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深評:自動駕駛在冰與火中交替前行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2019-2020年期間,自動駕駛遭遇了一陣“寒流”。一方面資本市場“銀根”急劇收緊,流向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大幅減少;另一方面,行業逐漸變得理性,對自動駕駛技術予以冷靜的審視。彼時,“活下去”、“商業化”是整個市場的主旋律,尤其對于初創企業來說更甚。

  在歷經短暫的“寒冬”之后,自動駕駛這個風口再次燃了起來。其市場特征也恰和此前相反:一是表現為資本開始“回暖”,投資陸續進場;二是唱衰的聲音逐漸消散,被引導的輿論似乎又要占領制高點。

  不過,與以往一邊倒的“狂熱”或者一邊倒的“寒流”不同的是,自動駕駛也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發展形式。從宏觀上來看,更像是從原先到“全民狂歡”到現今的“振蕩調整”,或者說從起初的“混亂”到逐漸“清晰”,而其中不同的角色也有各自不同的聲音。

冷靜?裹挾?還是狂熱?

  假如把輿論場看成是一個舞臺,就各企業對外釋放出的自動駕駛規劃來看,海外品牌、中國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這三方有各自的表現手法。概括來說,海外品牌更偏向于理性,有自己的規劃而不是“隨波逐流”。中國品牌對L3、L4、L5級自動駕駛的宣傳則比之前更加熱衷,這或許與他們被潮流所裹挾有關。造車新勢力,“身無包袱、心無牽掛”,高調宣傳才能讓他們持續站在聚光燈下。

  海外品牌有部分已經暫時擱置了L3級自動駕駛的配備。如奧迪放棄在下一代A8上導入L3,計劃2021年量產上市的寶馬iX(參數|詢價)也將暫時不配備L3級自動駕駛。另外,寶馬和奔馳也暫停了在下一代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上的合作。

『寶馬iX』

  擱置并不等于“放棄”,而是將自動駕駛作為長期技術儲備。如本田、通用、大眾、奔馳之類或發布L3級自動駕駛技術,或制定L4級自動駕駛的商用計劃,或提出某年的上路節點。總體而言,海外品牌更加理性也更加“自信”,基于自動駕駛的商業成熟度、技術安全性、投入產出比等條件來綜合掌控自己的節奏。

  相比之下,中國品牌所宣傳的自動駕駛計劃比較高度統一。多數中國品牌曾把2020年定為自己推出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元年,2024年或2025年作為L4甚至是L5級自動駕駛的關鍵節點,更有甚者還把時間點提前到了2023年乃至更早。

『Model S』

  造車新勢力依然是最激進的典范,科技、智能是他們的標簽。在部分新勢力的話語體系里,他們在2019年便實現了L3級自動駕駛,更激進者甚至連時間表都懶得做,直接宣稱新車支持L4級自動駕駛。雖然通過硬件預埋模式的確能夠實現,但宣傳喊得也確實“響亮”。

  在歷經多年的夸大宣傳后,特斯拉公開承認FSD不是自動駕駛。與之相比,這股自動駕駛高調的輿論造勢多少有些格格不入。當然,造車新勢力無疑需要更多“故事”,而中國品牌在智能化輿論潮流壓力下也存在迫不得已的可能,似乎“你不宣傳,而別人宣傳了,那你就技術落后”。

談自動駕駛不能脫離“場景”

  對于企業所宣傳的“20XX年實現L幾級自動駕駛”,其實有極大的模糊度和“迷惑性”。即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實現的L幾級自動駕駛。要客觀地認識自動駕駛級別,應該基于“場景”來談論,而此“場景”應該包括“功能”和“環境條件”兩方面。

  首先看功能。對于L3級自動駕駛來說,屬于有條件的自動駕駛,人類駕駛員需時刻保持接管能力。比較典型的功能一般涉及:TJP,無人卡車或封閉區域各類物流及礦卡車等也可以認為是L4。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具備某等級中的某項功能,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整車具備相應等級的自動駕駛。比如,某車具備了AVP功能,便說整車已經實現L4級自動駕駛,如此易給人造成混淆。顯然單個功能的L4與整車的L4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在港口作業的,搭載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一汽解放J7商用重型卡車』

  環境條件是評判自動駕駛的另一維度。如果在交通參與者單一、車道線標識清晰、交通環境簡單、區域封閉或半封閉等理想環境條件下,實現自動駕駛比較簡單。但越理想的條件對終端市場的參考意義越小。

  目前,能夠實現快速落地并成熟的產品形態為RoboTaxi、Robobus,以及各類物流或礦卡車。一方面,上述產品運行路線固定、區域封閉/半封閉,交通環境相對簡單;另一方面,商業領域對自動駕駛有強烈需求,商業模式相對清晰。

