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再次發文,對《中國制造2025》進行了詳細解讀。其中有很多關于“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干貨,還有很多信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根據規劃,到2025年,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在國內市場的占比將超過80%。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2025年,我國將掌握自動駕駛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建立相對完整的智能網聯車輛自主研發體系、生產支撐體系和產業集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1.工業化取得重大進展。到2020年,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突破1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比超過70%;到2025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為3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比超過80%。
2、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到2020年,打造明星車型,躋身全球銷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車批量出口;到2025年,兩家汽車制造商的銷量將進入全球前十。海外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10%。
3、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占國內市場的80%;到2025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將實現批量出口。
4.逐步實現車輛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實現車輛與設施之間的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將實現區域試點。
燃料電池汽車
1.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逐步實現國產化。到2020年,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量產的質量控制和保障能力;到2025年,實現高質量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國產化和批量供應。
2.燃料電池組和整車的性能逐步提高。到2020年,燃料電池堆的使用壽命將達到5000小時,功率密度將超過2.5千瓦/升,車輛耐久性將達到15萬公里,續航里程將達到500公里,加氫時間將達到3分鐘,冷啟動溫度將低于30℃。到2025年,燃料電池堆系統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將大幅提高,與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并實現量產和市場推廣。
3.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將生產和示范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
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營。
節能汽車
到2020年,新型乘用車(包括新能源乘用車)的整體油耗將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將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新型商用車油耗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智能網聯汽車
到2020年,掌握智能輔助駕駛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初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產支撐體系。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建立相對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支撐體系和產業集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1.開發一個集成的純電動平臺。
2.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和增程發動機。
3.下一代鋰離子電力電池和新系統動力電池的開發和產業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電力驅動系統,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
4.基于大數據系統的智能汽車產業鏈建設,突破車聯網應用、信息融合、車輛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
燃料電池汽車
1.燃料電池催化劑、質子交換膜、復寫紙、膜電極組件、雙極板等關鍵材料的量產能力建設和質量控制技術研究。
2.燃料電池堆系統可靠性改進和工程化水平研究。
3.汽車、備用電源、深海潛水器等燃料電池通用化技術研究。
4.燃料電池汽車可靠性改進和成本控制技術。
節能汽車
1.車輛輕量化技術,低滾動阻力輪胎,車身造型優化設計。
2.高壓共軌柴油機、汽油機氣缸直噴、均質燃燒和渦輪增壓等高效發動機可以提高熱能轉換效率。
3.商用車自動控制機械變速器、高效變速器、節能空調、啟停技術和制動能量回收技術的研究與優化。
智能網聯汽車
1.基于車輛聯網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在現有Telmatics系統的基礎上,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2.公共交通和運營車輛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
3.搭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車道偏離警告系統、盲區警告系統、駕駛員疲勞警告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和預測性緊急制動系統,它們可以提供至少兩種可以一起操作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適應巡航控制(ACC)和車道偏離警告的組合,以減輕駕駛員的負擔。減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減少10%以上的交通死亡。
4.搭載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結構化道路和各種道路下的自動駕駛系統,它可以執行完整的安全關鍵駕駛功能,在整個駕駛過程中檢測路況,實現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最高安全速度達到120公里/小時,綜合能耗降低10%以上,排放減少20%以上。
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
主要路徑
(a)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支撐。
(二)搭建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強優勢技術共享和應用,共同批量供應共性技術和零部件……
s
(3) 完善標準法規體系,增強檢測評價能力,加強對產品的事中事后監管。
(4)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
(5) 加強國際合作和國際化。
