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自動駕駛駛入快車道:由輔助駕駛向更智能駕駛過渡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經過多年的基礎環境準備和技術積累,自動駕駛在2019年加速發展,進入了從輔助駕駛到更先進的智能駕駛的過渡期。隨著5G等新技術的應用,聯網汽車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智能駕駛的實現。但總的來說,政策相對開放、資本充足、產業基礎完善的國家會更先進,或者歐洲、美國、日本、中國和新加坡正在發揮作用。無人駕駛的應用背后必然有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社會體系,因此政府的支持尤為重要。此外,作為一項具有短期利潤挑戰的先進技術,其發展也需要資本的推動,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進步相對較快的原因之一。經過多年的基礎環境準備和技術積累,2019年自動駕駛將進入從輔助駕駛到更先進的智能駕駛的過渡期。隨著5G等新技術的應用,聯網汽車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智能駕駛的實現。3月13日,行業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對自動駕駛領域的20家公司進行了研究。目前,只有Waymo、福特和通用汽車的Cruise三家美國公司被列為“領導者”(第一象限)。2018年初,Navigant將“領導者”確定為戴姆勒-博世聯盟、大眾汽車、寶馬-英特爾-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聯盟、Aptiv等“歐洲元素”,但現在他們都成為了“競爭對手”(第二象限)。此外,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代表企業百度也從2017年的挑戰者(第三象限)變成了2018年的競爭對手,并在2019年進一步縮小了與領先者的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美國制造商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優勢,以及中國制造商近年來在該領域的進步。然而,歐洲已經開始采取行動。年初,歐洲議會以585票贊成、85票反對、26票棄權通過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呼吁盡快在自動駕駛領域做出進一步努力。誰處于領先地位?高度依賴大環境的歐洲議會1月表示,全球許多國家在聯網汽車和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歐盟需要盡快做出回應,加快發展。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發言人維姆·范德坎普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歐洲必須創新和加速。中國和美國不會原地踏步。”地平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于凱認為,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中美的道路并不完全相同。“美國主要是在實現L4級無人駕駛的商業落地。”他在1月份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告訴《21世紀商業導報》記者,由于路況復雜等因素,中國更喜歡汽車聯網、人機交互和ADAS(高級輔助駕駛)。從綜合發展環境來看,羅蘭貝格在2018年9月指出,中國已經開始在自動駕駛和汽車共享等新型“顛覆性”出行服務方面取得領先地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在羅蘭貝格第四期《汽車行業顛覆性數據檢測》中獲得75分,領先第二期新加坡5分。該報告計算了26個行業指標并對其進行評分,以預測哪些國家將率先引入自動駕駛。在2017年4月的第一份報告中,中國仍排在第三位,僅次于荷蘭和新加坡。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得分的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其在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其銷量占全球70萬輛電動汽車銷量的一半以上。此外,中國的政策環境相對開放。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方銀良認為,該地區的敏感性主要是因為除了技術本身,無人駕駛的發展對整體環境基礎也有很高的要求。“總的來說,政策相對開放、資本充足、產業基礎雄厚的國家會更先進。說白了……

