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銷量狂飆4倍背后:2016電動車面臨三大隱憂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我判斷2016年電動汽車將發生重大安全事故。”1月16日,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康迪電動汽車董事長胡曉明給飆升的電動汽車行業潑了一盆冷水。

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稱,去年中國共生產37.9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4倍。新能源汽車就像一場盛宴。蘋果、谷歌等巨頭,以及蔚來、樂視、未來、途馳、凌云等IT公司,也涌現出多氟電池、宜興電動車等多個行業跨界電動車公司。

有些人認為去年是一道開胃菜,將來會更受歡迎。但以胡曉明為代表的另一種觀點認為,當前市場的諸多亂象可能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出現波折,必須引起重視。

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隱憂一般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銷量主要來自政策推動;二是缺乏技術,充電基礎、購買支持等政策拉得太快,可能造成安全風險;第三,與國外品牌的技術差距很大,不僅在動力系統,在智能化和車聯化系統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

康迪電動汽車是去年這場盛宴的受益者,銷量達到25000輛。然而,胡曉明對今年的預期持悲觀態度。“我不知道今年,我們以后再做。”。你想對現在正在做的許多事情放松嗎?"

Chery, Beijing, Han, Jianghuai, Tesla

抓住最后的機會?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量14.2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量6.36萬輛,增長3倍;純電動商用車產量14.79萬輛,同比增長8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量2.46萬輛,增長79%。

“跨越式發展達到了令人驚訝的水平,因為增長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中國汽車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說。

飆升的增長始于2015年10月,原因可歸因于各地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任務期即將到來,將在2015年底進行采購以完成任務。

這是悲觀主義的證明,并非完全不合理。“為什么在2013年和2014年沒有傲慢?我認為今年的銷售額會下降,因為許多促銷目標可能會推遲到2020年。”胡曉明說。

但大多數企業并不這么認為。原因是,除了行政促銷任務推動的銷售額外,行政指導和市場主導的消費也在形成。“今年我沒什么好擔心的。依法辦事沒有問題。北京已經限購了。北京有6萬個新能源指標。你還害怕沒人要車嗎?”江淮乘用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張金漢說。

高速增長的預期反映在汽車公司的銷售目標上。知豆去年銷售了3萬輛,今年的目標是5萬輛,影響了6萬輛,預計銷量翻了一番。

奇瑞和北汽都計劃大踏步前進。奇瑞去年銷售了1.5萬輛新能源汽車,今年的目標是5萬輛;

北汽去年銷量為2萬輛,今年的目標是7萬輛。

許多車企將今年定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最重要的一年。一旦市場開放,電動汽車的規模經濟將在未來幾年得到體現。知豆、奇瑞和北汽都將年銷量目標定在5萬輛以上,這意味著明年有望完成初步規模。

“通過增加數量,進行成本管理。”張金漢認為。在前期準備階段,車企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技術上,第二階段是規模和成本的競爭,這是大規模市場化的必要渠道。

背后的三大隱憂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推進,電動汽車行業出現了許多新進入者。事實上,一些已經停產的汽車公司具有汽車生產資質,被收購后從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

電動汽車行業是否過熱再次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這種情況類似于20年前傳統乘用車在中國起步,許多公司進入這個行業的情況。在過去的七年里,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在推動汽車的集中化,并提倡并購。目前,12大汽車集團已經集中了95%的銷售額。然而,汽車生產仍然過于分散,無法與汽車生產集中的美國、日本和德國等汽車強國競爭。

汽車技術需要大量的資本和人才來推動。“百花爭鳴”的直接后果是難以實現技術領先。在電動汽車的技術層面,當前消費市場最關心的是充電能否更快、續航里程能否更長。

“第一個是基于電池在充電時的適應性,第二個是散熱管理。如果可充電電池的熱量能夠更好地從電池中去除,充電時間可以更快地縮短。”ATL首席技術官Robert Galyen說。目前,國內的電池技術在這兩個方面都輸給了發達國家的電池技術。

