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給汽車行業造成的損失將在2月份的產銷數據中開始體現。根據蓋世汽車收集的信息,國內主流汽車集團估計2月份銷量將下降80-90%。如果沒有其他利好,車市會在二三月份,甚至一季度甚至上半年跌到谷底。
然而,在今年2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第4期上,刊登了《在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疫情的局常委(PSC)會議上的講話》一文,署名為國家最高領導人。文章指出,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努力之一,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眾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提高汽車號牌額度,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緊接著,2月20日,商務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眾消費”的重要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以降低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這樣一個積極信號的發出,給處于低谷的汽車行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鼓舞,也讓受疫情影響的中國汽車市場看到了曙光。汽車行業期待什么樣的利好政策?哪個政策更實際?我們結合現在的汽車市場環境來看看過去的經驗和結果,或許能從中找到方法和途徑。中國車市:車市負增長始于進入低谷的2018年。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的負增長將成為一種新常態。“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結束了過去以增量為主的粗放增長期,以增量為主的日子已經結束。”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電視節目中公開表示。汽車市場的負增長一直延續至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統計,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為2808.06萬輛,同比下降2.76%。2018年,自1990年以來汽車銷量保持正增長的征程結束,首次出現負增長。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車市連續第二年負增長,下滑幅度擴大。2020年1月,中國汽車銷量為194.1萬輛,同比下降18%。按照傳統經驗,1、2月份受春節影響,原本屬于汽車消費淡季。沒想到,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了各行各業的正常發展。由于汽車行業產業鏈長,影響非常明顯。復工延遲不僅影響國內汽車廠商的生產調度進程,也影響到日韓等周邊汽車大國的跨國汽車企業,以及高度重視中國汽車市場的德國。面對來自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短缺,這些海外汽車公司不得不停工停產,從而造成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本來就徘徊在市場低谷的汽車市場帶來了更重的陰霾,雪上加霜。“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行業正常的運營節奏。短期內,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很大影響,零部件供應體系將被打亂。”中汽協在發布1月份產銷數據時表示。但正如商務部所說,“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是階段性的。隨著疫情的控制和生產生活的逐步恢復,對補償性消費的需求……tomobiles后期會明顯增加。“汽車行業期待‘救市’政策,車市下行壓力大。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已經開始希望政府出臺汽車“救市”政策。此時,佛山市人民政府1月29日發布的《佛山市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升級的若干措施(試行)》被業內解讀為“率先出臺疫情下汽車補貼的城市,是車市惠民救市的好辦法。"
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也這么認為:“佛山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查閱原文發現,佛山促進汽車消費采取的措施是“購車補貼”,具體補貼措施如下:1。佛山車牌車主憑舊車銷售發票或汽車報廢注銷證明購買新車,每輛給予3000元補貼;2.鼓勵集體購買汽車。對同一消費者,一次性購買5輛及以上大、中、重型乘用車和貨車(車輛單價不低于50萬元),每輛給予5000元補貼;3.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車,每輛補貼2000元。事實上,早在2019年9月12日,為激發汽車消費市場活力,發揮汽車對消費升級的帶動作用,佛山市商務局起草了上述辦法,并開始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修改意見。
(一)期待“購置稅減免”閱讀原文可以發現,佛山促進汽車消費的上述措施,是根據2018年10月11日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精神,
在2018年國務院發布的這份通知中,對促進汽車消費優化升級進行了專門闡述,包括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雙積分政策、打破汽車銷售中品牌授權單一模式、推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深挖汽車后市場潛力、汽車購置稅等相關內容...那時候汽車市場已經不存在了。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9月汽車銷量下降13%。對于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汽車市場,當時業內最流行的“救市”政策就是“減免車輛購置稅”。因為,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減按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即減半征收。2017年車輛購置稅按7.5%的稅率征收。因此,許多樂觀者希望2018年繼續實施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事與愿違,自2018年1月1日起,車輛購置稅恢復按10%的法定稅率征收。為了消除“購置稅減免”帶來的損失,2018年年中,主流車企“自掏腰包”為車主減免購置稅。即使當時行業出現了一波“官降”,但2018年車市依然呈現下滑態勢。(2)猜測“汽車下鄉”政策盡管如此,業界對“救市”政策的猜測和渴望并沒有停止。