是歐洲、美國、日本、中國、新加坡和其他市場。“他告訴《21世紀商業先驅報》記者。除了道路權利和法律責任,無人駕駛的應用還可能涉及與工會和其他機構的談判,而且背后肯定有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社會系統,因此政府的支持尤為重要。此外,作為一種具有短期利潤的先進技術盡管如此,其發展也需要資本的推動,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取得相對較快進步的原因之一。此外,工業基礎同樣重要。“許多傳統的大型原始設備制造商的總部都在歐洲,一些新產品和技術的推出不可避免地會在當地市場,這就是為什么歐洲有更多的試點。”方銀良說,“在中國和美國,除了原始設備制造商外,還有許多創新企業專注于這一領域,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在進行大量嘗試。”2019年,自動駕駛加速發展,汽車越來越多地進入主要技術展覽會。無論是今年1月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還是2月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1世紀商業導報》記者在現場都明顯感受到了“汽車元素”的擴張。“2019年將是一個跨越期,甚至是一個沖刺期。”方銀良說,“過去幾年,基礎環境已經成熟,技術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從感知層面到決策層面和實施層面,整個生態的合作已經越來越成熟。”因此,2019年的一個重要趨勢將是從高級輔助駕駛(ADAS)向L3甚至更高級別的智能駕駛過渡。另一個趨勢是商用車領域的突破。“過去,從L0到L2,乘用車往往受到更多關注。”他說,但由于乘用車的多功能性,要實現一定程度的全自動駕駛將更加困難。“尤其是在L4等特定領域和場合的自動駕駛方面,商用車的應用場景將更加符合。”過去幾年,包括沃爾沃和戴姆勒在內的一批制造商在商用車領域進行了多次嘗試。方銀亮認為,2019年該領域將有進一步的里程碑式突破。3月14日,沃爾沃巴士總裁H?kan Agnevall告訴《21世紀商業先驅報》,沃爾沃卡車將于2019年推出首個商業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沃爾沃建筑設備正在采石場環境中測試其全電動自載汽車。高通公司營銷總監Maged Zaki表示,沃爾沃集團堅持“安全第一”,是基于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實現。2019年,沃爾沃集團將在有限的環境下繼續開發這項技術,并推動未來將自動駕駛應用于公共道路的目標。2019年自動駕駛面臨的挑戰是,全球經濟環境“不是特別理想”,資本等因素的推動可能會減弱。方銀良認為,這需要企業在大經濟環境的基礎上,對資金利用和發展結構進行更加審慎的布局。不過,英飛凌科技電力管理和多元化市場部總裁Andreas Urschitz認為,盡管當前全球經濟低迷,但包括電動汽車和物聯網在內的汽車行業應用的發展仍將使相關企業具有結構性增長勢頭。例如,汽車電動化的趨勢意味著對功率半導體的需求增加,而智能化的趨勢則意味著對傳感器的需求增加。“作為該領域的領先供應商,我們可以從這種結構性需求增長中受益,即使經濟環境可能不是很好。”Urschitz在《21世紀商業先驅報》上告訴記者。在消費電子展期間,許多相關制造商發布了一系列重要的產品。例如,戴姆勒宣布擴大與英偉達的合作,開發整車人工智能架構,構建下一代汽車計算系統;福特宣布了一個明確的移動汽車網絡應用時間表(C-V2X);

英偉達推出了首款商用L2+自動駕駛系統Drive autopilot。當被問及為什么不直接瞄準L3或更高級別時,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CES期間對包括《21世紀商業先驅報》在內的媒體表示,L3的實現需要基于L2+,我們需要通過輔助駕駛來確認駕駛員的專注度。黃仁勛說:“L2+基本上具備了你認為自動駕駛應該具備的所有功能。唯一的區別是仍然需要方向盤,駕駛員仍然負責。”在MWC,5G成為主導,C-V2X再次成為焦點。例如,在MWC期間,高通公司發布了Snapdragon Auto的4G和5G平臺,該平臺集成了C-V2X直接通信、多頻導航衛星系統和射頻前端功能。為了便于展示,該公司甚至將“原型”放在了展臺上。埃森哲董事總經理兼網絡業務5G服務負責人Tejas Rao在MWC期間告訴《21世紀商業先驅報》記者,未來,車身將配備大量傳感器,5G將在車對車和車對路邊設施中發揮關鍵作用。此外,5G可以以低延遲將更多計算推送到云端。“你越想讓設備便宜、電池壽命長,就越需要將更多的計算推向云端。”他說,“5G是一種賦能工具,它將為交通帶來更多創新服務。”H?kan Agnevall還表示,5G在推動自動駕駛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說:“本周早些時候,沃爾沃建筑設備公司位于埃斯基爾斯圖納的工廠啟動了瑞典首個5G工業網絡,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家使用5G技術測試遠程控制設備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公司。”然而,也有觀點認為,5G的賦能實際上是有限的。黃仁勛曾在CES期間表示,很難保證所有地方都能完美覆蓋,因此混合方式仍然是必要的。于凱還認為,盡管5G已經到來,但考慮到自動駕駛將面臨意想不到的情況,終端仍將進行大量實時計算;

