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車展“擁抱變化”的主題意味深長。世界在變,智能化、電動化時代,讓全產業應接不暇,可講的故事層出不窮;格局在變,以往強勢的海外品牌與中國品牌,在電動化時代站在同一起跑線;市場也在變,中國市場變得更加重要,重要到任何車企都不可忽視的程度。
因為一切都在變,也唯有改變自我,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從2021年上海車展中,我們似乎看到了海外品牌的心境,電動化勢在必行。他們拿出滿腔誠意,開始了在電動化時代的反擊,無論是BBA、還是大眾、豐田、通用,抑或是現代起亞、沃爾沃、本田……他們或以純電平臺車型,或高端科技為硬通貨,立志要在純電領域奪回傳統時代的榮光。
海外品牌純電平臺集體亮相
我們從2021年上海車展中可以看到,海外品牌的電動化布局已經不再停留于口號階段,不再拿著“油改電”產品繼續“忽悠”,而是推出了一系列純電平臺下的全新車型。
大眾汽車可以說是海外品牌中最為激進的隊員之一。本屆車展上,大眾汽車品牌帶來6款新車型,3款為全球首發車型。而大眾汽車純電動ID.家族的最新成員,ID.6 X(參數|詢價)和ID.6 CROZZ也正式揭開帷幕。
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永鋒的觀點很有代表性,“在所有量產的品牌里面,大眾品牌是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決心最為堅定,而且投入也最多。”
郭永鋒此言不虛,大眾在電動化領域投入巨資,技術的演進迭代也十分迅速。早在2019年,一汽-大眾就曾推出高爾夫純電版和寶來純電版兩款純電車型。不過,這兩款“油改電”產品,各項指標與競爭對手相比并無優勢。隨后,他們便清醒地認識到純電平臺的重要性。
“我們曾經也搞過一段時間油改電產品,但這個技術路線很快就迭代更新了。”郭永鋒說。投入資源打造全新的電動車,在大眾內部也早已得到共識。根據大眾集團規劃,至2022年,旗下將在全球共推出27款基于MEB平臺打造的車型。
在豪華品牌領域,BBA基于純電專屬平臺打造的產品也吸引眾人的目光。如果說,早前奔馳只靠一款奔馳EQC作為主力車型的話,車展首日集體亮相的EQA、EQB、EQS三款純電車型,則進一步豐富了奔馳的純電陣營。值得一提的是,奔馳EQS是其EVA純電動平臺下的首款車型。
另一邊,在PPE純電平臺加持下,奧迪純電概念車奧迪A6 e-tron concept亮相上海車展。此外,奧迪e-tron、奧迪e-tron Sportback兩款純電車型也正式亮相。
當然,現代、豐田、福特等韓日美系品牌也不甘落后。繼菲斯塔純電動和昂希諾純電動之后,現代旗下全新品牌IONIQ5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豐田則以一款全新純電SUV豐田bZ4X顯示其電動化決心,該車基于豐田與斯巴魯共同開發的全新e-TNGA平臺打造而來。在推出“油改電”產品領界EV兩年后,福特重磅車型Mustang Mach-E終于亮相,Mustang Mach-E是基于福特純電動平臺Global Electric打造出的首款純電車型。
縱觀各大主流海外品牌,在電動化領域的決心已經不言而喻。與往年不同的是,電動化車型也不再是這些品牌在車展上的點綴,而是以量產為目的,勢必要在中國市場一較高下。
海外品牌電動化攻勢強勁
事實也證明,海外品牌“油改電”策略并沒有在中國電動車市場掀起波瀾。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銷量數據顯示,今年3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18.2萬輛,同比增長239.6%,環比增長91.5%。不過,在如此喜人的銷量之下,海外品牌新能源汽車卻集體“失語”,與中國品牌20.5%的滲透率相比,海外品牌滲透率只有1.3%,遠不及其燃油車的市場表現。
“通過‘油改電’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利于海外品牌的成本和風險控制,這確實是一個合理的策略。”不過,汽車行業分析師張明認為,“油改電”策略只能是過渡性策略,海外品牌要真正完成電動化轉型,開發純電專屬平臺,是必然趨勢,并且越早越好。
從2021年上海車展上,我們可以看到,海外品牌要真正發起電動化反攻。2021年,是海外品牌真正的電動化元年。他們不再以單一產品試水,而是多點出擊。
以現代汽車為例,去年年底,現代正式發布E-GMP電動汽車專用平臺。而根據其計劃,到2024年,IONIQ品牌將推出包括中型CUV、中型轎車及大型SUV等3款電動汽車專用車型的產品陣容。
奔馳亦是如此,全新奔馳EQS將以進口方式引入中國市場,未來,奔馳還會在EVA純電動平臺下,打造EQE、EQG等純電車型。不僅如此,奔馳還將推出主打中低端車型的MMA純電平臺,用于生產緊湊級電動汽車。
據悉,豐田bZ4X計劃在中國和日本進行生產,預計2022年中旬便能夠實現全球銷售。根據豐田的規劃,到2025年時,豐田將在全球推出15款EV車型,其中豐田bZ4X純電動專屬系列,計劃推出7款產品。
海外品牌皆以電動化為主戰場,并且來勢洶洶。這不僅關乎企業未來銷量的高低,更是關乎未來轉型的成敗。正如經濟學家宋清輝所言,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越來越高,以BBA為代表的海外品牌,越早全面擁抱電動化,才越有機會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海外品牌電動化勝算幾何?
