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以下簡稱《發展指南》)。
筆者了解到,《發展指南》是國務院辦公廳10月9日印發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配套文件。
與《指導意見》不同的是,《發展指南》重點指導了未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的布局,不僅提出了“十三五”時期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總體目標,還提出了次區域、次區域建設的目標和路線圖。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童廣義,在10月12日舉行的全國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現場會議上介紹,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建設1.2萬個集中充換電站和480萬個分散充電樁,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據官方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充換電站780座,交流充電樁3.1萬個,為超過12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
次區域建設
《發展指南》將全國劃分為加速發展區、示范推廣區和積極推廣區三個區域,并提出了次區域建設的目標。
首先,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海南等發展基礎好、霧霾治理任務重、應用條件好的地區,將新建充電換電站7400座、充電樁250萬個,滿足266萬輛電動汽車的需求。
在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不低于1:7;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公里;其他城市的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將力爭達到1:12,城市核心區的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將力爭小于2公里。
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霧霾防控重點區域率先建設城際快充網絡,實現各大城市互聯互通。
其次,在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示范推廣地區,到2020年,將新增4300多個集中充換電站和220萬個分散充電樁,滿足233萬多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在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不低于1:8;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于1公里;其他城市的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將力爭達到1:15,城市核心區的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將力爭小于2.5公里。
加強和加快發展區域互聯互通,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進以高速公路為基礎的城際快遞收費網絡建設。
此外,在廣西、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等未納入國家新能源推廣應用范圍的積極推廣地區,到2020年,將新增400多個集中充換電站和10萬多個分散式充電樁,滿足11萬多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省會城市等主要城市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不低于1∶12,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于2公里;
根據需要開展城際快速充電網絡建設。
子現場施工
《發展指南》還提出了子站點的建設目標。
根據國家要求,結合公共交通、租賃、環衛、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專用停車場,適當補充獨立用地的充換電站,3850多個公交充換電站,建設出租車充換電站2500座,環衛、物流等特種車輛充電站2450座。
在住宅區,已經建造了280多萬個用戶專用充電樁,以鼓勵有條件的設施向公眾開放;在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辦公樓和工業園區的內部停車場建設了150多萬個用戶專用充電樁。鼓勵有資質的設施向公眾開放。
在交通樞紐、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大型建筑停車場、路邊停車位等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2400多個城市公共充電站和50萬個分散式公共充電樁,滿足臨時用電需求。
在城際高速公路服務區,“四縱兩橫三環”(四縱:京滬高速、京港澳高速、沈海高速、京臺高速;兩橫:青銀高速、滬蓉高速;三環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已建成500多個城市快速充電站。
2020年前,將形成“四縱四橫”(四縱:深圳、北京-上海、北京-、北京-香港-澳門;
四恒:青銀、聯活、上海成都、上海昆明)城際快速充電網絡,已建成城市快速充電站1000多個。
收費服務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
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冼岳向作者指出。“實現上述目標并不容易,因為收費服務沒有特別明確的商業模式。”
《發展指南》指出,收費服務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在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和租賃等特定領域,商業模式通過燃料考慮、峰谷電價和充電服務等措施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在面向公眾的公共充電服務領域,商業模式的探索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電動汽車數量少、設備利用率低、價格機制不完善,充電服務企業普遍虧損。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能源局提出,一是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地方政府要有效整合公共交通、租賃站、社會公共停車場等各類公共資源,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培育市場主體,為社會資本進入創造條件。
“據我所知,社會資本對充電樁的建設仍處于觀望狀態,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尚不明確。”首先介紹作者。
其次,地方政府應重點盡快出臺充電服務分類指導價和財政補貼實施細則,為企業提供穩定的政策預期,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第三,充電服務企業應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積極探索與商業設施、車輛銷售和售后的合作,用好融資租賃、特許經營質押、合同能源管理等商業模式,引入眾籌、線上線下結合等“互聯網”新興商業模式,拓展智能充放電、電子商務、廣告等多種增值服務方式,創新商業模式,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充電服務在短期內很難通過收取充電服務費來盈利。我們的考慮是通過刺激集團內部的上游設備制造和下游貿易流通來獲得收入。這項業務仍處于戰略投資期。”萬邦新能源集團董事長邵丹偉向筆者介紹。
