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和平時沒什么區別,然而對于中國汽車產業來說,卻是重要的一天:當地時間2018年7月9日中午,我國政府在柏林總統府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而在接下來的這兩天當中,就直接促成了多件中德汽車合作大事,而這些合作具體都是什么?我們在當時的新聞中已經進行了詳細報道,而我,更多地想和你聊聊這些合作會對你未來的用車生活產生什么影響。
○ 首先,我們和德國還有多大差距?
想要明白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先知道目前兩國汽車領域在技術發展方面的優缺點。乍一看這一問題,可能很多網友會覺得德國應該完勝才對,畢竟他們發明了汽車,造車歷史和經驗是無可匹敵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德國對于造汽車這件事可謂是最有話語權的一個國家,然而現在時代變了,全世界都正在走向減排和電動化的大環境當中,德國車企對于燃油發動機等方面的造詣或在未來面臨瓶頸,而電動化技術開發方面,德國似乎也并沒有什么優勢。
究其原因,無外乎就是兩個方面:首先是目前的電池與電驅技術,在全球都沒有什么突破性的技術進展,即便有石墨烯這樣的技術儲備,也存在著短時間內難以量產的問題;另一方面,對于德國來說,中國是汽車銷售第一大國,而中國的新能源化改造進程正在逐年加速,這對于依靠傳統燃油汽車產業的德國來說將可能會帶來巨大損失。
不僅是我個人會這樣認為,其實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去年的時候也就我國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舉措問題上與我國政府通過電話,雖然我們并不知道那次通話究竟有什么影響,但最起碼,這一系列舉動都能看出德國人確實“急眼”了,并為此在前幾天簽署了諸多合作意向與協議。
除了新能源領域,其實在自動駕駛等智能交通領域,我們也同樣讓德國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力。先姑且不說什么大事件,我就舉一個身邊的小例子你就明白了:如今在國內,我們買個菜騎個車等日常生活開支,只需掃個二維碼即可完成。沒錯,要說互聯網與共享經濟最大的受益國,我想中國一定是全世界的范例,畢竟我們誰都拒絕不了這么方便的新鮮事物。
手機支付與共享經濟的快速普及,讓全世界都意識到了中國人接納新鮮事物的積極性,也讓很多國家意識到新技術的普及要落地于中國。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中國的各方面優勢被極大展現出來,而這些表象也讓德國意識到,想要實現智能交通等方面的技術,那中國一定是首選合作對象。
所以,綜合以上兩點來看,其實我們與德國之間的差距并不算大,甚至于在新能源領域,我們似乎已然追平很多汽車大國。當然,我想這時應該會有網友提到一些低速短續航里程的電動車,然而當最終補貼停止的那一天到來,我相信真正能活下去的一定是有前沿技術的那些車企,所以我們所聊的新能源技術并不包含這些“快錢車”的。
○ 那么,我們消費者會獲得什么?
前文我們提到,現在中德企業在純電動車型方面的技術差距并不大,而我們制約這些汽車大國的主因還是在于市場。所以我們既想保留市場優勢和話語權,又想盡善盡美做到產品全方位進步,中德合作勢在必行。
當然,如果你注意到了這次大規模合作的具體內容,你會發現,中德企業之間合作的項目無非就是三個方向:新能源、智能駕駛和制造方面。而這三個方向,對于德國來說是一次汽車工業的轉型,而對于我們來說卻是能直接受惠于民。
- 新能源領域互惠互利
首先從第一個方面來說,雖然全球的量產電池技術至今沒有什么突破,但從現階段整個產業來講,中國在汽車電池方面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諸如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它們目前都是位居世界一線的汽車電池供應商,而像寶馬、大眾等一線品牌,其實它們的電芯很多都來自于寧德時代,最近他們還在德國簽署了一筆40億歐元的電池訂單,足以見得它的體量有多么巨大。
在電驅與電控等技術方面,有著豐富造車經驗的德國也可以反哺中國的一些汽車企業,像最近華晨集團與寶馬簽訂的長期框架協議,不僅可以在未來實現寶馬iX3車型的“逆輸出”,更可以讓寶馬深度支持華晨汽車,盡早完善中華品牌在新能源技術和車型方面的發展。
像這樣的合資項目,其實也可以看做是新能源大潮下德國車企本土化的重要一步。而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如此合資的品牌可以讓我們以國產車的價格便享受到了更加“國際范”的新能源車。所以在未來,你將會有更多地本土化合資品牌去選擇,它們有更豐富的造車經驗和更成熟的技術體系,并且還有比進口車更為低廉的價格,如此一來,何樂而不為?