“2020年大眾將擁有與特斯拉一樣優秀的電動車,并且價格只有特斯拉的一半。”2018年11月左右,大眾集團CEO迪斯曾放下豪言。可見,“干翻特斯拉”,是不少海外品牌的電動化目標。
不過,實現此愿望并非易事。海外品牌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慘淡,是不爭的事實,而此時發起電動化攻勢,在短期內縮短與特斯拉以及中國品牌的差距,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近些年來,豐田對電動化的態度便一直模棱兩可,不久前豐田章男甚至因電動化言論備受爭議。盡管豐田在本屆車展的宣傳上表明,2020年其電動化車輛的全球銷量約為195萬輛,占豐田整體銷量的23%。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豐田所謂的電動化,是混合動力車型,并非脫離了發動機的純電動產品。
日產汽車計劃到2025年向中國市場導入9款電驅化車型,其中包括旗下最新的純電動跨界SUV日產Ariya。不過,這樣的產品節奏,對復雜且變化迅速的中國市場而言,也顯得保守。
“我們確實是晚了將近大半年,但是遲了不一定會輸。”不久前,通用汽車高層發出感慨和決心,“我們有傳統車企電動化的決心和實力,在產品上精準地洞察客戶需求,在傳播層面精準地找到客戶,在電動化領域終會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或許,大象轉身并非易事,不過一旦成功,其產生的勢能,也是不可阻擋的。“干翻特斯拉”,不僅是他們的口號,也是他們的目標。
編輯總結:
“全球任何一家車企,尤其是在智能電動化領域,不管是新老企業,如果在中國無法取得成功,那就不算成功。”福特汽車電動車事業部總經理馬克·考夫曼如是說。
可見,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還會迎來更為血雨腥風的競爭,海外品牌、中國品牌,傳統企業、新興企業,在這場電動化浪潮之下,必然會短兵相接。你看,連奔馳都以EQS為起點,從頭開始設計一輛電動汽車。海外品牌電動化反攻元年來了,中國市場不太平。
標簽:大眾寶來 2023款 1.5L 自動暢行限量版 2023款 200TSI 手動暢行版 2023款 200TSI 雙離合暢行版 2023款 200TSI 雙離合悅行版
日前北汽新能源官方公布旗下首款純電動高性能超級跑車將命名為“ARCFOX7”這款車將在4月25日開幕的北京車展全球首發
1900/1/1 0:00:004月份即將到來的上海車展已經吸引了不少車迷的關注屆時將有近150款新車上市或亮相。而在車展之前不少廠商已經迫不及待的準備將新車提前上市或發布爭取在車展前就率先搶占熱度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下下周究竟會有哪些新車上市首發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上汽大眾PHIDEON的國產名稱或稱為“輝昂”非最終命名最終命名還有待官方宣布新車將會在北京車展首發
1900/1/1 0:00:00“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是華為2020北京車展的參展口號。展館另一邊跨國零部件巨頭博世帶來“多樣化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兩種不同性質的公司因為汽車產業智能化、電動化演變而撞到了一起。今年北京車展有三家企業顯得十分與眾不同
1900/1/1 0:00:009月26日延期半年之久的2020北京車展終于拉開帷幕“憋久了”的各路廠商一下子掏出了133款新車想要彌補因為新冠疫情而錯失的“Timing”
1900/1/1 0:00:00在疫情的沖擊下“報復性”成為了最能帶給人們希望的詞匯。比如在車市下行時人們寄希望于疫情結束后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能一舉把車市拉回到正常水平但根據目前的數據看2020年前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仍同比下滑225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并沒有那么奏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