然而,邊緣計算和云計算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他們將是一種合作關系,未來將有巨大的空間。”對此,扎基在MWC期間告訴《21世紀商業先驅報》記者,許多人認為自動駕駛需要基于5G網絡實現,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動駕駛需要一直依賴5G網絡。“我們開發了一個從4G進化到5G的連接平臺,以實現更快、更方便的云訪問。”他說,“另一項重要技術是C-V2X,它可以在不依賴蜂窩網絡的情況下,以直接通信模式實現車輛、基礎設施和行人之間的直接‘對話’,也就是說,它不會因為網絡覆蓋而影響自動駕駛。“Zaki表示,目前基于3GPP Release 14,C-V2X已經能夠實現碰撞預警等基本安全功能。未來,符合Release 15規范和新5G空中接口的平臺將支持更先進的應用,包括傳感器信息的相互共享、路徑規劃共享和駕駛意圖共享。“駕駛意圖的共享可以帶來更高效、更安全的駕駛體驗,也可以滿足未來高效交通和節能的需求。”Tejas Rao進一步指出,3GPP標準化的推進將促進自動駕駛生態的發展。“標準化后,包括傳感器在內的許多設備的價格肯定會進一步降低。”經過多年的基礎環境準備和技術積累,自動駕駛在2019年加速發展,進入了從輔助駕駛到更先進的智能駕駛的過渡期。隨著5G等新技術的應用,聯網汽車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智能駕駛的實現。但總的來說,政策相對開放、資本充足、產業基礎完善的國家會更先進,或者歐洲、美國、日本、中國和新加坡正在發揮作用。無人駕駛的應用背后必然有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社會體系,因此政府的支持尤為重要。此外,作為一項具有短期利潤挑戰的先進技術,其發展也需要資本的推動,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進步相對較快的原因之一。經過多年的基礎環境準備和技術積累,2019年自動駕駛將進入從輔助駕駛到更先進的智能駕駛的過渡期。隨著5G等新技術的應用,聯網汽車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智能駕駛的實現。3月13日,行業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對自動駕駛領域的20家公司進行了研究。目前,只有Waymo、福特和通用汽車的Cruise三家美國公司被列為“領導者”(第一象限)。2018年初,Navigant將“領導者”確定為戴姆勒-博世聯盟、大眾汽車、寶馬-英特爾-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聯盟、Aptiv等“歐洲元素”,但現在他們都成為了“競爭對手”(第二象限)。此外,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代表企業百度也從2017年的挑戰者(第三象限)變成了2018年的競爭對手,并在2019年進一步縮小了與領先者的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美國制造商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優勢,以及中國制造商近年來在該領域的進步。然而,歐洲已經開始采取行動。年初,歐洲議會以585票贊成、85票反對、26票棄權通過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呼吁盡快在自動駕駛領域做出進一步努力。誰處于領先地位?高度依賴大環境的歐洲議會1月表示,全球許多國家在聯網汽車和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歐盟需要盡快做出回應,加快發展。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發言人維姆·范德坎普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歐洲必須創新和加速。中國和美國不會原地踏步。”地平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于凱認為,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中美的道路并不完全相同。“美國主要是在實現L4無人駕駛的商業落地。”他在I……

