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先放幾道思考題:第一題,如果沒有政策紅利,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沖動有多大?第二題,在車市存量競爭時代,新能源汽車要從燃油車手里分蛋糕,靠何勝算?第三題,海外品牌如果大舉進場,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會調整成什么樣子?帶著這三個問題,本期產業透視將從開年國內外新能源車市的動向看起,然后對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走向進行預判。
核心內容速覽: 1、疊加年前沖量透支需求和春節假期影響,1月份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大跌53%; 2、歐美市場開年紛紛提速,德國和法國的銷量同比漲幅分別高達134%和228%; 3、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已經被合資品牌攪動生變,純電動板塊雖目前相對平靜,但鯰魚國產Model 3(參數|詢價)即將打破當前局面; 4、真正市場化的競爭,有利于良幣驅除劣幣,更加健康良性的產業秩序必將建立。
★國內車市:1月批發量同比大跌53%,老牌車企哀鴻遍野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售43339輛,同比大降52.5%,其中純電動車批發30855輛,同比降57.3%,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批發12484輛,同比降34.4%。1月份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售滲透率也跌到了2.69%。
回看往年,開年環比大跌是慣常現象,而同比大跌則較為鮮見。2017年1月也大跌了61%,誘因是2017年的補貼標準將在2016年基礎上下調20%。今年的開年走低,疊加了年前沖量和春節假期的影響,并沒有新的補貼調整政策放出,不過近期有報道援引彭博社的報道,說中國可能延長補貼支持政策,業界認為這更多的是“被捉筆放聲”。
1月僅40家車企有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超過1000輛的車企只有18家,且無一過萬,超過5000輛的只有區區兩家。最高的是比亞迪,但是7316輛的銷量同比大跌了74%,“老牌”新能源車企可以說是哀鴻一片——北汽新能源批發銷售2006輛,同比大跌56%,上汽通用五菱跌去83%,吉利汽車跌84%,奇瑞汽車跌73%,長安汽車跌53%。上汽乘用車月銷量排第二,同比跌去16%,算是表現很好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威馬汽車、合眾新能源四家新勢力1月份的批發銷量均超過了1000輛。蔚來汽車以蔚來ES6為主,銷售1493輛,蔚來ES8批發銷售105輛。理想汽車交付1180輛理想ONE,威馬EX5銷售1027輛,合眾新能源的哪吒N01銷售1001輛。另外,華晨寶馬、上汽大眾、廣汽豐田三家合資車企進榜,廣汽豐田的iA5銷售1236輛,雷凌雙擎E+銷售486輛。合資車企在2020年的動作會加快,苗頭已現。
★多款“明星”車型銷量腰斬,甚至歸零
北汽新能源EU系列的銷量最為考驗心臟——去年12月以21963輛的超高銷量收官,轉過年的頭一個月就只有1966輛,北汽新能源EX系列從2825輛變到17輛,LITE從416輛歸零。環比跌掉70-80%是多數純電動車型的表現,另兩款銷量出行環比大幅下跌的車型是寶駿E100和奇瑞eQ電動車。
純電動車型1月批發銷量歸零的車也不在少數,比如一汽-大眾的奧迪Q2L e-tron,去年最后一個月銷售1049輛,1月歸零;小鵬汽車G3去年12月銷售1485輛,1月歸零。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整體跌的沒有純電動板塊那么慘烈,具體車型還有環比大漲的,比如寶馬5系新能源和寶馬X1新能源,1月銷量均實現了環比增長,前者較去年12月增長30.4%,后者增長了232%。同樣大幅增長的還有沃爾沃S90新能源,去年12月銷量是125輛,起亞K3新能源去年12月銷量只有83輛,比亞迪唐新能源只批發出1005輛。
看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榜,合資品牌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從去年開始,整個插混市場的格局已經被攪動生變,先是寶馬和大眾旗下車型快速升位,后有豐田的兩款雙擎E+入市,日系和德系車的品牌背書能力都比較強,后市不容小覷。
『寶馬5系新能源』
★國際市場:歐美市場競相提速
1月的國際市場則走出完全不同的節奏。美國同比增長80%,德國同比增長134%,法國同比增228%,英國市場同比增143%。而且,這些國家的銷量都是實打實的注冊銷量。Top 10國家中,除了中國同比下降的只有日本,僅售出2084輛新能源汽車,同比下降了56%,日本不積極,這并不意外,歐美市場緣何突然提速呢?
