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汽車8月14日報道,2020年8月13日至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以“新變化、新挑戰、新理念——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尋求突圍之道,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掌控宏觀產業形勢,分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其中,8月14日下午,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慶豐在“中國主流汽車集團“十四五”發展戰略與展望”分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王慶豐認為,市場的關鍵在于“人”。2015年以后,年齡結構的增速發生了變化,35歲以上人口整體上在快速增加。隨著人口的整體調整,市場從高速增長向質量轉變。消費者會去兩個港口,城市新人口會成為未來的核心動能人口。
王慶豐說,補貼就像藥,有時讓你感覺良好,有時讓你感覺不好。所以,政策需要保障,持續穩定的支持保障,更有利于市場驅動的良性發展。
在未來的“十四五”規劃中,比亞迪的發展將用九個字來概括:“走新,強中國”。新能源仍然是未來發展的核心目標,新能源和新技術是活躍的趨勢。“強大的中國車”體現在科技自信、品質自信、民族自信三個方面。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慶豐:尊敬的各位領導、媒體和業內同仁,大家下午好。我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和我的同事們交流。前面分享的嘉賓都是汽車行業的前輩。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的時間相對較短,但比亞迪也是從進入汽車行業開始在新能源方面有所突破的。從我們進入汽車的第一天起,我們的夢想就是將電池技術與汽車技術相結合,將整體帶入新能源。
今天分享的主題比較大,也想通過這個平臺和大家分享一下比亞迪。
就目前而言,十五計劃對國家和汽車工業意義重大。現在整個“十四五”處于歷史交匯期,市場低迷對比亞迪來說是比較大的。目前都處于汽車新舊動能的交匯點,汽車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第一,我們可以看到“十四五”期間,我國整個經濟的增速將放緩至5%,GDP增速與汽車速度的關系整體降低。今年我們看到經濟和汽車的增速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如果以未來的理解和判斷,未來整個汽車結構將從增量向存量市場轉變。第二,消費能力的轉變將由消費信息化帶動,未來市場總量不會大幅增加。2025年,很可能回到“十三五”的起點。如何生存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尤其是從傳統企業到新能源汽車的變化。
讓我們來看看市場。關鍵是“人”。2015年前人口沒有變化,2015年后年齡結構增速發生變化。總的來說,35歲以上的人口正在迅速增加。隨著人口的整體調整,市場將從高速增長向質量轉變。至于前面說的小城鎮的年輕人,我們再看去兩個港口的消費群體,城市新人口將成為未來最有活力的人口。
讓我們來看看未來的市場趨勢。我們在很多場合都見過這張圖。中國與主要汽車消費國的差距很大。我們看到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差異非常大,整體地域分布和經濟發展不平衡。未來將處于一個相對快速的普及階段,這個市場將處于m……5-10年前的ket情況。隨著各地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出行的改善,未來將實現增量市場的組合,基本形成兩種市場組合,尤其是高速線市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高于中西部地區。比如特斯拉進來之后,在一二三線市場的增速遠高于傳統車型,在本土頭部市場超越了BBA的燃油車地位。我們理解和判斷,這種消費需求將是未來阻力的增長需求。結合人口的結構分布和這兩個市場的分布,我們可以看到,在“十四五”期間,這兩個市場將明顯形成組合差異。