另一個擔憂是,國家政策對充電設施的快速推廣可能會帶來安全風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下發文件,所有公共停車庫必須配備10%的充電設施,所有新建的必須配備100%的充電設施。”胡曉明認為,技術沒有得到充分認可,建得太多太快,事故很難避免。特斯拉最近有一輛汽車在充電時起火。

另一個問題是電池的安全性。車企很清楚,要提高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就必須迅速推動電池技術的發展。“電池的能量密度正在迅速增加,但能量積累是一個障礙。能量越高,風險越大。這是一把雙刃劍。”胡曉明說。

目前,國產電池的能量密度約為每公斤180瓦,通過現有技術手段達到每公斤300瓦的目標。應用到整車上,行駛里程可以達到300多公里。

但即使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胡曉明對電池的使用壽命仍然心存疑慮。“電池會有問題。現在電池保證5年或10年。如果你談論它,你可能會不滿意。你可以在這里想想,誰的手機電池使用了3年,手機的使用環境是什么,汽車的使用環境又是什么?”

基于這些隱憂,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最大問題是發達國家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已經領先于許多國內車企。“在剛剛結束的CES展會上,海外公司制造的綠色新能源汽車和車載電動系統真的令人驚嘆。”知豆電動汽車銷售副總經理陳括說。“我判斷,2016年電動汽車將發生重大安全事故。”1月16日,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康迪電動汽車董事長胡曉明給飆升潑了一盆冷水……

g電動汽車行業。

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稱,去年中國共生產37.9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4倍。新能源汽車就像一場盛宴。蘋果、谷歌等巨頭,以及蔚來、樂視、未來、途馳、凌云等IT公司,也涌現出多氟電池、宜興電動車等多個行業跨界電動車公司。

有些人認為去年是一道開胃菜,將來會更受歡迎。但以胡曉明為代表的另一種觀點認為,當前市場的諸多亂象可能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出現波折,必須引起重視。

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隱憂一般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銷量主要來自政策推動;二是缺乏技術,充電基礎、購買支持等政策拉得太快,可能造成安全風險;第三,與國外品牌的技術差距很大,不僅在動力系統,在智能化和車聯化系統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

康迪電動汽車是去年這場盛宴的受益者,銷量達到25000輛。然而,胡曉明對今年的預期持悲觀態度。“我不知道今年,我們以后再做。”。你想對現在正在做的許多事情放松嗎?"

Chery, Beijing, Han, Jianghuai, Tesla

抓住最后的機會?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量14.2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量6.36萬輛,增長3倍;純電動商用車產量14.79萬輛,同比增長8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量2.46萬輛,增長79%。

“跨越式發展達到了令人驚訝的水平,因為增長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中國汽車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說。

飆升的增長始于2015年10月,原因可歸因于各地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任務期即將到來,將在2015年底進行采購以完成任務。

這是悲觀主義的證明,并非完全不合理。“為什么在2013年和2014年沒有傲慢?我認為今年的銷售額會下降,因為許多促銷目標可能會推遲到2020年。”胡曉明說。

但大多數企業并不這么認為。原因是,除了行政促銷任務推動的銷售額外,行政指導和市場主導的消費也在形成。“今年我沒什么好擔心的。依法辦事沒有問題。北京已經限購了。北京有6萬個新能源指標。你還害怕沒人要車嗎?”江淮乘用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張金漢說。

高速增長的預期反映在汽車公司的銷售目標上。知豆去年銷售了3萬輛,今年的目標是5萬輛,影響了6萬輛,預計銷量翻了一番。

奇瑞和北汽都計劃大踏步前進。奇瑞去年銷售了1.5萬輛新能源汽車,今年的目標是5萬輛;

北汽去年銷量為2萬輛,今年的目標是7萬輛。

許多車企將今年定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最重要的一年。一旦市場開放,電動汽車的規模經濟將在未來幾年得到體現。知豆、奇瑞和北汽都將年銷量目標定在5萬輛以上,這意味著明年有望完成初步規模。

“通過增加數量,進行成本管理。”張金漢認為。在前期準備階段,車企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技術上,第二階段是規模和成本的競爭,這是大規模市場化的必要渠道。

