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趙航的人都知道,他不是一個喜歡說“好話”的人。如果我們只是談論既不痛苦也不癢的現狀,或者幾十年前存在但無法解決的問題,無論措辭多么華麗,這也是陳詞濫調。
對于敏感話題,趙航幾乎從不回避。無論他能說什么或不能說什么,他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先說。據他說,“本來,中國汽車研究院負責為汽車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議或意見。我們是一個智囊團,也是一個專家庫。如果我們不說實話,不給政府正確的建議,我們將對這個行業不負責任,實際上,我們最終也將對國家不負責任。”
在接受筆者采訪的過程中,趙航首次向汽車行業表達了“在最不需要的時候提出建議”。
趙航,中國汽車研究院院長。
“韓國模式”不能盲目復制。
韓國人對國產產品的支持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不能簡單地說,我們的自主品牌令人失望,我們的獨立投資不足,中國公民沒有骨氣。
韓國人這樣稱贊他們的車,因為如果你開外國車,稅務局也會檢查你,警察會懲罰你。每個人都會折磨你。我們能做到嗎?現在,如果有人開進口車或合資車,我們會砸碎他的車并檢查他的車。這樣可以嗎?現在中國的市場這么大,市場的主力軍是合資品牌,所以我們仍然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需求。“一刀切”的做法當然是不可能的。
自主品牌是“生物”
目前,自主品牌尚未獲得國民待遇,但合資品牌享有“超國民待遇”。
只要提到縮小外商投資的政策(包括已經被切斷的“三減”和“三免”),就會有人站出來說這是反對改革開放的。這句話太武斷了。
在吸引外國投資之初,確實需要有一個好的噱頭,但30年后的現在,應該有一個新的政策。
目前,我們的自主品牌僅占乘用車市場份額的28%左右。在這么多企業和2000萬輛汽車的市場中,我們只占四分之一多一點。這難道不足以引起警惕嗎?合資企業是50%對50%,但市場是72%對28%!
讓我們來看看我們自主品牌企業的生存狀況。他們中的一些人在虧本賺錢,一些人向品牌砸錢,一些人在貧困線掙扎,還有一些人負債累累,所以他們不能再往前走了。合資企業一路高歌猛進,滿載而歸,有些是錢。
因此,這些條件都綜合在一起。事實上,自主品牌的危機并不主要來自自主品牌企業自身。說他們不努力工作,不投資研發,是不全面、不客觀的。當然,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但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我們應該在改革開放政策和汽車技術進口政策上做出更多調整,為自主品牌留下一些市場空間。
股份比例開放: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
我們一直堅持合資車企50:50的股份比例,這實際上屬于默認的祖母條款。最初,發動機也有這樣的份額比例,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但這是大勢所趨。
因為有一個前提是股比是開放的,那就是不應該對國內和地方產業構成威脅。如果對當地產業構成威脅,就只能“雙反轉”(如光伏)。
目前,汽車的關鍵部件,特別是那些有核心技術的部件,不能“雙倒車”,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這個東西,自動變速箱和電噴。盡管我們很著急,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自己培養這些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當零件逐漸開發出來并具有一定的能力時,我們會規定份額比例。
零部件企業的生存堪憂。
為什么現在每個人都愿意做整輛車?原因是整車可以壓總成,總成可以壓零件,零件處于食物鏈的底部。
稍不注意,整車企業的錢就要壓一年半,驗收單還要壓你一年。一個小企業總共能有多少錢?這些企業的利潤率很低,足以償還銀行貸款和支付工資,而且所剩無幾。如果汽車制造商在上面投入更多的錢,人們將無法生活。因此,這些零部件公司需要核心技術,不僅可以解決車企的欠款問題,而且不必擔心銷售渠道。
這個問題應該留給市場來調整。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擁有核心技術的零部件企業自然會引領行業的健康發展。
人才無法“鎖定”
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辦法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
人才也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很難控制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此外,這不僅僅是一個錢的問題。過去,可以通過給員工股票來鎖定他,但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如果你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你可以賣掉它們,然后立即離開。
關鍵是企業文化。如果員工覺得企業的未來和命運與他息息相關,他可以與企業命運相同,那么人才外流就可以真正防止。
停止“反復搶救”!