我們來看看對市場中成長性的分析和理解。整個“十四五”乘用車市場堅信是大規模的推動,政策的穩定,包括新能源市場的需求,都有很強的推動力,會重新激活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的快速增長,未來消費者信心和消費趨勢的內在構建,更多的是高端市場的驅動。前期更多的市場,我們看到低速電動車是五六萬的市場,但是并沒有完全激活整個市場,沒有激活消費者的信心。屏幕上的10%離國家產業規劃還很遠。我們看到有兩個關鍵數字:第一,4.0升。第二,25%。根據“十四五”規劃,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明白仍然需要強大的數據來支撐我們的發展,我們應該瞄準股市的引導和支持。
去年政策波動對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是有影響的,因為政策不穩定的前期有很大的支持,但是補貼就像藥一樣,有時候讓你感覺良好,有時候又讓你感覺不好。所以對于我們的理解,政策需要保障,需要持續穩定的支持,更有利于市場驅動的良性發展,這是大局。
未來在“十四五”會如何發展?第一,我們比亞迪一直在探索。綜上所述,在新能源發展的道路上,“去新強中”仍然是未來發展的核心目標,新能源新技術是活躍的趨勢。第二,強大的中國汽車基于三個關鍵方面,即科技自信、質量自信和民族自信。在今年的疫情中,包括疫情帶來的各種影響,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品牌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比如華為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最近華為轉戰其他行業,不斷面臨挑戰和壓力。目前汽車還沒有那么大的規模和影響力。我相信在未來,汽車會像通訊、家電一樣主導市場,屆時依然會面臨挑戰。
“十四五”是變革期,國家到2025年基本推進整體工業化。這一時期,基于上述核心理念,我們將為比亞迪帶來更多貼近用戶的強大產品,塑造科技自信、品質自信、民族自信,這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導向。比亞迪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力上的投入更多的是在產品力上,可以加快技術強化。如何讓用戶購買自己的品牌?我們希望建立這三種基于產品力的自信。
一方面是技術自信。在我們做汽車之前,我們很多人都做過,電池等領域。這些領域的生存之道就是“技術為王”,延伸到汽車行業,也一直遵循這個方向。可以看到,我們進入汽車行業,2005年推出發動機,今年成都車展推出新的動力總成,熱效率達到38%;2008年,全球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上市,上市至今不斷迭代;到2020年,我們發布了全新的動力電池用刀片電池。這款刀片電池繼承了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圖紙和動力電池組的產業鏈優化,帶來了超安全、超循環的壽命,抹去了新能源的“自然”二字。我們相信一切以安全為前提,未來用戶安全是最高的。
第二,比亞迪一直堅持深化核心技術研發,注重核心技術的平臺化和模塊化。后續我們還有燃油平臺,插電混動平臺等。在整個產品系列中,這些都得益于車載平臺技術的平臺支持。今年還推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第一個平臺是DMP,這是一個超級混合動力版本。第二個平臺是DIM,追求經濟、節能、操控,把節能放在第一位。我們將在DMP推出多款車型,匹配A0到c的多個產品系列,從技術平臺匹配到整車平臺匹配,這是“十四五”及后續時期將繼續推進的點。
同理,不僅僅是在基礎技術上,通過技術、人、車、生活的結合,滿足人們對汽車的向往。在不斷的迭代中,我們將場景和智能相結合,創造更多的人機交互和智能空間。我們把枯燥的技術東西貼近用戶場景來定義產品。
近期推出的產品在業內創造了很多原創的智能場景,比如移動電站、遠程駕駛、NFC手機智能鑰匙、車內遠程高溫殺菌技術,并結合云服務,推出了千里眼模式、快速倒車模式等。我們將全面接入技術和用戶使用場景,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
同時,基于目前產品實力的技術支持,總體來說,我們不會把技術封在自己的體系里。我們將逐步開放核心產業鏈,共享核心技術。
我之前講的是縱向整合和自力更生的能力。在這個階段,我們將與外界分享優勢技術。早在2010年,我們就與奔馳合作開發電動汽車,并推出了新品牌。2018年,我們發布了E平臺,宣布E平臺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將在全球范圍內開發和共享。我們今年還與豐田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并將基于E-platform技術開發新一代全技術豐田車型,在不久的將來推向新市場和國外市場。
第二個方面是品質自信。技術最終會落到質量上,我們對整個質量有這樣的信心。作為一個整體,我們將構建質量研發體系、質量檢測體系和全球國際供應商體系,我們將從這些方面對他們進行賦能和支持。
