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快速發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沉寂已久的氫燃料電池再次備受關注。上周,三款燃料電池汽車被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輛目錄。工信部對氫能源汽車的支持意見引起各方關注,燃料電池領域受到資本市場青睞。對此,國內主流氫車企業負責人和學術權威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不同的觀點和立場。2019年上海車展期間,一則新能源汽車的新聞引人關注。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第三批)》收錄了67家企業的178款車型,其中純電動產品64家企業的164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6家企業的11款,燃料電池產品3家企業的3款。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燃料電池產品數量占比最少,但卻讓很多人議論紛紛,這種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可能成為我國未來重點扶持的另一個發展方向。以燃料電池技術為動力核心的汽車一般指氫燃料汽車,以氫氣為主要能源。氫氣輸入燃料電池,通過電解水的逆反應獲得能量。它具有無污染、無噪音、效率高的特點。“應該說,氫燃料電池汽車和使用鋰電池的純電動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路線。”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聞庫上周回應稱,新能源汽車總體發展方向包括鋰電池純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聞庫指出,從技術特點和發展趨勢來看,純電動汽車更適合城市、短途和乘用車,而氫燃料電池汽車更適合長途、大型和商用車。“我們相信,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將長期共存,相互補充,共同滿足交通運輸和人們的出行需求。”隨著氫燃料電池重回視野,相關股票也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4月26日,在股市整體疲軟的背景下,德美化工、漢中精機以漲停收盤,袁可立收漲8.03%。但相對于技術上即將成熟的純電力,氫燃料電池技術略顯緩慢,但優勢相對明顯。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國家和地區已將燃料電池汽車納入戰略發展體系,規劃制定各項政策,搶占先機。例如,日本計劃到2020年普及約4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建設160座加氫站;德國計劃在2023年左右普及10萬輛汽車,建設400個加氫站。"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是一個脫碳和加氫交替進行的過程."新能源汽車與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同濟大學校長助理余卓平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同濟大學是中國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的重點大學。在余卓平看來,煤炭是人類長期使用的能源,也是含碳量較高的燃料。隨著人類主流能源類型的迭代,主流能源的含碳量越來越少,含氫量越來越多。最后就是氫氣,也就是不含碳的燃料。“從這一點來看,燃料電池的發展方向符合汽車技術發展的終極目標。”聞庫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會同有關部門聯合開展示范運行,解決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和商業化問題,大力推動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不僅工信部表示支持氫燃料電池,以上海為代表的地方政府也明確提出了支持和相關配套。上海市科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根據最新發布的規劃目標分為三步走: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和制造要達到國外同等水平,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年產值超過3000億元。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甘頻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信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會比原先預期的更快。上海將成為中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先行者”。除了上海,武漢等地的加氫站也在建設中。氫能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環保零排放。氫乘用車不需要改變人們的駕駛習慣。我們的汽車加氫只需要幾分鐘,續航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 2019上海車展期間,格羅夫汽車公司董事長郝站在2號館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概念車旁對第一財經記者說。2019上海車展結束,格羅夫作為國內首個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項目,與CICC首創基金、光大基金、武漢東湖郭龍股權投資基金簽署融資合作意向協議。余卓平認為一些企業在氫能汽車領域變得活躍是一個好趨勢。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作為汽車產業的后起之秀,之前也有很多技術跟進,但是燃料電池這種中國汽車企業并沒有太重視。除了像Grove這樣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SAIC也把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一些傳統電源企業,如濰柴動力,也在加大對燃料電池的投資。濰柴動力去年底發布公告稱,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濰柴動力(香港)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認購了Ballard Power SystemsInc(簡稱“Ballard Canada”)19.9%的股份,這意味著濰柴動力正式成為全球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頭部公司Ballard Canada的第一大股東。”