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車圈盤點丨影響零部件格局的十大事件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這句話形容轉型升級中的企業再適合不過。當前,全球汽車正處于增速放緩以及向“新四化”轉型階段,市場下行壓力也相應地傳遞至零部件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爭取更多的市場、更多的機會,在糧食捉襟見肘的狀況下活到“春天”是零部件企業的一場“生死劫”。基于此,本期我們梳理了2019年或將影響未來整個行業競爭格局的十大事件,來看看這些零部件企業能否成功“突圍”?

“車圈盤點”由汽車之家行業團隊出品,帶你回顧2019年全球汽車產業風云。這既是一份車圈大事件的年度榜單,也是屬于汽車消費者的集體記憶。因為時代向前的車輪上,有我們每一個人。

30秒快速get本文核心內容:★如果說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中“猶豫不決”,那對于零部件企業而言,可謂“迫在眉睫”。博世、大陸、采埃孚等零部件頭部企業紛紛加大對電氣化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投入與布局,視其為“頭等大事”。★未來的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在成本壓力下,零部件企業們抱團合作,在競爭對手和合作伙伴之間尋找更多的共性,建立起穩定的互動關系。

1.博世:“矛頭”轉向氫燃料電池

  作為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行業的神經。未來,博世將以許可證協議的模式實現燃料電池技術的量產,以供應全球汽車市場,最遲于2022年上市。與此同時,博世中國氫燃料電池中心在11月正式在無錫奠基。全新氫燃料電池中心將主要用于研發、試制氫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相關產品,將于2020年底建成,并計劃于2021年實現小批量生產。

  博世自2018年放棄生產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后,就把“矛頭”轉向氫燃料電池,提前布局。博世預測至2030年,全球20%的電動汽車由燃料電池驅動,而未來博世在車用燃料電池的業務規模有望達到數十億歐元。

2.愛信&電裝:組建合資公司專注電驅動模塊

  新公司BluE Nexus的動力傳動產品可用于多種驅動形式的車輛,包括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及燃料電池車,滿足多樣化性能需求。車輛的電動化需要驅動模塊,包括驅動橋、發電機、逆變器等重要部件。電裝擁有逆變器、電動發電機等豐富產品線;愛信則在變速器領域具有豐富經驗,主力產品自動變速器的全球銷量約990萬臺。此外,在電機開發領域兩家公司都具備世界先進水平。

  可見,合資公司將愛信與電裝在電動化領域的強項結合起來,從而面向國內外汽車廠商開發、提供驅動模塊,提高在電驅動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3.麥格納:擴大汽車照明業務

  這是麥格納近年來收購的第二個汽車照明業務。2018年7月,麥格納曾以近2.3億歐元收購意大利奧爾薩公司,使其能夠生產車輛尾燈。此次收購的威帕克專注于汽車前照燈的設計和開發,主要服務于歐洲跑車和豪華車品牌,為阿斯頓·馬丁、賓利、勞斯萊斯、邁凱倫、蘭博基尼、布加迪、戴姆勒、寶馬和保時捷等豪華車打造新產品。

  威帕克的加入將會使麥格納的全球照明產品業務得到進一步擴張,使其同時具備前照燈到尾燈產品的設計、開發及制造的全方位能力。隨著電子產品和傳感器產品應用的增多,以及車輛不斷通過造型來實現差異化的趨勢下,照明業務將會成為麥格納的戰略增長點。

4.大陸集團:獨立動力總成事業部

  新公司的業務范圍除了涵蓋內燃機外,還包括所有未來涉及混合動力和電驅動系統的業務,以及所有當前的電池業務。新公司將提供一站式動力總成系統的電氣化解決方案,從用于變速箱系統的集成混動解決方案,到用于純電動車的整合了功率電子的軸驅系統,再到通過智能能量和熱管理優化的電池管理系統。

  Vitesco Technologies的獨立運營表明大陸集團正積極采取措施應對不斷加速的動力總成電氣化發展趨勢。據悉,2018年大陸集團的訂單量約為110億歐元來自于電動出行領域。

5.采埃孚:聯手臥龍電氣做大中國市場

  根據規劃,到2025年,新合資公司將發展至擁有2000名員工的規模,生產的汽車專用電機及部件將主要用于采埃孚驅動系統。事實上,臥龍電氣是中國最大的電機及驅動解決方案制造商之一,在今年6月就已與采埃孚簽訂約22.6億元異步電機供貨大單,所供電機由采埃孚集成為“三合一”電驅動橋后,配套于奔馳EQC(參數|詢價)車型。

  雖然采埃孚早于2016年1月就已經在德國成立了電驅動技術事業部,并開展電驅動業務,但基于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變化,采埃孚還是選擇了與臥龍電氣合作的方式來進一步做大市場,實現共贏。

6.舍弗勒:全球70%樣車搭載Space Drive線控技術

  此舉意味著舍弗勒智能駕駛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在中國市場將從推廣階段轉入落地實施階段。舍弗勒表示,全球已有約70%的L3級以上自動駕駛樣車使用了其線控技術,屬于小規模生產狀態。這項技術將于2021年真正批量投入市場。事實上,舍弗勒的線控轉向技術來源于其收購的帕拉萬公司。今年6月,舍弗勒還收購了一家軟件和電子解決方案的技術合作伙伴的公司——XTRONIC。XTRONIC與帕拉萬合作開發了Space Drive線控系統。