背后的三大隱憂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推進,電動汽車行業出現了許多新進入者。事實上,一些已經停產的汽車公司具有汽車生產資質,被收購后從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

電動汽車行業是否過熱再次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這種情況類似于20年前傳統乘用車在中國起步,許多公司進入這個行業的情況。在過去的七年里,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在推動汽車的集中化,并提倡并購。目前,12大汽車集團已經集中了95%的銷售額。然而,汽車生產仍然過于分散,無法與汽車生產集中的美國、日本和德國等汽車強國競爭。

汽車技術需要大量的資本和人才來推動。“百花爭鳴”的直接后果是難以實現技術領先。在電動汽車的技術層面,當前消費市場最關心的是充電能否更快、續航里程能否更長。

“第一個是基于電池在充電時的適應性,第二個是散熱管理。如果可充電電池的熱量能夠更好地從電池中去除,充電時間可以更快地縮短。”ATL首席技術官Robert Galyen說。目前,國內的電池技術在這兩個方面都輸給了發達國家的電池技術。

另一個擔憂是,國家政策對充電設施的快速推廣可能會帶來安全風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下發文件,所有公共停車庫必須配備10%的充電設施,所有新建的必須配備100%的充電設施。”胡曉明認為,技術沒有得到充分認可,建得太多太快,事故很難避免。特斯拉最近有一輛汽車在充電時起火。

另一個問題是電池的安全性。車企很清楚,要提高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就必須迅速推動電池技術的發展。“電池的能量密度正在迅速增加,但能量積累是一個障礙。能量越高,風險越大。這是一把雙刃劍。”胡曉明說。

目前,國產電池的能量密度約為每公斤180瓦,通過現有技術手段達到每公斤300瓦的目標。應用到整車上,行駛里程可以達到300多公里。

但即使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胡曉明對電池的使用壽命仍然心存疑慮。“電池會有問題。現在電池保證5年或10年。如果你談論它,你可能會不滿意。你可以在這里想想,誰的手機電池使用了3年,手機的使用環境是什么,汽車的使用環境又是什么?”

基于這些隱憂,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最大問題是發達國家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已經領先于許多國內車企。“在剛剛結束的CES展會上,海外公司制造的綠色新能源汽車和車載電動系統真的令人驚嘆。”知豆電動汽車銷售副總經理陳括說。

標簽:奇瑞北京江淮特斯拉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超越國標 深圳龍友科技推出EV充電接口連接器

2015年剛剛過去,年產新能源汽車379萬輛的數字令人驚嘆。新能源汽車整車市場的紅火也拉動了對相關零部件的巨大需求。充電口連接器是電動汽車的必備,但是市場良莠不齊,影響了消費者體驗。

1900/1/1 0:00:00
比亞迪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近6.2萬臺

據比亞迪官方數據,2015年全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近62萬臺,同比增長2347。其中秦去年賣出32萬臺,同比增長1163,自上市以來累計銷量近47萬臺。

1900/1/1 0:00:00
2016年中國電動車銷量排行榜預測:比亞迪唐奪冠

海外媒體EVSalesBlog日前對2016年中國電動車型號銷量進行了預測,2015年新上市的比亞迪唐被看好拿下冠軍,年銷量或可達到75萬輛。

1900/1/1 0:00:00
2015年動力電池十強企業榜單:比亞迪居首

根據機動車出廠合格證統計,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指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最終產量約為374357輛,與工信部此前公布的約為379萬輛有少許出入。

1900/1/1 0:00:00
牧康2016年戰略合作暨300輛新能源物流車交車儀式在江蘇奧新公司舉行

為了響應綠色末端物流配送體系在郵政快遞、電子商務末端物流等領域推廣應用新能源純電動物流車背景下,

1900/1/1 0:00:00
北汽新能源EX200曝光 衛藍之夜開啟衛藍行動3.0時代

1月18日,“衛藍之夜北汽新能源2016年營銷價值鏈伙伴大會”在北京舉辦,乘衛藍先鋒10、衛藍眾享2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