- 智能駕駛技術將變得更開放
第二個方向,智能駕駛領域,這里要提到的智能駕駛其實不僅僅局限于自動駕駛,在其中還包含有車輛網聯化與智能交通。如前文所述,由于我國對于互聯網產業的重視和大家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高,所以像這樣的先進概念,我國有著很多國家所難以匹敵的優勢。
而在車輛網聯化與智能交通領域,我國有著強大的共享經濟與交通體系,4G網絡覆蓋度與Wifi普及度都是很多發達國家所無法相比的。而這也就促成了在智能交通領域,一汽和大眾、滴滴和大陸推行的智能出行方案協議等,在網聯化方面,近日華為也與奧迪在智能駕駛領域方面簽署合作意向。依托中國品牌的網絡技術實力和市場判斷能力,加上整個共享經濟開放發展,以這些來完善車企未來的網聯化和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在未來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甚至于在未來的5G時代,我們還可能會影響整個網絡行業的標準制定。
- 純正“德國制造”也許將不復存在
至于說最后一個方向,我想先從一個問題說起:以后還有沒有純正德國制造呢?答案是:有,但可能會很少了。現在是全球化經濟時代,對于汽車制造行業同樣是如此。以前我們以“買一臺進口車”來體現自己財力雄厚和品位超前,然而在未來,不僅“進口車”會越來越便宜,甚至于你會發現,你的“德意志原裝進口整車”其實是“在國外轉了一圈的國產車”。
這是什么意思?單從寶馬與華晨的合作框架來看,就是寶馬欲投放一款全新電動SUV車型
是的,寶馬之所以選擇在中國生產寶馬iX3這一車型,我想與我國合資工廠的硬件水平不無關系。說得直白一些,在質檢標準與員工素質都一致的情況下,當然是更新更先進的工廠能造出更好的產品,而這也恰恰是我國很多新工廠的最大優勢。所以未來很有可能和衣帽球鞋、手機等產業一樣,汽車產業也將極有可能是“Made in China”的天下,在相對于本國更低人工成本的同時,更先進的流水線技術也是未來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那么,寶馬是第一家“國產再出口”的車企嗎?其實不是,諸如上汽通用工廠生產的別克昂科威、沃爾沃成都工廠生產的沃爾沃S60其實都已經實現出口,我國在汽車制造方面的實力早已毋庸置疑。所以未來我們還能買到真正的進口車嗎?我想會越來越困難,但我們可以買到越來越多出口品質的國產車,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也是對“中國制造”的一種肯定。
編輯點評:
這次中德企業的大規模合作,其實各家的用意也都不難讀懂。而換做我們消費者來說,其實你只要明白三件事即可:1、未來我們能夠買到的部分新能源車是中德共同開發的;2、未來我們會用到中德合作的智能駕駛技術與出行服務;3、未來的一些德國進口車將是中國制造的。以上三點便是這次中德合作在未來對你購車用車方面的一些影響,至于說未來會不會按照這三個方向走,我們拭目以待。
詳情點擊這里查看
新冠肺炎大流行破壞了世界各地的正常經濟活動和生活為此各大汽車企業都行動起來積極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日前保時捷宣布與RM蘇富比拍賣行合作將通過在線方式于4月1522日拍賣最后一臺下線的911Speedster
1900/1/1 0:00:00緊湊型SUV市場依舊是炙手可熱的大蛋糕鑒于各個品牌都饞涎它的美味捷豹EPACE也就此誕生它有什么“過人之處”呢我們本期視頻就來看這款最小的豹寶寶
1900/1/1 0:00:00想知道哪款車是聚光燈下的焦點嗎?砍價砍得最狠的車主是哪位?在哪個城市買車不吃虧?考慮結婚的朋友會買哪款車?和汽車有關的冷知識都在這份報告里這份真實有趣的報告數據來源于汽車之家認證車主口碑車主價格數據
1900/1/1 0:00:00最近一段時間關于“蘋果首款電動車將于2021年9月發布”的信息喧囂塵上這家已經布局了5年之久的科技公司終于要登上造車領域的賽道了。但你知道嗎如果CEO庫克不那么固執如今汽車企業中市值最高的特斯拉早就該屬于蘋果了
1900/1/1 0:00:00領克首款轎車領克03參數詢價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11681518萬元配置層級比較簡單也有明顯的規律可循。經過很長時間的預熱目前在緊湊型車市場中的呼聲不小從過往的文章評論來看大家還都蠻期待的持幣待購的各位如果決定出手可以來看看購買分析了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奇瑞新能源官方了解到旗下純電動中型SUV奇瑞螞蟻將于8月28日開啟預售。新車基于全新的平臺打造NEDC續航里程達到510公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