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電動賽道上,“老炮們”也在集中發力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銷售數據,2022年前7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累計批準銷售新車303萬輛,同比增長123.0%。其中,電動汽車銷量237.2萬輛,同比增長110.4%。

顯然,中國市場正在引領電動汽車的復興。

新舊勢力在新賽道:擁抱電氣化

在全球汽車史上,電動汽車出現的時間早于燃油汽車。1881年,法國人古斯塔夫·特魯夫(Gustave Truff)發明了一種改進的鉛酸電池三輪車,這是地球上第一輛電動車。比卡爾早五年在本茨制造了第一輛梅賽德斯-奔馳。此外,電動汽車還保持著另一項重要記錄,車速打破了每小時100公里的記錄,這也是電動汽車首次實現的。

沒錯,電動車輝煌了很久,但后續探索的重點是燃油車。燃油車產業化成為行業“主要任務”,電動汽車逐漸沒落。直到百年后,在能源和環境雙重危機的共同作用下,汽車電動化再次成為行業新趨勢,而這一次,中國市場成為了絕對的主角。

幾年前,由于對電動汽車的更多關注,一些新的汽車品牌已經成為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特斯拉一騎絕塵,“韋小立”等所謂的國內頭部新車廠商也享受到了巨大的市場“紅利”。雖然在絕對銷量上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從市值上來說,短短幾年時間,“威小李”已經把很多國際車企甩在了后面,勢頭可以稱得上是命。

當然,面對全球汽車市場全面觸電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近年來,大多數傳統汽車企業也紛紛將電動化轉型付諸行動,基于純電專屬平臺的系列電動車陸續投放市場,而更早就已經行動的大眾汽車憑借ID系列產品率先發力。7月,上汽大眾ID。純電動汽車實現銷量過萬輛,完成了國內合資純電動市場的新突破。

Volkswagen, Mercedes-Benz, Discovery, Tesla

電動汽車消費:從印象到品質

在過去,別無選擇。傳統車企并沒有將重心轉移到純電領域。所以想買電動車,只能看新車品牌都有什么產品。然而,現在情況不同了。除了品牌新車,國內外傳統汽車企業的新能源轉型也進入了新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系統動力更強的傳統汽車企業加快電動化轉型,市場上出現了許多產品質量更高的電動產品,中國人的電動車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大家都變得更理性了。

沒錯,電動車的消費正在回歸理性,從很多細節上我們都可以清晰的看到這種趨勢。

Volkswagen, Mercedes-Benz, Discovery, Tesla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首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逐漸完成了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變。有機構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超過25%,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車時的首選。而且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格局也在快速重構,眾多合資純電動產品陸續投放市場,顯示出強大的系統優勢。以目前性能最突出的上汽大眾的ID系列為例。月銷量破萬的ID家族,市場表現堪比幾個新車品牌。。

其次,經過幾年的盲目奔跑,很多新勢力品牌開始暴露出自己的不足,一系列質量問題也隨之暴露……宣告了盲目選擇新能源產品的時代已經結束,終端市場已經度過了追求嘗鮮、感性為主的不成熟時期。最重要的是,當家庭出行已經成為影響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因素時,品牌美譽度、產品質量、可靠性等。真正服務于日常駕駛的,將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這時候整體的消費觀自然會回歸理性。

ID所代表的合資工廠的產品的事實。家庭能夠迅速加入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主流軌道,實際上也證明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正在回歸理性。在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上,剛成立幾年的新車品牌和合資工廠還是有明顯差距的。當整個消費環境回歸理性,消費者會發現合資工廠更值得信賴。

真正拼刺刀的時候,還得看企業背景。

那么,在這個越來越理性的新能源市場,合資工廠有什么優勢呢?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迅速,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生產資質和成本的原因,很多新能源汽車品牌前期產能建設明顯滯后,產能不足成為一些新能源品牌后續發展的重要桎梏。SAIC-大眾的ID。家庭在這方面顯然準備得更充分。多年前,其投資170億元建設SAIC-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并引入大眾專為電動車打造的MEB平臺,遵循大眾全球標準,質量也更有保障。不僅如此,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上汽大眾ID。家庭可以快速推出三款重量級產品,完成15-35萬元市場區間的覆蓋。只是這一點,比不上所謂的造車新勢力。