2019年初,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今年(2019年)將出臺鼓勵汽車家電消費的新政策”,并指出“現在汽車已經從城市進入農村,也考慮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民消費。”
這類信息讓業界猜測:是否有必要出臺新的“汽車下鄉”政策?據悉,汽車下鄉是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的。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國家將安排50億元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購買輕型貨車、購買1.3升以下排量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2010年初,“汽車下鄉”政策實施延長一年,至2010年12月31日。當時的汽車下鄉政策對三四線城市的汽車消費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據中汽協統計,2010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26.47萬輛和1806.19萬輛,同比增長32.44%和32.37%。然而2019年過去了,鼓勵農民汽車消費的政策仍未出臺。(三)押寶“限購城市”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關于汽車市場又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2019年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Acc的意見》……著力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其中提到要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指出“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積極支持。”釋放大城市汽車消費能力被視為“救市”政策,業界的目光轉移到實施汽車限購政策的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杭州、成都、貴陽、海南省。廣州、深圳率先松綁購車限制,共新增18萬個搖號指標。據悉,2019年6月2日,廣州和深圳分別發布通知。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全年,廣州和深圳將分別新增10萬個和8萬個車牌指標。2019年8月7日,海南省廳發布《關于全面放開2019-2020年新能源小客車資質條件和數量的通告》。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海南省放開增量指標新能源小客車資格條件和數量,申請增量指標新能源小客車的單位和個人資格條件和數量不受《海南省小客車調控管理辦法(試行)》限制。2019年9月12日,貴陽市政府公布《貴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廢止〈貴陽市小客車號牌管理暫行規定〉的決定》已經市人民政府第62次常務會議通過,廢止汽車限購措施,取消“購車搖號”。據悉,貴陽從2011年7月開始限購,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的第三個限購城市。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小客車調控辦法(修訂草案)》降低了準入門檻,擴大了適用范圍。在盤活廢棄指標方面,將單位“廢棄”指標轉化為個人指標進行配置。一般來說,汽車限行的城市,松綁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如果限購城市能新增20-30萬個配額,將有助于提振2019年的汽車市場。”崔東樹認為。據悉,目前限購區域的車牌配額總量約為60萬個。其中,2019年上海投放數量為11.21萬輛。2020年2月7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小客車指標年度配額為10萬個,其中普通指標4萬個,新能源指標6萬個。但截至2019年12月8日24時,有效編碼3335437個,單位申請普通小客車指標72036個;有效編碼458673個,申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的企業11263家。從這個角度來看,限購城市的汽車消費需求很大,但考慮到城市交通和環境保護,完全放開限購城市的實用性并不好。正如國家最高領導人文章中指出的“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提高車牌額度”是最實際的。“好”的實施是全面汽車市場的關鍵,以及不可控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提振車市的好經驗、好做法,無非以上幾項,實際操作中有跡可循。對于復雜的汽車市場環境,盡管壓力很大,但中汽協人士表示,暫時沒有明確考慮對汽車消費政策提出建議。“去年國家出臺了很多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如果能落實一系列汽車消費政策,包括刺激二手車流通、解除限購等,對國內汽車市場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文章中指出了城市限購松綁的信號。這是第一個信號,也是方向指引。接下來,汽車消費市場的刺激需要限購城市做出貢獻。總結:為什么把提振車市的重點放在限購城市?有研究機構判斷,目前汽車的增量主要在于換車,回購汽車的漲價幅度為5-10萬元。此外,雖然整體汽車市場在下滑,但豪華品牌汽車市場卻出現了逆勢增長。為什么?畢竟歸結到消費能力。目前汽車消費能力強的人群集中在一二線等經濟發達城市,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被樓市禁錮。所以,在限購城市松綁車市,是車市低谷中的一盞明燈。新冠肺炎疫情給汽車行業造成的損失將在2月份的產銷數據中開始體現。根據蓋世汽車收集的信息,國內主流汽車集團估計2月份銷量將下降80-90%。如果沒有其他利好,車市會在二三月份,甚至一季度甚至上半年跌到谷底。
