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第九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合眾新能源汽車總裁張勇在開幕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指出只有把產品做得足夠好,新企業才能創造可持續的未來。合眾汽車不再向高端品牌沖刺,而是專注于打造高品質汽車。
張勇中新能源汽車總裁張勇認為,只有做好以下五件事,新企業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生存。首先,中國新車公司的出路是高質量的產品,而不是高端品牌;第二,新能源汽車是“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可能會增加共享,但汽車是一切的基礎;第三,創新應植根于用戶真實、現實的需求,新穎性應體現在產品和用戶服務中,這才是真正的新穎性;第四,初創企業應該相互爭斗,而不是相互爭斗,團結起來取暖;
5.只有活著,我們才能談論理想和感情。規模是王道,技術是核心。張勇還表示,合眾工廠目前已投產,包括技術準備和產業工人在內的年產能為8萬輛,明年可能會迅速突破3000輛/月。第二款產品將于明年第四季度投產,第三款產品將在2020年第四季度投入生產。這兩款車將在明年的上海車展上發布。以下是合眾新能源汽車總裁張勇的演講錄音(略有刪減):我離開北汽來到合眾這家新成立的公司已經一年了,這一年我與汽車行業的朋友們進行了很多交流。我在自己的經營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這里有一些想法要和你分享。首先,我們認為,中國新車公司的出路是高質量的產品,而不是高端品牌。因為高端品牌的賽道很窄,世界上百年老爺車的發展是ABB,最初叫BBA,現在是ABB,真正可以稱之為“高端品牌”。它的軌道很窄,需要很長時間來積累、資源和投入。但對于新車企來說,沖刺高端品牌將帶來大量資源浪費。現在回顧過去的10年。10年前的10萬輛、20萬輛和30萬輛汽車與現在的10萬、20萬和30萬汽車有什么區別?最大的不同是,現在10萬元的車完全可以達到10年前30萬元的性能、配置和質量。因此,無論是5萬輛、10萬輛還是20萬輛,質量都需要不斷升級。只有把我們的產品做得足夠好,我們才能創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這是第一點。因此,我們曼聯將不再向高端品牌沖刺。第二種觀點是,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可能會增加共享等。但汽車是基礎,所有的電動化和智能化都嫁接在汽車平臺上,所以汽車是一體的。我們看到很多車企可能本末倒置,可能會把更多的資源放在后面,但如果做得不好,整輛車都是空的。所以,一個是汽車。僅僅做好工作是不夠的。新車企要想在新能源汽車上有所突破,并不是只需要做好就可以了。現在上汽、北汽、吉利和長城都做得很好,更不用說國外的大眾和豐田了。因此,新車企的出路: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汽車是一體的,只有智能化和電動化,它們才能成為10輛或100輛。第二,僅僅做好汽車是不夠的,還要增加對智能化的投資。因此,合眾汽車在整車業務上不斷向前輩學習,也在智能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第三種觀點認為,創新應該植根于用戶真實、現實的需求,新穎性應該體現在產品和用戶服務中,這才是真正的新穎性。我們知道,在過去的三到五年里,整個汽車行業出現了許多新的不同嘗試,包括直銷模式、換電模式、代工模式和互聯網訂車模式。當然,所有創新模式的嘗試都是一種非常值得尊敬的變革和創新。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人們無法理解的創新,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因此,我們真的需要意識到,如果企業在運營中投入的資源和創新沒有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中,如果不能降低用戶成本,改善用戶體驗,提高自己企業的效率,那么這些資源和創新是無效的。第四個觀點是,初創企業應該相互爭斗,而不是相互爭斗,團結起來取暖。把所有的新車公司加起來,我認為它沒有大眾或豐田那么大。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做平臺開發、技術積累、電動化和智能化。有可能整合這些資源嗎?現在國家也出臺了允許代工模式存在的管理措施。未來是否有可能在平臺、技術、制造資源甚至供應鏈上進行一些整合與合作?我們的第一輛車上市后,最大的痛苦不是產能、制造、產品,而是資源。我們不能從M那里搶奪資源……
