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海外疫情影響,汽車供應鏈上的企業大規模停工,產能下降,很多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供需失衡。正因如此,近期部分零部件企業紛紛上調產品價格,國內汽車零部件正迎來新一輪漲價潮。疫情導致供需失衡。汽車零部件4月迎來漲價潮,國內車市進一步回暖。然而,由于疫情的持續蔓延,海外市場仍在惡化,許多汽車公司和零部件公司不得不一再延長停工時間。工廠長期關閉,必然導致產能銳減,供應不足,利潤損失。但另一方面,企業仍需繼續支出各方面的運營成本,如員工工資、疫情帶來的額外運營費用等。此外,上游原材料有漲價跡象,進一步加大了零部件企業的經營壓力。在綜合考慮下,一些供應商也開始提高產品價格,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的負面影響。根據加斯頓汽車最近發起的一項針對近1500人的調查,近一半的參與者表示他們的公司最近經歷了供應商的漲價,27%的人表示他們的公司最近沒有經歷過供應商的漲價。這些參與者來自整車制造商、Tier1、Tier2、原材料制造商等汽車供應鏈的不同層級,業務涵蓋整車制造、內外飾、底盤、動力總成、三電系統、汽車電子等領域。這意味著目前汽車供應鏈的很多環節都存在漲價。日前,國內激光雷達初創公司鐳智稱,由于國外疫情肆虐,公司陸續接到原材料供應減少、價格再次暴漲20%-50%的通知。鐳智(疑似)旗下供應商航天集團發布的一份內部消息稱,由于疫情持續蔓延,部分企業海外工廠已經停產,部分產品壓力較大。除了廠家漲價,甚至還有用戶自發漲價爭奪市場現貨,包括渠道手里的貨和工廠里的現貨。情況的嚴重性可見一斑。在輪胎領域,包括住友橡膠、米其林、固特異、倍耐力在內的眾多輪胎品牌也紛紛發表漲價聲明,試圖扭轉虧損局面。其中,住友橡膠自3月1日起將北美市場輪胎價格上調5%;米其林宣布從3月16日起在美國市場提價7%,在加拿大市場提價5%。固特異自4月1日起將北美市場乘用車輪胎價格上調5%。上述企業受到疫情的重創。例如,米其林在3月份宣布暫時關閉其在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的工廠,并在最近對公司高層實施了降薪,以應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固特異暫停了歐洲、北美和南美輪胎生產和輪胎翻新工廠的運營。汽車電子元件的市場價格最近也有明顯波動。據悉,目前汽車用MCU等電子元器件價格普遍上漲了20-30%,有的甚至上漲了2倍以上。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是汽車電子電路中不可缺少的基礎電子元件。日本廠商在該領域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尤其是日本的村田,全球市場份額超過25%,其次是韓國的三星電機。在這次疫情中,日本和韓國也是受影響比較嚴重的。多家半導體企業被迫停產,相關零部件供不應求,加劇了漲價趨勢。據報道,在3月底,中國領先的MLCC公司郭巨已經為渠道提高了價格,中國領先的無源元件公司風華高科也在之前提高了價格。為此,一些零部件企業迫于供應商提價的壓力,也選擇為自己的產品提價。例如,自2020年4月1日起,鐳智正式對旗下全系列激光雷達產品提價20%,而4月1日前簽訂的訂單將繼續按原價執行,同等質量供貨。32%的參與者表示,盡管供應商漲價,但他們公司會繼續從原供應商處采購,不會提高其產品的價格,而是選擇消化供應商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部分零部件企業選擇更換供應商。其實很多企業換供應商很容易。比如早期中國爆發疫情時,由于部分供應商無法復工,吉利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更換了多家供應商。但對于大部分零部件企業來說,由于疫情已經波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主流汽車市場都受到了沖擊。另一方面,更換供應商仍面臨驗證周期長、技術要求高等問題,實際操作空間有限。汽車零部件漲價是大勢所趨,整車漲價乏力。在疫情的這個特殊時期,鐳智是為數不多的公開宣布漲價的零部件企業。然而,更大的價格上漲可能即將到來。根據這項調查,71%的參與者認為,更多的零部件企業將加入漲價行列。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是疫情持續時間。根據這項調查,75%的參與者認為疫情將持續3個月以上,其中42%的人認為疫情將持續3-6個月,33%的人認為疫情將持續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疫情持續時間越長,意味著零部件企業停工時間越長,產能越少,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關鍵零部件“僧多粥少”的局面。例如,在MLCC領域,隨著新型冠狀病疫情在海外的持續蔓延,許多國家采取了“封城”的手段,村田、三星電器等許多本土及海外工廠面臨停工或物流限制,直接影響到無源元件的全球供應,漲價已成大勢所趨。有分析師預測,MLCC、電阻器、硅片、晶體振蕩器、覆銅板、存儲器、面板、LED芯片等。在新一輪電子元件漲價浪潮中無一幸免。只有17%的參與者認為后期不會再有企業加入漲價行列。盡管目前許多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產能緊張,但下游的鋼鐵和汽車制造商也受到了此次疫情的巨大影響,一些重點疫區的企業甚至不得不繼續延長產能……停工,導致下游對相關零部件的需求大幅下降。在供需疲軟的情況下,市場缺乏漲價的動力。“公司產品的價格本質上是根據市場供求調整的,不是由疫情決定的。”