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造車一個有幫助的獎,那一定是吉利。吉利作為第一個自主品牌,今年已經陸續涉足華菱星馬、獵豹、力帆,完成了這些傳統車企的復興。另一方面,在新能源領域,吉利已經參與了百度和富士康的造車計劃,為這些跨界造車企業提供平臺架構技術和制造代工。
以上消息還沒消化完。1月25日,媒體曝出吉利正在參與美國智能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araday Future (FF)在中國開設工廠的計劃談判。消息人士稱,雙方的談判涉及工程技術和產能方面的合作。此外,FF還將效仿百度和富士康,利用吉利的浩瀚大海架構開發新車型。目前吉利還沒有回應。如果這件事可以談成,李燦書福算是幫賈躍亭東山再起嗎?
都說造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看看2020年新勢力的分化表現就知道了。一方面是林賽、長江、博駿、未來、拜騰等紛紛陷入經營困境,新建的工廠無法投產,造成資源浪費,被迫走到被淘汰的邊緣;另一方面,國內三大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市值飆升,甚至資本價值超過百年傳統車企,給新勢力汽車制造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當汽車工業已經到了電動化、智能化的拐點,造車就像圍城。很多新生力量脫離苦海,輕松起來,很多外行開始了造車的新嘗試。無論是索尼汽車在路上,還是蘋果正在踏入造車領域,當然,這其中有百度、阿里、騰訊等中國科技公司的巨頭,也有富士康等全球代工廠的模式。
毫無疑問,以吉利為首的中國品牌開始為造車新勢力提供助力,這也意味著2021年的造車新勢力圈子不會比2020年遜色。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蘋果和現代可能的合作,麥格納購買BAIC技術后的代工繼續深入,目前火熱的吉利協助百度和富士康進入造車領域,包括吉利協助FF回歸市場,微軟聯手通用,全球巨頭科技公司加入自動駕駛領域。現在或未來,造車新勢力已經進入2.0階段的競爭。
說到創新,不要走傳統的路子。
說到新車2.0時代,那么我們必須思考什么是1.0時代?
事實上,從過去破產或倒閉的造車新勢力來看,第一階段的競爭已經告一段落。回顧過去幾年新勢力的發展趨勢,不難發現,1.0時代造車新勢力的誕生和運營模式相對固定和單一,創新主要集中在一些領域。這可以以特斯拉為例。
與傳統汽車廠商不同的是,特斯拉改變了汽車的動力形式,電氣化和智能裝載,也使汽車逐漸趨向于電子產品和軟件,可以稱之為車輪上的計算機。另外,在銷售模式上,通過線上下單、線下發貨、集中維修等方式。,汽車從生產到制造到交付,再到用戶擁有的過去流程被顛覆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傳統汽車向新勢力的轉型中,特斯拉仍然借鑒了過去車企的很多經驗,比如建立自己的設計和R&D中心,拿地建廠,自己找供應體系等。從汽車本身的制造水平來說,特斯拉樹立了榜樣。
通過十幾年的道路,特斯拉憑借強大的軟件能力成功造車。即使現在未知事故那么多,消費者還是趨之若鶩。一群外行認為特斯拉能做到,他為什么不能?后來,雨后春筍般的造車新勢力開始效仿特斯拉的模式,投入到電動車大軍中。2018年,也成為新勢力造車元年。
好景不長。后來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2020年一批新勢力遇到了轉折點,形成了3+X的局面,也就是三大巨頭加上幾個難纏的先鋒,一批人陪葬。由此,新勢力造車的1.0時代也宣告結束。
回顧過去三年,倒下的新勢力有一個造車的共同特點。一是在R&D的重金投資和建廠,讓沒有融資能力的車企迅速止步;二是產品沒有亮點的電動車公司,抓不住客戶的眼球,尤其是在科技體驗方面,比如自動駕駛、FOTA,這是核心的地方;第三,用戶的運維沒有真正擺脫過去的傳統思維,這幾乎是很多造車新勢力的通病。
我們來看看目前排名前三的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其實在剛起步的時候就選擇了貼牌模式,把所有的錢都押在R&D和用戶身上,以最少的錢快速推出更有技術競爭力的產品,然后運營好第一批用戶。最后通過資本運作,美股上市后基本解決了錢的問題,然后不斷加強系統能力,再完善制造體系。