余和他們。我們有可能團結起來,統一電池和模塊,為我們的汽車做出獨特的設計嗎?但是電池應該是一致的,我們可以一起購買一些。大眾和福特可以結盟,我們的新造車企業能否放下身段,認清事實,團結起來?甚至有些平臺也可以合作,我們現在已經開發了兩個平臺。一個平臺的開發費用超過15億元。在底盤上增加一個外殼和一個智能設置將花費超過10億元的設備。未來真正屬于企業的是什么?它是你獨特的商業模式,是你的品牌,是你企業在用戶眼中的真正價值,不是內在的東西,而是一些核心技術。因此,聯合報業應該承認自己。你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除了我們需要建立的核心競爭力之外,一切都可以共享,沒有必要自己開始新的競爭力。是否可以共享頻道?我接觸了很多兄弟公司和我們聊天。有什么渠道可以分享嗎?未來有可能嗎?我認為這是可能的。它有自己的品牌標志和自己的獨家服務渠道,也可以共享。現在4S店的渠道效率太低了。一家4S店投資數千萬,一年賣出一兩千輛車的效率太低了。是否有新的零售渠道整合計劃?我認為是的。第五種觀點是,只有活著,我們才能談論理想和感情。我認為任何一家新車制造商都不能肯定地說我現在還活著。我認為沒有。現在還早。造車是一場馬拉松和漫長的旅程。我們必須首先確保在三到五年內生存下來。生存的標準是什么?這是規模。生活水平是在你的規模之上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許多公司都生產高端品牌、跑車或小型細分市場。如果未來沒有10萬、20萬和30萬的規模,你如何分擔成本?如何提升供應鏈?你如何積累你的技能?更不用說積累你的用戶和數據了。所以我認為生存才是王道。生存的第一標準是有規模,然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服務技術。最后但同樣重要的是,我想為合眾做一個小廣告。我剛剛看到余總做的一個大型廣告,我只有一張紙。余經理也做了一個廣告。和中很好!首先是融資。我們可能會在最近一個季度發布一些融資信息。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融資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我不能說價值。第二是生產。我們的工廠已經投產,包括技術準備和工業工人在內的年產8萬輛汽車的生產線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儲備。我們的供應鏈和管理做得很好。除了現在供應鏈能力不足之外,沒有任何問題。明年,我們可能會很快突破3000臺的月銷售額。我們在12月份已經超過1000人。如果不是因為核心部件的供應,我們原計劃在12月超過3000輛。第三是銷售。我們現在的訂單并沒有說我們在網上預訂汽車,但所有的訂單都是在網上預訂的。我們沒有,所以我們不會吹噓這一點。無論訂單來自哪里,無論你是在線下、互聯網上還是在手機APP上,它都是訂單。我們的訂單明年4月無法完成。截至12月13日,約有20%(對不起,不是100%)的APP訂單在互聯網上。因此,我們必須在這方面努力工作,在用戶操作和維護方面仍有很大差距。我們應該向這些先進的企業學習。但是我們的訂單仍然很好,所以讓我們慢慢學習。第四是產品。第一種產品已經上市,但并不完美。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它還遠遠不夠完美,只是一次嘗試,還有不斷升級的空間。但第二款產品將在明年第四季度投產,我們的第三款產品將于2020年第四季度投入生產。這兩款車將在明年的上海車展上發布。非常感謝。
12月16日,第九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合眾新能源汽車總裁張勇在開幕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指出只有把產品做得足夠好,新企業才能創造可持續的未來。合眾汽車不再向高端品牌沖刺,而是專注于打造高品質汽車。
張勇中新能源汽車總裁張勇認為,只有做好以下五件事,新企業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生存。首先,中國新車公司的出路是高質量的產品,而不是高端品牌;第二,新能源汽車是“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可能會增加共享,但汽車是一切的基礎;第三,創新應植根于用戶真實、現實的需求,新穎性應體現在產品和用戶服務中,這才是真正的新穎性;第四,初創企業應該相互爭斗,而不是相互爭斗,團結起來取暖;
