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受疫情多發和國際局勢變化等因素影響,汽車產業面臨著供給受阻、需求轉弱雙重挑戰。能源形式的轉變,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也驅動汽車產業迎來深刻變革。為進一步解決產業鏈、供應鏈的斷點、堵點問題,推動汽車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9月2日至4日,2022泰達汽車論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正式召開。 大會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聯合主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協辦,以“強信念 穩發展 開新局”為年度主題。同時,大會采用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并首次線上直播歐洲分論壇。 作為聚焦于“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高端智庫論壇。本次大會有1,000多名全球汽車產業領域政產學研用高層云集大會現場,圍繞影響產業發展、驅動產業變革的關鍵要素,在政策標準動向、企業戰略布局、消費環境變化、產品優化升級以及前沿技術應用等領域展開深入研討。
汽車之家為大家帶來與會嘉賓的精彩觀點。在9月3日 “產業鏈論壇:汽車產業鏈進化升級路在何方?”中,廣汽集團執委會委員、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發表了題為“中國汽車產業鏈的戰略、機遇與挑戰”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泰達國際論壇的朋友們大家好。因為疫情的原因無法親身蒞臨會議的現場,只能采用這樣的形式跟大家做匯報。今天很高興能夠與各位齊聚在這里,在這個挑戰與機遇、競爭與融合時代大背景下,共同探討自主創新與中國汽車產業鏈的未來發展。 近年來新四化正在影響汽車產業發展,軟件定義汽車、面向用戶價值服務的新概念,打破了傳統汽車產業鏈的邊界,新業態構建速度之快,程度之深大家有目共睹。與此同時,大國競爭格局和疫情沖擊的不確定性加深了整車企業對于產業鏈安全的顧慮。反向催化市場和技術變革,使得產業鏈變革進一步加速,兩者相互作用,彼此促進,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中國汽車產業鏈正迎來戰略發展關鍵期,能否在時代大潮中站穩腳跟、邁開步伐,我認為自主創新是汽車工業不可或缺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加強探討。 新四化浪潮帶來的產業鏈新變局,新四化浪潮對汽車產業鏈提出了聚焦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要求,帶來了新參與者、新業態和新產業數字化的三個變局。作為制造業典型代表的汽車產業鏈,迎來了全新的參與者,軟件開發服務商。區別于以傳統硬件開發生產供應為主的產業鏈,軟件的加入帶來了軟硬件模塊的加速融合,深度影響整車的開發、驗證、銷售和用戶服務環節,使整車產品成為繼計算機、手機之后又一個全新的互聯網入口,為用戶和車企提供持續性的價值體驗。
軟硬件融合影響之廣、變化之快使之成為競相布局又一戰場。電子電氣架構、自動駕駛成為技術競爭的關鍵所在,為了在這些領域進行技術創新和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整車企業和Tier1、Tier2加速深度融合。廣汽在這方面不斷進行嘗試,通過技術創新,培養自主人才隊伍,并通過自有技術孵化、技術產業化、協同創新的方式實現技術在整車產品中的應用。同時也與華為、科大迅飛開展前端技術合作,深度探索,在部分在研車型上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新四化不僅推動產品的技術升級,更深層次重塑整零合作的業務形態,這一點我們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廣汽自主品牌自2007年成立以來,早期的供應鏈合作偏向于單一供需鏈式合作形式,零部件供應商提供獨立零件產品,以進行集成開發、驗證,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V字型開發流程。 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供應商有著一條涇渭分明的分工界限。但隨著新四化浪潮興起,要求用戶整車研發、零部件研發、服務研發等實現三維一體的迅速應對。而傳統的鏈式產業鏈,難以適應價值服務需求,進而產生一種以用戶為核心的網狀互聯結構的合作關系。這種新業態有著深刻互聯網思維,使整車價值鏈分配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整車企業與供應商利潤不再與上游或者下游項目定單為分配節點,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織、相互支持,更加趨向于長期融合互惠共贏。整零價值分配的邊界正在逐漸清晰。 以廣汽自主品牌為例,如既要延續原有產業鏈模式,又要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需要定制化開發,必將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在網聯生態領域,我們進行提前布局,在供應商資源上采用硬件+軟件和2+2模式,通過有限的硬軟件供應商資源,在多車型提供模塊化價值服務,通過硬軟件設計模塊化、軟件設計、軟硬件接口標準化,應用服務實現全系車型應用。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實現整零長期共存共贏。