歸根結底,產業集中的問題是退出機制的問題。如果建立一個良好的退出機制,而不是中央國有和地方國有支持的方式,優勝劣汰自然會發生。
現在最好的不能贏,最壞的也不能被淘汰。為什么?如果這家企業陷入困境,當地政府會給它輸血和鼓勵,給土地、錢和貸款,讓他繼續工作。
事實上,困難的汽車企業已經資不抵債,但它們不會破產,因為總有輸血讓它們振作起來。大型國有企業爭取上市目標,然后循環數百億,足夠花一段時間,并開始反復救援。
但這不是一種市場機制,所以優勝劣汰是不可能的。如果這是一個真正的市場機制,像通用和克萊斯勒這樣的公司也會破產。依靠政府救助不是生存之道,但依靠市場監管是一種健康的機制。
中國的稅收不利于并購。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么外國公司并購重組這么容易、這么方便?例如,福特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沃爾沃。當它被出售時,它只賣出了數億美元。這不是很愚蠢嗎?福特的這些總裁怎么會這么愚蠢?事實上,如果你研究一下它的政策,你會發現他不是一個傻瓜。
在美國的并購可以計入稅前,即直接攤銷到成本收入中。以福特為例。如果今年的利潤很好,有7800億美元的利潤和2300億美元的納稅額,那么在這個時候,我還不如買一家公司,我可以合理地避免超過10億美元的稅收,或者我可以避免更多。中國想用自己的利潤而不是稅款來收購一家企業。這不利于并購的成本。
我想知道,如果我們也可以參考美國的模式,“郎朗配”還會存在嗎?熟悉趙航的人都知道,他不是一個喜歡說“好話”的人。如果我們只是談論既不痛苦也不癢的現狀,或者幾十年前存在但無法解決的問題,無論措辭多么華麗,這也是陳詞濫調。
對于敏感話題,趙航幾乎從不回避。無論他能說什么或不能說什么,他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先說。據他說,“本來,中國汽車研究院負責為汽車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議或意見。我們是一個智囊團,也是一個專家庫。如果我們不說實話,不給政府正確的建議,我們將對這個行業不負責任,實際上,我們最終也將對國家不負責任。”
在接受筆者采訪的過程中,趙航首次向汽車行業表達了“在最不需要的時候提出建議”。
趙航,中國汽車研究院院長。
“韓國模式”不能盲目復制。
韓國人對國產產品的支持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不能簡單地說,我們的自主品牌令人失望,我們的獨立投資不足,中國公民沒有骨氣。
韓國人這樣稱贊他們的車,因為如果你開外國車,稅務局也會檢查你,警察會懲罰你。每個人都會折磨你。我們能做到嗎?現在,如果有人開進口車或合資車,我們會砸碎他的車并檢查他的車。這樣可以嗎?現在中國的市場這么大,市場的主力軍是合資品牌,所以我們仍然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需求。“一刀切”的做法當然是不可能的。
自主品牌是“生物”
目前,自主品牌尚未獲得國民待遇,但合資品牌享有“超國民待遇”。
只要提到縮小外商投資的政策(包括已經被切斷的“三減”和“三免”),就會有人站出來說這是反對改革開放的。這句話太武斷了。
在吸引外國投資之初,確實需要有一個好的噱頭,但30年后的現在,應該有一個新的政策。
目前,我們的自主品牌僅占乘用車市場份額的28%左右。在這么多企業和2000萬輛汽車的市場中,我們只占四分之一多一點。這難道不足以引起警惕嗎?合資企業是50%對50%,但市場是72%對28%!