以下是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系列規劃全文:“中國制造2022”提出“節能與新能量汽車”為重點發展領域,明確“繼續支持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信息化、智能化的核心技術。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產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發展戰略為中國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汽車產業是制造強國戰略的必然選擇。
從制造業大國的角度來看,汽車工業因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對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而被列為國家戰略競爭產業。以汽車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持續了一百多年,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制造業大國都是汽車強國。當前,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全球技術創新和經濟復蘇日益活躍,汽車產業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能源等技術創新最全面、最大規模的載體和平臺,新材料和新設備涉及第三次工業革命,因此再次成為工業革命和工業化水平的代表性產業。
無論是創新驅動,還是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規模效應和產業關聯性的汽車產業都應該是一個戰略性產業。中國汽車工業增加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3%,與汽車強國4%的水平相去甚遠。原因是我們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制造而非創造,因此一個更強大的汽車產業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同時,汽車產業強大的產業關聯性和驅動力也是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水平的集中體現。
二是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1) 對汽車產業在制造強國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重要戰略地位認識不足,缺乏清晰、系統、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戰略和頂層設計。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但汽車產業發展戰略仍不明確,缺乏系統完整的汽車強國戰略。汽車產業政策的不可持續性導致國內汽車市場波動較大,企業產能要么難以適應,要么閑置,加劇了國內市場的低水平競爭,使產業大而不強。
(2) 關鍵核心技術由人掌握,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目前,我國主要汽車集團尚未完全掌握乘用車平臺技術、發動機系統和新能源電池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和能力。
(C) 缺乏基礎研究的共性技術平臺和創新體系支撐。目前,中國已初步建立起政府與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然而,由于產業組織結構、企業規模和治理模式等諸多因素,對基礎共性技術的研究仍然薄弱。此外,不存在跨行業、跨領域和……
oss技術協調管理機制。
(D) 傳統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較弱,供應鏈體系不完善,制約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由于我國傳統汽車及相關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研發投入強度相對較弱,相關產業鏈不完善,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關鍵零部件依賴國外,制約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5) 商業運營模式、人文等軟環境發展滯后,培育自主品牌仍需時間。目前,汽車行業主導的商業模式仍不確定,汽車文化環境建設滯后。同時,國內汽車的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性能仍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缺乏核心競爭力。
第三,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隨著全球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能源、環境和安全的壓力越來越大。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汽車行業必須解決世界公認的能源、污染、安全和擁堵四大公害。低碳、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汽車被認為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提出了汽車低碳、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目標,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發展的背景下,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和跨行業協同融合,加快汽車產業轉型。
在低碳方面,主要汽車發達國家基本提出了2020年乘用車油耗達到5L/100公里、2025年達到4L/100公里的目標。
在電動化方面,在各國政府的積極推動和主要汽車制造商的努力下,基于動力電池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正在加快。2014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30萬輛。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到2030年,電動汽車將占全球汽車銷量的30%。
在智能化方面,世界先進國家已經將汽車工業的藍圖定義為基于網絡實現設計、制造和服務一體化的數字模型。例如,德國工業4.0明確了基于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設施和制造服務的信息和物理集成系統,并明確了推動從汽車機電一體化到智能駕駛的信息和實體集成的時間表。2050年,歐盟計劃形成一個集成智能和互聯汽車的交通區,互聯汽車將于2015年上市。
2014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439萬輛,截至2014年底,汽車銷量為1.45億輛。近年來,中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度接近60%,交通運輸部門的石油消費占比近50%,其中汽車消費占比接近80%。與此同時,城市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突出,汽車已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因此,汽車工業肩負著改善交通、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的重要責任。中國汽車工業迫切需要發展節能新能源汽車,實現低碳、電動、智能化發展。根據中國汽車產業的現狀,在現有汽車產業基礎上,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節能減排法規的推動下,有可能形成低碳、信息化、,“十三五”期間智能節能和新型節能汽車優勢領域。
四是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1) 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1.工業化取得重大進展。到2020年……