相應的,1.0時代的造車運動,其實也給中國的汽車工業和新能源產業帶來了很多后遺癥。比如,大部分地方出于產業考慮,開放了土地和資金,吸引新造車企業入駐,不料卻拿到了一個燙手山芋,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在造車過程中浪費了很多資源。據行業統計,我國新能源產品規劃早已超過2000萬輛,產能過剩超過10倍。
因此,當我們進入新車2.0時代,在企業形態、新的商業模式等方面,都會借鑒1.0時代的經驗和教訓,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發展狀態。很多造車新勢力會更傾向于掌握軟件定義權,也就是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和算法。在基本的造車功能和制造方面,鑒于沉重的資產壓力,特別是一些科技公司會通過合作減少對整個流程薄弱環節的介入,整個造車新勢力的分工會更加明顯。
所以,如果說新勢力造車的1.0時代只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初步探索和嘗試,那么2.0時代就是新勢力造車的正式年。此時已經確立了新車前三的品牌,同時聯合傳統車企不斷向新能源轉型;另一方面,傳統車企和新勢力既合作又競爭,新能源車不斷搶奪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汽車制造合作的新商業模式已經出現,科技公司也加入了進來,特別是在智能供應鏈方面。未來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將隨著新車2.0時代的到來而更加精彩。
車企造車的時候也可以搭建平臺,賣服務。
還記得威馬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在初期發布中說的一句話,“如果我選擇代工,我就不會天天睡覺。”事實證明,通過代工模式,李斌已經從“2019年最差的人”變成了“2020年最流浪的人”,而一直堅持自己建廠的威馬估計也睡不著覺了。
其實代工也沒什么不好。作為一種相對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以及未來新勢力和智能汽車的轉型,OEM合作模式是最好的選擇,否則吉利不會成為百度和富士康造車的橋梁,或者成為賈躍亭東山再起的幫手。尤其是富士康,已經明確表示,與吉利合作的目的是為企業提供代工服務,富士康要把自己在手機領域的代工經驗運用到智能汽車上。
但汽車并不比手機好,手機等電子產品不需要上千個零部件,所以產業鏈的廣度遠不如汽車。智能汽車雖然被認為是輪子上的電腦,但也離不開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與一流制造企業合作,可以幫助后來者造車提供很多捷徑。如上所述,汽車制造不僅僅是制造汽車。在SOP之前,還需要工廠設計和建設,一系列的供應鏈疏通,甚至是質量控制和管理。如果沒有多年的整體經驗,要順利輕松地經營一家汽車廠幾乎是非常困難的。
其實不僅僅是吉利加入了代工行列,包括麥格納,從國外代工奔馳、寶馬、捷豹到國內“代工”ARCFOX,確實可以為產品的品質提供更多保障。尤其是很多科技公司開始加入造車大軍后,他們的重點當然是汽車軟件的研發和設計,比如電池管理、電控邏輯、電機功耗和性能,最重要的是車輛智能化。但是,傳統的汽車本身就是一種交通工具,那些經典的造車企業能力非常強。
本月中旬,麥格納斥資約2億人民幣買下ARCFOXαT車型的電子電氣E/E架構相關知識產權,被業內分析認為是麥格納在新能源領域逐步深化代工的一盤棋。這個很熟悉吉利的代工模式。吉利和麥格納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完整的電氣化框架和平臺,先進的汽車制造能力。此時此刻,科技公司只需要以協議和共享的方式,基于現有資源介入新的造車領域,充分發揮科技公司在科技、智能、數據方面的強大實力。
