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至15日,“中國汽車論壇2020”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和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本次論壇以“新變化、新挑戰、新理念——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尋求突圍之道,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掌控宏觀產業形勢,分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其中,德勤汽車行業領先合伙人周在8月15日上午舉行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與產業生態升級”分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周昆凌,德勤汽車行業領先合伙人: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很榮幸在上半年從行業、政策、政府引導等方面談了很多分析和專業意見。我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談作為汽車行業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汽車,希望對在座的各位有所啟發。我分三部分向大家匯報:一、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智能網聯汽車的路徑和要素有哪些?第二,思考。第三,簡單總結。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業界談論“數字化轉型”已經有好幾年了,但近幾年汽車行業發生了很多明顯的變化,產品本身就是數字化的。明顯的特點是原來由功能定義的產品逐漸由軟件定義,所以軟件定義汽車項目在電子電氣架構完善后對其他企業有明顯的標桿作用,尤其是在特斯拉開行業先河的前提下。談未來整車企業的軟件開發能力,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怎么做的問題,如何打造自己的軟件實力和軟件生態的問題。從產品定義來看,未來的汽車是一個由軟件驅動的可擴展、可升級的電子產品。從傳統模式來看,OTA后的汽車出廠時如何定義?現在的量產車,出廠的時候一般都是上鎖的。如果想提高性能,一般會換車或者改裝。現在用數字模式升級軟件來解鎖新車功能是一種趨勢。汽車軟件和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毋庸置疑。代碼行越來越多。基本上有智能網聯汽車和不止一行代碼的智能汽車。L4和自動駕駛車輛的線路代碼將超過5億條。這么高線的代碼對行業有什么價值?我們有研究和調查,一行代碼相當于10塊錢左右,所以未來的軟件不僅會為產品性能賦能,也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在軟件定義汽車的背景下,智能網聯汽車的路徑是什么?怎么做?總結一下,打造企業智能網聯汽車有三條路徑。路徑一:主要圍繞自動駕駛技術產品的研發路線,以特斯拉、寶馬、奔馳企業為代表。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路徑二:網絡連接服務快速提升產品實力,與互聯網和互聯網生態相結合。在中國使用最廣泛。比如在上海榮威RX5上就開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先例。路徑三:用戶思維主導的智能駕駛艙路線。在未來發展方向上,第三條道路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和現有眾多主流車企采取的主要方向。這三條路徑一條靠近網絡連接,一條靠近自動駕駛方向。未來的房間會逐漸向第三條路徑靠攏,這就是我們要講的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路徑。既然未來的方向是把智能駕駛艙作為一個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向,那么人和車的關系的演變也會有不同的變化。比如說談HMI,過去我們更多談的是作為執行者的汽車。我們給汽車發出控制指令,汽車理解我們的話來實現目標。隨著智能聯網技術越來越多,應用越來越豐富,它將成為一個“很懂你的人”。數據開放后,會整合場景服務,主動推送。未來汽車不僅會變得智能,還會有科技含量,會賦予更多情感因素。由于有了數據的支撐,當你對自己、ID綁定、車主有了更多的了解,往往會主動提供、主動推送出行體驗,服務會找人,而不是進入車后再找功能和服務。車輛智能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進入車內后你會發現另一個自己。現在談數字雙胞胎和D2T模式,未來的影子進入車內后會被映射出來,智能駕駛艙在數字時代會帶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有些功能在最近量產的車型上已經有了。如何做到這三個要素……智能網聯汽車?以智能交互為出發點,同時體現產品在智能駕駛和智能服務上的差異。隨著科技的發展,比如語音識別,AR/VR技術發展,人臉識別,面部表情捕捉等交互讓汽車更容易理解人的意思,理解你的指令和需求。汽車作為機器和電腦,在理解你的指令后,會控制車輛。未來,智能駕駛艙里的指令必須能夠貫穿駕駛層面。考慮到人和車的生活,智能服務將給出行體驗和用車體驗帶來極大的豐富性。與中國其他國家相比,我們做得很好。會關聯人和車的生活,也會主動推送很多基于地圖LBS場景的服務。智能交互體現了以下變化:(1)多樣化。