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co上周披露,由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控制的混合動力科技控股公司預計將購買Fisco的大部分資產。
另一個消息來自重組后的薩博,瑞典國家電動汽車公司(NEVS)將薩博9-3投入瑞典生產。薩博停產兩年后,該車恢復生產,起價約為人民幣26萬元。NEVS表示,將把中國作為其最初的重點市場。根據該公司此前的計劃,新能源汽車開發的新車主要在中國銷售,預計80%的銷售額將在中國市場實現。
直到今天,這兩條新聞都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復雜的故事。一家屬于中國人收購的新興新能源汽車企業,另一家則屬于中國人購買的傳統汽車品牌企業。它們的共同點是,這兩起并購案都準備走新能源路線。作為兩個知名的中國并購案例,再加上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高期望,這兩個并購案例走向新能源汽車領域,將中國市場定位為主戰場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感受之后,我們不僅要問,這些汽車公司在購買之后能做什么?走新能源路線有什么好處?
世界上汽車企業并購的案例很多,而這些并購背后有兩種情況。一是彌補自身不足,尋找提高競爭力的捷徑;
二是收購一些競爭對手,形成合力,增加環境的可控性。一些成熟的跨國車企之間的并購屬于第二種情況,而李澤楷和新能源汽車之前都沒有汽車制造背景,屬于第一種情況。
對于第一類汽車企業并購而言,采購標準、系統和三維硬件管理基礎是衡量性價比的基礎。如果我們走得更遠,我們想買下相應的企業,然后“轉向管理”,這不僅關乎性價比,還關乎更多的優勢。作者談了自己對這兩家企業的看法。
首先,Fisco合并后走新能源路線有什么優勢?
今年年初,菲斯科的并購案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包括東風等幾家車企也卷入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相對理性,沒有出現像“兩龐薩博收購案”那樣的國人之間的競價。
菲斯科汽車成立時間短,整個企業標準還沒有經過多年的制造沉淀驗證。同時,在相關的供應商體系方面,由于Fisco的產品開發有限,沒有完善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購買相應企業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購買一些研發知識產權上。如果這方面沒有完美的東西,那么花很多錢是不值得的。
大約幾個月前,有媒體透露,李澤楷與菲斯科汽車創始人聯手進行此次合并。他之所以看中菲斯科汽車,更多是因為特斯拉汽車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電動汽車市場的潛力。盡管Fisco創始人再次拯救了他“曾經創造過的企業”還有待驗證,但能夠以有限的資本重新進入企業進行整合是一件好事。畢竟,新能源車企發展一段時間后,即使能夠再投資,相應的市場也可能飽和。
因此,筆者認為菲斯科汽車在并購后最大的優勢在于獲得了一些原始知識產權和相應的研發成員。如果我們能夠利用一些原有的標準和制度并相應地加以改進,那么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方興未艾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縮短進入中國的時間。
Fisco Kama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第二,新能源汽車帶領薩博進軍新能源有什么優勢嗎?
對于“兩家薩博公司的合并”,人們有著長期的擔憂。當新能源汽車成為最后一位車主,并宣布將專注于中國市場并進入中國市場時,這并不完全令人信服,因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并沒有太大改善,尤其是純電動汽車。作為一家傳統汽車企業,在相應的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除非有非常深的資金支持才能進入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否則要想快速續血并不容易。
筆者看到,新聞中提到了“引進日本電動汽車技術”。事實上,作為一家傳統的汽車企業,利用原有的平臺開發混合動力汽車,相應的可用基礎仍然相對較深,因為一些駕駛理論和研發體系仍然相對一致。然而,如果單純開發純電動汽車,一些原始的供應商體系、相應的研發基礎,包括整個汽車設計理論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這方面的優勢并不大。
我們也看到,世界上許多成功的汽車制造商在純電動汽車領域表現不佳。相反,一些新興的汽車公司,如特斯拉,可以在純電動汽車領域開辟獨特的細分市場,并獲得相應的市場份額。此時,新能源汽車并購后的薩博如何在這個新領域與中國汽車市場上的許多汽車制造商競爭?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接受度方面,美國和德國等其他汽車品牌具有優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盡管市場潛力巨大,但這家汽車制造商如何與目前較早開發和推出新能源汽車的幾家汽車制造商競爭?
當然,目前,這只是一個開始。也許這些企業進展順利……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通過一些合作的方式,但在現實中沒有樂觀的余地。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據媒體報道,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co上周披露,由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控制的混合動力科技控股公司預計將購買Fisco的大部分資產。
另一個消息來自重組后的薩博,瑞典國家電動汽車公司(NEVS)將薩博9-3投入瑞典生產。薩博停產兩年后,該車恢復生產,起價約為人民幣26萬元。NEVS表示,將把中國作為其最初的重點市場。根據該公司此前的計劃,新能源汽車開發的新車主要在中國銷售,預計80%的銷售額將在中國市場實現。
直到今天,這兩條新聞都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復雜的故事。一家屬于中國人收購的新興新能源汽車企業,另一家則屬于中國人購買的傳統汽車品牌企業。它們的共同點是,這兩起并購案都準備走新能源路線。作為兩個知名的中國并購案例,再加上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高期望,這兩個并購案例走向新能源汽車領域,將中國市場定位為主戰場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感受之后,我們不僅要問,這些汽車公司在購買之后能做什么?走新能源路線有什么好處?