美國的增長來自開掛的特斯拉,旗下3款車的銷量占了全美當月新能源市場的60%,3月份 Model Y也將量產交付, Model Y的量產計劃從最早的2020年底提前到夏天,最新的消息是3月份即可量產。
『Model Y』
歐洲市場的提速,主要來自政策層面的推動,首先是環保法規的要求:2020年歐洲新車銷售量的95%其平均CO2排放要低于95克/公里,達不到標準車企就要掏巨額罰款。其次,德國將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提高了50%,法國給碳排放量給與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購車補貼,也推動了電動車滲透率的提高。
受法規與補貼疊加影響,法國1月銷售的新車中,8.2%的是新能源汽車,德國的這一比重是3%。德國市場以雷諾ZOE和高爾夫新能源為主銷,當月分別售出1798輛和1120輛;法國以雷諾ZOE和標致e-208兩款小型純電動車為主銷,分別售出5471輛和2644輛。
『標致e-208』
1月全球車型銷量榜上,Model 3依然霸榜,2019年全年Model 3的全球累計銷量是305717輛,接近排在第二的北汽新能源EU系列的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榜上,寶馬5系新能源位列第一,中國是寶馬5系新能源最大的區域市場,1月份在中國賣了3000輛,美國408輛,德國350輛。看起來,歐洲人好像更喜歡經濟實惠的小型新能源車,以替代性消費場景為主要應用場景。
預測2020:出清加劇,格局生變
補貼是有兩面性的,或者說在不同的產業發展階段,它能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在早期,補貼的確讓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一夜駛上了快車道,扶上馬、送一程,3000多億的補貼可謂已仁至義盡。當我們看到某泰們這樣的車企、看到一眾如曇花一現的車型、看到共享電動汽車“墳墓“”的時候,難免嘆息一聲補貼政策真是“遇人不淑”啊……
沒有意外,補貼將按期于2020年底退出,短痛肯定會有,但長遠來看,有利于行業的發展。我們回到開篇提出的三個問題,以之預測。
第一題,如果沒有政策紅利,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沖動有多大?
交強險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純電動汽車的個人用戶比例占46%,出租租賃占比35%。個人用戶里也不排除個人購買但是用于跑網約車的,最樂觀估計,個人用戶約有四成的購買比例,而北京、上海這兩大限購限行城市是個人購買最多的地區。
未來,這部分需求依然會在,而網約車市場基本已到天花板,從供應角度看,車企必須更多地考慮個人用戶的用車體驗。尤其是,要考慮如果不是限購限行、牌照和路權紅利,消費者還有多少理由買新能源汽車?把這些理由做足了,市場就有了。
第二題,在車市存量競爭時代,新能源汽車要從燃油車手里搶蛋糕,靠何勝算?
國內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存量時代,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是結構性變化而非增量過程。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要跟燃油車去搶蛋糕,甚至是要把油車嘴里的蛋糕搶出來。如果不能解決購車成本高、充電便利性不夠、充電時間過長、續駛里程焦慮、二手車殘值及報廢電池的處理等一系列問題,新能源汽車還是只能躺在政策紅利上吃飯。對新能源汽車而言,結構性替代燃油車目前看還有不小的挑戰。
第三題,海外品牌如果大舉進場,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會調整成什么樣子?
補貼退出疊加合資品牌大舉進場,以及特斯拉車系和大眾、寶馬等歐系電動車型的國產化,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演變出新的格局。首先是將繼續出清,表現為良幣驅除劣幣,車企和車型都會如此。車企方面,頭部中國車企還有可能發生變化,華晨寶馬、上汽大眾等合資車企也將快速上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將再次走入燃油車競爭模式。下面這張車企排行動圖,一定還會繼續變下去。
編輯點評:
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2020年沒有開市大吉,而且整個2020年甚至往后,獨孤求敗的時代都已經結束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買威馬EX5專享1000元返現,猛戳速搶!
標簽:特斯拉Model Y 2022款 改款 545km 后輪驅動版 2022款 改款 660km 長續航全輪驅動版 2022款 615km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
近期我們從地平線HorizonRobotics官方微信公眾號處了解到地平線與上汽零束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零束“銀河全棧30”智能汽車云端集成解決方案在車載芯片、車載操作系統相關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全新一代汽車數字架構和智能駕駛計算平臺解決方案
1900/1/1 0:00:00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似乎形成了這樣一種默契:囿于政策、技術、成本和商業模式等多個因素我國優先發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則被看作“儲備性”路線多年來不溫不火。即便早在12年前我國就有氫燃料電池乘用車亮相但是它們始終沒有被投向市場甚至連“試錯”的機會都沒有
1900/1/1 0:00:00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數據一出市場悲觀情緒蔓延。質疑初衷、質疑路線、質疑模式聲聲入耳;張三掛牌拍賣、李四被傳破產、王五攜利器而入市場風云密布
1900/1/1 0:00:00國內SUV市場從2009年開始爆發并以高達40的年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迄今為止的十年堪稱SUV市場的黃金時代。去年汽車行業進入下行調整周期SUV市場的增長勢頭也回落。那么SUV的黃金時代過去了嗎?品牌浮浮沉沉車來車往十年江湖風云本期車市透視帶您略窺一二
1900/1/1 0:00:007月新能源市場的下跌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理由一:這個月賣車得到的財政補貼少了;理由二:補貼退坡前一個月的慣常沖高急速消耗了車企的產量和庫存也透支了部分需求;理由三:新能源汽車也是汽車不可能一直逆車市的整體走勢而動。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走勢我們認為:慢下來是好事
1900/1/1 0:00:00電動汽車不是新生事物但是它獲得新生卻是在21世紀尤其是近十年迎來高速發展。近年來新車型頻頻上市市場規模高速增長;技術路線方面鋰電池動力技術不斷升級產品路線也擴展至插電式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動力、增程式混合動力;還因此新生了一個名詞:“造車新勢力”他們似乎肩負著打破“造車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