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蒙特利爾夜話 | 未來十年,中國能否扮演新能源汽車變革的領導者?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第29屆世界電動汽車大會(EVS29)結束后的那個晚上,在蒙特利爾一個安靜的酒吧里,第一電動網邀請了幾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大咖,暢談未來十年中國能否在新能源汽車改革中起到引領作用。大咖們借助醉酒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形成了親陣營和反陣營。親陣營有信心未來十年中國將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發展的主要參與者,而反陣營則認為十年后才能在眾多領先者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王者需要更長的時間。以下是這場爭論的實質。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介紹一下參與辯論的大咖:BAIC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平(左三)、無錫新鴻業特種塑料電纜董事長楊雨薇(右一)、深圳新銳科技運營副總裁龔輝(右二)、蘇州凱博易控驅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郝峻青(右三)、智電互動集團董事長龐義成(左一)、南京佳緣電動車董事長李輝(左二)(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公司立場。)

先聽聽反對一方的聲音:

蘇州凱博易控驅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郝:在技術突破被攻克之前,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改變。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我走過更多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中國汽車工業雖然大,但是強嗎?不盡然!現在的電動車也是如此。這種東西有骨氣,我們就沒骨氣。中國有一個行業我覺得很強,那就是高鐵。今天,作為一個投資者,作為一個收購者,我在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一點微妙的變化,那就是中國高鐵牛。電動車廠商可以比高鐵,為什么高鐵牛?真正深入研發的是這個行業。要是中國汽車工業有中國高鐵這樣的團隊就好了。那么,電動車行業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做到最好呢?那就是真正把核心部件的R&D和制造水平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去宣傳數量。電動汽車的發展如何?我們回到本質,先看技術層面,再談規模。規模就是加法。

小心傳統汽車領域發生的事情會在電動車領域重演。個人認為彎道超車是一種投機行為,應該回歸本質,不是數量,而是質量。"

BAIC新能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平:十年就能占據一席之地。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未來十年,我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可以在世界上占據一席之地,但我不認為它可以占據主導地位。因為現在的市場主要靠政策,沒有補貼和政策,電動車在中國可能不會普及,也可能屬于一個未來的產品。國外大車企現在其實也不把它當產品了。如果十年后電動車處于普及狀態,像傳統汽車一樣,市場份額達到10%或20%,已經相當大,滿足了市場需求,那么這就是一個產能。國外車企會把這個當做一件事來做。從現在來看,中國雖然量大,但在產品質量和性能上還有一定差距,只是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中占據了一些位置。

第二,因為我是車商,就汽車而言,我認為汽車需要大量的積累,技術需要長期的積累。中國車企自主研發20年,但和別人還是有差距。為什么?國外很多車企百年后在日產工作十年,所有的工作都要形成一個規劃過程。當然日本人講究這個,很多經驗都儲存在那里。比如目前沒有一家中國車企敢設計底盤,基本都是抄襲,自主研發的很少。沒有人敢成為一個全球平臺的底盤。我們用別人的底盤稍微改動一下吧。你為什么不敢改變?就是因為不知道人為什么要這么做,做這個積累了多少經驗。

汽車的競爭是一種非常微妙的競爭。作為整車,性能比你高一點,成本降低了,所以我有優勢,比你強,性能提升一點需要很多技術的積累,包括零部件。尤其是在這個成熟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核心部件的基礎研究差距很大,短期內我們很難超越。所以,我覺得十年,基本上能占據一席之地。"

深圳新銳科技副總經理龔輝:中國公司應該拿出真正有預研的東西。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中國企業能否在未來十年的電動汽車市場起到決定性作用,有什么影響力?標準是什么?有兩個:巴菲特能投資多少這個行業的公司(以基礎行業來說)。第二個問題,中國有多少公司真的有預研的東西。現在我沒有看到任何公司在做預研,但我看到所有跨國公司今天拿出來的東西只是他們的冰山一角。

我們接觸的公司太多了,日產和寶馬跟新銳科技談供應商資質。寶馬說的是十年后的技術,日產說,雖然我現在還沒進來,但是我現在說的是你政府補貼沒了以后,五年后我進來以后,一旦我的車型發布,五年后我的成本就有競爭優勢了。只要有分寸,就會有利潤。你中國……人們制造汽車,但是你的模型不支持它。只要我降價,你的規模就下來了,但是你不賺錢。這條利潤曲線是平坦的,甚至是下降的。真正的核心是什么?還是技術。但是這項技術將走向何方?你做過前期研究嗎?