一家MLCC公司的員工說。那么,零部件漲價會導致后期整車價格上漲嗎?以MLCC為例。在普通汽車中,每輛車的MLCC使用量大約在3000 ~ 4000,在新能源汽車中可以達到10000。純電動車需要更多,達到1.8萬輛。現在MLCC有漲價的趨勢,是否意味著整車價格也會上漲?本次調查顯示,只有18%的參與者認為這種可能性存在,而45%的參與者認為未來整車價格不會上漲。最近有消費者擔心海外車企大規模停產導致供應緊張,尤其是進口車短缺,比如雷克薩斯,所以車企會趁機漲價。但筆者仔細觀察后發現,目前市場并沒有漲價的跡象,也缺乏漲價的有利支撐。銷量就是最好的說明。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盡管3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雙雙突破140萬輛,分別達到142.2萬輛和143.0萬輛,環比增長399.2%和361.4%,出現明顯回升,但與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降幅分別為44.5%和43.3%。1-3月,新車總銷量同樣不容樂觀,僅完成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2%和42.4%。雖然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國內車市正在升溫,但汽車企業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價,這會挫傷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消費者近期不會對汽車進行加價,還會享受一定的優惠。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為進一步提振汽車市場,促進地方汽車產業穩定增長,近兩個月來,全國多個省市陸續出臺購車補貼政策,補貼金額從1000元到2.3萬元不等。所以需要買車的消費者近期可以考慮出手了。受海外疫情影響,汽車供應鏈上的企業大規模停工,產能下降,很多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供需失衡。正因如此,近期部分零部件企業紛紛上調產品價格,國內汽車零部件正迎來新一輪漲價潮。疫情導致供需失衡。汽車零部件4月迎來漲價潮,國內車市進一步回暖。然而,由于疫情的持續蔓延,海外市場仍在惡化,許多汽車公司和零部件公司不得不一再延長停工時間。工廠長期關閉,必然導致產能銳減,供應不足,利潤損失。但另一方面,企業仍需繼續支出各方面的運營成本,如員工工資、疫情帶來的額外運營費用等。此外,上游原材料有漲價跡象,進一步加大了零部件企業的經營壓力。在綜合考慮下,一些供應商也開始提高產品價格,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的負面影響。根據加斯頓汽車最近發起的一項針對近1500人的調查,近一半的參與者表示他們的公司最近經歷了供應商的漲價,27%的人表示他們的公司最近沒有經歷過供應商的漲價。這些參與者來自整車制造商、Tier1、Tier2、原材料制造商等汽車供應鏈的不同層級,業務涵蓋整車制造、內外飾、底盤、動力總成、三電系統、汽車電子等領域。這意味著汽車的許多環節都漲價了……目前的供應鏈。日前,國內激光雷達初創公司鐳智稱,由于國外疫情肆虐,公司陸續接到原材料供應減少、價格再次暴漲20%-50%的通知。鐳智(疑似)旗下供應商航天集團發布的一份內部消息稱,由于疫情持續蔓延,部分企業海外工廠已經停產,部分產品壓力較大。除了廠家漲價,甚至還有用戶自發漲價爭奪市場現貨,包括渠道手里的貨和工廠里的現貨。情況的嚴重性可見一斑。在輪胎領域,包括住友橡膠、米其林、固特異、倍耐力在內的眾多輪胎品牌也紛紛發表漲價聲明,試圖扭轉虧損局面。其中,住友橡膠自3月1日起將北美市場輪胎價格上調5%;米其林宣布從3月16日起在美國市場提價7%,在加拿大市場提價5%。固特異自4月1日起將北美市場乘用車輪胎價格上調5%。上述企業受到疫情的重創。例如,米其林在3月份宣布暫時關閉其在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的工廠,并在最近對公司高層實施了降薪,以應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固特異暫停了歐洲、北美和南美輪胎生產和輪胎翻新工廠的運營。汽車電子元件的市場價格最近也有明顯波動。據悉,目前汽車用MCU等電子元器件價格普遍上漲了20-30%,有的甚至上漲了2倍以上。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是汽車電子電路中不可缺少的基礎電子元件。日本廠商在該領域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尤其是日本的村田,全球市場份額超過25%,其次是韓國的三星電機。在這次疫情中,日本和韓國也是受影響比較嚴重的。多家半導體企業被迫停產,相關零部件供不應求,加劇了漲價趨勢。據報道,在3月底,中國領先的MLCC公司郭巨已經為渠道提高了價格,中國領先的無源元件公司風華高科也在之前提高了價格。為此,一些零部件企業迫于供應商提價的壓力,也選擇為自己的產品提價。例如,自2020年4月1日起,鐳智正式對旗下全系列激光雷達產品提價20%,而4月1日前簽訂的訂單將繼續按原價執行,同等質量供貨。32%的參與者表示,盡管供應商漲價,但他們公司會繼續從原供應商處采購,不會提高其產品的價格,而是選擇消化供應商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部分零部件企業選擇更換供應商。其實很多企業換供應商很容易。