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汽車給行業留下的懸念總是縈繞人們的心頭,對于神神秘秘的蘋果汽車項目,每一次的風吹草動都把吃瓜群眾的期待值拉滿。蘋果汽車究竟哪年面世或許還不清晰,但是類似于蘋果的手機生態模式,卻已經被很多車企看重,尤其是以App Store為表現形式的開發者生態圈。
尤其今年,開源共創逐漸在汽車行業中有了更大聲量,不管是車企還是行業都提及“開發者”。從機械功能屬性到用戶體驗創新,再到開發者生態,智能汽車的演進似乎變得越來越像消費電子所走的道路,而車企也想在其中奪得更多的話語權、主導權。“開發者”可能是智能汽車未來幾年流行的一個新詞,或許更多的追隨者也將“立志”建立開發者平臺。
車企為何熱衷開發者生態?
其實,就現階段來說,明確表態有志于開發者生態建設的車企屈指可數,基本也就是特斯拉、長城、上汽、比亞迪等少數。吉利在智能吉利2025戰略中,雖未發布開發者平臺,但也已經將全球開發者納入了戰略考量。為何開發者生態備受行業重視,且將是智能汽車的未來趨勢?
首先,從智能汽車產業發展來說,開源共創、跨界融合已經是行業共識。半導體、云計算、AI、IoT等跨界技術在汽車產業交織,汽車產業鏈結構從傳統鏈條狀像網狀演進,汽車本身也由機械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和軟件付費。在汽車產業鏈、價值鏈被重構的背景下,企業更不可能“閉門造車”,而是必須跨界合作、開源共創,開展基礎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協同式創新。
其次,車企需要千人千面的用戶體驗來加固“護城河”,打造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力。個性化幾乎在所有汽車產品上市時被反復提及,尤其是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所帶來的各項創新功能、智能服務。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智能汽車的創新功能、用戶需求、場景化服務究竟該有誰來定義?如何保證實現千人千面的用戶體驗?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訴求,單靠某家車企、某家供應商是不可能滿足不可預期的用戶需求的。況且,現如今還存在多家車企使用同一家供應商產品的情況下,座艙功能體驗同質化已經相當明顯。
更關鍵的是,獨立自主的生態圈將是未來車企的利潤中心。當汽車的屬性從A點到B點交通工具,逐漸變成智能終端、變成生活化出行空間,類似于手機的生態系統就變得極具想象空間。手機生態將是車企所向往的軟件付費模式,通過創造豐富多彩的應用、服務,源源不斷地創造收益,況且軟件不過是初期開發成本高,邊際成本近乎為零。
因此,從產業發展、用戶體驗、商業模式等各個方面來說,當前手機行業的蘋果或者安卓式的開發者生態圈,是未來汽車行業的參考方向,讓企業、第三方,乃至是普通用戶都能夠發揮各自的創意。最關鍵的是,這個生態圈將是未來車企的利潤核心。
車企需要建立體系化的軟件能力
比對當前涉足開發者生態相關車企的計劃發現,其實都具備相似性,比如開放了眾多的核心能力、各類數據或服務的接口,覆蓋駕駛、座艙、娛樂等各方面。
長城咖啡智能眾創平臺,以座艙系統GC-OS為底座,涵蓋智能駕駛/座艙/服務/互聯四個領域,涉及出行生態、數字娛樂、IoT等在內的創新功能和應用服務的開發。上汽開發者平臺是上汽零束SOA軟件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硬件計算和軟件服務能力,以及數百項車端、云端、數據服務,覆蓋車控、信息娛樂、智能網聯等20余個領域。再如,吉利應用SOA軟件服務架構,開放1000多個API接口,向全球開發者提供軟件工具和平臺,與全球超過1000家以上數字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主動式場景服務。
不過,從落地角度來說,車企的開發者平臺其實圍繞座艙、IoT等生態應用服務方面來開展共創開發比較現實,比如車機界面、各種娛樂功能等。智能駕駛涉及整車安全性,要想在駕駛層面做到開放共創難度還比較大,開放數據接口和相關權限的可能性和可發揮空間都非常有限,依然是車企本身主導。
對于車企而言,要打造開發者生態離不開車企的獨立自主能力建設,比如電子電氣架構、軟件能力、標準化的開發工具鏈等等。
過去傳統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弊端明顯,整車幾百個ECU來自不同的供應商,且軟硬件沒有分離,CAN總線的傳輸效率也極其低下,軟件定義、OTA是難以實現的。域控制乃至未來的中央計算架構,大大簡化了汽車架構,使得軟硬件解耦得以實現,軟件能夠靈活配置,以太網的大數據吞吐量等等均為汽車的實時進化奠定了底層基礎。
同時,車企還需要具備強悍的軟件能力,能夠為開發者創造出基本的開發環境。對比手機行業,手機廠商都具備相對獨立自主的操作系統,汽車行業也是如此,OS是開發者平臺的基礎底座。除此之外,也要求車企能夠實現語音、視覺等軟件的自主研發,在充分掌握軟件能力的基礎上,實現整車能力的原子化,給開發者提供標準化、可擴展的開發工具鏈、核心接口等等。當然也非常考驗車企的用戶運營和大數據管理等能力。
有志于打造自我主導生態圈的車企,都將會把自研能力放在首位,從內心里不接受供應商的主導地位,更不可能將未來的整車核心價值鏈讓位于人。
車企開發者生態哪些問題值得深思?
