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沒有足夠的空間放置電池組,就無法衍生出有競爭力的產品,至少在續航里程方面是如此。需要注意的是,保時捷Taycan等即將上市的車型將支持350kW快速充電,而高壓充電則是對電池、溫控系統、充電樁等的全面考驗。,以及車輛本身和配套設施。相比之下,固態電池有自己的優勢,能量密度高,體積小,支持快充,這無疑會打消現階段消費者對續航和能量補充的焦慮。目前,為了加快純電動汽車的布局,一些汽車公司進一步整合了他們的產品組合。在優先考慮高銷量的同時,只有那些能轉型為純電動汽車的車型才能生存。當然,削減成本、集中火力技術、布局純電動車也可能是產品組合調整背后的因素。在車云居看來,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目前被認為“不適合向純電轉型”或“非銷售大軍”的車輛有望重回我們的視野。關鍵是電池技術也會推動更多品牌走向純電。
隨著賓利推出EXP 100 GT概念車,其官員對電池技術的未來發展表示樂觀,稱其續航里程將達到700km,車身重量可能低于1900kg,并配備相當于當前能量密度五倍的電池,僅需15分鐘即可充電80%。EXP 100 GT量產版的車身將超越新飛思。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品牌目前的產品,如果推出純電動產品,僅僅專注于車身材料進行“控重”工作是不夠的。此外,也有外媒報道稱,奧迪可能會在2023年推出一款使用固態電池的全新跑車。某種程度上,更先進的電池技術不僅可以在產品層發揮作用,也有助于提升自主品牌的含金量。3、固態電池不會是半固態到全固態發展的終點。固態電池的優勢有望解決目前鋰離子電池的痛點,但即使是全固態電池也不會是電池發展的終點。考慮到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友好,氫燃料電池的前景仍然很大。除了寶馬、豐田、本田、通用等已經從事該領域研究的車企外,現代集團也開始研發氫燃料電池。與此同時,奧迪最近宣布將重啟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然而,在車云·馮看來,盡管燃料電池更加環保,但要成為主流還需要一段時間。至少,目前他們會遇到以下問題:1。氫氣的制備和運輸成本不容忽視;2.安全問題也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無論是在生產中還是在車型結束時;3.相比升級充電樁和充電站,氫燃料網絡的建設需要更多的成本和時間。車云總結:電池技術無疑是純電動汽車發展的托盤,走向固態是鋰電池進步的大勢所趨。隨著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除了解決鋰離子電池應用過程中的痛點,電池小型化、高能量、輕量化、快充能力將成為國內外各大汽車企業走向電動化的催化劑,甚至是其整個品牌。同時,電池技術的迭代和發展也是車企和供應商面臨的一大挑戰,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觸電”會成為競爭對手之間合作的一個環節。當我們想到一個一向嚴謹,最近又聯手本土電池企業,在電動產品架構方面“高調”發布的日系品牌,或許傳統車企在技術層面觸電的步伐并不慢,只是“等待”而已。
在全球車尾門市場上,博世、麥格納國際等供應商正在通過并購、合作以及達成伙伴關系等形式來擴展各自的業務。
1900/1/1 0:00:00在廣汽集團第五屆董事會第12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廣汽新能源A20項目的議案》,項目總投資65008萬元。
1900/1/1 0:00:00日前,北京鐵路局與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1900/1/1 0:00:00本文來自未來汽車日報,作者:程瀟熠富力地產與華泰汽車的合作在一片唱衰聲中劃上了休止符。
1900/1/1 0:00:00墨菲定律指出,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身在汽車圈的人們其實早有預感,伴隨著車市環境的低迷,汽車供應鏈上的問題將愈加凸顯,而整車與供應鏈之間的沖突也必然會更頻繁爆發。
1900/1/1 0:00:00環保型驅動系統對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48伏混動系統作為比較現實可行的一種節能減排方式近兩年來備受車企和零部件廠商的推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