比如早期中國爆發疫情時,由于部分供應商無法復工,吉利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更換了多家供應商。但對于大部分零部件企業來說,由于疫情已經波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主流汽車市場都受到了沖擊。另一方面,更換供應商仍面臨驗證周期長、技術要求高等問題,實際操作空間有限。汽車零部件漲價是大勢所趨,整車漲價乏力。在疫情的這個特殊時期,鐳智是為數不多的公開宣布漲價的零部件企業。然而,更大的價格上漲可能即將到來。根據這項調查,71%的參與者認為,更多的零部件企業將加入漲價行列。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是疫情持續時間。根據這項調查,75%的參與者認為疫情將持續3個月以上,其中42%的人認為疫情將持續3-6個月,33%的人認為疫情將持續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疫情持續時間越長,意味著零部件企業停工時間越長,產能越少,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關鍵零部件“僧多粥少”的局面。例如,在MLCC領域,隨著新型冠狀病疫情在海外的持續蔓延,許多國家采取了“封城”的手段,村田、三星電器等許多本土及海外工廠面臨停工或物流限制,直接影響到無源元件的全球供應,漲價已成大勢所趨。有分析師預測,MLCC、電阻器、硅片、晶體振蕩器、覆銅板、存儲器、面板、LED芯片等。在新一輪電子元件漲價浪潮中無一幸免。只有17%的參與者認為后期不會再有企業加入漲價行列。盡管目前許多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產能緊張,但下游的鋼鐵和汽車制造商也受到了此次疫情的巨大影響,一些重點疫區的企業甚至不得不繼續延長產能……停工,導致下游對相關零部件的需求大幅下降。在供需疲軟的情況下,市場缺乏漲價的動力。“公司產品的價格本質上是根據市場供求調整的,不是由疫情決定的。”一家MLCC公司的員工說。那么,零部件漲價會導致后期整車價格上漲嗎?以MLCC為例。在普通汽車中,每輛車的MLCC使用量大約在3000 ~ 4000,在新能源汽車中可以達到10000。純電動車需要更多,達到1.8萬輛。現在MLCC有漲價的趨勢,是否意味著整車價格也會上漲?本次調查顯示,只有18%的參與者認為這種可能性存在,而45%的參與者認為未來整車價格不會上漲。最近有消費者擔心海外車企大規模停產導致供應緊張,尤其是進口車短缺,比如雷克薩斯,所以車企會趁機漲價。但筆者仔細觀察后發現,目前市場并沒有漲價的跡象,也缺乏漲價的有利支撐。銷量就是最好的說明。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盡管3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雙雙突破140萬輛,分別達到142.2萬輛和143.0萬輛,環比增長399.2%和361.4%,出現明顯回升,但與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降幅分別為44.5%和43.3%。1-3月,新車總銷量同樣不容樂觀,僅完成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2%和42.4%。雖然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國內車市正在升溫,但汽車企業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價,這會挫傷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消費者近期不會對汽車進行加價,還會享受一定的優惠。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為進一步提振汽車市場,促進地方汽車產業穩定增長,近兩個月來,全國多個省市陸續出臺購車補貼政策,補貼金額從1000元到2.3萬元不等。所以需要買車的消費者近期可以考慮出手了。
韓國起亞汽車集團工會管理人員透露,因新冠疫情大幅減少了公司向歐洲和美國的出口量,起亞集團正考慮讓其在韓國的三所工廠于4月23日至29日停工一周。起亞集團目前正與工會協商停工期間薪酬問題。
1900/1/1 0:00:00日前,廣汽集團發布3月產銷快報。信息顯示,廣汽集團3月銷售新車1105萬輛,同比下降3955,2020年第一季度廣汽集團銷量為3061萬輛,同比下降3813。
1900/1/1 0:00:00最近,Gumpert推出了甲醇燃料跑車Nathalie的量產版,這款車型同時也號稱是全球首輛甲醇燃料汽車,其概念車曾在2019年的日內瓦車展亮相看上去又是一款“來勢洶洶”新能源車型。
1900/1/1 0:00:00近日,軟銀集團(SoftBank)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宣布,軟銀已與比亞迪達成協議,比亞迪將為軟銀設立專用的口罩生產線,并確保每月生產3億只口罩。
1900/1/1 0:00:00天津汽車工業,夏利是一面旗幟。如今天津汽車產能、產值雖在全國只算中游,但新能源汽車發展很快。2019年4月統計數據,天津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25萬輛,在全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6。
1900/1/1 0:00:00編者按:2019年底,我做了一期關于電車跑長途的一電調查,認識了一位叫禪妙陽(網名)的老車主。他在北京,從事電力科研工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