所以,基于這樣的認知,新銳科技自己的邏輯就是試圖逃脫這種命運。肯定是這個趨勢。國內的一些企業肯定是逃了。我們正以這種方式思考。第一,我們的技術是原創的,我們一直堅持。第二,什么時候可以用全球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想法是,先把國內市場做起來,自己能養活自己。我們應該先把這個產品拿出來用,因為這個市場是有需求的,不管這個需求是國家催促的,還是怎么來的,但是我們總是告訴自己下一步該怎么做。下一步的唯一目標就是進入全球產業鏈。不進入,永遠沒有出路,僅僅依靠國內市場,永遠沒有出路。為什么?你把自己養肥了,卻沒有把自己養肥。因為不跟他們一起玩,同臺競技,你的預研就上不來了。

所以我說這里有兩個最重要的作用,預研其實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

鑒于非常現實的憂慮,積極的觀點給人以極大的信心:

無錫新鴻業特種塑料電纜董事長楊雨薇:中國有可能用市場換技術。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我覺得不一定是十年,但肯定有可能。新鴻業在幾個細分市場都有電纜制造和供應的涉足,2007年開始進入太陽能光伏電纜領域,正好是國內太陽能行業如火如荼的時候,就像現在的電動車行業,當時國外太陽能電池行業的技術領先國內。但今天,全球太陽能的十大電池行業大多是中國企業,其核心制造在中國。現在即使是光伏原材料、核心部件或設備,國內廠商也占據重要地位,這在過去大多依賴進口。

其實我們說電動車的發展,我覺得中國最有底氣的就是巨大的市場支持。新鴻業現在進入的機械臂電纜市場也是如此。2014年,中國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元年,恰好是電動車,也可以說是電動車產業發展的元年。2014年以來,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蓬勃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但產業進步是趨勢,巨大的消費市場(即使是政府推動的)會促進這個地區的制造業升級。以目前中國電動汽車的產業產能,龐大的終端消費將推動中國電動汽車整個產業水平的快速提升。

所以中國的電動車行業在未來能不能起到引領作用,不一定是十年,但是我們非常有信心,中國制造沒有引領關鍵行業是突破不了的。比如高鐵的成功會帶動很多行業,電動車的成功會影響國內核心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這一點很重要。

在中國傳統汽車工業的基礎上,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一定會像高鐵、太陽能光伏一樣,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名片。"

支點互動集團董事長龐義成:原來的限制可能會被打破。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我想先分享一個案例,98年金融危機,當時韓國幾乎崩潰,一群中國作者去韓國參觀三星電子。當時我記得三星電子的老板說過一句話。他說十年后我們會超過索尼,大家嗤之以鼻。他們都以為三星剛剛挺過來,會超過索尼。很可笑,因為當時索尼如日中天。所以大家問他為什么說你能超越索尼。他說,如果消費電子行業沒有數字化變革,我們永遠無法超越索尼。現在我們說十年后可以超越索尼……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數字變革和數字革命的浪潮,我們認為我們有機會超越索尼。結果在2004年,三星的視頻超過了索尼,僅僅用了5年的時間就追上了,遠遠超過了當初的預測。

目前我們的預測不好,基礎研究不好,底子很薄。然后一定要和國外同行比,肯定沒有可比性。我同意。但那是建立一個比較坐標系,這個坐標系是建立在過去100年不變的汽車工業坐標系上的。變速箱,發動機,發電機等等都是過去100年的坐標系。我覺得未來十年這個坐標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因為我們看到了四個變化。

首先是電氣化,發動機變成了電動機。第二是智能化,汽車將成為智能終端。第三是輕量化,車不會像現在這么多零件,會大量集成。第四是分享。這四波變革會改變整個坐標系,那么我們來看看在這個坐標系改變的條件下,中國的企業還有沒有機會。有沒有可能打破那些過去阻礙中國企業超越的因素?我認為有可能被打破。

我個人認為中國汽車工業這20年的“限制”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實并不是中國人或者中國人的愚蠢。我只是覺得國有壟斷機制制約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因為它在各個土地上復制了很多產能,每個省都有幾個工廠,這些工廠相互競爭,自然會導致要素的自由流動。這是一種地方壟斷機制,這是中國汽車工業近十年來沒有進步的原因。這些壟斷可能會被打破。憑什么?現在是重新許可許可的時候了。從現在來看,近幾年發行幾十個新品牌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尤其是蔚來、樂視這樣的公司。蔚來選擇和江淮外包,是生產外包,車型預測完全自己做。另外,車、家、未來都是自建工廠。他們認為現在的工廠都是垃圾,根本不需要,所以需要建設全新的工廠。

