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于溫州市甌江口奠基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發布《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2017)》公開征求意見稿,引發業內熱議。與2015年版相比,本次征求意見稿中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的年產能由“不低于2億瓦時”提高到“不低于80億瓦小時”,新增產能40倍。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燕華在接受中國汽車網采訪時表示:如果對規模沒有門檻要求,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分散現象將會加劇,只有通過十大高集中度優秀企業構建的產業結構,才能真正推動動力電池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國家監管行業指導,三國在同一舞臺上平等競爭。

盡管征求意見稿已經發布,但國家有關部門尚未給出80億瓦時的最后期限。徐艷華認為,國家的優惠政策將優先考慮規模和能力較大的企業,但征求意見稿中的規范性條件是指導性文件,而不是監管性文件,不會強制所有動力電池企業這樣做。在她看來,根據2020年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80億瓦時的門檻將在2020年左右正式實施。

《意見》不僅引起了業界的熱議,也引起了鄰國韓國的高度關注。11月24日,商務部網站援引韓聯社報道稱,上述修正案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年產能提高到80億千瓦時,只有比亞迪和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符合這一標準,而在中國設立工廠的三星和LG很難滿足這一要求。因此,有人猜測,這項修正案除了保護中國本土產業外,還有其他含義。

事實上,與三家韓國和五家日本動力電池公司相比,中國鋰電池行業的特點是“散、小、亂、差”。中國有760個鋰電池,據說有150多個是動力鋰電池。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1-9月,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30.2萬輛,銷售28.9萬輛,動力電池出貨量超過120億瓦時。據統計,目前,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產能已超過1000億瓦時。從動力電池出貨量和產能對比來看,動力電池整體產能過剩。

關于這個問題,中國汽車網采訪了國家科技部863電動汽車計劃特邀專家王炳剛先生。王炳剛認為,此次征求意見稿針對的是中國所有動力電池企業,讓大家在同一水平上競爭,只有平等競爭才能真正激發行業活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燕華對中國汽車網表示,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政策不應被化。今年年初,韓國一些媒體和機構在評估動力電池公交車的安全性時也有類似的化觀點,這是沒有必要的。

BYD, Jietu

電池行業一片混亂,是時候追根溯源了。

2016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都在期待補貼政策的出臺。工業和信息化部突然對動力電池行業進行了一次大整頓。為了分析原因,有必要簡單回顧一下過去兩年鋰電池行業的起伏。

自2015年以來,中國動力電池行業以驚人的速度坐上了過山車。動力電池行業的上下游都在為潛在的市場而瘋狂。二級市場的概念股被炒熱,各路資本紛紛涌入,企業紛紛加速生產,“引得無數英雄競相角逐”。

其中,有許多企業與……競爭……

低質低價,抄襲和侵犯知識產權。對于閾值較低的圓柱形電池來說,它更有可能陷入極端的產能過剩。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對于動力電池,尤其是圓柱形電池,對高容量的追求越來越差,電池周期越來越差。

據中國公交網報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意見》草案中最具爭議的“80億瓦時”標準線是根據各家企業上報的結果確定的。今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各生產企業進行了產能調查,要求如實報告。根據不同制造商報告的數據,這80億瓦時被強調了。虛報產能、盲目擴張、低價競爭和無法治愈的地方保護是行業繁榮下的暗礁。

在動力電池出現亂象的情況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恰逢其時。在行業變得更加混亂,形成利錢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之前,必須大力打擊,以保持行業的長期穩定。徐艷華認為,動力電池需要更大規模生產,才能更好地保證質量、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此次征求意見稿的指導思想是鼓勵動力電池行業大規模生產。80億WH的門檻對于整合產業和鼓勵大規模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提高行業集中度,做優做強龍頭企業。

有人擔心,為了達到80億瓦時的門檻,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將掀起新一輪的擴張趨勢。目前,電池容量為2~4Wh的企業將在最短時間內增加4Wh的容量。這個行業將會出現混亂,設備、材料和人員都無法與之相匹配。

但事實是,鋰電池行業的產能不會引發軍備競賽,因為該行業的擴張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根據高新技術研究院編制的《2017年動力電池項目可行性報告》,建設1千瓦時動力電池所需投資中位數為61848-8725萬元。如果要彌補4Gwh資金的短缺,制造商至少需要籌集230億元,這對小企業來說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