讓我們來看看我們自主品牌企業的生存狀況。他們中的一些人在虧本賺錢,一些人向品牌砸錢,一些人在貧困線掙扎,還有一些人負債累累,所以他們不能再往前走了。合資企業一路高歌猛進,滿載而歸,有些是錢。
因此,這些條件都綜合在一起。事實上,自主品牌的危機并不主要來自自主品牌企業自身。說他們不努力工作,不投資研發,是不全面、不客觀的。當然,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但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我們應該在改革開放政策和汽車技術進口政策上做出更多調整,為自主品牌留下一些市場空間。
股份比例開放: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
我們一直堅持合資車企50:50的股份比例,這實際上屬于默認的祖母條款。最初,發動機也有這樣的份額比例,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但這是大勢所趨。
因為有一個前提是股比是開放的,那就是不應該對國內和地方產業構成威脅。如果對當地產業構成威脅,就只能“雙反轉”(如光伏)。
目前,汽車的關鍵部件,特別是那些有核心技術的部件,不能“雙倒車”,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這個東西,自動變速箱和電噴。盡管我們很著急,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自己培養這些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當零件逐漸開發出來并具有一定的能力時,我們會規定份額比例。
零部件企業的生存堪憂。
為什么現在每個人都愿意做整輛車?原因是整車可以壓總成,總成可以壓零件,零件處于食物鏈的底部。
稍不注意,整車企業的錢就要壓一年半,驗收單還要壓你一年。一個小企業總共能有多少錢?這些企業的利潤率很低,足以償還銀行貸款和支付工資,而且所剩無幾。如果汽車制造商在上面投入更多的錢,人們將無法生活。因此,這些零部件公司需要核心技術,不僅可以解決車企的欠款問題,而且不必擔心銷售渠道。
這個問題應該留給市場來調整。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擁有核心技術的零部件企業自然會引領行業的健康發展。
人才無法“鎖定”
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辦法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
人才也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很難控制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此外,這不僅僅是一個錢的問題。過去,可以通過給員工股票來鎖定他,但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如果你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你可以賣掉它們,然后立即離開。
關鍵是企業文化。如果員工覺得企業的未來和命運與他息息相關,他可以與企業命運相同,那么人才外流就可以真正防止。
停止“反復搶救”!
歸根結底,產業集中的問題是退出機制的問題。如果建立一個良好的退出機制,而不是中央國有和地方國有支持的方式,優勝劣汰自然會發生。
現在最好的不能贏,最壞的也不能被淘汰。為什么?如果這家企業陷入困境,當地政府會給它輸血和鼓勵,給土地、錢和貸款,讓他繼續工作。
事實上,困難的汽車企業已經資不抵債,但它們不會破產,因為總有輸血讓它們振作起來。大型國有企業爭取上市目標,然后循環數百億,足夠花一段時間,并開始反復救援。
但這不是一種市場機制,所以優勝劣汰是不可能的。如果這是一個真正的市場機制,像通用和克萊斯勒這樣的公司也會破產。依靠政府救助不是生存之道,但依靠市場監管是一種健康的機制。
中國的稅收不利于并購。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么外國公司并購重組這么容易、這么方便?例如,福特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沃爾沃。當它被出售時,它只賣出了數億美元。這不是很愚蠢嗎?福特的這些總裁怎么會這么愚蠢?事實上,如果你研究一下它的政策,你會發現他不是一個傻瓜。
在美國的并購可以計入稅前,即直接攤銷到成本收入中。以福特為例。如果今年的利潤很好,有7800億美元的利潤和2300億美元的納稅額,那么在這個時候,我還不如買一家公司,我可以合理地避免超過10億美元的稅收,或者我可以避免更多。中國想用自己的利潤而不是稅款來收購一家企業。這不利于并購的成本。
我想知道,如果我們也可以參考美國的模式,“郎朗配”還會存在嗎?
大眾研發投入全球最高歐盟委員會推出了2013年歐盟產業研發排行榜The2013EUIndustrialRamp
1900/1/1 0:00:00作為車主行車的必備模塊,方向盤對駕駛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汽車整體科技的不斷演進發展階段,電動汽車轉向系統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1900/1/1 0:00:00公務車市場的突然”退出”,自主品牌”利空”突襲,這是不是噩耗呢?公車,這個相對敏感的名詞,又邁出了改革重要一步。
1900/1/1 0:00:0012月6日,”驅動進化領航未來”通用汽車電氣化學院系列活動在廣州完美收官。
1900/1/1 0:00:00當今年美國的大牛股,全美光伏第二大公司SolarCity聯手明星電動汽車商特斯拉時會發生什么答案是,SolarCity借助特斯拉的電池,推出一項儲能服務,
1900/1/1 0:00:008日,山西省經信委發布消息說,省經信委、太原市政府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討推進山西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比亞迪對太原電動汽車推廣模式和方法提出了建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