第三個方面是民族自信。如何實現強大的中國汽車?首先,強大的中國汽車是民族自信的表現。在這一代產品中,中國設計元素在汽車的外觀、內飾和諸多體驗中得到了充分的貫徹。比亞迪是中國的品牌,我們也把這種中國文化設計納入自己的責任來推廣,通過比亞迪的產品把中國文化產品推廣到更多的文化市場。我們推出了設計語言,融合了室內裝修、室外裝修、整體造型的全球頂級國際團隊。所以我們看到了這么強大的中華車的體驗。自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以來,不斷推出新能源產品,推出40多款產品,累計用戶達到560萬,率先突破80萬新能源用戶。當時客單價已經從5.3萬增長到現在的12.3萬,比亞迪的“唐”也是國內第一個突破12萬的中國品牌。
最近新上市的“韓”車型也將在轎車領域有所突破。現在整個訂單已經到了3萬,基本上整個銷售結構的80%都在產品上。為什么說現在整個市場會在高端市場有更多的突破?我覺得好的產品對于中國產品來說,中國的消費者也愿意選擇高端品牌,而且“漢”也配備了更強的技術,這一點從目前的市場訂單來驗證。
未來,比亞迪將永遠……實施全球化戰略。從最早的IT到汽車行業,我們在整個汽車領域一直是國內國際線結合。在體現轉變的過程中,我們在世界范圍內率先推進這些工作,不僅在公共交通領域,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整個行動區域遍布六大洲。我們在6月份向德國交付了一輛12m的客車,純電動客車的全球化已經在美國和其他汽車工業強國得到了推進。
從R&D系統到車輛質量、用戶變化、用戶體驗,以技術創新打造用戶金牌。今天很榮幸代表比亞迪品牌與業內同仁分享,非常感謝主辦方給我們這個機會。
“十五”期間,我希望和業內同仁一起把中國汽車做大做強。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內容。謝謝你。網易汽車8月14日報道,2020年8月13日至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以“新變化、新挑戰、新理念——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尋求突圍之道,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掌控宏觀產業形勢,分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其中,8月14日下午,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慶豐在“中國主流汽車集團“十四五”發展戰略與展望”分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王慶豐認為,市場的關鍵在于“人”。2015年以后,年齡結構的增速發生了變化,35歲以上人口整體上在快速增加。隨著人口的整體調整,市場從高速增長向質量轉變。消費者會去兩個港口,城市新人口會成為未來的核心動能人口。
王慶豐說,補貼就像藥,有時讓你感覺良好,有時讓你感覺不好。所以,政策需要保障,持續穩定的支持保障,更有利于市場驅動的良性發展。
在未來的“十四五”規劃中,比亞迪的發展將用九個字來概括:“走新,強中國”。新能源仍然是未來發展的核心目標,新能源和新技術是活躍的趨勢。“強大的中國車”體現在科技自信、品質自信、民族自信三個方面。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慶豐:尊敬的各位領導、媒體和業內同仁,大家下午好。我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和我的同事們交流。前面分享的嘉賓都是汽車行業的前輩。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的時間相對較短,但比亞迪也是從進入汽車行業開始在新能源方面有所突破的。從我們進入汽車的第一天起,我們的夢想就是將電池技術與汽車技術相結合,將整體帶入新能源。
今天分享的主題比較大,也想通過這個平臺和大家分享一下比亞迪。
就目前而言,十五計劃對國家和汽車工業意義重大。現在整個“十四五”處于歷史交匯期,市場低迷對比亞迪來說是比較大的。目前都處于汽車新舊動能的交匯點,汽車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第一,我們可以看到“十四五”期間,我國整個經濟的增速將放緩至5%,GDP增速與汽車速度的關系整體降低。今年我們看到經濟和汽車的增速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如果以未來的理解和判斷,未來整個汽車結構將從增量向存量市場轉變。第二,消費能力的轉變將由消費信息化帶動,未來市場總量不會大幅增加。2025年,很可能回到“十三五”的起點。如何生存發展?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特別是……傳統企業向新能源汽車的轉變。