  從收購帕拉萬,到收購XTRONIC,再到在中國建立舍弗勒大中華區第二研發中心,舍弗勒的一系列舉措都將鞏固其在線控轉向技術領域的地位和競爭力。

7.佛吉亞:聯手米其林力爭2030年獲取25%的氫能市場

  SYMBIO公司將建立起生態體系,專注研發、生產和銷售針對輕型車、商用車和卡車以及其它應用領域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公司初始注資金額為1.4億歐元的營業額,未來將在歐洲、亞洲和美國建立三個生產基地,以滿足全球主要汽車市場客戶的需求。

  佛吉亞認為,氫技術對加速電動汽車行業的布局發展至關重要。從現在到2030年,電動汽車的需求預計將顯著增加,將有200萬輛乘用車和35萬輛卡車應用氫能源。

8.偉巴斯特:完成史上最大收購案/建全球最大生產基地

  東熙株式會社總部位于韓國蔚山,主營業務為全景天窗的生產與銷售工作,收購完成后,偉巴斯特將為客戶提供全系列產品組合,包括動力電池系統、充電解決方案以及電加熱器系統。

  今年9月,德國聯邦總理默克爾參觀了偉巴斯特武漢新工廠。該工廠是偉巴斯特在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投入5000萬歐元。工廠主要生產汽車天窗、高壓電加熱器及充電解決方案產品,汽車天窗年產能達200萬套,高壓電加熱器年產能120萬套,充電樁60萬套。從擴張布局可看出中國市場對汽車天窗的需求正迅速增長。

9.博格華納:多起并購事件只為電動化

  合資企業生產的電池包將進一步豐富博格華納現有的混動和電動汽車產品組合,包括電機、功率電子、高壓電池加熱器、“三合一”電驅動模塊eAxle iDMs和車載電池充電機等。此外,博格華納還在2月宣布成立卡斯卡迪亞驅動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并收購位于俄勒岡州的2家企業,將它們的業務整合為一家新的全資子公司,專注于為小眾及新興應用提供電動和混動驅動解決方案。

  博格華納在近幾年的收購動作頻頻,除了以上案例,其還先后于2015年、2017年收購美國雷米電機和英國Sevcon公司,為自身帶來更多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正如因此,博格華納成為了一家既懂內燃機又懂電機的供應商。

10.英飛凌:收購賽普拉斯成汽車芯片領域NO.1

  賽普拉斯擁有包括微控制器、軟件和連接組件等具差異化的產品組合,與英飛凌的功率半導體、傳感器和安全解決方案優勢高度互補。結合雙方的技術資產將能為電機、電池供電裝置和電源供應器等高增長應用領域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在汽車半導體方面,微控制器和NOR閃存的擴大組合將提供巨大潛力,尤其是在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和汽車全新電子架構上的應用日益重要。

  英飛凌的并購增加價值很明確,預計到2022年,規模經濟將創造每年1.8億歐元。

■結語:

  隨著市場下行壓力趨大,未來的市場競爭必然將會異常激烈。從盤點的十大事件可看出,零部件企業們一次次巨額的研發投入,架起了其向高端突圍的階梯。實際上,在“新四化”顛覆性浪潮下,每一位玩家都在經歷“生死劫”,即使是零部件巨頭也不輕松。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投入,把準技術方向的門脈,并迅速調整業務戰略是其能否在市場寒冬中生存下來的關鍵所在。

標簽:比亞迪 2022款 EV 創世版 715km 兩驅尊榮型 2022款 EV 創世版 715km 兩驅旗艦型 2022款 EV 創世版 610km 四驅尊享型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車圈盤點丨自動駕駛商業化道阻且長

2019年即將進入尾聲自動駕駛產業經歷了從一開始的資本狂熱追逐到慢慢降溫市場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思考開始變得冷靜和理性。這一年里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

1900/1/1 0:00:00
車圈盤點丨中國車企2019年“輸血”記

回望2019年沒有幾家車企可以輕松地說:“今年是收獲的一年。”事實上今年前11個月汽車銷量下滑91對于市場來說就是比去年少賣了幾輛車但大數據背后其實是不少企業在默默承壓甚至到了為生存面臨各種“斷舍離”場景

1900/1/1 0:00:00
車圈盤點丨有升有降 中國車企出海成績

1957年10月17日約旦海外貿易公司訂購了3輛解放CA10卡車由此中國汽車首次走出國門。時至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為115萬輛同比增長113達歷史新高。不過今年以來在國內汽車市場進入低增長的當下海外市場也出現下滑趨勢

1900/1/1 0:00:00
車圈盤點丨細數2019年十大汽車熱點技術

2019年已經進入倒計時這一年里汽車圈里涌現出許多熱點技術有保障駕乘人員人身安全的技術也有提升車輛性能的技術升級

1900/1/1 0:00:00
車圈盤點丨那些新上任的車圈高管們

2019年對于全球汽車產業來說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都出現了增速下滑的現象。與此同時全球排放標準的趨嚴以及汽車產業向“新四化”轉型的壓力更是讓眾多車企感到“頭疼”

1900/1/1 0:00:00
車圈盤點丨零部件企業助攻氫車商業化

無論是政策上還是資源配置上純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流路線但純電動汽車遇到了兩個問題:續駛里程焦慮、充電時間成本過高。基于此有著“零排放、支持大載重、長續航、燃料補給快”等美譽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頗受關注但“氫車”還不熟路

1900/1/1 0:00:00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