未來汽車的賣點是什么?賣軟件,賣系統,賣體驗,實至名歸,這也是互聯網時代汽車+互聯網最崇高的體現。除了傳統汽車企業向智能汽車轉型之外,過去積累的經驗無疑將成為一批新的造車新勢力最強大的制造后盾。這樣的合作可以促進整個汽車行業和社會的共同進步。
因此,市值超過1.6萬億美元的微軟最近向通用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投資了20多億美元。Cruise的自動駕駛汽車將使用微軟的云計算平臺Azure。微軟此舉意味著包括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都已經進入自動駕駛狀態。
是否……的股價w能源、智能板塊近期崛起,或者科技公司將更多的資金和精力轉向自動駕駛,都說明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不僅僅局限于汽車行業,而是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外人和外行的參與下,新造車大賽不斷推進,呈現出更多不同的情況和一些新的變化。
進入新勢力造車2.0時代,主機廠模式可能成為新的選擇,可以為新勢力輕裝上陣,同時緩解各地土地資源和新能源重復低效投入的問題。在轉型的陣痛中,有實力的傳統汽車廠商也會發現一些新的商機,比如傳統汽車企業與新勢力的合作。前者為后者提供制造基礎,后者為前者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這可能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最佳狀態。正如一位傳統車企老板所說:“我覺得全世界只有中國能做一件事。傳統車企和新勢力深度融合,發揮各自優勢。把它們結合起來,中國就有可能縮短汽車由大變強的路線。”
所以,最近以吉利為代表的傳統汽車與造車新勢力的頻繁接觸,都體現了未來造車賽道的新趨勢:既然擋不住,就要勇于接受,勇于擁抱。
文/杜新于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如果要給造車一個有幫助的獎,那一定是吉利。吉利作為第一個自主品牌,今年已經陸續涉足華菱星馬、獵豹、力帆,完成了這些傳統車企的復興。另一方面,在新能源領域,吉利已經參與了百度和富士康的造車計劃,為這些跨界造車企業提供平臺架構技術和制造代工。
以上消息還沒消化完。1月25日,媒體曝出吉利正在參與美國智能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araday Future (FF)在中國開設工廠的計劃談判。消息人士稱,雙方的談判涉及工程技術和產能方面的合作。此外,FF還將效仿百度和富士康,利用吉利的浩瀚大海架構開發新車型。目前吉利還沒有回應。如果這件事可以談成,李燦書福算是幫賈躍亭東山再起嗎?
都說造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看看2020年新勢力的分化表現就知道了。一方面是林賽、長江、博駿、未來、拜騰等紛紛陷入經營困境,新建的工廠無法投產,造成資源浪費,被迫走到被淘汰的邊緣;另一方面,國內三大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市值飆升,甚至資本價值超過百年傳統車企,給新勢力汽車制造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當汽車工業已經到了電動化、智能化的拐點,造車就像圍城。很多新生力量脫離苦海,輕松起來,很多外行開始了造車的新嘗試。無論是索尼汽車在路上,還是蘋果正在踏入造車領域,當然,這其中有百度、阿里、騰訊等中國科技公司的巨頭,也有富士康等全球代工廠的模式。
毫無疑問,以吉利為首的中國品牌開始為造車新勢力提供助力,這也意味著2021年的造車新勢力圈子不會比2020年遜色。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蘋果和現代可能的合作,麥格納購買BAIC技術后的代工繼續深入,目前火熱的吉利協助百度和富士康進入造車領域,包括吉利協助FF回歸市場,微軟聯手通用,全球巨頭科技公司加入自動駕駛領域。現在或未來,造車新勢力已經進入2.0階段的競爭。
說到創新,不要走傳統的路子。
說到新車2.0時代,那么我們必須思考什么是1.0時代?
