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機器人終端是智能汽車。這個領域被分解后,自然會拉動整個機器人行業。
目前智能化浪潮席卷,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被時代選擇,成為下一個賦能對象。
在瞬息萬變的技術變革中,企業如何洞察先機,押寶新賽道,成為能否成為新游戲頭部玩家的重要因素。
在發展的浪潮中,智能汽車是當前科技賦能的新對象。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帶來了一些關于智能汽車芯片的最新思考。
計算能力并不是芯片的真實性能。
智能汽車正在經歷歷史性的變革。從過去幾百個ECU的分布式計算,發展到更集中的域控制器,再到現在的中央計算架構。軟硬件逐漸被剝離,芯片算力的極致增長成為很多OEM廠商的目標。
2019年4月,特斯拉已經達到144TOPS計算能力,相比同期的Mobieye,計算能力提升了數十倍。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智造汽車和蔚來汽車的最新計算能力分別達到了1000TOPS和1016TOPS。
當智能汽車制造商將超級計算能力作為炫耀實力的要素之一時,余凱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說:
因為摩爾定律的物理極限,幾百噸幾千噸的計算能力提升,從人工智能的角度來看,在技術上是不可持續的,也是沒有意義的。
特斯拉的計算能力提升不多,但實際性能提升了20倍。特斯拉的應用的指標是FPS,每秒能準確識別多少幀圖像。
余凱認為,在智能汽車時代,相對于用戶無法感知的計算能力,最終還是要爭取性能。“我認為,在未來,大家計算T是多少實際上是一種誤導。”
比如英偉達Drive PX2的計算能力是24TOPS,而特斯拉FSD的計算能力是72TOPS的三倍。真實性能方面(地圖),英偉達Drive PX2的FPS(每秒準確識別多少幀)是110,特斯拉的FSD是2300,大概是21倍。
該芯片是智能汽車的數字引擎。
智能汽車的出現,無異于計算機的誕生。計算機創造了信息時代,智能汽車開啟了萬物主動感知時代。
雖然已經有了智能手機,但是由于需要手動輸入信息,只能被動決策和處理,所以只能算是移動的小電腦。
但是,智能汽車有真正的自主行為,可以感知,可以決策,可以規劃路徑,可以與人互動。智能汽車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人工智能終端。
一旦智能汽車突破并形成產業規模,人工智能終端也將出現在家庭服務、農業、工業等場景中,一場跨時代、多行業的創新也將到來。
在智能汽車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智能汽車芯片。
智能汽車芯片可以形成從感知、推理、預測、人機交互到決策的人工智能計算閉環,相當于智能汽車的數字引擎。
燃油車時代,整車架構的動力是通過發動機將有機能量轉化為物理動力。智能汽車時代的能量是大數據,通過智能汽車芯片的計算,轉化為決策控制、真相制造和世界環境建模。
毫無疑問,車載芯片就是汽車上的數字引擎。我們說智能駕駛艙的人機交互,自動駕駛環境下的決策控制,都是依靠智能芯片來完成數字引擎的計算。
芯片市場競爭開始
在PC和智能手機的國際市場上,中美品牌相互競爭,占據了全球市場的很大份額。但是操作系統和底層芯片上沒有中國。
其中,操作系統和底層芯片的市場份額通常只有兩個贏家,前者的市場份額遠大于后者。例如,Android和IOS分別占據了74%和25%的市場份額……去年10月的全球市場份額。
終端品牌之間的競爭是長期的,操作系統和底層芯片廠商短時間內領先。
根據余凱的判斷,未來三年將是智能汽車芯片爭奪的關鍵時間窗口。
智能車載芯片從半導體這個垂直領域來說,智能車載芯片的發展還處于早期,幾乎相當于PC最初級的80286芯片階段。
另一方面,智能汽車芯片的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決定了它是一條長賽道。
余凱認為,在PC和智能手機高速發展的時期,中國品牌在操作系統和芯片方面沒有話語權。但是,在智能汽車的發展期,中國品牌必須占據一席之地。
“如果中國品牌在芯片和操作系統上不能拿到中國智能汽車市場的前兩名,我覺得我們基本出局了。”
那么,如何才能在中國市場占據前兩名呢?余凱給出了他的解釋。
首先,如果你成為世界級的AI算法公司,你需要對人工智能軟件算法和發展進化的脈絡有深刻的理解。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推出符合未來市場需求的軟件算法。
其次,要有幫助客戶開發軟件算法的能力,其深層能力是軟硬件雙輪驅動。
只有結合以上幾點,才能成為新一代汽車芯片領導者。
新智慧駕駛綜述
在新的變革時代,巨頭一落千丈,新人異軍突起是常事。
此前由于汽車芯片供不應求,包括蔚來、零跑在內的多家OEM廠商都宣布了自己的研究芯片,新玩家的涌入也為汽車芯片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智能汽車進化速度加快,對上下游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追求更高的產品參數和變化速度的同時,如何給用戶帶來明顯的性能提升也是對汽車廠商的考驗。
在智能汽車芯片的最終局面尚未決定的時候,這條賽道依然充滿變數。
雷鋒網(微信官方賬號: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見轉載說明。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機器人終端是智能汽車。這個領域被分解后,自然會拉動整個機器人行業。
目前智能化浪潮席卷,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被時代選擇,成為下一個賦能對象。
在瞬息萬變的技術變革中,企業如何洞察先機,押寶新賽道,成為能否成為新游戲頭部玩家的重要因素。
在發展的浪潮中,智能汽車是當前科技賦能的新對象。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帶來了一些關于智能汽車芯片的最新思考。
計算能力并不是芯片的真實性能。
智能汽車正在經歷歷史性的變革。從過去幾百個ECU的分布式計算,發展到更集中的域控制器,再到現在的中央計算架構。軟硬件逐漸被剝離,芯片算力的極致增長成為很多OEM廠商的目標。
2019年4月,特斯拉已經達到144TOPS計算能力,相比同期的Mobieye,計算能力提升了數十倍。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智造汽車和蔚來汽車的最新計算能力分別達到了1000TOPS和1016TOPS。
當智能汽車制造商將超級計算能力作為炫耀實力的要素之一時,余凱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說:
因為摩爾定律的物理極限,幾百噸幾千噸的計算能力提升,從人工智能的角度來看,在技術上是不可持續的,也是沒有意義的。
特斯拉的計算能力提升不多,但實際性能提升了20倍。特斯拉的應用的指標是FPS,每秒能準確識別多少幀圖像。
余凱認為,在智能汽車時代,相對于用戶無法感知的計算能力,最終還是要爭取性能。“我認為,在未來,這實際上是對夏娃的誤導……一個用來計算T是多少?"