我贊成推動氫燃料電池的研發。上海交通大學汽車節能技術研究所所長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過,尹也指出,燃料電池作為零排放的終極方案是不錯的,但推廣的時機還是有講究的,尤其是落地、進入百姓出行領域的步伐。在他看來,技術研發需要跟蹤國際先進水平,避免單方面講故事……避免過早冒進,避免出現“一地雞毛”的情況。企業層面,加拿大Ballard上月發布的全年綜合財報顯示,2018年,建安Ballard共實現營收9660萬美元,同比下降20%。作為美國車企的代表,通用汽車早在1966年10月就發布了氫燃料電池概念車。然而,通用汽車也受到成本問題和缺乏實用加氫基礎設施的制約,相關研發擱淺,直至放棄多年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通用選擇攜手本田重回氫燃料軌道。相比較而言,以豐田、本田、日產為代表的日系車企對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的研發相當執著,從未停止過對氫燃料電池的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其中豐田Mirai未來組合和本田Clarity已經在日本正式上市,三家公司還共同布局了加氫站。本田社長田崎敬浩康弘曾表示:“本田計劃在2030年左右,以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零排放車型的形式,實現全球汽車總銷量的三分之二。”高橋浩司所說的零排放汽車指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豐田燃料電池汽車走在世界前列。業內普遍認為,對于日本來說,能源等資源在主要國家都是稀缺的,即使是動力電池也需要消耗相當大的能量,這也是日本鐘愛氫燃料的原因。在燃料電池方面,中國企業和科研機構需要向日本等發達國家多學習。聞庫還表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進程明顯晚于純電動汽車,在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整車成本高,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有賴于整個氫能產業鏈的發展和相關政策、標準、法規的不斷優化和完善,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電動汽車的推廣更難。“對于氫能的利用,要從國家能源替代戰略出發,從全局考慮,慎重進行。”尹對說道。在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快速發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沉寂已久的氫燃料電池再次備受關注。上周,三款燃料電池汽車被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輛目錄。工信部對氫能源汽車的支持意見引起各方關注,燃料電池領域受到資本市場青睞。對此,國內主流氫車企業負責人和學術權威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不同的觀點和立場。2019年上海車展期間,一則新能源汽車的新聞引人關注。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第三批)》收錄了67家企業的178款車型,其中純電動產品64家企業的164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6家企業的11款,燃料電池產品3家企業的3款。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燃料電池產品數量占比最少,但卻讓很多人議論紛紛,這種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可能成為我國未來重點扶持的另一個發展方向。以燃料電池技術為動力核心的汽車一般指氫燃料汽車,以氫氣為主要能源。氫氣輸入燃料電池,通過電解水的逆反應獲得能量。它具有無污染、無噪音、效率高的特點。“應該說,氫燃料電池汽車和使用鋰電池的純電動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路線。”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聞庫……nology上周回應稱,新能源汽車的整體發展方向包括鋰電池純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聞庫指出,從技術特點和發展趨勢來看,純電動汽車更適合城市、短途和乘用車,而氫燃料電池汽車更適合長途、大型和商用車。“我們相信,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將長期共存,相互補充,共同滿足交通運輸和人們的出行需求。”隨著氫燃料電池重回視野,相關股票也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4月26日,在股市整體疲軟的背景下,德美化工、漢中精機以漲停收盤,袁可立收漲8.03%。但相對于技術上即將成熟的純電力,氫燃料電池技術略顯緩慢,但優勢相對明顯。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國家和地區已將燃料電池汽車納入戰略發展體系,規劃制定各項政策,搶占先機。例如,日本計劃到2020年普及約4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建設160座加氫站;德國計劃在2023年左右普及10萬輛汽車,建設400個加氫站。"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是一個脫碳和加氫交替進行的過程."新能源汽車與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同濟大學校長助理余卓平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同濟大學是中國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的重點大學。在余卓平看來,煤炭是人類長期使用的能源,也是含碳量較高的燃料。隨著人類主流能源類型的迭代,主流能源的含碳量越來越少,含氫量越來越多。最后就是氫氣,也就是不含碳的燃料。“從這一點來看,燃料電池的發展方向符合汽車技術發展的終極目標。”聞庫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會同有關部門聯合開展示范運行,解決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和商業化問題,大力推動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不僅工信部表示支持氫燃料電池,以上海為代表的地方政府也明確提出了支持和相關配套。