事實上,從過去破產或倒閉的造車新勢力來看,第一階段的競爭已經告一段落。回顧過去幾年新勢力的發展趨勢,不難發現,1.0時代造車新勢力的誕生和運營模式相對固定和單一,創新主要集中在一些領域。這可以以特斯拉為例。
與傳統汽車廠商不同的是,特斯拉改變了汽車的動力形式,電氣化和智能裝載,也使汽車逐漸趨向于電子產品和軟件,可以稱之為車輪上的計算機。另外,在銷售模式上,通過線上下單、線下發貨、集中維修等方式。,汽車從生產到制造到交付,再到用戶擁有的過去流程被顛覆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傳統汽車向新勢力的轉型中,特斯拉仍然借鑒了過去車企的很多經驗,比如建立自己的設計和R&D中心,拿地建廠,自己找供應體系等。從汽車本身的制造水平來說,特斯拉樹立了榜樣。
通過十幾年的道路,特斯拉憑借強大的軟件能力成功造車。即使現在未知事故那么多,消費者還是趨之若鶩。一群外行認為特斯拉能做到,他為什么不能?后來,雨后春筍般的造車新勢力開始效仿特斯拉的模式,投入到電動車大軍中。2018年,也成為新勢力造車元年。
好景不長。后來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2020年一批新勢力遇到了轉折點,形成了3+X的局面,也就是三大巨頭加上幾個難纏的先鋒,一批人陪葬。由此,新勢力造車的1.0時代也宣告結束。
回顧過去三年,倒下的新勢力有一個造車的共同特點。一是在R&D的重金投資和建廠,讓沒有融資能力的車企迅速止步;二是產品沒有亮點的電動車公司,抓不住客戶的眼球,尤其是在科技體驗方面,比如自動駕駛、FOTA,這是核心的地方;第三,用戶的運維沒有真正擺脫過去的傳統思維,這幾乎是很多造車新勢力的通病。
我們來看看目前排名前三的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其實在剛起步的時候就選擇了貼牌模式,把所有的錢都押在R&D和用戶身上,以最少的錢快速推出更有技術競爭力的產品,然后運營好第一批用戶。最后通過資本運作,美股上市后基本解決了錢的問題,然后不斷加強系統能力,再完善制造體系。
相應的,1.0時代的造車運動,其實也給中國的汽車工業和新能源產業帶來了很多后遺癥。比如,大部分地方出于產業考慮,開放了土地和資金,吸引新造車企業入駐,不料卻拿到了一個燙手山芋,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在造車過程中浪費了很多資源。據行業統計,我國新能源產品規劃早已超過2000萬輛,產能過剩超過10倍。
因此,當我們進入新車2.0時代,在企業形態、新的商業模式等方面,都會借鑒1.0時代的經驗和教訓,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發展狀態。很多造車新勢力會更傾向于掌握軟件定義權,也就是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和算法。在基本的造車功能和制造方面,鑒于沉重的資產壓力,特別是一些科技公司會通過合作減少對整個流程薄弱環節的介入,整個造車新勢力的分工會更加明顯。
所以,如果說新勢力造車的1.0時代只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初步探索和嘗試,那么2.0時代就是新勢力造車的正式年。此時已經確立了新車前三的品牌,同時聯合傳統車企不斷向新能源轉型;另一方面,傳統車企和新勢力既合作又競爭,新能源車不斷搶奪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汽車制造合作的新商業模式已經出現,科技公司也加入了進來,特別是在智能供應鏈方面。未來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將隨著新車2.0時代的到來而更加精彩。
車企造車的時候也可以搭建平臺,賣服務。
還記得威馬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在初期發布中說的一句話,“如果我選擇代工,我就不會天天睡覺。”事實證明,通過代工模式,李斌已經從“2019年最差的人”變成了“2020年最流浪的人”,而一直堅持自己建廠的威馬估計也睡不著覺了。
其實代工也沒什么不好。作為一種相對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以及未來新勢力和智能汽車的轉型,OEM合作模式是最好的選擇,否則吉利不會成為百度和富士康造車的橋梁,或者成為賈躍亭東山再起的幫手。尤其是富士康,已經明確表示,與吉利合作的目的是為企業提供代工服務,富士康要把自己在手機領域的代工經驗運用到智能汽車上。