為了避免馬思一片嘩然,希望國家政策實施得越早、越快,越能促進中小企業合并,優化產能整合。相反,如果拖延,就會向市場發出錯誤的信號,讓企業擴大生產。

許多行業的實踐證明,只有通過兼并重組,才能徹底擺脫困境,做優做強。鉛酸電池和光伏也經歷了這樣的政策門檻提高,導致行業集中度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繁榮到衰落的大起大落。

管中窺豹,要解決鋰電池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必須通過行業整合。這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也是一個重生的過程。政策導向是促進強者恒強、加快分散企業退出市場的必要之舉。所謂的行業沖擊是邁向更健康未來的必要痛苦。

那么,在國內外大型動力電池企業的壓力和行業洗牌的加速下,中國中小動力電池企業出路何在?有識之士認為,兼并重組是做大做強企業的便捷方式。通過兼并重組,中型企業可以超常發展,充分利用土地、人才、技術等發展因素,在有效整合和配置資源的過程中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擴張。合并后的小企業也可以擺脫在大企業之間夾縫中生存的壓力和困境,贏得新的機遇和空間。

行業整合將創造新的市場機遇。合并可以吃掉主要的c……

以降低行業競爭的強度。如果行業內的主要企業進行內部積累或直接投資,會給其他企業帶來壓力。如果業內其他企業紛紛效仿,該行業勢必面臨“加速擴張”的競爭。兼并重組,企業可以在不增加行業產能的情況下達到臨界規模。

并購重組也將有助于提高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集中優勢資源,重點建設5-10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王炳剛老師認為,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長期發展是通過標準化和集中化來增強當地大型企業的競爭力。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發布《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與條件(2017)》公開征求意見稿,引發業內熱議。與2015年版相比,本次征求意見稿中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的年產能由“不低于2億瓦時”提高到“不低于80億瓦小時”,新增產能40倍。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燕華在接受中國汽車網采訪時表示:如果對規模沒有門檻要求,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分散現象將會加劇,只有通過十大高集中度優秀企業構建的產業結構,才能真正推動動力電池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國家監管行業指導,三國在同一舞臺上平等競爭。

盡管征求意見稿已經發布,但國家有關部門尚未給出80億瓦時的最后期限。徐艷華認為,國家的優惠政策將優先考慮規模和能力較大的企業,但征求意見稿中的規范性條件是指導性文件,而不是監管性文件,不會強制所有動力電池企業這樣做。在她看來,根據2020年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80億瓦時的門檻將在2020年左右正式實施。

《意見》不僅引起了業界的熱議,也引起了鄰國韓國的高度關注。11月24日,商務部網站援引韓聯社報道稱,上述修正案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年產能提高到80億千瓦時,只有比亞迪和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符合這一標準,而在中國設立工廠的三星和LG很難滿足這一要求。因此,有人猜測,這項修正案除了保護中國本土產業外,還有其他含義。

事實上,與三家韓國和五家日本動力電池公司相比,中國鋰電池行業的特點是“散、小、亂、差”。中國有760個鋰電池,據說有150多個是動力鋰電池。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1-9月,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30.2萬輛,銷售28.9萬輛,動力電池出貨量超過120億瓦時。據統計,目前,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產能已超過1000億瓦時。從動力電池出貨量和產能對比來看,動力電池整體產能過剩。

關于這個問題,中國汽車網采訪了國家科技部863電動汽車計劃特邀專家王炳剛先生。王炳剛認為,此次征求意見稿針對的是中國所有動力電池企業,讓大家在同一水平上競爭,只有平等競爭才能真正激發行業活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燕華對中國汽車網表示,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政策不應被化。今年年初,韓國一些媒體和機構在評估動力電池公交車的安全性時也有類似的化觀點,這是沒有必要的。

BYD, Jietu

電池行業充滿了……

,現在是追溯源頭的時候了。

2016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都在期待補貼政策的出臺。工業和信息化部突然對動力電池行業進行了一次大整頓。為了分析原因,有必要簡單回顧一下過去兩年鋰電池行業的起伏。

自2015年以來,中國動力電池行業以驚人的速度坐上了過山車。動力電池行業的上下游都在為潛在的市場而瘋狂。二級市場的概念股被炒熱,各路資本紛紛涌入,企業紛紛加速生產,“引得無數英雄競相角逐”。

其中,不乏以低質低價競爭、抄襲、侵犯知識產權的企業。對于閾值較低的圓柱形電池來說,它更有可能陷入極端的產能過剩。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對于動力電池,尤其是圓柱形電池,對高容量的追求越來越差,電池周期越來越差。