上海市科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根據最新發布的規劃目標分為三步走: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和制造要達到國外同等水平,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年產值超過3000億元。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甘頻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信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會比原先預期的更快。上海將成為中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先行者”。除了上海,武漢等地的加氫站也在建設中。氫能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環保零排放。氫乘用車不需要改變人們的駕駛習慣。我們的汽車加氫只需要幾分鐘,續航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 2019上海車展期間,格羅夫汽車公司董事長郝站在2號館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概念車旁對第一財經記者說。2019上海車展結束,格羅夫作為國內首個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項目,與CICC首創基金、光大基金、武漢東湖郭龍股權投資基金簽署融資合作意向協議。余卓平認為一些企業在氫能汽車領域變得活躍是一個好趨勢。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作為汽車產業的后起之秀,之前也有很多技術跟進,但是燃料電池這種中國汽車企業并沒有太重視。除了像Grove這樣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SAIC也把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一些傳統電源企業,如濰柴動力,也在加大對燃料電池的投資。濰柴動力去年底發布公告稱,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濰柴動力(香港)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認購了Ballard Power SystemsInc(簡稱“Ballard Canada”)19.9%的股份,這意味著濰柴動力正式成為全球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頭部公司Ballard Canada的第一大股東。”我贊成推動氫燃料電池的研發。上海交通大學汽車節能技術研究所所長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過,尹也指出,燃料電池作為零排放的終極方案是不錯的,但推廣的時機還是有講究的,尤其是落地、進入百姓出行領域的步伐。在他看來,技術研發需要跟蹤國際先進水平,避免單方面講故事……避免過早冒進,避免出現“一地雞毛”的情況。企業層面,加拿大Ballard上月發布的全年綜合財報顯示,2018年,建安Ballard共實現營收9660萬美元,同比下降20%。作為美國車企的代表,通用汽車早在1966年10月就發布了氫燃料電池概念車。然而,通用汽車也受到成本問題和缺乏實用加氫基礎設施的制約,相關研發擱淺,直至放棄多年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通用選擇攜手本田重回氫燃料軌道。相比較而言,以豐田、本田、日產為代表的日系車企對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的研發相當執著,從未停止過對氫燃料電池的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其中豐田Mirai未來組合和本田Clarity已經在日本正式上市,三家公司還共同布局了加氫站。本田社長田崎敬浩康弘曾表示:“本田計劃在2030年左右,以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零排放車型的形式,實現全球汽車總銷量的三分之二。”高橋浩司所說的零排放汽車指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豐田燃料電池汽車走在世界前列。業內普遍認為,對于日本來說,能源等資源在主要國家都是稀缺的,即使是動力電池也需要消耗相當大的能量,這也是日本鐘愛氫燃料的原因。在燃料電池方面,中國企業和科研機構需要向日本等發達國家多學習。聞庫還表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進程明顯晚于純電動汽車,在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整車成本高,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有賴于整個氫能產業鏈的發展和相關政策、標準、法規的不斷優化和完善,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電動汽車的推廣更難。“對于氫能的利用,要從國家能源替代戰略出發,從全局考慮,慎重進行。”尹對說道。
根據外媒TheVerge援引加州就業發展部(EmploymentDevelopmentDepartment)的一份文件顯示,中國電動汽車初創企業蔚來汽車已在硅谷的兩家辦事處裁員70人,
1900/1/1 0:00:00媒體報道稱,蘋果正努力開發自身芯片技術,聘請多位英特爾相關技術專家,并已宣布要在美國圣地亞哥設立有1200名員工的辦公區,從事無線工程業務,要在公司內部自行設計數據芯片。
1900/1/1 0:00:004月26日晚間,寧德時代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
1900/1/1 0:00:00提起模塊化造車平臺,相信不少行業人士都會想到大眾MQB和豐田TNGA。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家車企,在造車平臺化向模塊化轉換的非常早,可以說是引領著汽車制造行業的整體發展。
1900/1/1 0:00:004月29日晚,一汽夏利000927公告稱,為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共同開發新能源汽車市場,謀取更大的經濟收益,公司擬以整車相關土地、廠房、設備等資產負債出資,
1900/1/1 0:00:00落下帷幕的上海車展,已然成為新能源汽車的狂歡。據悉,本次車展中新能源汽車占據了參展車型的50以上,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