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突破1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比超過70%;到2025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為3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比超過80%。
2、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到2020年,打造明星車型,躋身全球銷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車批量出口;到2025年,兩家汽車制造商的銷量將進入全球前十。海外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10%。
3、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占國內市場的80%;到2025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將實現批量出口。
4.逐步實現車輛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實現車輛與設施之間的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將實現區域試點。
(2) 燃料電池汽車
1.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逐步實現國產化。到2020年,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量產的質量控制和保障能力;到2025年,實現高質量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國產化和批量供應。
2.燃料電池組和整車的性能逐步提高。5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再次發文,對《中國制造2025》進行了詳細解讀。其中有很多關于“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干貨,還有很多信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根據規劃,到2025年,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在國內市場的占比將超過80%。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2025年,我國將掌握自動駕駛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建立相對完整的智能網聯車輛自主研發體系、生產支撐體系和產業集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1.工業化取得重大進展。到2020年,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突破1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比超過70%;到2025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為3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比超過80%。
2、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到2020年,打造明星車型,躋身全球銷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車批量出口;到2025年,兩家汽車制造商的銷量將進入全球前十。海外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10%。
3、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占國內市場的80%;到2025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將實現批量出口。
4.逐步實現車輛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實現車輛與設施之間的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將實現區域試點。
燃料電池汽車
1.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逐步實現國產化。到2020年,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量產的質量控制和保障能力;
到2025年,實現高質量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國產化和批量供應。
2.燃料電池組和整車的性能逐步提高。到2020年,燃料電池堆的使用壽命將達到5000小時,功率密度將超過2.5千瓦/升,車輛耐久性將達到15萬公里,續航里程將達到500公里,加氫時間將達到3分鐘,冷啟動溫度將低于30℃。到2025年,燃料電池堆系統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將大幅提高,與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并實現量產和市場推廣。
3.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將生產和示范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
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營。
節能汽車
到2020年,新型乘用車(包括新能源乘用車)的整體油耗將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將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新型商用車油耗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智能網聯汽車
到2020年,掌握智能輔助駕駛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初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產支撐體系。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建立相對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支撐體系和產業集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1.開發一個集成的純電動平臺。
2.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和增程發動機。
3.下一代鋰離子電力電池和新系統動力電池的開發和產業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電力驅動系統,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
4.基于大數據系統的智能汽車產業鏈建設,突破車聯網應用、信息融合、車輛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
燃料電池汽車
1.燃料電池催化劑、質子交換膜、復寫紙、膜電極組件、雙極板等關鍵材料的量產能力建設和質量控制技術研究。
2.燃料電池堆系統可靠性改進和工程化水平研究。
3.汽車、備用電源、深海潛水器等燃料電池通用化技術研究。
4.燃料電池汽車可靠性改進和成本控制技術。
節能汽車
1.車輛輕量化技術,低滾動阻力輪胎,車身造型優化設計。
2.高壓共軌柴油機、汽油機氣缸直噴、均質燃燒和渦輪增壓等高效發動機可以提高熱能轉換效率。
3.商用車自動控制機械變速器、高效變速器、節能空調、啟停技術和制動能量回收技術的研究與優化。
智能網聯汽車
1.基于車輛聯網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在現有Telmatics系統的基礎上,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2.公共交通和運營車輛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