據中國公交網報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意見》草案中最具爭議的“80億瓦時”標準線是根據各家企業上報的結果確定的。今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各生產企業進行了產能調查,要求如實報告。根據不同制造商報告的數據,這80億瓦時被強調了。虛報產能、盲目擴張、低價競爭和無法治愈的地方保護是行業繁榮下的暗礁。

在動力電池出現亂象的情況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恰逢其時。在行業變得更加混亂,形成利錢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之前,必須大力打擊,以保持行業的長期穩定。徐艷華認為,動力電池需要更大規模生產,才能更好地保證質量、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此次征求意見稿的指導思想是鼓勵動力電池行業大規模生產。80億WH的門檻對于整合產業和鼓勵大規模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提高行業集中度,做優做強龍頭企業。

有人擔心,為了達到80億瓦時的門檻,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將掀起新一輪的擴張趨勢。目前,電池容量為2~4Wh的企業將在最短時間內增加4Wh的容量。這個行業將會出現混亂,設備、材料和人員都無法與之相匹配。

但事實是,鋰電池行業的產能不會引發軍備競賽,因為該行業的擴張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根據高新技術研究院編制的《2017年動力電池項目可行性報告》,建設1千瓦時動力電池所需投資中位數為61848-8725萬元。如果要彌補4Gwh資金的短缺,制造商至少需要籌集230億元,這對小企業來說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

為了避免馬思一片嘩然,希望國家政策實施得越早、越快,越能促進中小企業合并,優化產能整合。相反,如果拖延,就會向市場發出錯誤的信號,讓企業擴大生產。

許多行業的實踐證明,只有通過兼并重組,才能徹底擺脫困境,做優做強。鉛酸電池和光伏也經歷了這樣的政策門檻提高,導致行業集中度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繁榮到衰落的大起大落。

管中窺豹,要解決鋰電池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必須通過行業整合。這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也是一個重生的過程。政策導向是促進強者恒強、加快分散企業退出市場的必要之舉。所謂的行業沖擊是必然的……

邁向更健康未來的痛苦。

那么,在國內外大型動力電池企業的壓力和行業洗牌的加速下,中國中小動力電池企業出路何在?有識之士認為,兼并重組是做大做強企業的便捷方式。通過兼并重組,中型企業可以超常發展,充分利用土地、人才、技術等發展因素,在有效整合和配置資源的過程中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擴張。合并后的小企業也可以擺脫在大企業之間夾縫中生存的壓力和困境,贏得新的機遇和空間。

行業整合將創造新的市場機遇。合并可以吃掉收購方的主要競爭對手,以降低行業競爭的強度。如果行業內的主要企業進行內部積累或直接投資,會給其他企業帶來壓力。如果業內其他企業紛紛效仿,該行業勢必面臨“加速擴張”的競爭。兼并重組,企業可以在不增加行業產能的情況下達到臨界規模。

并購重組也將有助于提高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集中優勢資源,重點建設5-10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王炳剛老師認為,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長期發展是通過標準化和集中化來增強當地大型企業的競爭力。

標簽:威馬汽車北京合創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精彩!第一電動網11月17日-11月24日一周大牛說榜單揭曉

第一電動網11月17日11月24日一周大牛說榜單揭曉,踴躍投稿的大牛作者們,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分享給我們精彩的觀點與故事,歡迎更多的新能源汽車圈內圈外的朋友加入大牛說,發表你的見解和體驗。

1900/1/1 0:00:00
寶沃汽車總投資200億新能源項目落戶浙江嘉興

德國寶沃汽車在浙江杭州與嘉興市人民政府簽署了一項重大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嘉興建設制造基地,整個項目投資200億元。

1900/1/1 0:00:00
鋰電行業亟待優勝劣汰,80億瓦時門檻如何邁過?

2016年11月22日,國家工信部發布公開征求意見稿《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甫一出臺以下簡稱征求意見或修訂案,即引發行業熱議,相比2015年版本,

1900/1/1 0:00:00
未來汽車開發者 | 朱軍:十年磨劍新能源

10月31日,201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頒出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上汽插混項目獲一等獎。當晚,朱軍在朋友圈轉發這條新聞,附了四個字:“十年磨劍”。

1900/1/1 0:00:00
重慶大足區首批投資1000萬元已建成11個新能源充電場站

11月26日,作者從重慶大足區獲悉,為滿足新能源充電汽車的充電需求,率先在全區范圍內規劃和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到本月20日,首批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的11個充電場站,

1900/1/1 0:00:00
新能源車送快遞 五年內該市場或達2000億元

近日廣州“限電令”提交二審令快遞企業“最后一公里”的社會化難題再次受到關注。

1900/1/1 0:00:00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