新四化也重塑組織形式,共享化、數字化共同催生數字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以用戶交互為核心的數字化產業,和以延長為核心的產業數字化兩種新業態。數字產業化創造了用戶與產品的持續交互迭代升級的循環,改變了傳播單一的產品制造到產品使用模式,而產業數字化打破了原有的原廠組織形式,突破企業邊界,信息在各個開發部門快速流動,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原廠效率,未來基于數據共享、整零一體化產業數字化工具,勢必打破企業墻,涵蓋開發進度管理、定單管理、庫存管理,將進一步降低全產業鏈管理成本、管理效率,使定制化成為可能。 不確定性給中國汽車產業鏈帶來挑戰與機遇。相信各位業內朋友已經深有體會,近年來,特別是2020年以來,外部環境變化深刻影響著中國汽車產業安全、供應穩定、經濟增長。在不確定性的影響下,各級政府、各企業紛紛尋求解決方案,使全球化產業鏈正不斷向區域化和本土化方向發展。 這個變化不容忽視,中國企業需要尋求科技的自主創新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鏈的替代資源。疫情擾亂了全球生產秩序,我國產業鏈規劃不足的風險集中爆發在各整車廠的供應安全上,因此供應鏈安全考量優先級提前,使企業更傾向于選擇競技化資源,兼顧效率安全,讓產業鏈呈現出周邊化和多元化的特點。 以廣汽為例,在多次芯片短缺和疫情沖擊下,產業鏈本地化最為充分的廣汽豐田憑借精準的供應鏈組織,精確的訂單管理,把供應風險降到最低。由此可見,建立區域化和本土化產業鏈是整車企業應對外部不確定性,兼顧效率的一種折中選擇。目前廣汽在各個關鍵領域與供應商伙伴進行緊密合作,通過三方的協同創新,推動研發本土化發展,促進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本地自研,形成以整車企業為中心的研發產業集群,而這是一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推動產業鏈區域化、本土化、多元化更需要協同國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關鍵領域和環節緊密協同,突破技術課題。由整車集成開發向上游零部件開發延伸,建立自主可控的、安全可靠的零部件研發供應體系。在此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國內汽車產業鏈都集中在中低度技術密集型產業,如沖壓鑄造、注塑。在汽車工業延伸相關的高端芯片、域控制器、乃至工業軟件、高端數控設備等領域卻少有涉及。
由于產品附加價值相對低,導致國內供應商在整車利益分配中時常處于下風。即使出口整車,國內的產業鏈也并未充分分享到全球化的運營,大部分利潤份額被高附加值的上游企業獲取。要實現中國汽車產業鏈的重構,實現關鍵技術的轉型升級是不可回避的課題。廣汽研究院多年以來致力于汽車領域技術的自主研發,基于整車集成開發需求,培養了一批動力電池、網聯生態、電子電氣架構等前瞻領域人才。通過校企合作、自主孵化等給予充分的自主創新空間,部分領域已實現了自研技術產業化。近年來外部環境的變化,使自主創新技術產業化的需求日益緊迫,給技術難題攻關帶來壓力和挑戰。新四化浪潮也給予了自主創新廣闊的空間,包容性環境,大量的市場機遇。抓住發展機遇,攻克技術瓶頸,將自主創新技術產業化,重新取得產業的主導權,加速產業鏈擺脫低附加值,帶來自主創新、融合創新、齊頭并進的新局面,實現中國產業鏈向價值高端不斷攀升。 未來的汽車產業需要什么。回顧1956年第一輛國產汽車下線,60年來中國汽車人始終有汽車強國夢,即做大做強中國汽車品牌,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企業。要實現這個夢想,強韌產業鏈,自主創新是必由之路。 中國未來產業鏈建設具有穩定的政策支持。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政策引領下,抓住率先控制疫情、實現經濟恢復的機遇,抓住企業攻關、鼓勵技術創新產業化,加快提升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構筑自主可控的全產業鏈體系。同時鼓勵企業帶著技術走出去,鼓勵積極參與區域全球合作,使中國產品、中國技術深深嵌入全球產業鏈中,在區域價值鏈、重構中爭取主動權。而自主創新、人才是戰略性資源,加快汽車產業人才培養,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整車企業需加強校企合作,使人才在學習理論教育的同時,參與實踐,形成理論與實踐的良性循環。在產業鏈重塑過程中,中國汽車人永葆創業精神,遠離浮躁虛榮,腳踏實地、艱苦奮斗,以精準思維扎實每一項課題。 時代大潮風云際會,給予了我們挑戰和機遇。秉承工業強國的汽車人,必將開拓創新、不斷進取,汽車強國夢終將成為現實,謝謝大家!
查看同類文章:行業視角更多精彩內容:數據分析企業/品牌戰略政策法規汽車之家行業-大數據 全領域 新視點
日前,海外媒體曝光了全新現代勝達的諜照,這將是這款車的第五代產品,其將會采用七座的設計,與現款車型完全不同的是,新車將采用硬朗的外觀設計,新車將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首發,
1900/1/1 0:00:00據天津交警發布消息,根據當前天津市疫情防控形勢,自2022年9月6日起,天津市暫停實施機動車尾號限行及外埠、區域號牌小客車高峰限行措施。限行措施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1900/1/1 0:00:002022年9月1日,宏光MINIEV參數詢價敞篷版正式開搶,一時間,這款個性小車的熱度再度拉滿,成為了不少車迷討論的對象。
1900/1/1 0:00:00日前,外媒拍攝到了海外新款奔馳威霆參數詢價的測試諜照,新車在車頭和車尾部分的設計預計會有調整,有消息稱它還將采用最新的內飾設計。
1900/1/1 0:00:00日前,廣汽集團公布了8月份的產銷量成績。其中,廣汽集團8月產量達2193萬輛,同比增長868;18月累計產量已達16046萬輛,同比增長251。
1900/1/1 0:00:002022年,受疫情多發和國際局勢變化等因素影響,汽車產業面臨著供給受阻、需求轉弱雙重挑戰。能源形式的轉變,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也驅動汽車產業迎來深刻變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