就目前來說,汽車智能化其實依然處在初級階段,開發者平臺的搭建以及開發者生態的形成遠遠只是雛形,對于汽車上所能展開的功能創新更是一片藍海。
業界盛傳汽車將是未來出行第三空間,而在當下市面上所能看到的其實是高度同質化,所主打的賣點不外乎于智能語音、音/視頻娛樂服務、基于位置的本地生活推薦、人臉識別等。
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如今汽車座艙功能創新似乎已經掉進一個“陷阱”,更大程度上是手機類消費電子生態體驗的延伸。而基于汽車本身的創新缺并不多,如何利用用戶數據、利用汽車周身幾百個傳感器數據、環境感知來做突破式的、獨特的應用場景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數據共享都是關鍵問題,同時也是建立良性商業模式的保證。在開源共創的開發者生態中,車企如何確保創意合規,如何保證每一個開發者知識產權,這都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保障機制,每個參與者都遵守游戲規則才能充分賦能生態建設。數據的話題則更為敏感,類比手機生態,開發者可以比較輕松地獲取產品產生的數據,并依托數據來進行迭代和創造收益。但汽車作為安全件,數據的寶貴性非手機可比,車企如何與開發者共享數據實現閉環,并進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健康的商業模式是支持生態平臺成長的支柱。
驅動開發者平臺做大做強的還是在于有多少開發者來“捧場”,吸引廣大開發者來參與才是車企最棘手的問題。
手機生態已經有海量的用戶基礎,并且養成了軟件付費的習慣,建立了成熟的運營體系、成熟的利益分配機制,反過來又刺激更多開發者和付費用戶參與到生態中。與手機不同的是,汽車行業的智能汽車數量以及生態建設剛剛起步,用戶規模還不足夠,用戶付費的習慣遠不如手機,且專屬于汽車的創新場景服務沒有完全取代手機,還是手機的延伸。
缺少用戶剛需的完善生態服務就不能吸引更多用戶付費,沒有足夠龐大的用戶基礎,就不能吸引廣大開發者,沒有廣大開發者又反過來限制了汽車生態服務多樣性,就又不能建立良性商業模式。用戶基礎、開發者數量、商業模式之間環環相扣。
當良性的商業模式沒有健全之前,車企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包括刺激開發者發揮創意,舉辦各類開發者大會等等。在車市告別野蠻增長,且疫情和芯片慌這類不確定性挑戰成為常態的時候,降本增效又是車企的頭號問題,這時候又該如何平衡對開發者生態平臺的大投入呢。
總結:
盡管效仿手機生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且這條道路上還充滿荊棘,沒有誰能保證未來一定能夠輝煌,但開放包容、主動擁抱變化是一種姿態,是有志于創造未來的車企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未來的汽車產業形態是多姿多彩的,并不是所有車企都必須如此才是正確,不同車企有不同的志向,市場也需要不同類型的車企存在。
標簽:路虎發現 2023款 改款 2.0T 300PS S 2023款 改款 3.0T 360PS R-Dynamic S 2023款 改款 3.0T 360PS R-Dynamic SE
日前有國內媒體報道愛瑪科技集團正式加入星恒推出的“恒星伙伴計劃”雙方達成戰略伙伴關系。根據協議雙方未來將在產品、品牌、和供應鏈等環節進行合作。事實上星恒與愛瑪的合作開始于2007年愛瑪是星恒第一家批量供貨兩輪車鋰電池的戰略合作伙伴
1900/1/1 0:00:00近日動力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與德國萊茵TV集團簽訂了全球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展開全方位合作合作領域包括電池、儲能系統、相關生產設備及生產工藝等方面
1900/1/1 0:00:00汽車零售的傳統銷售旺季“金九銀十”已經落幕。受政策、消費需求等外部利好因素疊加主流汽車企業加大促銷力度等內部利好因素的共同影響新車市場呈現相對繁榮景象
1900/1/1 0:00:00新能源滲透率逐步提升成為我國乘用車市場近年來最顯著的趨勢之一從2019年的49到2021年的148再到今年前11月的274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之迅猛已經超出了很多人預料。面對這塊不斷增長的大蛋糕所有車企都在垂涎欲滴但對于如何轉型、切換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做法
1900/1/1 0:00:00如今的汽車行業是個充滿變化、挑戰、機遇和發展的產業。自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28年來首次下滑開始車企、經銷商均在加快探索腳步找尋一條能在存量競爭時代脫穎而出的破局之路。從汽車流通模式來看其中的探索與變革體現的極為明顯
1900/1/1 0:00:00編者按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經歷了最近幾年的高速發展“禁燃”呼聲不斷。還沒有厘清有多少消費者真正愿意為電動車買單時傳統車企已經不愿在燃油車上多花一分錢了揮刀砍向了新一代內燃機的研發。新能源車企的大佬“想不明白這是多懷舊才會買油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