1月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顯示,由于復雜的路況和其他因素,中國更喜歡汽車聯網、人機交互和ADAS(高級輔助駕駛)。從綜合發展環境來看,羅蘭貝格在2018年9月指出,中國已經開始在自動駕駛和汽車共享等新型“顛覆性”出行服務方面取得領先地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在羅蘭貝格第四期《汽車行業顛覆性數據檢測》中獲得75分,領先第二期新加坡5分。該報告計算了26個行業指標并對其進行評分,以預測哪些國家將率先引入自動駕駛。在2017年4月的第一份報告中,中國仍排在第三位,僅次于荷蘭和新加坡。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得分的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其在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其銷量占全球70萬輛電動汽車銷量的一半以上。此外,中國的政策環境相對開放。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方銀良認為,該地區的敏感性主要是因為除了技術本身,無人駕駛的發展對整體環境基礎也有很高的要求。“總的來說,政策相對開放、資本和產業基礎比較豐富的國家會更先進。說白了,就是歐洲、美國、日本、中國、新加坡等市場。”他對《21世紀經濟導報》記者說。除了道路權利和法律責任,無人駕駛的應用還可能涉及與工會和其他機構的談判,而且背后必然有復雜而龐大的社會體系,因此政府的支持尤為重要。此外,作為一項具有短期利潤挑戰的先進技術,其發展也需要資本的推動,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進步相對較快的原因之一。此外,工業基礎同樣重要。“許多傳統的大型原始設備制造商的總部都在歐洲,一些新產品和技術的推出不可避免地會在當地市場,這就是為什么歐洲有更多的試點。”方銀良說,“在中國和美國,除了原始設備制造商外,還有許多創新企業專注于這一領域,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在進行大量嘗試。”2019年,自動駕駛加速發展,汽車越來越多地進入主要技術展覽會。無論是今年1月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還是2月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1世紀商業導報》記者在現場都明顯感受到了“汽車元素”的擴張。“2019年將是一個跨越期,甚至是一個沖刺期。”方銀良說,“過去幾年,基礎環境已經成熟,技術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從感知層面到決策層面和實施層面,整個生態的合作已經越來越成熟。”因此,2019年的一個重要趨勢將是從高級輔助駕駛(ADAS)向L3甚至更高級別的智能駕駛過渡。另一個趨勢是商用車領域的突破。“過去,從L0到L2,乘用車往往受到更多關注。”他說,但由于乘用車的多功能性,要實現一定程度的全自動駕駛將更加困難。“尤其是在L4等特定領域和場合的自動駕駛方面,商用車的應用場景將更加符合。”過去幾年,包括沃爾沃和戴姆勒在內的一批制造商在商用車領域進行了多次嘗試。方銀亮認為,2019年該領域將有進一步的里程碑式突破。3月14日,沃爾沃巴士總裁H?kan Agnevall告訴《21世紀商業先驅報》,沃爾沃卡車將于2019年推出首個商業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沃爾沃建筑設備正在采石場環境中測試其全電動自載汽車。高通公司營銷總監Maged Zaki表示,沃爾沃集團堅持“安全第一”,是基于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實現。2019年,沃爾沃集團將在有限的環境下繼續開發這項技術,并推動未來將自動駕駛應用于公共道路的目標。2019年自動駕駛面臨的挑戰是,全球經濟環境……

是“不是特別理想”,資本等因素的推動可能會減弱。方銀良認為,這需要企業在大經濟環境的基礎上,對資金利用和發展結構進行更加審慎的布局。不過,英飛凌科技電力管理和多元化市場部總裁Andreas Urschitz認為,盡管當前全球經濟低迷,但包括電動汽車和物聯網在內的汽車行業應用的發展仍將使相關企業具有結構性增長勢頭。例如,汽車電動化的趨勢意味著對功率半導體的需求增加,而智能化的趨勢則意味著對傳感器的需求增加。“作為該領域的領先供應商,我們可以從這種結構性需求增長中受益,即使經濟環境可能不是很好。”Urschitz在《21世紀商業先驅報》上告訴記者。在消費電子展期間,許多相關制造商發布了一系列重要的產品。例如,戴姆勒宣布擴大與英偉達的合作,開發整車人工智能架構,構建下一代汽車計算系統;福特宣布了一個明確的移動汽車網絡應用時間表(C-V2X);英偉達推出了首款商用L2+自動駕駛系統Drive autopilot。當被問及為什么不直接瞄準L3或更高級別時,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CES期間對包括《21世紀商業先驅報》在內的媒體表示,L3的實現需要基于L2+,我們需要通過輔助駕駛來確認駕駛員的專注度。黃仁勛說:“L2+基本上具備了你認為自動駕駛應該具備的所有功能。唯一的區別是仍然需要方向盤,駕駛員仍然負責。”在MWC,5G成為主導,C-V2X再次成為焦點。例如,在MWC期間,高通公司發布了Snapdragon Auto的4G和5G平臺,該平臺集成了C-V2X直接通信、多頻導航衛星系統和射頻前端功能。為了便于展示,該公司甚至將“原型”放在了展臺上。埃森哲董事總經理兼網絡業務5G服務負責人Tejas Rao在MWC期間告訴《21世紀商業先驅報》記者,未來,車身將配備大量傳感器,5G將在車對車和車對路邊設施中發揮關鍵作用。此外,5G可以以低延遲將更多計算推送到云端。“你越想讓設備便宜、電池壽命長,就越需要將更多的計算推向云端。”他說,“5G是一種賦能工具,它將為交通帶來更多創新服務。”H?kan Agnevall還表示,5G在推動自動駕駛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說:“本周早些時候,沃爾沃建筑設備公司位于埃斯基爾斯圖納的工廠啟動了瑞典首個5G工業網絡,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家使用5G技術測試遠程控制設備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公司。”然而,也有觀點認為,5G的賦能實際上是有限的。黃仁勛曾在CES期間表示,很難保證所有地方都能完美覆蓋,因此混合方式仍然是必要的。于凱還認為,盡管5G已經到來,但考慮到自動駕駛將面臨意想不到的情況,終端仍將進行大量實時計算;