第一種分析是,“充電服務本身無法盈利,投資回收周期太長。因此,我們不希望單獨盈利,而是希望融入樂視的超級跑車生態系統,并在生態系統中獲得回報。”
在明年3月底之前,當地政府將發布充電基礎設施計劃。
為確保《指導意見》和《發展綱要》的貫徹落實,國家明確了組織實施制度。
首先,根據《發展指南》,地方政府應承擔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主體責任,將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納入政府專項管理,建立由發展改革(能源)部門牽頭、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協調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完善配套政策。2016年3月底前,將發布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制定實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辦法。
10月12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善杰在常州舉行的全國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現場會上表示,“從地方政府來看,已有10個省市出臺了充電基礎設施相關政策;
15個省市已經制定了新能源推廣政策,希望其余16個省(市、區)加快這方面的研究和政策。"
首先,更多的分析是,“制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辦法并不是各地的最終選擇,這很容易導致一些地區出現某些地方保護現象,造成市場分割。”
其次,《指導意見》提出,要在中央層面加強協調,依托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協調,重大情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具體而言,能源局從嚴格標準執行、理順定價機制、加強供電監管、促進互聯互通和引入社會資本等方面加快完善充電服務監管。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部要從規劃建設標準、設施用地、消防安全、交通標志等方面為充電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創造有利條件。財政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金融服務和保障,增強社會資本信心。國家稅務總局、國資委要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事業單位率先在內部停車場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其他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協調配合工作。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以下簡稱《發展指南》)。
筆者了解到,《發展指南》是國務院辦公廳10月9日印發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配套文件。
與《指導意見》不同的是,《發展指南》重點指導了未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的布局,不僅提出了“十三五”時期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總體目標,還提出了次區域、次區域建設的目標和路線圖。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童廣義,在10月12日舉行的全國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現場會議上介紹,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建設1.2萬個集中充換電站和480萬個分散充電樁,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據官方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充換電站780座,交流充電樁3.1萬個,為超過12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
次區域建設
《發展指南》將全國劃分為加速發展區、示范推廣區和積極推廣區三個區域,并提出了次區域建設的目標。
首先,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海南等發展基礎好、霧霾治理任務重、應用條件好的地區,將新建充電換電站7400座、充電樁250萬個,滿足266萬輛電動汽車的需求。
在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不低于1:7;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公里;
其他城市的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將力爭達到1:12,城市核心區的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將力爭小于2公里。
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霧霾防控重點區域率先建設城際快充網絡,實現各大城市互聯互通。
其次,在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示范推廣地區,到2020年,將新增4300多個集中充換電站和220萬個分散充電樁,滿足233萬多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在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不低于1:8;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于1公里;其他城市的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將力爭達到1:15,城市核心區的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將力爭小于2.5公里。
加強和加快發展區域互聯互通,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進以高速公路為基礎的城際快遞收費網絡建設。
此外,在廣西、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等未納入國家新能源推廣應用范圍的積極推廣地區,到2020年,將新增400多個集中充換電站和10萬多個分散式充電樁,滿足11萬多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省會城市等主要城市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比例不低于1∶12,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于2公里;根據需要開展城際快速充電網絡建設。
子現場施工
《發展指南》還提出了子站點的建設目標。
根據國家要求,結合公共交通、租賃、環衛、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專用停車場,適當補充獨立用地的充換電站,3850多個公交充換電站,建設出租車充換電站2500座,環衛、物流等特種車輛充電站2450座。
在住宅區,已經建造了280多萬個用戶專用充電樁,以鼓勵有條件的設施向公眾開放;在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辦公樓和工業園區的內部停車場建設了150多萬個用戶專用充電樁。鼓勵有資質的設施向公眾開放。