圖片來源:上汽大眾

在消費者越來越關心的質量方面,合資廠商也有自己的優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上汽大眾ID的電池安全驗證。家族達到了338個品牌標準,涵蓋K13溫度沖擊、化學腐蝕、極限碰撞等。,檢定標準遠超國標。續航方面,每天開電動車最讓大家困擾的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估計都是表面續航能力和實際不符。不知道車還能開多久,這對所有司機和乘客都是極大的折磨。在虛標續航已經成為行業通病的當下,上汽大眾ID。family通過BMS電池管理系統和真實續航表現的動態反饋,為用戶提供精準的續航里程,增強用戶對電動出行的信心。

銷售和服務渠道的建設也是近年來新車品牌“秀肌肉”的主戰場,以此來展示自己的企業實力。然而,近年來,即使是新造車企業在頭部展示的“肌肉”,在合資廠商面前也略顯稚氣。2020年底,ID。上汽大眾首家數字城市展廳X店在杭州開業。到今年7月底,120 ID。門店已正式在全國范圍內開業,不僅在一二線新能源重點城市,而且在三四五線城市。此外,依托大眾品牌現有的4S門店,上汽大眾ID。系列還引入了“店中店”ID的概念。今年8月初,中國首家新能源“店中店”標準化展廳在上海五角場開業。

什么是值得信賴的電動車?換句話說,隨著電動車市場的產品越來越多,我們在燃油車市場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也一定會出現在電動車市場。如何選車?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已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傳承、安全、渠道、服務。當然,對于電動車,我們還需要看一個核心要素——續航(不是車企宣稱的續航,而是實際行駛中的續航)。在這些方面,“ID。”顯然更有優勢。根據聯合會發布的銷售數據,在fi……t 2022年7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共批準銷售新車303萬輛,同比增長123.0%。其中,電動汽車銷量237.2萬輛,同比增長110.4%。

顯然,中國市場正在引領電動汽車的復興。

新舊勢力在新賽道:擁抱電氣化

在全球汽車史上,電動汽車出現的時間早于燃油汽車。1881年,法國人古斯塔夫·特魯夫(Gustave Truff)發明了一種改進的鉛酸電池三輪車,這是地球上第一輛電動車。比卡爾早五年在本茨制造了第一輛梅賽德斯-奔馳。此外,電動汽車還保持著另一項重要記錄,車速打破了每小時100公里的記錄,這也是電動汽車首次實現的。

沒錯,電動車輝煌了很久,但后續探索的重點是燃油車。燃油車產業化成為行業“主要任務”,電動汽車逐漸沒落。直到百年后,在能源和環境雙重危機的共同作用下,汽車電動化再次成為行業新趨勢,而這一次,中國市場成為了絕對的主角。

幾年前,由于對電動汽車的更多關注,一些新的汽車品牌已經成為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特斯拉一騎絕塵,“韋小立”等所謂的國內頭部新車廠商也享受到了巨大的市場“紅利”。雖然在絕對銷量上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從市值上來說,短短幾年時間,“威小李”已經把很多國際車企甩在了后面,勢頭可以稱得上是命。

當然,面對全球汽車市場全面觸電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近年來,大多數傳統汽車企業也紛紛將電動化轉型付諸行動,基于純電專屬平臺的系列電動車陸續投放市場,而更早就已經行動的大眾汽車憑借ID系列產品率先發力。7月,上汽大眾ID。純電動汽車實現銷量過萬輛,完成了國內合資純電動市場的新突破。

Volkswagen, Mercedes-Benz, Discovery, Tesla

電動汽車消費:從印象到品質

在過去,別無選擇。傳統車企并沒有將重心轉移到純電領域。所以想買電動車,只能看新車品牌都有什么產品。然而,現在情況不同了。除了品牌新車,國內外傳統汽車企業的新能源轉型也進入了新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系統動力更強的傳統汽車企業加快電動化轉型,市場上出現了許多產品質量更高的電動產品,中國人的電動車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大家都變得更理性了。

沒錯,電動車的消費正在回歸理性,從很多細節上我們都可以清晰的看到這種趨勢。

Volkswagen, Mercedes-Benz, Discovery, Tesla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首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逐漸完成了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變。有機構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超過25%,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車時的首選。而且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格局也在快速重構,眾多合資純電動產品陸續投放市場,顯示出強大的系統優勢。以目前性能最突出的上汽大眾的ID系列為例。月銷量破萬的ID家族,市場表現堪比幾個新車品牌。。

其次,經過幾年的盲目跑量,很多新能源品牌開始暴露出自己的不足,一系列質量問題的曝光也宣告了盲目選擇新能源產品的時代h……結束了,終端市場已經過了追求嘗鮮,以感性為主的不成熟時期。最重要的是,當家庭出行已經成為影響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因素時,品牌美譽度、產品質量、可靠性等。真正服務于日常駕駛的,將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這時候整體的消費觀自然會回歸理性。