讓我們來看看市場。關鍵是“人”。2015年前人口沒有變化,2015年后年齡結構增速發生變化。總的來說,35歲以上的人口正在迅速增加。隨著人口的整體調整,市場將從高速增長向質量轉變。至于前面說的小城鎮的年輕人,我們再看去兩個港口的消費群體,城市新人口將成為未來最有活力的人口。
讓我們來看看未來的市場趨勢。我們在很多場合都見過這張圖。中國與主要汽車消費國的差距很大。我們看到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差異非常大,整體地域分布和經濟發展不平衡。未來會處于一個比較快速的普及階段,這個市場會處于5-10年前的市場情況。隨著各地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出行的改善,未來將實現增量市場的組合,基本形成兩種市場組合,尤其是高速線市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高于中西部地區。比如特斯拉進來之后,在一二三線市場的增速遠高于傳統車型,在本土頭部市場超越了BBA的燃油車地位。我們理解和判斷,這種消費需求將是未來阻力的增長需求。結合人口的結構分布和這兩個市場的分布,我們可以看到,在“十四五”期間,這兩個市場將明顯形成組合差異。
我們來看看對市場中成長性的分析和理解。整個“十四五”乘用車市場堅信是大規模的推動,政策的穩定,包括新能源市場的需求,都有很強的推動力,會重新激活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的快速增長,未來消費者信心和消費趨勢的內在構建,更多的是高端市場的驅動。前期更多的市場,我們看到低速電動車是五六萬的市場,但是并沒有完全激活整個市場,沒有激活消費者的信心。屏幕上的10%離國家產業規劃還很遠。我們看到有兩個關鍵數字:第一,4.0升。第二,25%。根據“十四五”規劃,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明白仍然需要強大的數據來支撐我們的發展,我們應該瞄準股市的引導和支持。
去年政策波動對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是有影響的,因為政策不穩定的前期有很大的支持,但是補貼就像藥一樣,有時候讓你感覺良好,有時候又讓你感覺不好。所以對于我們的理解,政策需要保障,需要持續穩定的支持,更有利于市場驅動的良性發展,這是大局。
未來在“十四五”會如何發展?第一,我們比亞迪一直在探索。綜上所述,在新能源發展的道路上,“去新強中”仍然是未來發展的核心目標,新能源新技術是活躍的趨勢。第二,強大的中國汽車基于三個關鍵方面,即科技自信、質量自信和民族自信。在今年的疫情中,包括疫情帶來的各種影響,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品牌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比如華為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最近華為轉戰其他行業,不斷面臨挑戰和壓力。目前汽車還沒有那么大的規模和影響力。我相信未來汽車會像通訊、家電一樣主導市場,到時候還是會面臨挑戰。
“十四五”是變革期,國家到2025年基本推進整體工業化。這一時期,基于上述核心理念,我們將為比亞迪帶來更多貼近用戶的強大產品,塑造科技自信、品質自信、民族自信,這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導向。比亞迪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力上的投入更多的是在產品力上,這可以……加快技術強化。如何讓用戶購買自己的品牌?我們希望建立這三種基于產品力的自信。
一方面是技術自信。在我們做汽車之前,我們很多人都做過,電池等領域。這些領域的生存之道就是“技術為王”,延伸到汽車行業,也一直遵循這個方向。可以看到,我們進入汽車行業,2005年推出發動機,今年成都車展推出新的動力總成,熱效率達到38%;2008年,全球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上市,上市至今不斷迭代;到2020年,我們發布了全新的動力電池用刀片電池。這款刀片電池繼承了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圖紙和動力電池組的產業鏈優化,帶來了超安全、超循環的壽命,抹去了新能源的“自然”二字。我們相信一切以安全為前提,未來用戶安全是最高的。