5.只有活著,我們才能談論理想和感情。規模是王道,技術是核心。張勇還表示,合眾工廠目前已投產,包括技術準備和產業工人在內的年產能為8萬輛,明年可能會迅速突破3000輛/月。第二款產品將于明年第四季度投產,第三款產品將在2020年第四季度投入生產。這兩款車將在明年的上海車展上發布。以下是合眾新能源汽車總裁張勇的演講錄音(略有刪減):我離開北汽來到合眾這家新成立的公司已經一年了,這一年我與汽車行業的朋友們進行了很多交流。我在自己的經營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這里有一些想法要和你分享。首先,我們認為,中國新車公司的出路是高質量的產品,而不是高端品牌。因為高端品牌的賽道很窄,世界上百年老爺車的發展是ABB,最初叫BBA,現在是ABB,真正可以稱之為“高端品牌”。它的軌道很窄,需要很長時間來積累、資源和投入。但對于新車企來說,沖刺高端品牌將帶來大量資源浪費。現在回顧過去的10年。10年前的10萬輛、20萬輛和30萬輛汽車與現在的10萬、20萬和30萬汽車有什么區別?最大的不同是,現在10萬元的車完全可以達到10年前30萬元的性能、配置和質量。因此,無論是5萬輛、10萬輛還是20萬輛,質量都需要不斷升級。只有把我們的產品做得足夠好,我們才能創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這是第一點。因此,我們曼聯將不再向高端品牌沖刺。第二種觀點是,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可能會增加共享等。但汽車是基礎,所有的電動化和智能化都嫁接在汽車平臺上,所以汽車是一體的。我們看到很多車企可能本末倒置,可能會把更多的資源放在后面,但如果做得不好,整輛車都是空的。所以,一個是汽車。僅僅做好工作是不夠的。新車企要想在新能源汽車上有所突破,并不是只需要做好就可以了。現在上汽、北汽、吉利和長城都做得很好,更不用說國外的大眾和豐田了。因此,新車企的出路: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汽車是一體的,只有智能化和電動化,它們才能成為10輛或100輛。第二,僅僅做好汽車是不夠的,還要增加對智能化的投資。因此,合眾汽車在整車業務上不斷向前輩學習,也在智能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第三種觀點認為,創新應該植根于用戶真實、現實的需求,新穎性應該體現在產品和用戶服務中,這才是真正的新穎性。我們知道,在過去的三到五年里,整個汽車行業出現了許多新的不同嘗試,包括直銷模式、換電模式、代工模式和互聯網訂車模式。當然,所有創新模式的嘗試都是一種非常值得尊敬的變革和創新。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人們無法理解的創新,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因此,我們真的需要意識到,如果企業在運營中投入的資源和創新沒有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中,如果不能降低用戶成本,改善用戶體驗,提高自己企業的效率,那么這些資源和創新是無效的。第四個觀點是,初創企業應該相互爭斗,而不是相互爭斗,團結起來取暖。把所有的新車公司加起來,我認為它沒有大眾或豐田那么大。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做平臺開發、技術積累、電動化和智能化。有可能整合這些資源嗎?現在國家也出臺了允許代工模式存在的管理措施。未來是否有可能在平臺、技術、制造資源甚至供應鏈上進行一些整合與合作?我們的第一輛車上市后,最大的痛苦不是產能、制造、產品,而是資源。我們不能從M那里搶奪資源……