在交通樞紐、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大型建筑停車場、路邊停車位等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2400多個城市公共充電站和50萬個分散式公共充電樁,滿足臨時用電需求。
在城際高速公路服務區,“四縱兩橫三環”(四縱:京滬高速、京港澳高速、沈海高速、京臺高速;兩橫:青銀高速、滬蓉高速;三環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已建成500多個城市快速充電站。
2020年前,將形成“四縱四橫”(四縱:深圳、北京-上海、北京-、北京-香港-澳門;
四恒:青銀、聯活、上海成都、上海昆明)城際快速充電網絡,已建成城市快速充電站1000多個。
收費服務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
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冼岳向作者指出。“實現上述目標并不容易,因為收費服務沒有特別明確的商業模式。”
《發展指南》指出,收費服務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在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和租賃等特定領域,商業模式通過燃料考慮、峰谷電價和充電服務等措施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在面向公眾的公共充電服務領域,商業模式的探索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電動汽車數量少、設備利用率低、價格機制不完善,充電服務企業普遍虧損。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能源局提出,一是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地方政府要有效整合公共交通、租賃站、社會公共停車場等各類公共資源,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培育市場主體,為社會資本進入創造條件。
“據我所知,社會資本對充電樁的建設仍處于觀望狀態,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尚不明確。”首先介紹作者。
其次,地方政府應重點盡快出臺充電服務分類指導價和財政補貼實施細則,為企業提供穩定的政策預期,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第三,充電服務企業應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積極探索與商業設施、車輛銷售和售后的合作,用好融資租賃、特許經營質押、合同能源管理等商業模式,引入眾籌、線上線下結合等“互聯網”新興商業模式,拓展智能充放電、電子商務、廣告等多種增值服務方式,創新商業模式,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充電服務在短期內很難通過收取充電服務費來盈利。我們的考慮是通過刺激集團內部的上游設備制造和下游貿易流通來獲得收入。這項業務仍處于戰略投資期。”萬邦新能源集團董事長邵丹偉向筆者介紹。
第一種分析是,“充電服務本身無法盈利,投資回收周期太長。因此,我們不希望單獨盈利,而是希望融入樂視的超級跑車生態系統,并在生態系統中獲得回報。”
在明年3月底之前,當地政府將發布充電基礎設施計劃。
為確保《指導意見》和《發展綱要》的貫徹落實,國家明確了組織實施制度。
首先,根據《發展指南》,地方政府應承擔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主體責任,將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納入政府專項管理,建立由發展改革(能源)部門牽頭、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協調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完善配套政策。2016年3月底前,將發布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制定實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辦法。
10月12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善杰在常州舉行的全國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現場會上表示,“從地方政府來看,已有10個省市出臺了充電基礎設施相關政策;
15個省市已經制定了新能源推廣政策,希望其余16個省(市、區)加快這方面的研究和政策。"
首先,更多的分析是,“制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辦法并不是各地的最終選擇,這很容易導致一些地區出現某些地方保護現象,造成市場分割。”
其次,《指導意見》提出,要在中央層面加強協調,依托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協調,重大情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具體而言,能源局從嚴格標準執行、理順定價機制、加強供電監管、促進互聯互通和引入社會資本等方面加快完善充電服務監管。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部要從規劃建設標準、設施用地、消防安全、交通標志等方面為充電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創造有利條件。財政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金融服務和保障,增強社會資本信心。國家稅務總局、國資委要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事業單位率先在內部停車場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其他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協調配合工作。
10月15日,2015中國汽車智能化峰會在即墨市舉行。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會上透露,北汽力爭在明年北京國際車展推出一款可供試乘試坐的無人駕駛產品,并且做示范運行。
1900/1/1 0:00:00北京市商務委員會物流發展處10月13日發布公告稱,確定由8家企業開展2015年北京市電動物流車運營試點工作。
1900/1/1 0:00:0010月13日,青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與臨沂公交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注資5000萬元成立臨沂公交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據了解,該項目已落地并開工建設。
1900/1/1 0:00:0010月2日,梧州市冬湖路有一輛電動汽車在路上行駛,車身貼著的“無需駕照”等字樣引來不少市民質疑。
1900/1/1 0:00:00一塊加入石墨烯的“超能”電池,30分鐘可充電至最大容量,配備在新能源汽車上續航里程最高可達400公里,并且電池重量大大減輕。14日,作者來到山東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探訪電池里的奧秘。
1900/1/1 0:00:00陳鑫通用公司發布前三季度業績快報2015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4867億元同比減少381歸母凈利633億元同比增長3598實現銷售凈利率1350同比提升3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