3.搭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車道偏離警告系統、盲區警告系統、駕駛員疲勞警告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和預測性緊急制動系統,它們可以提供至少兩種可以一起操作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適應巡航控制(ACC)和車道偏離警告的組合,以減輕駕駛員的負擔。減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減少10%以上的交通死亡。
4.搭載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結構化道路和各種道路下的自動駕駛系統,它可以執行完整的安全關鍵駕駛功能,在整個駕駛過程中檢測路況,實現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最高安全速度達到120公里/小時,綜合能耗降低10%以上,排放減少20%以上。
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
主要路徑
(a)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支撐。
(二)搭建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強優勢技術共享和應用,共同批量供應共性技術和零部件……
s
(3) 完善標準法規體系,增強檢測評價能力,加強對產品的事中事后監管。
(4)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
(5) 加強國際合作和國際化。
以下是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系列規劃全文:“中國制造2022”提出“節能與新能量汽車”為重點發展領域,明確“繼續支持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信息化、智能化的核心技術。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產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發展戰略為中國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汽車產業是制造強國戰略的必然選擇。
從制造業大國的角度來看,汽車工業因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對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而被列為國家戰略競爭產業。以汽車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持續了一百多年,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制造業大國都是汽車強國。當前,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全球技術創新和經濟復蘇日益活躍,汽車產業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能源等技術創新最全面、最大規模的載體和平臺,新材料和新設備涉及第三次工業革命,因此再次成為工業革命和工業化水平的代表性產業。
無論是創新驅動,還是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規模效應和產業關聯性的汽車產業都應該是一個戰略性產業。中國汽車工業增加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3%,與汽車強國4%的水平相去甚遠。原因是我們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制造而非創造,因此一個更強大的汽車產業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同時,汽車產業強大的產業關聯性和驅動力也是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水平的集中體現。
二是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1) 對汽車產業在制造強國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重要戰略地位認識不足,缺乏清晰、系統、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戰略和頂層設計。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但汽車產業發展戰略仍不明確,缺乏系統完整的汽車強國戰略。汽車產業政策的不可持續性導致國內汽車市場波動較大,企業產能要么難以適應,要么閑置,加劇了國內市場的低水平競爭,使產業大而不強。
(2) 關鍵核心技術由人掌握,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目前,我國主要汽車集團尚未完全掌握乘用車平臺技術、發動機系統和新能源電池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和能力。
(C) 缺乏基礎研究的共性技術平臺和創新體系支撐。目前,中國已初步建立起政府與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然而,由于產業組織結構、企業規模和治理模式等諸多因素,對基礎共性技術的研究仍然薄弱。此外,不存在跨行業、跨領域和……
oss技術協調管理機制。
(D) 傳統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較弱,供應鏈體系不完善,制約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由于我國傳統汽車及相關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研發投入強度相對較弱,相關產業鏈不完善,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關鍵零部件依賴國外,制約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5) 商業運營模式、人文等軟環境發展滯后,培育自主品牌仍需時間。目前,汽車行業主導的商業模式仍不確定,汽車文化環境建設滯后。同時,國內汽車的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性能仍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缺乏核心競爭力。
第三,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隨著全球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能源、環境和安全的壓力越來越大。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汽車行業必須解決世界公認的能源、污染、安全和擁堵四大公害。低碳、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汽車被認為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提出了汽車低碳、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目標,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發展的背景下,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和跨行業協同融合,加快汽車產業轉型。
在低碳方面,主要汽車發達國家基本提出了2020年乘用車油耗達到5L/100公里、2025年達到4L/100公里的目標。
在電動化方面,在各國政府的積極推動和主要汽車制造商的努力下,基于動力電池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正在加快。2014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30萬輛。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到2030年,電動汽車將占全球汽車銷量的30%。