但汽車并不比手機好,手機等電子產品不需要上千個零部件,所以產業鏈的廣度遠不如汽車。智能汽車雖然被認為是輪子上的電腦,但也離不開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與一流制造企業合作,可以幫助后來者造車提供很多捷徑。如上所述,汽車制造不僅僅是制造汽車。在SOP之前,還需要工廠設計和建設,一系列的供應鏈疏通,甚至是質量控制和管理。如果沒有多年的整體經驗,要順利輕松地經營一家汽車廠幾乎是非常困難的。
其實不僅僅是吉利加入了代工行列,包括麥格納,從國外代工奔馳、寶馬、捷豹到國內“代工”ARCFOX,確實可以為產品的品質提供更多保障。尤其是很多科技公司開始加入造車大軍后,他們的重點當然是汽車軟件的研發和設計,比如電池管理、電控邏輯、電機功耗和性能,最重要的是車輛智能化。但是,傳統的汽車本身就是一種交通工具,那些經典的造車企業能力非常強。
本月中旬,麥格納斥資約2億人民幣買下ARCFOXαT車型的電子電氣E/E架構相關知識產權,被業內分析認為是麥格納在新能源領域逐步深化代工的一盤棋。這個很熟悉吉利的代工模式。吉利和麥格納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完整的電氣化框架和平臺,先進的汽車制造能力。此時此刻,科技公司只需要以協議和共享的方式,基于現有資源介入新的造車領域,充分發揮科技公司在科技、智能、數據方面的強大實力。
未來汽車的賣點是什么?賣軟件,賣系統,賣體驗,實至名歸,這也是互聯網時代汽車+互聯網最崇高的體現。除了傳統汽車企業向智能汽車轉型之外,過去積累的經驗無疑將成為一批新的造車新勢力最強大的制造后盾。這樣的合作可以促進整個汽車行業和社會的共同進步。
因此,市值超過1.6萬億美元的微軟最近向通用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投資了20多億美元。Cruise的自動駕駛汽車將使用微軟的云計算平臺Azure。微軟此舉意味著包括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都已經進入自動駕駛狀態。
是否……的股價w能源、智能板塊近期崛起,或者科技公司將更多的資金和精力轉向自動駕駛,都說明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不僅僅局限于汽車行業,而是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外人和外行的參與下,新造車大賽不斷推進,呈現出更多不同的情況和一些新的變化。
進入新勢力造車2.0時代,主機廠模式可能成為新的選擇,可以為新勢力輕裝上陣,同時緩解各地土地資源和新能源重復低效投入的問題。在轉型的陣痛中,有實力的傳統汽車廠商也會發現一些新的商機,比如傳統汽車企業與新勢力的合作。前者為后者提供制造基礎,后者為前者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這可能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最佳狀態。正如一位傳統車企老板所說:“我覺得全世界只有中國能做一件事。傳統車企和新勢力深度融合,發揮各自優勢。把它們結合起來,中國就有可能縮短汽車由大變強的路線。”
所以,最近以吉利為代表的傳統汽車與造車新勢力的頻繁接觸,都體現了未來造車賽道的新趨勢:既然擋不住,就要勇于接受,勇于擁抱。
文/杜新于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6
巧合的是,小鵬最像特斯拉的是它挑戰的第三個困難——專注于智能/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并盡早交付消費者應用。
以核心技術為觀察對象,特斯拉重點關注AutoPilot/FSD自動駕駛能力和電驅動的電控;蔚來把其他三塊電池牢牢握在自己手里,連電機都講究高規格,由子公司XPT研發制造;小鵬完全自主設計和開發了全棧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操作系統(Xsmart OS),但它比特斯拉更專注于應用層面。至于純電動平臺和電子電氣架構,這些頭部車企已經完成了自己的開發工作。
小鵬的想法有點接近蘋果的iOS。從軟件層面入手,將R&D、生產、軟硬件等所有要素耦合在一起,構建一個封閉的系統,以此追求信息流通的高效率,再通過FOTA實現快速迭代升級。