余和他們。我們有可能團結起來,統一電池和模塊,為我們的汽車做出獨特的設計嗎?但是電池應該是一致的,我們可以一起購買一些。大眾和福特可以結盟,我們的新造車企業能否放下身段,認清事實,團結起來?甚至有些平臺也可以合作,我們現在已經開發了兩個平臺。一個平臺的開發費用超過15億元。在底盤上增加一個外殼和一個智能設置將花費超過10億元的設備。未來真正屬于企業的是什么?它是你獨特的商業模式,是你的品牌,是你企業在用戶眼中的真正價值,不是內在的東西,而是一些核心技術。因此,聯合報業應該承認自己。你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除了我們需要建立的核心競爭力之外,一切都可以共享,沒有必要自己開始新的競爭力。是否可以共享頻道?我接觸了很多兄弟公司和我們聊天。有什么渠道可以分享嗎?未來有可能嗎?我認為這是可能的。它有自己的品牌標志和自己的獨家服務渠道,也可以共享。現在4S店的渠道效率太低了。一家4S店投資數千萬,一年賣出一兩千輛車的效率太低了。是否有新的零售渠道整合計劃?我認為是的。第五種觀點是,只有活著,我們才能談論理想和感情。我認為任何一家新車制造商都不能肯定地說我現在還活著。我認為沒有。現在還早。造車是一場馬拉松和漫長的旅程。我們必須首先確保在三到五年內生存下來。生存的標準是什么?這是規模。生活水平是在你的規模之上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許多公司都生產高端品牌、跑車或小型細分市場。如果未來沒有10萬、20萬和30萬的規模,你如何分擔成本?如何提升供應鏈?你如何積累你的技能?更不用說積累你的用戶和數據了。所以我認為生存才是王道。生存的第一標準是有規模,然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服務技術。最后但同樣重要的是,我想為合眾做一個小廣告。我剛剛看到余總做的一個大型廣告,我只有一張紙。余經理也做了一個廣告。和中很好!首先是融資。我們可能會在最近一個季度發布一些融資信息。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融資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我不能說價值。第二是生產。我們的工廠已經投產,包括技術準備和工業工人在內的年產8萬輛汽車的生產線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儲備。我們的供應鏈和管理做得很好。除了現在供應鏈能力不足之外,沒有任何問題。明年,我們可能會很快突破3000臺的月銷售額。我們在12月份已經超過1000人。如果不是因為核心部件的供應,我們原計劃在12月超過3000輛。第三是銷售。我們現在的訂單并沒有說我們在網上預訂汽車,但所有的訂單都是在網上預訂的。我們沒有,所以我們不會吹噓這一點。無論訂單來自哪里,無論你是在線下、互聯網上還是在手機APP上,它都是訂單。我們的訂單明年4月無法完成。截至12月13日,約有20%(對不起,不是100%)的APP訂單在互聯網上。因此,我們必須在這方面努力工作,在用戶操作和維護方面仍有很大差距。我們應該向這些先進的企業學習。但是我們的訂單仍然很好,所以讓我們慢慢學習。第四是產品。第一種產品已經上市,但并不完美。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它還遠遠不夠完美,只是一次嘗試,還有不斷升級的空間。但第二款產品將在明年第四季度投產,我們的第三款產品將于2020年第四季度投入生產。這兩款車將在明年的上海車展上發布。非常感謝。
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公司13日在巴西宣布,該公司將在巴西生產世界首輛乙醇混合動力汽車。豐田表示,該車型將搭載一套由電動機和燃料發動機組成的混合動力系統,其中燃料發動機可由汽油或乙醇驅動。
1900/1/1 0:00:00去年7月底,特斯拉發布旗下的第四款車型Model3,以最低35萬美元的價格推出至今價格最親民的車型。如此親民價格的背后,少不了21700電池的功勞。
1900/1/1 0:00:00特斯拉又闖禍了發生一起特斯拉沖撞警車的交通事故,司機稱開啟自動駕駛功能后睡覺,幸好無人員傷亡,事故也造成多車受損。
1900/1/1 0:00:00近日,特斯拉CEO馬斯克日前在做客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中鄭重表示,如今能源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嚴峻問題,特斯拉將開放所有專利,供業內免費使用;
1900/1/1 0:00:001中汽協:11月新能源汽車銷售169萬輛,年度累計首次突破100萬輛12月11日,中汽協發布2018年11月份汽車產銷數據。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本月早些時候,豐田AI風投(ToyotaAIVentures)參與了ParallelDomain公司的種子輪融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