比如英偉達Drive PX2的計算能力是24TOPS,而特斯拉FSD的計算能力是72TOPS的三倍。真實性能方面(地圖),英偉達Drive PX2的FPS(每秒準確識別多少幀)是110,特斯拉的FSD是2300,大概是21倍。
該芯片是智能汽車的數字引擎。
智能汽車的出現,無異于計算機的誕生。計算機創造了信息時代,智能汽車開啟了萬物主動感知時代。
雖然已經有了智能手機,但是由于需要手動輸入信息,只能被動決策和處理,所以只能算是移動的小電腦。
但是,智能汽車有真正的自主行為,可以感知,可以決策,可以規劃路徑,可以與人互動。智能汽車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人工智能終端。
一旦智能汽車突破并形成產業規模,人工智能終端也將出現在家庭服務、農業、工業等場景中,一場跨時代、多行業的創新也將到來。
在智能汽車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智能汽車芯片。
智能汽車芯片可以形成從感知、推理、預測、人機交互到決策的人工智能計算閉環,相當于智能汽車的數字引擎。
燃油車時代,整車架構的動力是通過發動機將有機能量轉化為物理動力。智能汽車時代的能量是大數據,通過智能汽車芯片的計算,轉化為決策控制、真相制造和世界環境建模。
毫無疑問,車載芯片是汽車上的數字引擎。我們說智能駕駛艙的人機交互,自動駕駛環境下的決策控制,都是依靠智能芯片來完成數字引擎的計算。
芯片市場競爭開始
在PC和智能手機的國際市場上,中美品牌相互競爭,占據了全球市場的很大份額。但是操作系統和底層芯片上沒有中國。
其中,操作系統和底層芯片的市場份額通常只有兩個贏家,前者的市場份額遠大于后者。例如,去年10月,Android和IOS分別占據了74%和25%的全球市場份額。
終端品牌之間的競爭是長期的,操作系統和底層芯片廠商短時間內領先。
根據余凱的判斷,未來三年將是智能汽車芯片爭奪的關鍵時間窗口。
智能車載芯片從半導體這個垂直領域來說,智能車載芯片的發展還處于早期,幾乎相當于PC最初級的80286芯片階段。
另一方面,智能汽車芯片的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決定了它是一條長賽道。
余凱認為,在PC和智能手機高速發展的時期,中國品牌在操作系統和芯片方面沒有話語權。但是,在智能汽車的發展期,中國品牌必須占據一席之地。
“如果中國品牌在芯片和操作系統上不能拿到中國智能汽車市場的前兩名,我覺得我們基本出局了。”
那么,如何才能在中國市場占據前兩名呢?余凱給出了他的解釋。
首先,如果你成為世界級的AI算法公司,你需要對人工智能軟件算法和發展進化的脈絡有深刻的理解。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推出符合未來市場需求的軟件算法。
其次,要有幫助客戶開發軟件算法的能力,其深層能力是軟硬件雙輪驅動。
只有結合以上幾點,才能成為新一代汽車芯片領導者。
新智慧駕駛綜述
在新的變革時代,巨頭一落千丈,新人異軍突起是常事。
此前由于汽車芯片供不應求,包括蔚來、零跑在內的多家OEM廠商都宣布了自己的研究芯片,新玩家的涌入也為汽車芯片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智能汽車進化速度加快,對上下游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追求更高的產品參數和變化速度時,如何帶來obv……美國對用戶的性能提升也是對汽車廠商的考驗。
在智能汽車芯片的最終局面尚未決定的時候,這條賽道依然充滿變數。
雷鋒網(微信官方賬號: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見轉載說明。
第一電動網獲悉,吉利汽車集團與騰訊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數字化營銷、數字化底座、數字化新業務及低碳發展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1月20日,起亞在一份監管文件中表示,其正與多家外企討論自動駕駛電動車合作,但只字未提其和蘋果合作項目的報道。當天,起亞股價一度上漲15。
1900/1/1 0:00:002020年上半年,新冠病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汽車行業更是經歷了大規模停產停售,導致汽車銷量急劇下降。不過下半年,全球汽車行業開始逐漸復蘇,銷量出現反彈。
1900/1/1 0:00:001月20日,新特汽車與中國重汽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并在重慶舉辦了研討會。據了解,本次雙方的戰略合作將圍繞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銷售渠道等展開。
1900/1/1 0:00:00電池續航短,充電時間長。短短十個字,算是很精確地描述了現階段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老大難”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動力電池行業看在眼里、并積極做著研發。
1900/1/1 0:00:002021年十大預測寫到第四篇,我們決定用個簡短的形式,來回答一個幾乎沒什么爭議的問題隨著合資品牌開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力,一些全新產品的入局,會對今年的中國車市產生沖擊嗎?先說結論:不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