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外媒發布了2016年汽車供應商百強榜單。中國只有兩家分公司:延鋒室內裝飾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鋒室內裝修)排名第18位,中信大卡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排名第77位。
值得稱贊的是,延鋒內飾成為國內首家躋身全球零部件領域前20名的企業。但除了贊揚,這份榜單也給中國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目前,中國擁有數百個自主汽車品牌和合資企業,年產量已從10多年前的100萬輛增長到3000萬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另一方面,在零部件領域,作為汽車產業鏈中相對穩定和巨大的市場,目前中國有數以萬計的零部件企業,但只有兩家零部件企業能夠入圍全球百強,其中延鋒內飾通過海外并購實現了快速增長,而中信戴卡經過20多年的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成長為全球百強企業。這實際上為中國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開辟了兩條可供選擇的發展路線。
中國的汽車工業很大,但并不強大。零件是短板。
據了解,目前,在一輛整車的成本中,采購零部件的比例已經超過一半,零部件市場非常巨大。德國、美國、日本等汽車大國都在汽車零部件市場占有很大份額。在外媒百大零部件榜單中,前五名中有三家是德國公司,日本公司的席位和排名也在逐年上升。
汽車零部件產業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根據汽車工業的發展規律,一個國家的汽車工業必須具有引領世界汽車工業的能力,汽車零部件行業必須適度先進,必須擁有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汽車零部件行業領軍企業。然而,中國汽車生產的快速增長與汽車零部件的緩慢發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與中國汽車工業早期強調產能、規模和技術的發展思路有關。汽車工業發展以來,技術空心化的弊端已無法用產能的快速增長來彌補。
過去,當中國的汽車制造商不具備技術優勢時,他們可以通過降低勞動力成本來形成優勢并提高市場競爭力,但這種做法很難持續下去。首先,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依靠價格優勢形成競爭力已經變得不現實。第二,價格之爭導致利潤率低,而低利潤率使企業專注于研發的經濟實力下降,只能在低端產品上徘徊。第三,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汽車工廠零部件的自制率逐漸降低,這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這意味著汽車制造商將越來越依賴零部件公司。第四,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大多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中國車企沒有控制產品成本的主動權。但是,如果選擇國內零部件企業生產的產品,在質量和技術水平上可能無法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新能源汽車有可能重新走上技術空心化的老路。
僅從產能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連續兩年產銷均居世界第一。然而,產能持續擴張的背后是關鍵零部件技術的落后和低端產能的過剩,尤其是在動力電池領域,低端產能嚴重過剩,而高端產品供不應求。目前,我國還沒有能夠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創新技術,仍處于模仿和跟蹤階段。
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2020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窗口期。隨著補貼的減少,外國……
品牌逐漸滲透到中國市場。當補貼完全退出時,跨國車企就會使出渾身解數,市場就會競爭異常激烈。因此,未來幾年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時期。
如果零部件技術空心化的狀態不能完全扭轉,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可能會再次走上傳統燃油車技術空心化這條老路。隨著補貼的減少和跨國車企的努力,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將不再具有市場優勢,無法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生存。
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機遇
目前,傳統燃油車的零部件已經固化,很難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在電動汽車領域,電池、電控、電動驅動、轉向輔助、自動駕駛中涉及的傳感元件、輕量化材料等技術顛覆了傳統燃油汽車的技術框架,尚未形成技術壁壘。有許多技術路線可供選擇,創新和發展空間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化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已被許多國家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智能化的發展需要零部件技術的支持,如傳感器和芯片,這不僅擴大了整個零部件的范圍,而且改變了零部件的概念。此外,新能源汽車比傳統燃油汽車更容易實現智能駕駛。因此,新能源汽車行業是中國零部件行業擺脫困境的絕佳機會。
事實上,汽車零部件的新技術突破具有很高的溢價能力,前期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這應該受到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高度重視。好消息是,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逐漸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目前,新能源汽車相關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盈利能力已經強于傳統汽車相關供應商。
2017年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2016年版《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共涉及8種汽車零部件產品,均基本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包括汽車電子、新能源電機和控制系統,新能源汽車電氣配件、插電式混合動力發動機、能源回收系統、燃料電池和材料、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和3D打印。據推測,這八項業務在未來將吸引更多的工業投資。
從汽車行業100多年的發展來看,零部件企業的技術突破一步步提升了汽車產品的水平,如GPS導航、安全氣囊等。未來,汽車的智能化離不開零部件技術的發展。因此,面對新形勢,中國零部件企業應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力度,不僅要跟上汽車技術的發展步伐,還要有先進的技術準備。日前,外媒發布了2016年汽車供應商百強榜單。中國只有兩家分公司:延鋒室內裝飾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鋒室內裝修)排名第18位,中信大卡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排名第77位。
值得稱贊的是,延鋒內飾成為國內首家躋身全球零部件領域前20名的企業。但除了贊揚,這份榜單也給中國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目前,中國擁有數百個自主汽車品牌和合資企業,年產量已從10多年前的100萬輛增長到3000萬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另一方面,在零部件領域,作為汽車產業鏈中相對穩定和巨大的市場,目前中國有數以萬計的零部件企業,但只有兩家零部件企業能夠入圍……