在智能化方面,世界先進國家已經將汽車工業的藍圖定義為基于網絡實現設計、制造和服務一體化的數字模型。例如,德國工業4.0明確了基于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設施和制造服務的信息和物理集成系統,并明確了推動從汽車機電一體化到智能駕駛的信息和實體集成的時間表。2050年,歐盟計劃形成一個集成智能和互聯汽車的交通區,互聯汽車將于2015年上市。
2014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439萬輛,截至2014年底,汽車銷量為1.45億輛。近年來,中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度接近60%,交通運輸部門的石油消費占比近50%,其中汽車消費占比接近80%。與此同時,城市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突出,汽車已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因此,汽車工業肩負著改善交通、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的重要責任。中國汽車工業迫切需要發展節能新能源汽車,實現低碳、電動、智能化發展。根據中國汽車產業的現狀,在現有汽車產業基礎上,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節能減排法規的推動下,有可能形成低碳、信息化、,“十三五”期間智能節能和新型節能汽車優勢領域。
四是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1) 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1.工業化取得重大進展。到2020年……
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突破1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比超過70%;到2025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為3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比超過80%。
2、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到2020年,打造明星車型,躋身全球銷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車批量出口;到2025年,兩家汽車制造商的銷量將進入全球前十。海外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10%。
3、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占國內市場的80%;到2025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將實現批量出口。
4.逐步實現車輛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實現車輛與設施之間的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將實現區域試點。
(2) 燃料電池汽車
1.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逐步實現國產化。到2020年,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量產的質量控制和保障能力;到2025年,實現高質量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國產化和批量供應。
2.燃料電池組和整車的性能逐步提高。到2020年,燃料電池堆的使用壽命將達到5000小時,功率密度將超過2.5千瓦/升,車輛耐久性將達到15萬公里,續航里程將達到500公里,加氫時間將達到3分鐘,冷啟動溫度將低于30℃。到2025年,燃料電池堆系統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將大幅提高,與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并實現量產和市場推廣。
3.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將生產和示范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
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營。
(3) 節能汽車
到2020年,新型乘用車(包括新能源乘用車)的整體油耗將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將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新型商用車油耗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 智能網聯汽車
到2020年,掌握智能輔助駕駛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初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產支撐體系。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建立相對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支撐體系和產業集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五、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1) 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純電動汽車是指動力系統主要由儲能電池和驅動電機組成,從電網中獲取電力,并通過儲能電池向驅動電機提供電能的汽車。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是一種可以通過外部電源為其儲能裝置充電的混合動力汽車,具有純電動駕駛模式。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主要在以下重點領域開展工作:
1.開發一個集成的純電動平臺。開發高度集成的電動集成底盤產品技術、高度集成的電池系統、高效高度集成的電驅動總成、主動懸架系統、線控轉向/制動系統和集成控制系統,實現車輛操縱穩定性、電池組安全保護和輕量化底盤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2.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和增程發動機。開發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發展離合器、電機和變速箱的集成開發、混合動力系統控制和集成技術。重點發展新型結構發動機和高效高密度發電機,研究高效發動機與發電機一體化的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增程器系統的自主開發和配套能力。
3.下一代鋰離子電力電池和新系統動力電池的開發和產業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電力驅動系統,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建立健全下一代鋰離子電池和新系統動力電池的產業鏈,如富鋰層氧化物正極材料/硅基合金系統鋰離子電池、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和鋰硫電池,推動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重量輕且小型化的驅動電機。
4.基于大數據系統的智能汽車產業鏈建設,突破車聯網應用、信息融合、車輛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建立基于大數據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產支撐體系,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突破環境感知、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等關鍵技術,信息支撐平臺與協同通信技術、智能決策與智能線路控制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整車集成技術、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技術。