第二,比亞迪一直堅持深化核心技術研發,注重核心技術的平臺化和模塊化。后續我們還有燃油平臺,插電混動平臺等。在整個產品系列中,這些都得益于車載平臺技術的平臺支持。今年還推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第一個平臺是DMP,這是一個超級混合動力版本。第二個平臺是DIM,追求經濟、節能、操控,把節能放在第一位。我們將在DMP推出多款車型,匹配A0到c的多個產品系列,從技術平臺匹配到整車平臺匹配,這是“十四五”及后續時期將繼續推進的點。
同理,不僅僅是在基礎技術上,通過技術、人、車、生活的結合,滿足人們對汽車的向往。在不斷的迭代中,我們將場景和智能相結合,創造更多的人機交互和智能空間。我們把枯燥的技術東西貼近用戶場景來定義產品。
近期推出的產品在業內創造了很多原創的智能場景,比如移動電站、遠程駕駛、NFC手機智能鑰匙、車內遠程高溫殺菌技術,并結合云服務,推出了千里眼模式、快速倒車模式等。我們將全面接入技術和用戶使用場景,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
同時,基于目前產品實力的技術支持,總體來說,我們不會把技術封在自己的體系里。我們將逐步開放核心產業鏈,共享核心技術。
我之前講的是縱向整合和自力更生的能力。在這個階段,我們將與外界分享優勢技術。早在2010年,我們就與奔馳合作開發電動汽車,并推出了新品牌。2018年,我們發布了E平臺,宣布E平臺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將在全球范圍內開發和共享。我們今年還與豐田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并將基于E-platform技術開發新一代全技術豐田車型,在不久的將來推向新市場和國外市場。
第二個方面是品質自信。技術最終會落到質量上,我們對整個質量有這樣的信心。作為一個整體,我們將構建質量研發體系、質量檢測體系和全球國際供應商體系,我們將從這些方面對他們進行賦能和支持。
第三個方面是民族自信。如何實現強大的中國汽車?首先,強大的中國汽車是民族自信的表現。在這一代產品中,中國設計元素在汽車的外觀、內飾和諸多體驗中得到了充分的貫徹。比亞迪是中國的品牌,我們也把這種中國文化設計納入自己的責任來推廣,通過比亞迪的產品把中國文化產品推廣到更多的文化市場。我們推出了設計語言,融合了室內裝修、室外裝修、整體造型的全球頂級國際團隊。所以我們看到了這么強大的中華車的體驗。自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以來,不斷推出新能源產品,推出40多款產品,累計用戶達到560萬,率先突破80萬新能源用戶。當時客單價已經從5.3萬增長到現在的12.3萬,比亞迪的“唐”也是國內第一個突破12萬的中國品牌。
最近新上市的“韓”車型也將在轎車領域有所突破。現在整個訂單已經到了3萬,基本上整個銷售結構的80%都在產品上。為什么說現在整個市場會在高端市場有更多的突破?我覺得好的產品對于中國產品來說,中國的消費者也愿意選擇高端品牌,而且“漢”也配備了更強的技術,這一點從目前的市場訂單來驗證。
未來,比亞迪將永遠……實施全球化戰略。從最早的IT到汽車行業,我們在整個汽車領域一直是國內國際線結合。在體現轉變的過程中,我們在世界范圍內率先推進這些工作,不僅在公共交通領域,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整個行動區域遍布六大洲。我們在6月份向德國交付了一輛12m的客車,純電動客車的全球化已經在美國和其他汽車工業強國得到了推進。
從R&D系統到車輛質量、用戶變化、用戶體驗,以技術創新打造用戶金牌。今天很榮幸代表比亞迪品牌與業內同仁分享,非常感謝主辦方給我們這個機會。
“十五”期間,我希望和業內同仁一起把中國汽車做大做強。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內容。謝謝你。
摘要在李顯君看來,新技術必須要有創新的模式,沒有創新就無法上位。
1900/1/1 0:00:00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
1900/1/1 0:00:00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
1900/1/1 0:00:00網易汽車8月14日報道2020年8月13日15日,以“新變局新挑戰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的“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召開。
1900/1/1 0:00:00網易汽車8月14日報道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
1900/1/1 0:00:00摘要過去比亞迪投入更多在研發和技術上,未來比亞迪將會將重心轉移到“用戶”身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