obal百強企業,其中延鋒內部通過海外并購實現了快速增長,中信戴卡則通過20多年的腳踏實地,一步步成長為全球百強企業。這實際上為中國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開辟了兩條可供選擇的發展路線。
中國的汽車工業很大,但并不強大。零件是短板。
據了解,目前,在一輛整車的成本中,采購零部件的比例已經超過一半,零部件市場非常巨大。德國、美國、日本等汽車大國都在汽車零部件市場占有很大份額。在外媒百大零部件榜單中,前五名中有三家是德國公司,日本公司的席位和排名也在逐年上升。
汽車零部件產業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根據汽車工業的發展規律,一個國家的汽車工業必須具有引領世界汽車工業的能力,汽車零部件行業必須適度先進,必須擁有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汽車零部件行業領軍企業。然而,中國汽車生產的快速增長與汽車零部件的緩慢發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與中國汽車工業早期強調產能、規模和技術的發展思路有關。汽車工業發展以來,技術空心化的弊端已無法用產能的快速增長來彌補。
過去,當中國的汽車制造商不具備技術優勢時,他們可以通過降低勞動力成本來形成優勢并提高市場競爭力,但這種做法很難持續下去。首先,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依靠價格優勢形成競爭力已經變得不現實。第二,價格之爭導致利潤率低,而低利潤率使企業專注于研發的經濟實力下降,只能在低端產品上徘徊。第三,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汽車工廠零部件的自制率逐漸降低,這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這意味著汽車制造商將越來越依賴零部件公司。第四,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大多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中國車企沒有控制產品成本的主動權。但是,如果選擇國內零部件企業生產的產品,在質量和技術水平上可能無法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新能源汽車有可能重新走上技術空心化的老路。
僅從產能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連續兩年產銷均居世界第一。然而,產能持續擴張的背后是關鍵零部件技術的落后和低端產能的過剩,尤其是在動力電池領域,低端產能嚴重過剩,而高端產品供不應求。目前,我國還沒有能夠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創新技術,仍處于模仿和跟蹤階段。
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2020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窗口期。隨著補貼的減少,外國品牌逐漸滲透到中國市場。當補貼完全退出時,跨國車企就會使出渾身解數,市場就會競爭異常激烈。因此,未來幾年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時期。
如果零部件技術空心化的狀態不能完全扭轉,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可能會再次走上傳統燃油車技術空心化這條老路。隨著補貼的減少和跨國車企的努力,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將不再具有市場優勢,無法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生存。
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機遇
目前,傳統燃油車的零部件已經固化,很難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然而,在電動汽車領域,電池等技術……
電控、電驅動、轉向輔助、自動駕駛中涉及的傳感元件、輕量化材料等顛覆了傳統燃油車的技術框架,尚未形成技術壁壘。有許多技術路線可供選擇,創新和發展空間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化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已被許多國家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智能化的發展需要零部件技術的支持,如傳感器和芯片,這不僅擴大了整個零部件的范圍,而且改變了零部件的概念。此外,新能源汽車比傳統燃油汽車更容易實現智能駕駛。因此,新能源汽車行業是中國零部件行業擺脫困境的絕佳機會。
事實上,汽車零部件的新技術突破具有很高的溢價能力,前期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這應該受到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高度重視。好消息是,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逐漸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目前,新能源汽車相關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盈利能力已經強于傳統汽車相關供應商。
2017年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2016年版《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共涉及8種汽車零部件產品,均基本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包括汽車電子、新能源電機和控制系統,新能源汽車電氣配件、插電式混合動力發動機、能源回收系統、燃料電池和材料、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和3D打印。據推測,這八項業務在未來將吸引更多的工業投資。
從汽車行業100多年的發展來看,零部件企業的技術突破一步步提升了汽車產品的水平,如GPS導航、安全氣囊等。未來,汽車的智能化離不開零部件技術的發展。因此,面對新形勢,中國零部件企業應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力度,不僅要跟上汽車技術的發展步伐,還要有先進的技術準備。
標簽: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17年1季度,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同比勁增107,累積售出12700輛,占國內1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的25
1900/1/1 0:00:002017上海國際車展4月19日正式拉開帷幕,本屆車展以“致力美好生活”為主題。
1900/1/1 0:00:004月20日,“易充網共享汽車”與高端出行品牌“IGO”聯合推出的高端電動汽車寶馬i3正式入駐德基廣場,讓用戶感受無與倫比的駕駛體驗,共同打造假日出行新方式。
1900/1/1 0:00:004月24日,永源集團有限公司與江西贛州上猶縣簽訂新能源汽車制造項目框架協議。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60億元,項目注冊資本1億元。
1900/1/1 0:00:002017年4月19日,兩年一度的上海國際車展如約而至。
1900/1/1 0:00:004月19日,第十七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下稱“上海車展”正式拉開帷幕。受補貼退坡沖擊的新能源市場正在逐步修復中,自主和合資車企,以及互聯網造車企業都加快推出新能源汽車的步伐。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