然而,在今年2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第4期上,刊登了《在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疫情的局常委(PSC)會議上的講話》一文,署名為國家最高領導人。文章指出,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努力之一,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眾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提高汽車號牌額度,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緊接著,2月20日,商務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眾消費”的重要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以降低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這樣一個積極信號的發出,給處于低谷的汽車行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鼓舞,也讓受疫情影響的中國汽車市場看到了曙光。汽車行業期待什么樣的利好政策?哪個政策更實際?我們結合現在的汽車市場環境來看看過去的經驗和結果,或許能從中找到方法和途徑。中國車市:車市負增長始于進入低谷的2018年。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的負增長將成為一種新常態。"……e中國車市結束了過去以增量為主導的粗放增長期,以增量為主導的日子已經結束。”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公開表示。汽車市場的負增長一直延續至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統計,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為2808.06萬輛,同比下降2.76%。2018年,自1990年以來汽車銷量保持正增長的征程結束,首次出現負增長。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車市連續第二年負增長,下滑幅度擴大。2020年1月,中國汽車銷量為194.1萬輛,同比下降18%。按照傳統經驗,1、2月份受春節影響,原本屬于汽車消費淡季。沒想到,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了各行各業的正常發展。由于汽車行業產業鏈長,影響非常明顯。復工延遲不僅影響國內汽車廠商的生產調度進程,也影響到日韓等周邊汽車大國的跨國汽車企業,以及高度重視中國汽車市場的德國。面對來自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短缺,這些海外汽車公司不得不停工停產,從而造成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本來就徘徊在市場低谷的汽車市場帶來了更重的陰霾,雪上加霜。“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行業正常的運營節奏。短期內,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很大影響,零部件供應體系將被打亂。”中汽協在發布1月份產銷數據時表示。但正如商務部所說,“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是階段性的。隨著疫情控制和生產生活逐步恢復,后期汽車補償性消費需求將明顯增加。”汽車行業期待“救市”政策,車市下行壓力大。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已經開始希望政府出臺汽車“救市”政策。此時,佛山市人民政府1月29日發布的《佛山市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升級的若干措施(試行)》被業內解讀為“率先出臺疫情下汽車補貼的城市,是車市惠民救市的好辦法。”
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也這么認為:“佛山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查閱原文發現,佛山促進汽車消費采取的措施是“購車補貼”,具體補貼措施如下:1。佛山車牌車主憑舊車銷售發票或汽車報廢注銷證明購買新車,每輛給予3000元補貼;2.鼓勵集體購買汽車。對同一消費者,一次性購買5輛及以上大、中、重型乘用車和貨車(車輛單價不低于50萬元),每輛給予5000元補貼;3.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車,每輛補貼2000元。事實上,早在2019年9月12日,為激發汽車消費市場活力,發揮汽車對消費升級的帶動作用,佛山市商務局起草了上述辦法,并開始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修改意見。
(一)期待“購置稅減免”閱讀原文可以發現,佛山促進汽車消費的上述措施,是根據2018年10月11日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精神,
在2018年國務院發布的這份通知中,對促進汽車消費優化升級進行了專門闡述,包括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雙積分政策、打破汽車銷售中品牌授權單一模式、推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深挖汽車后市場潛力、汽車購置稅等相關內容...那時候汽車市場已經不存在了。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9月汽車銷量下降13%。對于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汽車市場,當時業內最流行的“救市”政策就是“減免車輛購置稅”。因為,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減按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即減半征收。2017年車輛購置稅按7.5%的稅率征收。因此,許多樂觀者希望2018年繼續實施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事與愿違,自2018年1月1日起,車輛購置稅恢復按10%的法定稅率征收。為了消除“購置稅減免”帶來的損失,2018年年中,主流車企“自掏腰包”為車主減免購置稅。即使當時行業出現了一波“官降”,但2018年車市依然呈現下滑態勢。(2)猜測“汽車下鄉”政策盡管如此,業界對“救市”政策的猜測和渴望并沒有停止。
2019年初,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今年(2019年)將出臺鼓勵汽車家電消費的新政策”,并指出“現在汽車已經從城市進入農村,也考慮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民消費。”
