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李想再談造車經驗:明年迎來智能車時代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當馬斯克在特斯拉德國工廠暢談“秘密宏圖第三篇章”時,中國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也發表了對造車經驗的總結、趨勢判斷和投入決心。3月2日,理想汽車在北京舉辦了春季媒體溝通會,李想表示,2024年會迎來真正的智能汽車時代,到2030年,理想汽車仍然會堅持增程式和純電高壓兩條路線同時往前走。  理想汽車從2015年成立至今,已走過近8年時間。李想本人對造車規劃了三個階段,從“0到1”“1到10”“10到100”。理想ONE代表了“0到1”的驗證期,證明了李想有造車的能力。L系列發布之后,來到了1到10的成長階段,李想要用平臺化策略盡可能地擴大份額。10-100是成熟期,目標是成為汽車行業的蘋果。

核心信息一覽:1、理想推出800V高壓平臺電動車,可以做到跟增程相同的價格。2、理想4C電池產品可以做到10分鐘充電400公里,2C電池產品可做到20分鐘充電400公里。3、理想汽車鋪設充電樁網絡的決心很大,速度和規模可期。4、到2030年,理想汽車仍然會堅持增程式和純電高壓兩條路線同時往前走。5、理想0-1階段的收入規模和增速,能夠支撐接下來全力以赴做好純電,包含研發、自制的零部件、供應鏈在內各方面的投入。6、理想提供城市NOA的時候,不會一個個城市去做標定,而是提供基于大模型的全部城市覆蓋的NOA功能。7、理想AD Max版能跑通大模型的城市NOA,AD Pro只能滿足高速的NOA。8、理想計劃到2025年建立3000個超充樁,總費用100億,理想狀態是家里用慢充,城市用200kW快充,高速用超充。9、做20-30萬市場對成本的挑戰更大,理想計劃月銷規模到3-4萬規模時再進入該區間市場,并延續“套娃”模式。智能電動車的可再生能源與人工智能革命  創業先看趨勢,李想指出,影響整個社會發展最主要的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能源,一方面是信息技術,智能電動車是少有的跨越能源和信息技術兩大領域的賽道。

  就能源發展路線而言,分為用戶需求和政府需求。用戶關注能源獲取的便利性、成本、以及舒適環保。政府的需求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二是能源供給安全,三是碳達峰與碳中和。  當這些需求匯集到汽車上時,李想認為,要解決的挑戰其實就是充電難和電池成本高,從2016年立項造理想ONE時就做了如是判斷。充電的難點,在于要以替代燃油車的標準來補能,用戶沒有義務在買電動車之后降低自己的體驗。電池方面,因為是由核心貴金屬的大宗商品組成,很難大幅下降,甚至因為需求上漲今天的電池成本比2018年時還要貴得多。  針對于充電難的問題,理想汽車已經做出了增程式的方案,同時還在準備高壓快充路線。  根據李想的測算,當公共充電樁一天做到6-7次充電,能實現收支平衡,如果做到10單,充電樁的盈利狀況會好于一個加油站。但當前充電樁普遍一天只有2-3單,所以基本上都是虧錢狀態。如果能把用戶的時間縮短到20分鐘,就能極大提高充電樁的“翻臺率”,縮短到十分鐘,充電體驗就能基本跟燃油車加油一致,這正是理想汽車目前在努力做的事。  除了提升充電速度,高壓平臺還能顯著提高電池效率,用更少的電池做到同樣的續航,相比目前400V主流電動車的零部件成本下降3-4萬元。這背后跟理想自研高壓平臺的碳化硅模塊、三合一電機、優化風阻系數和整體效率息息相關。“我們推出800V高壓平臺電動車,因為4C還有一定的選擇性,大概可以做到跟增程相同的價格。今天大家都認為800V碳化硅是一個更貴的價格,其實不是,它可以節省非常多的成本。”  李想表示,無論是做增程電動,還是做高壓純電,其核心目的是解決充電的問題,當使用4C電池的時候可以做到10分鐘充電400公里,使用2C電池的時候可以做到20分鐘充電400公里。充電樁對于理想汽車來說是產品,不是服務,理想汽車將大力鋪設充電樁網絡。到2030年,理想汽車仍然會堅持增程式和純電高壓兩條路線同時往前走,給用戶兩種選擇。在過去的0-1階段,理想的收入規模和增長速度能夠支撐接下來純電平臺方面的投入,包括研發和更深入的供應鏈布局。