ID所代表的合資工廠的產品的事實。家庭能夠迅速加入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主流軌道,實際上也證明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正在回歸理性。在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上,剛成立幾年的新車品牌和合資工廠還是有明顯差距的。當整個消費環境回歸理性,消費者會發現合資工廠更值得信賴。

真正拼刺刀的時候,還得看企業背景。

那么,在這個越來越理性的新能源市場,合資工廠有什么優勢呢?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迅速,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生產資質和成本的原因,很多新能源汽車品牌前期產能建設明顯滯后,產能不足成為一些新能源品牌后續發展的重要桎梏。SAIC-大眾的ID。家庭在這方面顯然準備得更充分。多年前,其投資170億元建設SAIC-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并引入大眾專為電動車打造的MEB平臺,遵循大眾全球標準,質量也更有保障。不僅如此,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上汽大眾ID。家庭可以快速推出三款重量級產品,完成15-35萬元市場區間的覆蓋。只是這一點,比不上所謂的造車新勢力。

圖片來源:上汽大眾

在消費者越來越關心的質量方面,合資廠商也有自己的優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上汽大眾ID的電池安全驗證。家族達到了338個品牌標準,涵蓋K13溫度沖擊、化學腐蝕、極限碰撞等。,檢定標準遠超國標。續航方面,每天開電動車最讓大家困擾的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估計都是表面續航能力和實際不符。不知道車還能開多久,這對所有司機和乘客都是極大的折磨。在虛標續航已經成為行業通病的當下,上汽大眾ID。family通過BMS電池管理系統和真實續航表現的動態反饋,為用戶提供精準的續航里程,增強用戶對電動出行的信心。

銷售和服務渠道的建設也是近年來新車品牌“秀肌肉”的主戰場,以此來展示自己的企業實力。然而,近年來,即使是新造車企業在頭部展示的“肌肉”,在合資廠商面前也略顯稚氣。2020年底,ID。上汽大眾首家數字城市展廳X店在杭州開業。到今年7月底,120 ID。門店已正式在全國范圍內開業,不僅在一二線新能源重點城市,而且在三四五線城市。此外,依托大眾品牌現有的4S門店,上汽大眾ID。系列還引入了“店中店”ID的概念。今年8月初,中國首家新能源“店中店”標準化展廳在上海五角場開業。

什么是值得信賴的電動車?換句話說,隨著電動車市場的產品越來越多,我們在燃油車市場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也一定會出現在電動車市場。如何選車?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已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傳承、安全、渠道、服務。當然,對于電動車,我們還需要看一個核心要素——續航(不是車企宣稱的續航,而是實際行駛中的續航)。在這些方面,“ID。”顯然更有優勢。

標簽:大眾奔馳發現特斯拉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全面布局“越野+新能源”藍圖,坦克“速度”有多快?

8月15日,坦克品牌技術研討共創會在北京盛元書院舉行,坦克品牌CEO劉艷釗與多位資深車圈媒體大咖共同探討坦克新能源布局、路線規劃,以及坦克將持續推出一系列新能源產品等議題。

1900/1/1 0:00:00
華陽集團2022半年報:營收同比增21.21%,新能源車項目增量大

日前,ADAYO華陽集團002906披露2022年半年報顯示,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85億元,同比增長21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1892。

1900/1/1 0:00:00
2022(第四屆)國際激光雷達前瞻技術展示交流會11月16日蘇州舉辦!

大會背景激光雷達作為智能駕駛“感知、決策、執行”三大核心環節之首的感知層傳感器,隨著自動駕駛級別的不斷升級,激光雷達正在逐漸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標配,并不斷適應多傳感器融合趨勢。

1900/1/1 0:00:00
基于SIL虛擬測試 CANoe助力軟件開發與測試駛上快車道

對ECU及其軟件系統進行開發測試常常需要多種專業工具協同,搭建一個高效的測試環境,行業內大部分工具雖然具有優質的功能與特性,但往往功能單一且因接口特殊,較難與其他工具交互。

1900/1/1 0:00:00
保時捷模擬氫發動機 輸出功率為590 hp

蓋世汽車訊保時捷致力于為其未來產品陣容提供電力,但也不想完全放棄內燃機,尤其是在911這款車型上。該公司正在開發解決方案,以減少內燃機排放,包括混合動力系統和提高發動機熱效率。

1900/1/1 0:00:00
廣汽自動駕駛技術創新突破,關鍵指標大幅提升

近日,廣汽研究院Xlab團隊在國際權威的nuScenes自動駕駛測試競賽中,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