各種交互技術,比如未來每個人都會不一樣。有人喜歡語音識別,有人喜歡操控。未來的人車交互會多元化,多元化會用到很多技術。(2)性格。比如蔚來汽車在上海首發的NOMI就是擬人化的,而中國人更喜歡可視化的交互方式,所以擬人化也是一種交互方式。(3)終端可以迭代。當然它得自己進化,交互的方式才能進化,通過大數據技術才能更好的理解你,在終端必須能夠迭代。所謂智能駕駛,就是自動駕駛路徑中的初級智能控制,比如駕駛艙中的控制。座椅等技術非常普及,基本都是智能車輛的功能。還有輔助駕駛,由L1-L5技術輔助。智能駕駛要和智能互動。未來,像特斯拉一樣的車云架構將是大方向,中國仍將一步一步向前。一步一步走到特斯拉CCM架構還是很難的,涉及很多技術突破和供應商協作。目前大部分量產車還是通過ECU控制不同的車輛控制內容。大家都有非常豐富的手機生活,非常了解智能服務。未來人找服務的體驗會切換到服務找人。后臺的云數據會更好的了解車主本人。比如,它會根據汽車的位置和實時場景中的出行場景,主動推送相關服務。通過超級ID(超級賬號),汽車與人綁定后,汽車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喜好(駕駛喜好、生活喜好、用車習慣),這些都是有數據支撐的主動服務的體現,包括服務體系的構建和互聯網生態的開放。車企推那么多服務,投那么多內容,未來還是會盈利的。如何做好用戶運營,是未來車企最重要的問題。用戶運營要和客戶有深度的互動關系,未來客戶會愿意為場景的使用付費。第二,創新思維。有了智能手機的發展路徑,每個企業該如何走下去?參考智能手機的發展,大概有三條路徑:路徑一:通過功能整合重塑產品形態。特斯拉創造了比較大的領導者角色,不排除蘋果這樣的公司也會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像這樣的企業,會通過功能整合重新定義。路徑二:深挖核心需求。比如華為把相機做到極致,三星把屏幕做到極致,同樣打造自己的核心產品。路徑三:圍繞核心產品拓展行業生態,像小米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未來車企會采取三種方式中的一種或者一點點組合。大家都談到了車聯網的很多功能。車聯網的功能是不是越來越多,疊加功能才是消費者最好的體驗?不一定。按照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功能,涉及用戶數據、場景數據、車輛數據。數據接入后,可以總結為對車主的四項服務:(1)車輛控制服務;(2)旅游服務;(3)人車生態服務;(4)車輛售后服務。深挖這些服務內容,會給車企的商業模式創新帶來新的收入來源。車企投入這么多肯定是希望盈利的。盈利模式是否在汽車金融、汽車銷售、汽車服務的原始收入來源?不一定。如何創造新的收入來源?在服務方面大有可為,也大有潛力。如何設計功能?一般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則,從用戶、企業、競爭的角度來設計自己的功能組合。要能深入挖掘用戶需求,了解用戶的品牌定位、目標客戶群體等粘性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企業視角應該能帶來模式創新和新的收入機會。對于企業來說,營收和利潤必須兼顧,競爭靠差異化。比如今天主干道上討論的車聯網80%的功能都是一樣的,另外20%就有點不一樣了。如何打造車聯網生態或智能網聯汽車的差異化,也是未來的重要課題。作為咨詢公司,德勤將結合行業經驗,幫助車企構建“三維場景樹”。比如三個維度是車輛屬性,什么樣的車,什么級別的車;出行的目的,這款車大致是幫助用戶解決什么樣的出行不低;人際關系,誰會坐這樣的車。三個維度之后,就可以定義未來汽車大概會幫助用戶解決哪些出行場景。不同的場景會帶來不同的智能網聯定義,而不是簡單疊加和如果簡單疊加,成本很高,可能用不上。很多功能,比如買車,很少用到,造成很大浪費。通過“三維場景樹”,這款車真正賣給高頻使用,而不是低頻使用,性價比更高。第三,總結。從需求場景到功能定義再到用戶操作。車企在三個維度上有自己的創新布局,如何通過智能交互、智能駕駛、智能服務來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打造產品差異化,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產品創新,創新不僅僅是功能的疊加和上市,更是解決用戶的問題,確定用戶的出行場景。為了支撐這一點,軟件能力和軟硬件整合能力對于車企來說非常重要。如何做好企業的運營,才能持續從用戶身上賺到更多的錢,這也是企業要考慮的問題。我剛才說的觀點,這兩個月已經出了兩個白皮書。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第一份白皮書是《車企如何打贏智能網聯時代的數字化之戰》,主要從產品發展路線談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第二份白皮書是《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網聯汽車》。大家密切關注我們8月下旬發布的白皮書,目前仍在審核中,《新基礎設施下的自動駕駛自行車智能與車路協調之爭》。非常感謝您的時間,感謝您的聆聽,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交流機會。謝謝大家!(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人審核。)