(2) 燃料電池汽車
燃料電池汽車是指利用空氣中氫氣和氧氣在催化劑作用下發生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能作為主要動力源的汽車。以燃料電池汽車為重點,我們將主要在以下關鍵領域開展工作:
1.燃料電池催化劑、質子交換等關鍵材料的量產能力建設和質量控制技術研究……
e膜、碳紙、膜電極組件和雙極板。我們將開展低鉑催化劑、復合膜、擴散層(碳紙、碳纖維布)、高性能和高耐受性的質子交換膜材料、高可靠性和低鉑負載的膜電極(MEA)的開發和質量控制技術研究,以及用于高功率密度電抗器的具有高性能和可靠性的金屬雙極板,從而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
2.燃料電池堆系統可靠性改進和工程化水平研究。提高催化劑及其載體的抗氧化性,提高質子膜的機械和化學穩定性;改進燃料電池材料的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提高堆的設計水平;驗證堆的使用壽命,解決車輛運行條件下堆的均勻性問題;結合車輛的動態運行特性,對系統級運行和工況進行了優化;實現系統級壽命驗證和參數表征,提高產品級壽命;提高系統組件的可靠性,并進行系統可靠性分析和設計改進。
3.汽車、備用電源、深海潛水器等燃料電池通用化技術研究。開展燃料電池通用化技術研究。2020年,我們將解決關鍵技術問題,開發新一代金屬雙極板堆。到2025年,我們將完成商業產品的全產業鏈建設。
4.燃料電池汽車可靠性改進和成本控制技術。對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進行集成和優化,提高燃料電池汽車的可靠性;推進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膜、復寫紙、催化劑、MEA、雙極板等)和關鍵系統部件(空氣壓縮機、膜加濕器、電磁閥、車載70MPa氫瓶等)的國產化,開發超低鉑和非鉑催化劑,降低材料成本,推進燃料電池系統的產品化和工程化,實現燃料電池系統設計的模塊化,改進制造工藝。
(3) 節能汽車
節能汽車是指以內燃機為主要動力系統,綜合工況下的油耗優于下一階段目標值的汽車,主要涵蓋先進的汽油和柴油汽車、替代燃料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我們將主要在以下關鍵領域開展工作:
1.車輛輕量化技術,低滾動阻力輪胎,車身造型優化設計。推廣鋁合金、鎂合金、高強度鋼、塑料和非金屬復合材料等輕量化材料的應用,以及車身、底盤、動力系統和核心部件的輕量化設計。形成低滾動阻力輪胎開發技術、節能、安全舒適性能控制技術、低風阻汽車開發技術、汽車智能熱管理技術等汽車集成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能力。
2.高壓共軌柴油機、汽油機氣缸直噴、均質燃燒和渦輪增壓等高效發動機可以提高熱能轉換效率。推動柴油機高壓共軌技術自主發展,推動柴油機在客車上的應用。推動高效汽油發動機自主開發和產業化,提高熱能轉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推動汽油機氣缸直噴、平均燃料、廢氣再循環+高壓縮比、可變氣門正時(VVT)、可變氣門升程(VVL)、廢氣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等高效燃燒技術的開發和自主供應;開發低摩擦新產品和工藝,如低摩擦軸承、低粘度機油和激光珩磨;
形成電子恒溫器、電子水泵、智能發電機等高效配件的開發和商業化能力。
3.商用車自動控制機械變速器、高效變速器、節能空調、啟停技術和制動能量回收技術的研究與優化。實現雙離合器總成、電液聯軸器液壓閥體、液力變矩器、高壓靜音油泵的核心技術突破和國產化。推動機械變速器、多速變速器、手動變速器平臺的自動控制,提高變速效率,與國際潮流接軌。研究優化節能空調技術、啟停技術、制動能量回收技術和零部件開發,實現國產批量供應。
(4) 智能網聯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是指配備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設備,并集成現代通信和網絡技術,具有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和自動控制功能的下一代汽車,實現車輛與外部節點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控制協調,實現“零傷亡、零擁堵”,實現安全、高效、節能駕駛。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我們將主要在以下重點領域開展工作:
1.基于車輛聯網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在現有Telmatics系統的基礎上,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2.公共交通和運營車輛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全面升級優化公共交通、出租車和各類運營車輛的信息服務和管理系統,為職業司機安全、綠色、高效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為運營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門提供系統的監控、調度和管理服務。
3.搭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車道偏離警告系統、盲區警告系統、駕駛員疲勞警告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和預測性緊急制動系統,它們可以提供至少兩種可以一起操作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適應巡航控制(ACC)和車道偏離警告的組合,以減輕駕駛員的負擔。減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減少10%以上的交通死亡。
4.搭載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結構化道路和各種道路下的自動駕駛系統,它可以執行完整的安全關鍵駕駛功能,在整個駕駛過程中檢測路況,實現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最高安全速度達到120公里/小時,綜合能耗降低10%以上,排放減少20%以上。
六是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
(a)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支撐。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加大對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部件的研發支持和產業鏈建設,推動應用于傳統能源動力系統的新一代增壓直噴、混合動力和低摩擦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形成完整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體系,提升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工程化和產業化水平,促進節能產品的應用。
(二)搭建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強優勢技術共享應用和共性技術及零部件聯合批量供應。發揮產業創新聯盟作用,加強統籌協調,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工程應用,采取多種形式的商業合作模式,創新供應體系,建立行業共享的汽車產品開發數據庫,全面提高中國汽車工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和整體技術水平。
(3) 完善標準法規體系,提高檢測評價能力……
在活動期間和活動之后加強對產品的監督。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制度和汽車產品公告制度,嚴格落實準入條件和認證要求;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標準的研究制定,加快新能源汽車及充注技術和設施相關標準的研究制訂;分階段制定乘用車、輕型商用車、重型商用車油耗目標值標準,實施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管理和重型商用車燃油消耗標簽制度。
