/1/1 0:00:00
動力電池大淘汰:3年企業數量減少50% 前5企業市場占比80%

(圖片來源:壹圖網)“未來三到四年,將是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最為艱難的一段時間。”7月29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下稱“協會”)針對國內動力電池發展趨勢作出如此判斷。

1900/1/1 0:00:00
通用汽車CEO:或將與其他車企合作開發電動車

據路透社報道,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當地時間8月1日表示,對同其他車企合作開發電動汽車的事宜,公司持開放態度。

1900/1/1 0:00:00
官宣丨楊曉東接任王曉秋,上汽乘用車進入“出口”時代?

與王曉秋一樣,面對上汽乘用車,楊曉東依舊“壓力山大”。8月2日,上汽乘用車公司在安亭基地召開重要會議,正式宣布上汽集團副總裁楊曉東兼任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上汽乘用車正式官宣換帥。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