那么,我們可以知道,在智能/自動駕駛領域,小鵬顯然走在了中國各大新生力量的前列。奮起直追的蔚來推出了NAD自動駕駛系統。1,016TOPS的計算能力甚至可以滿足L5自動駕駛儀,但畢竟L3自動駕駛儀的著陸進度不如小鵬。
7
雖然目前的立法和設施對L2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支持很少(L2只能算是駕駛員輔助),但特斯拉和小鵬已經大膽嘗試將自動駕駛帶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讓明天早點到來”,蔚來也已經開始在這個軌道上提速。不可否認,海外的特斯拉和國內的小鵬在這一領域的前瞻性眼光,已經逐漸取得了成功,贏得了紅利。
投資者對此深信不疑。GGV ggv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曾表示,他之所以愿意在小鵬投資,是因為他對汽車行業有感情、有動力、有激情。其次,小鵬早就決定增加在情報方面的投資。“一個是動力系統的智能化,包括自動駕駛,一個是交互的智能化。”小鵬的長期競爭力也與符績勛的明智投資有關。
證券市場也很有說服力。1月22日,《福布斯》和《巴倫周刊》輪流寫道,小鵬因押注自動駕駛而看漲。一篇文章的標題是“XP eng進入2021年,銷售強勁,新的自主技術”。另一篇文章干脆叫賣股票:“買小鵬gub,因為自動駕駛是電動汽車的新時代”。
8
消費者呢?至少從我們的試駕體驗來看,在一批傳統車企的新動力電動車和智能燃油車中,小鵬P7汽車發動機系統的綜合使用效果最好,這種口碑也比較普遍。
智能、自動駕駛、軟件服務...小鵬的投資不僅有上述品牌形象回報,還包括最直接的經濟效益。目前,小鵬已經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可以對軟件內容收費的汽車公司。客戶除了在硬件的基礎上為Xpilot 3.0付費(P7訂單超過50%,而特斯拉FSD全球選項率25%,中國不到10%),還可以通過優質音樂的OTA升級實現內容收費,P7支持游戲/視頻下載,這也意味著小鵬在內容場景上有豐富的收入機會。
機會確實是巧妙的。借助智能力和自動駕駛,小鵬希望未來早日來到用戶身邊;P7的意外成功將使它提前于明天抵達小鵬。
9
然而,“明天”永遠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特斯拉將繼續以Model Y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蔚來的自動駕駛NAD也將奮力追趕。傳統車企會隨著緩慢的步伐逐漸加快步伐;華為、百度、谷歌、博世等掌握智能網聯核心技術的供應商,通過合資造車,掌控技術話語權,大大加強了在智能電動車時代的存在感和影響力。
如何應對各路兵馬?但是,在制造領域并不是長板。它能填補時間的空白以達到完美嗎?昨天的優異表現恰恰是和明天相比的“起飛高度”,難度系數明顯更大。
0
來自湖北黃石的硬漢何,帶著他的團隊,創造了搶眼的一頁。下一輪會輸還是輝煌?這也將是中國自動駕駛汽車乃至全球產業版圖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文/魏金橋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6
巧合的是,小鵬最像特斯拉的是它挑戰的第三個困難——專注于智能/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并盡早交付消費者應用。
以核心技術為觀察對象,特斯拉重點關注AutoPilot/FSD自動駕駛能力和電驅動的電控;蔚來把其他三塊電池牢牢握在自己手里,連電機都講究高規格,由子公司XPT研發制造;小鵬完全自主設計和開發了全棧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操作系統(Xsmart OS),但它比特斯拉更專注于應用層面。至于純電動平臺和電子電氣架構,這些頭部車企已經完成了自己的開發工作。
小鵬的想法有點接近蘋果的iOS。從軟件層面入手,將R&D、生產、軟硬件等所有要素耦合在一起,構建一個封閉的系統,以此追求信息流通的高效率,再通過FOTA實現快速迭代升級。
那么,我們可以知道,在智能/自動駕駛領域,小鵬顯然走在了中國各大新生力量的前列。奮起直追的蔚來推出了NAD自動駕駛系統。1,016TOPS的計算能力甚至可以滿足L5自動駕駛儀,但畢竟L3自動駕駛儀的著陸進度不如小鵬。
7