2020年8月13日-15日,“中國汽車論壇2020”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和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本次論壇以“新變化、新挑戰、新理念——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尋求突圍之道,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掌控宏觀產業形勢,分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其中,德勤汽車行業領先合伙人周在8月15日上午舉行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與產業生態升級”分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周昆凌,德勤汽車行業領先合伙人: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很榮幸在上半年從行業、政策、政府引導等方面談了很多分析和專業意見。我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談作為汽車行業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汽車,希望對在座的各位有所啟發。我分三部分向大家匯報:一、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智能網聯汽車的路徑和要素有哪些?第二,思考。第三,簡單總結。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業界談論“數字化轉型”已經有好幾年了,但近幾年汽車行業發生了很多明顯的變化,產品本身就是數字化的。明顯的特點是原來由功能定義的產品逐漸由軟件定義,所以軟件定義汽車項目在電子電氣架構完善后對其他企業有明顯的標桿作用,尤其是在特斯拉開行業先河的前提下。談未來整車企業的軟件開發能力,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怎么做的問題,如何打造自己的軟件實力和軟件生態的問題。從產品定義的角度來看,未來的汽車是一個由軟件驅動的可擴展、可升級的電子產品。從傳統模式來看,OTA后的汽車出廠時如何定義?現在的量產車,出廠的時候一般都是上鎖的。如果想提高性能,一般會換車或者改裝。現在用數字模式升級軟件來解鎖新車功能是一種趨勢。汽車軟件和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毋庸置疑。代碼行越來越多。基本上有智能網聯汽車和不止一行代碼的智能汽車。L4和自動駕駛車輛的線路代碼將超過5億條。這么高線的代碼對行業有什么價值?我們有研究和調查,一行代碼相當于10塊錢左右,所以未來的軟件不僅會為產品性能賦能,也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在軟件定義汽車的背景下,智能網聯汽車的路徑是什么?怎么做?總結一下,打造企業智能網聯汽車有三條路徑。路徑一:主要圍繞自動駕駛技術產品的研發路線,以特斯拉、寶馬、奔馳企業為代表。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路徑二:網絡連接服務快速提升產品實力,與互聯網和互聯網生態相結合。在中國使用最廣泛。比如在上海榮威RX5上就開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先例。路徑三:用戶思維主導的智能駕駛艙路線。在未來發展方向上,第三條道路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和現有眾多主流車企采取的主要方向。這三條路徑一條靠近網絡連接,一條靠近自動駕駛方向。未來的房間會逐漸向第三條路徑靠攏,這就是我們要講的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路徑。既然未來的方向是把智能駕駛艙作為一個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向,那么人和車的關系的演變也會有不同的變化。比如說談HMI,過去我們更多談的是作為執行者的汽車。我們給汽車發出控制指令,汽車理解我們的話來實現目標。隨著智能聯網技術越來越多,應用越來越豐富,它將成為一個“很懂你的人”。數據開放后,會整合場景服務,主動推送。未來汽車不僅會變得智能,還會有科技含量,會賦予更多情感因素。由于有了數據的支撐,當你對自己、ID綁定、車主有了更多的了解,往往會主動提供、主動推送出行體驗,服務會找人,而不是進入車后再找功能和服務。車輛智能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進入車內后你會發現另一個自己。現在談數字雙胞胎和D2T模式,未來的影子進入車內后會被映射出來,智能駕駛艙在數字時代會帶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有些功能在最近量產的車型上已經有了。如何做到這三個要素……智能網聯汽車?以智能交互為出發點,同時體現產品在智能駕駛和智能服務上的差異。隨著科技的發展,比如語音識別,AR/VR技術發展,人臉識別,面部表情捕捉等交互讓汽車更容易理解人的意思,理解你的指令和需求。汽車作為機器和電腦,在理解你的指令后,會控制車輛。未來,智能駕駛艙里的指令必須能夠貫穿駕駛層面。考慮到人和車的生活,智能服務將給出行體驗和用車體驗帶來極大的豐富性。與中國其他國家相比,我們做得很好。會關聯人和車的生活,也會主動推送很多基于地圖LBS場景的服務。智能交互體現了以下變化:(1)多樣化。各種交互技術,比如未來每個人都會不一樣。有人喜歡語音識別,有人喜歡操控。未來的人車交互會多元化,多元化會用到很多技術。(2)性格。比如蔚來汽車在上海首發的NOMI就是擬人化的,而中國人更喜歡可視化的交互方式,所以擬人化也是一種交互方式。(3)終端可以迭代。當然它得自己進化,交互的方式才能進化,通過大數據技術才能更好的理解你,在終端必須能夠迭代。所謂智能駕駛,就是自動駕駛路徑中的初級智能控制,比如駕駛艙中的控制。座椅等技術非常普及,基本都是智能車輛的功能。還有輔助駕駛,由L1-L5技術輔助。