  綜合來看,多數企業所規劃的L4等。

『已經開啟試運行的東風RoboTaxi』

  結合“功能”和“環境條件”來說,面向C端乘用車市場的高度自動駕駛依然有待觀察。至少在中長期內依然會以L2、以及“L2.5、L2.9甚至是L2.99”等更加細化豐富的產品形態來呈現,而目前整個L2級ADAS還處于市場的接受期和檢驗階段。此外,即便實現L3/L4或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不能直接代表該車能應付日常所有交通環境,即不可能覆蓋所有的邊界化難題。總而言之,我們對于各企業的自動駕駛計劃應該辯證地看待。

車企是未來牽頭者,行業痛點亟待破除

自動駕駛的核心在于“數據”、“算法”、“算力”,其中算力基本通過整合英偉達等芯片硬件供應商來解決。如果光有“算法”沒有“數據”,那么再好的算法也是空中樓閣。Waymo、百度等科技公司就是典型,雖然叱咤風云,無奈沒有整車平臺,百度走上造車之路與此不無關系。

  車企作為整車生產商,同時也是未來智慧交通的重要參與者。目前,幾乎所有車企都已經開始進行生態整合,包括與芯片硬件廠商、軟件提供商、互聯網生態資源、V2X技術提供商、云計算服務商等產業鏈上下游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高效的數據閉環是未來自動駕駛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自動駕駛而言,只有主機廠牽頭才能完成跨產業的生態鏈構建,才能實現從底層硬件到上層算法軟件的系統化設計和整合。科技公司或某一供應商難以完成此類整合動作。

  就L4、L5來說,其推進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車企的牽頭推動,并且規模越大的車企所發揮的推動力度越強。因為自動駕駛的規模化推廣不是在于幾千輛車的試運營,不是在于幾個城市的示范區,而應該是盡可能地覆蓋所有地區。如果不能形成足夠的規模化效應,同樣對終端市場沒有參考意義。

  不過,自動駕駛的規模化推廣還面臨諸多難點,所謂的“20XX年實現L幾級自動駕駛”與真正的市場化普及還存在巨大鴻溝。法律法規/倫理道德體系、技術成熟度、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商業化前景等等桎梏依然突顯,并且在短期內難以快速解決。

『2019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

  以基礎設施為例,根據Gartner公司的技術成熟度曲線,L4、L5級自動駕駛量產需要十年時間。以5G為例,假使每周新增基站1.5萬個,即便已經是全球速度領先,要使得5G在全國范圍內的應用可能還需要5年以上。

小結:

  自動駕駛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從實驗室產品開始走向零星量產。市場化的進程中或許伴隨著“泡沫”的加速膨脹。不過,即使有泡沫不見得全是壞事,泡沫也能孕育科技。

標簽:一汽解放解放J7 2020款 解放J7 國五錫柴500馬力 3.417速比 6X4牽引車 2020款 解放J7豪華版 國五錫柴550馬力 2.688速比 AMT4X2牽引車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深評|姚春德:淘汰燃油車還為時尚早

編者按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經歷了最近幾年的高速發展“禁燃”呼聲不斷。還沒有厘清有多少消費者真正愿意為電動車買單時傳統車企已經不愿在燃油車上多花一分錢了揮刀砍向了新一代內燃機的研發。新能源車企的大佬“想不明白這是多懷舊才會買油車”

1900/1/1 0:00:00
深評| 生態之爭 國產車載OS能否崛起?

車載操作系統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缺芯少魂一直是中國制造之痛如今一些中國品牌在基礎型操作系統下進行自主研發比如基于Linux的AliOS以及基于Android的比亞迪DiLink、蔚來NIOOS、小鵬XmartOS等。還有阿里AliOS、華為鴻蒙等系統正在起步

1900/1/1 0:00:00
深評| 解析潮州特斯拉“失控”四大疑點

首先我們還原下事情的經過。駕駛員稱:事發當天早上像往常一樣他試圖靠邊停車但發現剎車踏板很硬無法踩下去因此順勢左打方向盤回到了主馬路上。但詭異的是車輛開始瘋狂加速隨后ModelY速度急速提升最高達到了198kmh

1900/1/1 0:00:00
深評:自動駕駛出租車普及的3個關鍵詞

伴隨著Waymo、百度、文遠知行等Robotaxi企業去安全員運營嘗試的陸續展開Robotaxi似乎正式吹響了從測試運營到商業化落地的號角競賽下半場將圍繞“量產、規模化運營、盈利”三大關鍵詞展開

1900/1/1 0:00:00
深評:資源供得上車企全面電動化嗎?

越來越多車企提出全電動化計劃表特斯拉前CTO斯特勞貝爾則“警告”到:目標很美好但在供應鏈問題上要確保到什么程度包括要追溯到礦山車企并沒有完全計算清楚

1900/1/1 0:00:00
深評:追趕中的中國自動駕駛商用之路

十一假期前夕有著“中國車都”之稱的武漢市宣布向百度等3家公司發放全球首批自動駕駛商用牌照

1900/1/1 0:00:00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