(4)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通過稅收、補貼等激勵政策,加強混合動力系統的規模應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完善充電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加快制氫、儲氫、加氫等配套體系建設;加快燃料電池在交通、通信、能源、航空、船舶等領域的應用,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5) 加強國際合作和國際化。加強新技術、新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的合作開發,加強國際產業布局。積極參與國際標準法規的制定,為中國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走向國際奠定基礎。到2020年,燃料電池堆的使用壽命將達到5000小時,功率密度將超過2.5千瓦/升,車輛耐久性將達到15萬公里,續航里程將達到500公里,加氫時間將達到3分鐘,冷啟動溫度將低于30℃。到2025年,燃料電池堆系統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將大幅提高,與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并實現量產和市場推廣。
3.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將生產和示范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
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營。
(3) 節能汽車
到2020年,新型乘用車(包括新能源乘用車)的整體油耗將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將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新型商用車油耗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 智能網聯汽車
到2020年,掌握智能輔助駕駛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初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產支撐體系。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建立相對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支撐體系和產業集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五、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1) 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純電動汽車是指動力系統主要由儲能電池和驅動電機組成,從電網中獲取電力,并通過儲能電池向驅動電機提供電能的汽車。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是一種可以通過外部電源為其儲能裝置充電的混合動力汽車,具有純電動駕駛模式。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主要在以下重點領域開展工作:
1.開發一個集成的純電動平臺。開發高度集成的電動集成底盤產品技術、高度集成的電池系統、高效高度集成的電驅動總成、主動懸架系統、線控轉向/制動系統和集成控制系統,實現車輛操縱穩定性、電池組安全保護和輕量化底盤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2.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和增程發動機。開發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發展離合器、電機和變速箱的集成開發、混合動力系統控制和集成技術。重點發展新型結構發動機和高效高密度發電機,研究高效發動機與發電機一體化的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增程器系統的自主開發和配套能力。
3.下一代鋰離子電力電池和新系統動力電池的開發和產業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電力驅動系統,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建立健全下一代鋰離子電池和新系統動力電池的產業鏈,如富鋰層氧化物正極材料/硅基合金系統鋰離子電池、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和鋰硫電池,推動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重量輕且小型化的驅動電機。
4.基于大數據系統的智能汽車產業鏈建設,突破車聯網應用、信息融合、車輛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建立基于大數據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產支撐體系,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突破環境感知、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等關鍵技術,信息支撐平臺與協同通信技術、智能決策與智能線路控制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整車集成技術、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技術。
(2) 燃料電池汽車
燃料電池汽車是指利用空氣中氫氣和氧氣在催化劑作用下發生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能作為主要動力源的汽車。以燃料電池汽車為重點,我們將主要在以下關鍵領域開展工作:
1.燃料電池催化劑、質子交換等關鍵材料的量產能力建設和質量控制技術研究……
e膜、碳紙、膜電極組件和雙極板。我們將開展低鉑催化劑、復合膜、擴散層(碳紙、碳纖維布)、高性能和高耐受性的質子交換膜材料、高可靠性和低鉑負載的膜電極(MEA)的開發和質量控制技術研究,以及用于高功率密度電抗器的具有高性能和可靠性的金屬雙極板,從而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
2.燃料電池堆系統可靠性改進和工程化水平研究。提高催化劑及其載體的抗氧化性,提高質子膜的機械和化學穩定性;改進燃料電池材料的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提高堆的設計水平;驗證堆的使用壽命,解決車輛運行條件下堆的均勻性問題;結合車輛的動態運行特性,對系統級運行和工況進行了優化;實現系統級壽命驗證和參數表征,提高產品級壽命;提高系統組件的可靠性,并進行系統可靠性分析和設計改進。
3.汽車、備用電源、深海潛水器等燃料電池通用化技術研究。開展燃料電池通用化技術研究。2020年,我們將解決關鍵技術問題,開發新一代金屬雙極板堆。到2025年,我們將完成商業產品的全產業鏈建設。
4.燃料電池汽車可靠性改進和成本控制技術。對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進行集成和優化,提高燃料電池汽車的可靠性;推進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膜、復寫紙、催化劑、MEA、雙極板等)和關鍵系統部件(空氣壓縮機、膜加濕器、電磁閥、車載70MPa氫瓶等)的國產化,開發超低鉑和非鉑催化劑,降低材料成本,推進燃料電池系統的產品化和工程化,實現燃料電池系統設計的模塊化,改進制造工藝。
(3) 節能汽車
節能汽車是指以內燃機為主要動力系統,綜合工況下的油耗優于下一階段目標值的汽車,主要涵蓋先進的汽油和柴油汽車、替代燃料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我們將主要在以下關鍵領域開展工作:
1.車輛輕量化技術,低滾動阻力輪胎,車身造型優化設計。推廣鋁合金、鎂合金、高強度鋼、塑料和非金屬復合材料等輕量化材料的應用,以及車身、底盤、動力系統和核心部件的輕量化設計。形成低滾動阻力輪胎開發技術、節能、安全舒適性能控制技術、低風阻汽車開發技術、汽車智能熱管理技術等汽車集成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能力。
2.高壓共軌柴油機、汽油機氣缸直噴、均質燃燒和渦輪增壓等高效發動機可以提高熱能轉換效率。推動柴油機高壓共軌技術自主發展,推動柴油機在客車上的應用。推動高效汽油發動機自主開發和產業化,提高熱能轉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推動汽油機氣缸直噴、平均燃料、廢氣再循環+高壓縮比、可變氣門正時(VVT)、可變氣門升程(VVL)、廢氣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等高效燃燒技術的開發和自主供應;開發低摩擦新產品和工藝,如低摩擦軸承、低粘度機油和激光珩磨;
形成電子恒溫器、電子水泵、智能發電機等高效配件的開發和商業化能力。
3.商用車自動控制機械變速器、高效變速器、節能空調、啟停技術和制動能量回收技術的研究與優化。實現雙離合器總成、電液聯軸器液壓閥體、液力變矩器、高壓靜音油泵的核心技術突破和國產化。推動機械變速器、多速變速器、手動變速器平臺的自動控制,提高變速效率,與國際潮流接軌。研究優化節能空調技術、啟停技術、制動能量回收技術和零部件開發,實現國產批量供應。
(4) 智能網聯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是指配備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設備,并集成現代通信和網絡技術,具有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和自動控制功能的下一代汽車,實現車輛與外部節點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控制協調,實現“零傷亡、零擁堵”,實現安全、高效、節能駕駛。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我們將主要在以下重點領域開展工作:
1.基于車輛聯網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在現有Telmatics系統的基礎上,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2.公共交通和運營車輛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全面升級優化公共交通、出租車和各類運營車輛的信息服務和管理系統,為職業司機安全、綠色、高效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為運營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門提供系統的監控、調度和管理服務。
3.搭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車道偏離警告系統、盲區警告系統、駕駛員疲勞警告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和預測性緊急制動系統,它們可以提供至少兩種可以一起操作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適應巡航控制(ACC)和車道偏離警告的組合,以減輕駕駛員的負擔。減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減少10%以上的交通死亡。
4.搭載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結構化道路和各種道路下的自動駕駛系統,它可以執行完整的安全關鍵駕駛功能,在整個駕駛過程中檢測路況,實現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最高安全速度達到120公里/小時,綜合能耗降低10%以上,排放減少20%以上。
六是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
(a)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支撐。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加大對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部件的研發支持和產業鏈建設,推動應用于傳統能源動力系統的新一代增壓直噴、混合動力和低摩擦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形成完整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體系,提升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工程化和產業化水平,促進節能產品的應用。
(二)搭建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強優勢技術共享應用和共性技術及零部件聯合批量供應。發揮產業創新聯盟作用,加強統籌協調,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工程應用,采取多種形式的商業合作模式,創新供應體系,建立行業共享的汽車產品開發數據庫,全面提高中國汽車工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和整體技術水平。
(3) 完善標準法規體系,提高檢測評價能力……
在活動期間和活動之后加強對產品的監督。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制度和汽車產品公告制度,嚴格落實準入條件和認證要求;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標準的研究制定,加快新能源汽車及充注技術和設施相關標準的研究制訂;分階段制定乘用車、輕型商用車、重型商用車油耗目標值標準,實施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管理和重型商用車燃油消耗標簽制度。
(4)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通過稅收、補貼等激勵政策,加強混合動力系統的規模應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完善充電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加快制氫、儲氫、加氫等配套體系建設;加快燃料電池在交通、通信、能源、航空、船舶等領域的應用,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5) 加強國際合作和國際化。加強新技術、新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的合作開發,加強國際產業布局。積極參與國際標準法規的制定,為中國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走向國際奠定基礎。
標簽:現代
科列公司秉承清潔、低碳、高效、可靠、實用等設計理念,充分了解電動車的續航、安全、壽命、穩定、智能五大客戶化需求,
1900/1/1 0:00:00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旨在提醒公眾認識煙草對人們及環境的危害。目的在于警醒世人吸煙有害健康,呼吁人們放棄煙草,為人類自己創造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
1900/1/1 0:00:00深圳市科列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電力電子及檢測控制設備的動力電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1900/1/1 0:00:00電商時代,各類雙十一購物狂歡買買買根本停不下來第一電動網也迎來首個屬于自己的節日:5月20日,新能源汽車業界領先的垂直門戶第一電動網wwwd1ev
1900/1/1 0:00:002015年5月15日上午,
1900/1/1 0:00:00關于印發《綿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科技城管委會,各園區管委會,科學城辦事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