雖然目前的立法和設施對L2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支持很少(L2只能算是駕駛員輔助),但特斯拉和小鵬已經大膽嘗試將自動駕駛帶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讓明天早點到來”,蔚來也已經開始在這個軌道上提速。不可否認,海外的特斯拉和國內的小鵬在這一領域的前瞻性眼光,已經逐漸取得了成功,贏得了紅利。
投資者對此深信不疑。GGV ggv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曾表示,他之所以愿意在小鵬投資,是因為他對汽車行業有感情、有動力、有激情。其次,小鵬早就決定增加在情報方面的投資。“一個是動力系統的智能化,包括自動駕駛,一個是交互的智能化。”小鵬的長期競爭力也與符績勛的明智投資有關。
證券市場也很有說服力。1月22日,《福布斯》和《巴倫周刊》輪流寫道,小鵬因押注自動駕駛而看漲。一篇文章的標題是“XP eng進入2021年,銷售強勁,新的自主技術”。另一篇文章干脆叫賣股票:“買小鵬gub,因為自動駕駛是電動汽車的新時代”。
8
消費者呢?至少從我們的試駕體驗來看,在一批傳統車企的新動力電動車和智能燃油車中,小鵬P7汽車發動機系統的綜合使用效果最好,這種口碑也比較普遍。
智能、自動駕駛、軟件服務...小鵬的投資不僅有上述品牌形象回報,還包括最直接的經濟效益。目前,小鵬已經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可以對軟件內容收費的汽車公司。客戶除了在硬件的基礎上為Xpilot 3.0付費(P7訂單超過50%,而特斯拉FSD全球選項率25%,中國不到10%),還可以通過優質音樂的OTA升級實現內容收費,P7支持游戲/視頻下載,這也意味著小鵬在內容場景上有豐富的收入機會。
機會確實是巧妙的。借助智能力和自動駕駛,小鵬希望未來早日來到用戶身邊;P7的意外成功將使它提前于明天抵達小鵬。
9
然而,“明天”永遠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特斯拉將繼續以Model Y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蔚來的自動駕駛NAD也將奮力追趕。傳統車企會隨著緩慢的步伐逐漸加快步伐;華為、百度、谷歌、博世等掌握智能網聯核心技術的供應商,通過合資造車,掌控技術話語權,大大加強了在智能電動車時代的存在感和影響力。
如何應對各路兵馬?但是,在制造領域并不是長板。它能填補時間的空白以達到完美嗎?昨天的優異表現恰恰是和明天相比的“起飛高度”,難度系數明顯更大。
0
來自湖北黃石的硬漢何,帶著他的團隊,創造了搶眼的一頁。下一輪會輸還是輝煌?這也將是中國自動駕駛汽車乃至全球產業版圖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文/魏金橋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賈躍亭于2016創立的電動車品牌法拉第未來(FF),至今未有車型量產上市。近日又有消息傳出,FF又找到了吉利代工,聯手生產電動汽車。針對該傳聞,FF和吉利雙方均表示不予置評。
1900/1/1 0:00:00周日,據外媒報道,德國大眾汽車正就汽車芯片短缺造成的停產損失,與博世和大陸集團進行談判并要求賠償。德國分析師稱,博世和大陸有可能面臨上億歐元的索賠金。
1900/1/1 0:00:00在造車上若是要頒一個樂于助人獎,那肯定是吉利。作為自主第一大品牌,今年以來吉利相繼介入到華菱星馬、獵豹、力帆,完成了對這些傳統車企的復活。
1900/1/1 0:00:00在新能源板塊,“自主一哥”吉利并未延續其在燃油車領域的優勢。早在2015年,吉利汽車便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藍色吉利行動”。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1月25日,消息人士透露,韓國SK控股集團已與中國吉利汽車達成協議,共同推出一個數億美元的基金,以投資環保汽車項目,推動綠色交通發展。
1900/1/1 0:00:00日前,2021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正式公布,其中提到2021年將在上海市新增1萬個公共充電樁、15個出租車充電示范站、10個共享充電樁示范小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