原來的限制可能會被打破。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這十年有了很大的飛躍,就是中國的互聯網確實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騰訊、阿里、百度確實有全球競爭力,中國在互聯網應用方面有很大優勢。所以結合汽車革命的四次浪潮,如果能打破壟斷機制,再加上互聯網應用,加上巨大的市場和巨大的資金優勢,我認為中國有機會發揮重大作用。這個行業要想改變,就要用那些先行者。它不在舊系統中。他們也是入侵者。每一次變化,核心都不是按照原來的路徑,它會開始一個新的模式,一個新的戰場,而不是在原來的戰場跟你。"

南京佳緣電動車董事長李輝: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是可能的。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跟高精尖的那一塊比,中國肯定不如外國。汽車真的是由各種部件組成的,哪怕每個子系統都是沉淀技術,這是事實。沒有這個東西,材料和工藝各方面都做不到。

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產業基礎和平臺。主體作用分為很多方面,包括市場主體作用和技術主體作用。你關注哪一個?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我覺得在國內還是有一點可能性的。從技術角度來說,十年之內是不可能的。"

綜合以上大咖的觀點,你是否認同?你的立場和觀點是什么?請在下面的評論區留下你的判斷。第29屆世界電動汽車大會(EVS29)結束后的那個晚上,在蒙特利爾一個安靜的酒吧里,第一電動網邀請了幾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大咖,暢談未來十年中國能否在新能源汽車改革中起到引領作用。……何大咖借助醉酒展開激烈討論,形成了親陣營和反陣營。親陣營有信心未來十年中國將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發展的主要參與者,而反陣營則認為十年后才能在眾多領先者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王者需要更長的時間。以下是這場爭論的實質。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介紹一下參與辯論的大咖:BAIC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平(左三)、無錫新鴻業特種塑料電纜董事長楊雨薇(右一)、深圳新銳科技運營副總裁龔輝(右二)、蘇州凱博易控驅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郝峻青(右三)、智電互動集團董事長龐義成(左一)、南京佳緣電動車董事長李輝(左二)(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公司立場。)

先聽聽反對一方的聲音:

蘇州凱博易控驅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郝:在技術突破被攻克之前,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改變。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我走過更多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中國汽車工業雖然大,但是強嗎?不盡然!現在的電動車也是如此。這種東西有骨氣,我們就沒骨氣。中國有一個行業我覺得很強,那就是高鐵。今天,作為一個投資者,作為一個收購者,我在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一點微妙的變化,那就是中國高鐵牛。電動車廠商可以比高鐵,為什么高鐵牛?真正深入研發的是這個行業。要是中國汽車工業有中國高鐵這樣的團隊就好了。那么,電動車行業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做到最好呢?那就是真正把核心部件的R&D和制造水平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去宣傳數量。電動汽車的發展如何?我們回到本質,先看技術層面,再談規模。規模就是加法。

小心傳統汽車領域發生的事情會在電動車領域重演。個人認為彎道超車是一種投機行為,應該回歸本質,不是數量,而是質量。"

BAIC新能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平:十年就能占據一席之地。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未來十年,我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可以在世界上占據一席之地,但我不認為它可以占據主導地位。因為現在的市場主要靠政策,沒有補貼和政策,電動車在中國可能不會普及,也可能屬于一個未來的產品。國外大車企現在其實也不把它當產品了。如果十年后電動車處于普及狀態,像傳統汽車一樣,市場份額達到10%或20%,已經相當大,滿足了市場需求,那么這就是一個產能。國外車企會把這個當做一件事來做。從現在來看,中國雖然量大,但在產品質量和性能上還有一定差距,只是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中占據了一些位置。

第二,因為我是車商,就汽車而言,我認為汽車需要大量的積累,技術需要長期的積累。中國車企自主研發20年,但和別人還是有差距。為什么?國外很多車企百年后在日產工作十年,所有的工作都要形成一個規劃過程。當然日本人講究這個,很多經驗都儲存在那里。比如目前沒有一家中國車企敢設計底盤,基本都是抄襲,自主研發的很少。沒有人敢成為一個全球平臺的底盤。我們用別人的底盤稍微改動一下吧。你為什么不敢改變?就是因為不知道人為什么要這么做,做這個積累了多少經驗。