智能駕駛要和智能互動。未來,像特斯拉一樣的車云架構將是大方向,中國仍將一步一步向前。一步一步走到特斯拉CCM架構還是很難的,涉及很多技術突破和供應商協作。目前大部分量產車還是通過ECU控制不同的車輛控制內容。大家都有非常豐富的手機生活,非常了解智能服務。未來人找服務的體驗會切換到服務找人。后臺的云數據會更好的了解車主本人。比如,它會根據汽車的位置和實時場景中的出行場景,主動推送相關服務。通過超級ID(超級賬號),汽車與人綁定后,汽車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喜好(駕駛喜好、生活喜好、用車習慣),這些都是有數據支撐的主動服務的體現,包括服務體系的構建和互聯網生態的開放。車企推那么多服務,投那么多內容,未來還是會盈利的。如何做好用戶運營,是未來車企最重要的問題。用戶運營要和客戶有深度的互動關系,未來客戶會愿意為場景的使用付費。第二,創新思維。有了智能手機的發展路徑,每個企業該如何走下去?參考智能手機的發展,大概有三條路徑:路徑一:通過功能整合重塑產品形態。特斯拉創造了比較大的領導者角色,不排除蘋果這樣的公司也會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像這樣的企業,會通過功能整合重新定義。路徑二:深挖核心需求。比如華為把相機做到極致,三星把屏幕做到極致,同樣打造自己的核心產品。路徑三:圍繞核心產品拓展行業生態,像小米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未來車企會采取三種方式中的一種或者一點點組合。大家都談到了車聯網的很多功能。車聯網的功能是不是越來越多,疊加功能才是消費者最好的體驗?不一定。按照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功能,涉及用戶數據、場景數據、車輛數據。數據接入后,可以總結為對車主的四項服務:(1)車輛控制服務;(2)旅游服務;(3)人車生態服務;(4)車輛售后服務。深挖這些服務內容,會給車企的商業模式創新帶來新的收入來源。車企投入這么多肯定是希望盈利的。盈利模式是否在汽車金融、汽車銷售、汽車服務的原始收入來源?不一定。如何創造新的收入來源?在服務方面大有可為,也大有潛力。如何設計功能?一般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則,從用戶、企業、競爭的角度來設計自己的功能組合。要能深入挖掘用戶需求,了解用戶的品牌定位、目標客戶群體等粘性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企業視角應該能帶來模式創新和新的收入機會。對于企業來說,營收和利潤必須兼顧,競爭靠差異化。比如今天主干道上討論的車聯網80%的功能都是一樣的,另外20%就有點不一樣了。如何打造車聯網生態或智能網聯汽車的差異化,也是未來的重要課題。作為咨詢公司,德勤將結合行業經驗,幫助車企構建“三維場景樹”。比如三個維度是車輛屬性,什么樣的車,什么級別的車;出行的目的,這款車大致是幫助用戶解決什么樣的出行不低;人際關系,誰會坐這樣的車。三個維度之后,就可以定義未來汽車大概會幫助用戶解決哪些出行場景。不同的場景會帶來不同的智能網聯定義,而不是簡單疊加和如果簡單疊加,成本很高,可能用不上。很多功能,比如買車,很少用到,造成很大浪費。通過“三維場景樹”,這款車真正賣給高頻使用,而不是低頻使用,性價比更高。第三,總結。從需求場景到功能定義再到用戶操作。車企在三個維度上有自己的創新布局,如何通過智能交互、智能駕駛、智能服務來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打造產品差異化,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產品創新,創新不僅僅是功能的疊加和上市,更是解決用戶的問題,確定用戶的出行場景。為了支撐這一點,軟件能力和軟硬件整合能力對于車企來說非常重要。如何做好企業的運營,才能持續從用戶身上賺到更多的錢,這也是企業要考慮的問題。我剛才說的觀點,這兩個月已經出了兩個白皮書。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第一份白皮書是《智能網聯時代車企如何打贏數字化之戰》,主要從產品發展路線談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第二份白皮書是《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網聯汽車》。大家密切關注我們8月下旬發布的白皮書,目前仍在審核中,《新基礎設施下的自動駕駛自行車智能與車路協調之爭》。非常感謝您的時間,感謝您的聆聽,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交流機會。謝謝大家!(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人審核。)
標簽:理念
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
1900/1/1 0:00:00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
1900/1/1 0:00:00特斯拉沒電趴窩怎么辦?國外一位老哥解鎖了使用特斯拉的新方式向路人借汽油,問題是最后他還真的充上電了。近日,一段國外老哥開特斯拉ModelS沒電,向路人借汽油的視頻火了。
1900/1/1 0:00:00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
1900/1/1 0:00:00摘要秦力洪表示,在建設高端品牌方面需要具備時代背景、行業趨勢、產品與技術、用戶與服務、品牌人格五大要素。
1900/1/1 0:00:00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