這類信息讓業界猜測:是否有必要出臺新的“汽車下鄉”政策?據悉,汽車下鄉是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的。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國家將安排50億元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購買輕型貨車、購買1.3升以下排量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2010年初,“汽車下鄉”政策實施延長一年,至2010年12月31日。當時的汽車下鄉政策對三四線城市的汽車消費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據中汽協統計,2010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26.47萬輛和1806.19萬輛,同比增長32.44%和32.37%。然而2019年過去了,鼓勵農民汽車消費的政策仍未出臺。(三)押寶“限購城市”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關于汽車市場又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2019年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Acc的意見》……著力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其中提到要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指出“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積極支持。”釋放大城市汽車消費能力被視為“救市”政策,業界的目光轉移到實施汽車限購政策的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杭州、成都、貴陽、海南省。廣州、深圳率先松綁購車限制,共新增18萬個搖號指標。據悉,2019年6月2日,廣州和深圳分別發布通知。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全年,廣州和深圳將分別新增10萬個和8萬個車牌指標。2019年8月7日,海南省廳發布《關于全面放開2019-2020年新能源小客車資質條件和數量的通告》。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海南省放開增量指標新能源小客車資格條件和數量,申請增量指標新能源小客車的單位和個人資格條件和數量不受《海南省小客車調控管理辦法(試行)》限制。2019年9月12日,貴陽市政府公布《貴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廢止〈貴陽市小客車號牌管理暫行規定〉的決定》已經市人民政府第62次常務會議通過,廢止汽車限購措施,取消“購車搖號”。據悉,貴陽從2011年7月開始限購,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的第三個限購城市。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小客車調控辦法(修訂草案)》降低了準入門檻,擴大了適用范圍。在盤活廢棄指標方面,將單位“廢棄”指標轉化為個人指標進行配置。一般來說,汽車限行的城市,松綁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如果限購城市能新增20-30萬個配額,將有助于提振2019年的汽車市場。”崔東樹認為。據悉,目前限購區域的車牌配額總量約為60萬個。其中,2019年上海投放數量為11.21萬輛。2020年2月7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小客車指標年度配額為10萬個,其中普通指標4萬個,新能源指標6萬個。但截至2019年12月8日24時,有效編碼3335437個,單位申請普通小客車指標72036個;有效編碼458673個,申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的企業11263家。從這個角度來看,限購城市的汽車消費需求很大,但考慮到城市交通和環境保護,完全放開限購城市的實用性并不好。正如國家最高領導人文章中指出的“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提高車牌額度”是最實際的。“好”的實施是全面汽車市場的關鍵,以及不可控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提振車市的好經驗、好做法,無非以上幾項,實際操作中有跡可循。對于復雜的汽車市場環境,盡管壓力很大,但中汽協人士表示,暫時沒有明確考慮對汽車消費政策提出建議。“去年國家出臺了很多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如果能落實一系列汽車消費政策,包括刺激二手車流通、解除限購等,對國內汽車市場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文章中指出了城市限購松綁的信號。這是第一個信號,也是方向指引。接下來,汽車消費市場的刺激需要限購城市做出貢獻。總結:為什么把提振車市的重點放在限購城市?有研究機構判斷,目前汽車的增量主要在于換車,回購汽車的漲價幅度為5-10萬元。此外,雖然整體汽車市場在下滑,但豪華品牌汽車市場卻出現了逆勢增長。為什么?畢竟歸結到消費能力。目前汽車消費能力強的人群集中在一二線等經濟發達城市,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被樓市禁錮。所以,在限購城市松綁車市,是車市低谷中的一盞明燈。
記者從官方獲悉,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獲得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頒發的《消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生產液體消劑。
1900/1/1 0:00:00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2月18日發布《關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互聯網交通、物流、快遞等生產性服務企業率先復工復產。
1900/1/1 0:00:00“被造車耽誤的房產巨頭”海馬,2020年首月表現仍然慘淡。
1900/1/1 0:00:00新冠疫情對汽車行業帶來的損失,或將在2月的產銷數據中開始體現。從蓋世汽車收集到的信息來看,國內某主流汽車集團預估2月份銷量下滑8090。
1900/1/1 0:00:00疫情的爆發在催生車企陸續加大對汽車生態健康層面的投入。包括吉利、廣汽新能源、長安、奇瑞、小鵬、威馬等紛紛斥資研發生產“防病汽車、“全方位健康汽車。
1900/1/1 0:00:00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消息,特斯拉新款Model3汽車的質量明顯更好,從而使其在美國權威雜志《消費者報告》(ConsumerReports)最新的品牌排名中取得了最大的名次上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