汽車的競爭是一種非常微妙的競爭。作為整車,性能比你高一點,成本降低了,所以我有優勢,比你強,性能提升一點需要很多技術的積累,包括零部件。尤其是在這個成熟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核心部件的基礎研究差距很大,短期內我們很難超越。所以,我覺得十年,基本上能占據一席之地。"

深圳新銳科技副總經理龔輝:中國公司應該拿出真正有預研的東西。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中國企業能否在未來十年的電動汽車市場起到決定性作用,有什么影響力?標準是什么?有兩個:巴菲特能投資多少這個行業的公司(以基礎行業來說)。第二個問題,中國有多少公司真的有預研的東西。現在我沒有看到任何公司在做預研,但我看到所有跨國公司今天拿出來的東西只是他們的冰山一角。

我們接觸的公司太多了,日產和寶馬跟新銳科技談供應商資質。寶馬說的是十年后的技術,日產說,雖然我現在還沒進來,但是我現在說的是你政府補貼沒了以后,五年后我進來以后,一旦我的車型發布,五年后我的成本就有競爭優勢了。只要有分寸,就會有利潤。你中國……人們制造汽車,但是你的模型不支持它。只要我降價,你的規模就下來了,但是你不賺錢。這條利潤曲線是平坦的,甚至是下降的。真正的核心是什么?還是技術。但是這項技術將走向何方?你做過前期研究嗎?

所以,基于這樣的認知,新銳科技自己的邏輯就是試圖逃脫這種命運。肯定是這個趨勢。國內的一些企業肯定是逃了。我們正以這種方式思考。第一,我們的技術是原創的,我們一直堅持。第二,什么時候可以用全球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想法是,先把國內市場做起來,自己能養活自己。我們應該先把這個產品拿出來用,因為這個市場是有需求的,不管這個需求是國家催促的,還是怎么來的,但是我們總是告訴自己下一步該怎么做。下一步的唯一目標就是進入全球產業鏈。不進入,永遠沒有出路,僅僅依靠國內市場,永遠沒有出路。為什么?你把自己養肥了,卻沒有把自己養肥。因為不跟他們一起玩,同臺競技,你的預研就上不來了。

所以我說這里有兩個最重要的作用,預研其實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

鑒于非常現實的憂慮,積極的觀點給人以極大的信心:

無錫新鴻業特種塑料電纜董事長楊雨薇:中國有可能用市場換技術。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我覺得不一定是十年,但肯定有可能。新鴻業在幾個細分市場都有電纜制造和供應的涉足,2007年開始進入太陽能光伏電纜領域,正好是國內太陽能行業如火如荼的時候,就像現在的電動車行業,當時國外太陽能電池行業的技術領先國內。但今天,全球太陽能的十大電池行業大多是中國企業,其核心制造在中國。現在即使是光伏原材料、核心部件或設備,國內廠商也占據重要地位,這在過去大多依賴進口。

其實我們說電動車的發展,我覺得中國最有底氣的就是巨大的市場支持。新鴻業現在進入的機械臂電纜市場也是如此。2014年,中國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元年,恰好是電動車,也可以說是電動車產業發展的元年。2014年以來,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蓬勃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但產業進步是趨勢,巨大的消費市場(即使是政府推動的)會促進這個地區的制造業升級。以目前中國電動汽車的產業產能,龐大的終端消費將推動中國電動汽車整個產業水平的快速提升。

所以中國的電動車行業在未來能不能起到引領作用,不一定是十年,但是我們非常有信心,中國制造沒有引領關鍵行業是突破不了的。比如高鐵的成功會帶動很多行業,電動車的成功會影響國內核心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這一點很重要。

在中國傳統汽車工業的基礎上,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一定會像高鐵、太陽能光伏一樣,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名片。"

支點互動集團董事長龐義成:原來的限制可能會被打破。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我想先分享一個案例,98年金融危機,當時韓國幾乎崩潰,一群中國作者去韓國參觀三星電子。當時我記得三星電子的老板說過一句話。他說十年后我們會超過索尼,大家嗤之以鼻。他們都以為三星剛剛挺過來,會超過索尼。很可笑,因為當時索尼如日中天。所以大家問他為什么說你能超越索尼。他說,如果消費電子行業沒有數字化變革,我們永遠無法超越索尼。現在我們說十年后可以超越索尼……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數字變革和數字革命的浪潮,我們認為我們有機會超越索尼。結果在2004年,三星的視頻超過了索尼,僅僅用了5年的時間就追上了,遠遠超過了當初的預測。