然而,邊緣計算和云計算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他們將是一種合作關系,未來將有巨大的空間。”對此,扎基在MWC期間告訴《21世紀商業先驅報》記者,許多人認為自動駕駛需要基于5G網絡實現,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動駕駛需要一直依賴5G網絡。“我們開發了一個從4G進化到5G的連接平臺,以實現更快、更方便的云訪問。”他說,“另一項重要技術是C-V2X,它可以在不依賴蜂窩網絡的情況下,以直接通信模式實現車輛、基礎設施和行人之間的直接‘對話’,也就是說,它不會因為網絡覆蓋而影響自動駕駛。“Zaki表示,目前基于3GPP Release 14,C-V2X已經能夠實現碰撞預警等基本安全功能。未來,符合Release 15規范和新5G空中接口的平臺將支持更先進的應用,包括傳感器信息的相互共享、路徑規劃共享和駕駛意圖共享。“駕駛意圖的共享可以帶來更高效、更安全的駕駛體驗,也可以滿足未來高效交通和節能的需求。”Tejas Rao進一步指出,3GPP標準化的推進將促進自動駕駛生態的發展。“標準化之后,包括傳感器在內的許多設備的價格肯定會進一步降低。”

標簽:世紀沃爾沃福特寶馬大眾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長路漫漫,孤獨作伴,造車新勢力如何走出重圍?

還有人記得曾經曇花一現過的共享單車嗎?相信絕大多數人能夠想起來的只有摩拜和小黃車這兩家行業巨頭。如今,共享單車這一字眼仍舊頻繁地出沒于各大媒體當中,但此一時非彼一時。

1900/1/1 0:00:00
爽入人心 測試名爵EZS純電動 E-Pro

這臺名爵EZS,我們和它的首次深入“交流”是在英國(傳送門),沒錯,這是一臺還要進軍歐洲市場的純電動SUV。

1900/1/1 0:00:00
由市場決定 保時捷或考慮推出Boxster E

近日據外媒報道,保時捷有推出Boxster純電動版車型的想法,但具體情況還要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官方表示如果該車型投入生產,新車或將出自專用的純電動平臺,并不會采用現有平臺的改進版本。

1900/1/1 0:00:00
合眾汽車北京設計中心即將揭幕,第二款量產車或曝光

近日,從合眾汽車官方獲悉,合眾汽車北京設計中心即將于3月21日隆重揭幕,當天,合眾汽車第二款量產車的相關信息也會向外界公布。

1900/1/1 0:00:00
EV晨報 | 恒大首款電動汽車6月投產;紅旗E-HS3內飾曝光;北汽新能源2月產量跌92%

1、恒大首款電動汽車6月投產最近將全球發售3月16日,恒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在天津舉行,造車最新進展得以曝光。

1900/1/1 0:00:00
大陸集團CEO:自動駕駛大規模營收還要再等十年

近年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迅猛,不過要實現大規模收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