  就信息技術而言,理想汽車提出了“2030年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的目標。李想介紹,理想汽車內部有四支人工智能的算法團隊:解決座艙多模態、智能駕駛、智能工廠和零售端改造四個領域的問題。  “我們其實一直在用算法來解決質量問題,如果從一個量化的角度來看,每輛車在質量成本的分攤上,大概是同樣售價的奔馳、寶馬、奧迪的約50%。背后的整個算法體系非常關鍵,包含對于各種事故的分析,所以理想汽車的保險價格跟同級別比也更優惠,跟很多10萬元左右的新能源車的保險成本差不多。”自動駕駛發展路徑  李想認為,只有AI能改變物理世界,AI的核心其實是學習,不是編程,而是依賴于其實對人類的模仿和學習,包括行為學習和認知學習兩大類別。以人類開車為參考,第一步是三維感知,第二步是判斷決策,第三步是具體執行,第四步是反饋和成長,也就是訓練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如何處理。自動駕駛也會經歷兩個階段,行為學習階段和認知學習階段。  他指出,到今天為止,跑的中國路面上99%的車都是處在行為學習階段,感知還是在“二維測距”,所有量產交付車輛的判斷決策也都跟AI沒有關系,它們都是規則制,哪怕有算法也都是白盒子的算法,依靠人類進行編程來實現的。這樣的第一階段,是需要更多的測試場景,靠人類寫入更多的規則。有一個確定結論是,規則之內可以解決,規則之外一律解決不了,相當于“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特斯拉的智能駕駛,從升級成360度的攝像頭,用“大模型”的方式開始做BEV的3D,變成了三維的視覺以后,才開始有本質上的變化——車開始以跟人相似的方式來觀察這個世界,判斷決策也隨之不同,從三維感知,到判斷決策,再到執行控制形成一體,被稱之為“影子學習”。需要終端,包括今天用的GPU或是專用的BPU有一個閉環的能力,能夠獲取整個過程。在車端進行學習,足夠多的樣本放到云端進行訓練,這種云端就會做自動化的標注、自動化的分類還有自動化的訓練,也不需要養那么多人了,其實特斯拉算法團隊的人數非常之少,包括Open AI的算法團隊人數也非常少,跟中國大部分的四小龍AI公司人數差別巨大,是因為“大模型”以后的自動化完全不一樣。  當機器進入了學習階段的時候,就不是在看對和錯,核心是看質量的變化。這時候會在整個超算端進行訓練,訓練完以后會進入到另外一種仿真測試的模式,再回到車上,去做影子的驗證,跟大量的人類的操作行為做驗證,從而來看算法質量的是否得到了提升。當驗證這個算法質量有顯著的提升之后,才會部署到車輛上去。“端到端”訓練的樣本足夠多,整個駕駛體驗和安全性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接下來在自動駕駛上的比拼就第三個部分,一是如何降低車端的計算平臺和傳感器的成本,例如特斯拉自動駕駛成本只有1500美金,用雙Orin芯片企業的成本都在4000美金以上,這其中就產生了很大的差距。第二是比拼誰擁有更多的端到端的閉環數據,也就是說,需要足夠多的車輛跑在路上。第三,成本更高、挑戰更大的是比拼大模型訓練,因為美國從去年開始就限制中國訓練芯片的發展,以及限制英偉達向中國出售高帶寬的訓練芯片。  “對于決心做人工智能的企業來說,這是必須投入研發和面對解決的三個部分。我們除了去做好產品、平臺、算法應用以外,真正的競爭其實會出現在最底層,包含AI操作系統。”  什么時候才會迎來智能電動車真正的智能時代?李想的判斷是要從自動駕駛2.0階段能跑動開始,大約會出現在2024年,尤其是中高端車型上,真正基于大模型、基于技術來實現所有城市的領航輔助駕駛覆蓋時,體驗會變得完全不一樣。基于英偉達Orin平臺的車企,基本會在今年年底推出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理想汽車不會逐個城市去做標定,而是在推出城市NOA的時候就基于大模型,全部城市覆蓋。保持品牌的一致性和組織的成長性  李想再次強調了造車的愿景、價值觀和目標。2027年,理想汽車要拿下20萬元以上乘用車35%的市場份額。到2030年,理想汽車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無論是產品層面,還是平臺應用層面,還是底層系統層面,必須得具備特斯拉、蘋果這樣相同的能力,方可立足。

  理想汽車內部用了一套“十字”模型,來做企業的自我觀察和診斷,包括品牌、產品、毛利率、研發、交付五個維度。首先,品牌要有非常清晰的定位,在李想看來,過去的這些造車新勢力,只有1%的企業在品牌方面是合格的,大部分連基本常識都不具備,今天講家用,明天講3秒加速,所有的邏輯都是亂套的,會影響后續的產品、經營各個環節。