目前我們的預測不好,基礎研究不好,底子很薄。然后一定要和國外同行比,肯定沒有可比性。我同意。但那是建立一個比較坐標系,這個坐標系是建立在過去100年不變的汽車工業坐標系上的。變速箱,發動機,發電機等等都是過去100年的坐標系。我覺得未來十年這個坐標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因為我們看到了四個變化。

首先是電氣化,發動機變成了電動機。第二是智能化,汽車將成為智能終端。第三是輕量化,車不會像現在這么多零件,會大量集成。第四是分享。這四波變革會改變整個坐標系,那么我們來看看在這個坐標系改變的條件下,中國的企業還有沒有機會。有沒有可能打破那些過去阻礙中國企業超越的因素?我認為有可能被打破。

我個人認為中國汽車工業這20年的“限制”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實并不是中國人或者中國人的愚蠢。我只是覺得國有壟斷機制制約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因為它在各個土地上復制了很多產能,每個省都有幾個工廠,這些工廠相互競爭,自然會導致要素的自由流動。這是一種地方壟斷機制,這是中國汽車工業近十年來沒有進步的原因。這些壟斷可能會被打破。憑什么?現在是重新許可許可的時候了。從現在來看,近幾年發行幾十個新品牌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尤其是蔚來、樂視這樣的公司。蔚來選擇和江淮外包,是生產外包,車型預測完全自己做。另外,車、家、未來都是自建工廠。他們認為現在的工廠都是垃圾,根本不需要,所以需要建設全新的工廠。

原來的限制可能會被打破。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這十年有了很大的飛躍,就是中國的互聯網確實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騰訊、阿里、百度確實有全球競爭力,中國在互聯網應用方面有很大優勢。所以結合汽車革命的四次浪潮,如果能打破壟斷機制,再加上互聯網應用,加上巨大的市場和巨大的資金優勢,我認為中國有機會發揮重大作用。這個行業要想改變,就要用那些先行者。它不在舊系統中。他們也是入侵者。每一次變化,核心都不是按照原來的路徑,它會開始一個新的模式,一個新的戰場,而不是在原來的戰場跟你。"

南京佳緣電動車董事長李輝: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是可能的。

Nissan, BMW, Weilai, Jianghuai, Future

“和高精尖的那一塊比,中國肯定不如外國。汽車真的是由各種部件組成的,哪怕每個子系統都是沉淀技術,這是事實。沒有這個東西,材料和工藝各方面都做不到。

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產業基礎和平臺。主體作用分為很多方面,包括市場主體作用和技術主體作用。你關注哪一個?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我覺得在國內還是有一點可能性的。從技術角度來說,十年之內是不可能的。"

綜合以上大咖的觀點,你是否認同?你的立場和觀點是什么?請在下面的評論區留下你的判斷。

標簽:日產寶馬蔚來江淮前途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未來汽車開發者 | 李想詮釋造車三部曲:從車聯網到人工智能

編者:第一電動網日前發起“重新定義汽車”未來汽車開發者計劃,面向全球征集最具顛覆性的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汽車共享等創新技術和項目。

1900/1/1 0:00:00
十堰市首批300輛純電動物流車上線運營

6月26日上午,十堰首批300輛純電動物流車上線運營推介簽約大會在東風特汽十堰專用車有限公司舉行。副市長杜海洋,東風特種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元紅、黨委書記秦捷出席大會。

1900/1/1 0:00:00
安慶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PPP項目落地

日前,全國首個地市級全區域特許經營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PPP項目在安慶簽約。

1900/1/1 0:00:00
戴姆勒將推出新電動汽車品牌:9月登場

據德國媒體《商報》報道,戴姆勒集團正在計劃推出全新的純電動車品牌,來對抗寶馬i電動汽車。即將推出的新品牌會覆蓋奔馳全新純電動汽車及其姊妹品牌Smart旗下現有電動汽車。

1900/1/1 0:00:00
EV晨報 | 比亞迪在滬新能源車補貼減半;北京新能源指標告急;北汽將建百座換電站...

1、比亞迪在滬銷售新能源車補貼額將減少一半根據《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暫行辦法2016年修訂》,根據累計銷量采取補助退坡的機制。

1900/1/1 0:00:00
一周熱點 | 第四批動力電池企業目錄公示;河南將推廣15.6萬輛新能源車

1、工信部公示第四批動力電池企業目錄中航鋰電微宏超威等32家入選6月20日,第一電動網從工信部官網獲悉,《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第四批公示名單發布,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