世界上汽車企業并購的案例很多,而這些并購背后有兩種情況。一是彌補自身不足,尋找提高競爭力的捷徑;
二是收購一些競爭對手,形成合力,增加環境的可控性。一些成熟的跨國車企之間的并購屬于第二種情況,而李澤楷和新能源汽車之前都沒有汽車制造背景,屬于第一種情況。
對于第一類汽車企業并購而言,采購標準、系統和三維硬件管理基礎是衡量性價比的基礎。如果我們走得更遠,我們想買下相應的企業,然后“轉向管理”,這不僅關乎性價比,還關乎更多的優勢。作者談了自己對這兩家企業的看法。
首先,Fisco合并后走新能源路線有什么優勢?
今年年初,菲斯科的并購案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包括東風等幾家車企也卷入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相對理性,沒有出現像“兩龐薩博收購案”那樣的國人之間的競價。
菲斯科汽車成立時間短,整個企業標準還沒有經過多年的制造沉淀驗證。同時,在相關的供應商體系方面,由于Fisco的產品開發有限,沒有完善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購買相應企業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購買一些研發知識產權上。如果這方面沒有完美的東西,那么花很多錢是不值得的。
大約幾個月前,有媒體透露,李澤楷與菲斯科汽車創始人聯手進行此次合并。他之所以看中菲斯科汽車,更多是因為特斯拉汽車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電動汽車市場的潛力。盡管Fisco創始人再次拯救了他“曾經創造過的企業”還有待驗證,但能夠以有限的資本重新進入企業進行整合是一件好事。畢竟,新能源車企發展一段時間后,即使能夠再投資,相應的市場也可能飽和。
因此,筆者認為菲斯科汽車在并購后最大的優勢在于獲得了一些原始知識產權和相應的研發成員。如果我們能夠利用一些原有的標準和制度并相應地加以改進,那么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方興未艾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縮短進入中國的時間。
Fisco Kama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第二,新能源汽車帶領薩博進軍新能源有什么優勢嗎?
對于“兩家薩博公司的合并”,人們有著長期的擔憂。當新能源汽車成為最后一位車主,并宣布將專注于中國市場并進入中國市場時,這并不完全令人信服,因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并沒有太大改善,尤其是純電動汽車。作為一家傳統汽車企業,在相應的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除非有非常深的資金支持才能進入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否則要想快速續血并不容易。
筆者看到,新聞中提到了“引進日本電動汽車技術”。事實上,作為一家傳統的汽車企業,利用原有的平臺開發混合動力汽車,相應的可用基礎仍然相對較深,因為一些駕駛理論和研發體系仍然相對一致。然而,如果單純開發純電動汽車,一些原始的供應商體系、相應的研發基礎,包括整個汽車設計理論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這方面的優勢并不大。
我們也看到,世界上許多成功的汽車制造商在純電動汽車領域表現不佳。相反,一些新興的汽車公司,如特斯拉,可以在純電動汽車領域開辟獨特的細分市場,并獲得相應的市場份額。此時,新能源汽車并購后的薩博如何在這個新領域與中國汽車市場上的許多汽車制造商競爭?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接受度方面,美國和德國等其他汽車品牌具有優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盡管市場潛力巨大,但這家汽車制造商如何與目前較早開發和推出新能源汽車的幾家汽車制造商競爭?
當然,目前,這只是一個開始。也許這些企業進展順利……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通過一些合作的方式,但在現實中沒有樂觀的余地。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新能源汽車的未來越來越清晰起來,隨著國家、地方的補貼政策到位,車輛使用的方便之門被一一打開,中國新能源汽車終于開始走上普及化的道路。新能源汽車走進千家萬戶,與其相關的車險也廣受關注。
1900/1/1 0:00:00銷售速率6年來新高根據Autodata公司等機構提供的數據,2013年11月份,美國市場輕型車新車注冊銷量為1243852輛,去年11月新車銷量為1143981輛,同比增長8
1900/1/1 0:00:0012月3日,大眾汽車宣布今年11月大眾品牌在美國市場銷量同比下滑近16,延續了10月份兩位數跌落的趨勢。到上個月,大眾在美銷量已經連跌8個月。
1900/1/1 0:00:0012月4日,英菲尼迪公布了11月份中國市場銷量數據不含香港、澳門及市場:11月銷量達2102臺,環比增幅77,創今年單月最高銷售記錄1至11月累計銷量達15萬臺,同比增長46
1900/1/1 0:00:00廣州主干線的26輛純電動公交車,僅運營不到3年就”退居二線”。
1900/1/1 0:00:00寶馬集團日前宣布了兩項人事變動,StefanieWurst將接替JohannesSeibert出任寶馬德國公司市場營銷經理,而后者則被任命為集團中東區域新任總經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