  產品方面,第一個層面就是安全性,李想列舉了理想汽車在結構、用料等方面的種種投入,“安全上我們不用過任何的預算考慮,直接做就可以了”。  第二是產品價值,圍繞品牌定位、用戶需求去做取舍,并建立完整的驗證體系,“在理想要改一個東西要經歷非常嚴謹的過程,需求分析會詳細到研發周期、競爭對手怎么做、產生什么價值、價值如何衡量等等,都要有完整思考。再到后面的零部件驗證、功能驗證,我們整個的流程是非常好的,沒有任何人可以跳過去。”  第三是極致體驗,“例如理想汽車要做‘移動的家’,那么就要給用戶提供最大最舒適的空間,一定要做智能化,要放這么多屏幕,因為在家的時候每個人都抱著一塊屏幕。千萬不要蜻蜓點水,否則用戶沒有感知。”  提到毛利率,李想直言毛利率至關重要,如果想成為一個留在牌桌上的汽車企業,基本上要有幾千億的收入,靠融資是不可持續的,怎么經營就變得很關鍵。“20%”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健康發展的最低毛利率,特斯拉的毛利率超過了20%,比亞迪如果把經銷商的費用計算在內的話,汽車毛利率也是超過20%。理想汽車堅持毛利率穩定在20%及以上,這是企業的造血能力所在。  研發方面,理想汽車在理想ONE階段自研了增程系統,其他方面和傳統的產品研發方式類似。到2019年,理想汽車決定用平臺化的方式來做研發,比傳統的底盤共用形式更徹底,基本是按照蘋果手機的模式。整個平臺研發分為四個團隊,增程電動平臺、高壓純電平臺、智能駕駛平臺、智能座艙平臺。這也是為什么理想汽車的OTA效率高,因為只需要匹配一款車,包括后面做自動駕駛的效率也會更高。還有一層是系統的研發,只有把基礎的產品研發、平臺化研發、系統研發都做到了之后,才能夠變成像蘋果、華為、特斯拉這樣級別的企業,競爭采購優勢也會更高一個維度。  此外,李想提出還需要有很多的能力提升,商業能力、供應能力、組織能力等等。商業能力包括所有銷售和服務相關的能力,例如營銷非常關鍵,決定了企業是把百分之百的產品價值傳達給消費者,還是把30%的價值給消費者。  為了讓產能快速爬坡,理想汽車把所有的零部件分為幾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傳統的零部件,后視鏡、保險杠等等,這部分從供應商采購。第二部分是新的電子芯片,域控制器,這部分中國采購了全世界40%的芯片,體系制造效率很高,也問題不大。第三部分是三電相關,由于供應商對新勢力的訂單有自己的產能分配,供應有限,理想也在尋求部分自建,以實現自給自足。理想汽車內部認為,30%的自營率是一個比較健康的標準,更多的是跟供應商共同合作。

  在談到組織理念時,李想將理想汽車招聘和選拔人才的標準概括為“使命驅動”,要求員工是一個“成年人”,能夠與更強的人一起協作,且自驅成長。“成年人”的定義是: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來自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再往上發展是管理者、領導者。“當我們成為一個管理者,能夠理解別人、指導別人專業的時候,我們一定能做好管理并解決慣性的問題,去看到必要性。當我們成為一個領導者,能讓更多的人支持理解并且一起創造成功的時候,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經營者。我們就能夠用經營的工具去解決各種無知的問題,然后不斷提升認知,提升團隊的能力和團隊的收獲。”

查看同類文章:行業視角電動車車聞更多精彩內容:2022F1賽事行業對話汽車之家行業-大數據 全領域 新視點

標簽:理想汽車特斯拉理想ONE奧迪奔馳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4.19萬起 新長安星卡/長安睿行M60預售

3月2日,新長安星卡參數詢價、新長安睿行M60正式開啟預售,其中新長安星卡共有2款車型,預售價為419萬元起;新長安睿行M60共有3款車型,預售價為549萬起。

1900/1/1 0:00:00
3月下旬上市 五菱繽果亮相并開啟預訂

3月2日,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全新小型電動車五菱繽果正式亮相,并開啟99元搶先訂。同時,該車將于3月下旬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
續航出色/發動機安靜 試駕哪吒S增程版

擱前幾年,手里20萬預算,最靠譜的選擇就是大眾帕薩特、本田雅閣之類的車型;不過在去年,這個價位賣的最好的卻是比亞迪漢,主要是它更智能、更省油,當然性價比也更高。

1900/1/1 0:00:00
硬派越野? 曝比亞迪F品牌首款車型諜照

日前,有國內媒體曝光了一張疑似比亞迪F品牌。據悉,“F品牌”是比亞迪專業個性化全新品牌即是外界口中的“潮牌”,在比亞迪體系內將介于仰望與騰勢之間。

1900/1/1 0:00:00
不遙遠!一文了解傳說的特斯拉入門新車

近日,特斯拉舉辦了投資者日大會,此次大會特斯拉17位各個部門的“大領導”輪番上陣,表述了特斯拉秘密宏圖第三篇章的愿景。

1900/1/1 0:00:00
李書福兩會提案:完善碳排放管理機制

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

1900/1/1 0:00:00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