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放寬電動車準入能否帶來鯰魚效應?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暫行規定》,放寬了對電動汽車生產的準入限制,以進一步促進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的培育和發展。這也標志著,一批此前因生產資質問題被困在電動汽車產業墻外的IT、電子和汽車零部件企業擺脫了最大的桎梏,這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是一個舉措。本期格仕汽車網絡行業調查(調查時間為12月8日至12月14日,參與人數為2018人)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調查共有三個問題,將根據調查結果和專家訪談逐一解釋。

11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草案,其中指出,新建獨立法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必須具備三年以上純電動乘客車研發基礎,掌握車輛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車輛集成和車輛輕量化等核心技術,并具備相應的測試驗證能力。并擁有純電動乘用車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也就是說,符合上述條件的企業可以申請生產電動汽車。業內對此有何看法?

調查1的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參與者(占71%)持積極態度,隨著新政的到來,人們期待已久的汽車行業新能源準入“閘門”即將正式開啟。這也將帶來整個新能源市場所需的鯰魚效應,重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

對此,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核心人士曾表示,“由于政策和自身現有資源等原因,傳統企業在開發和創新新能源汽車方面往往更加保守,這可能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狹窄。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新的《條例》“把一批非汽車企業放在純電動汽車上,期待屬于中國的特斯拉的出現。”

的確,特斯拉在汽車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成功吸引了互聯網等一大批非傳統汽車制造商萌生了進軍汽車行業的想法。一些企業在進入汽車行業后,可能已經初步形成了其結構思維和發展形式,但由于沒有生產資質,它們不得不長期蟄伏,而新政策對它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好處。正如一些行業專家所說,未來的新進入者將對整個市場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也許正是這種想法將塑造一個“中國特斯拉”。特別是現在大多數傳統汽車已經完全被外國品牌牢牢控制,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仍處于初級階段,更多企業的加入也可能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全新的面貌。

然而,也有23%的參與者表達了不同的觀點。這些人對新政的出臺并不樂觀。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熱、市場冷的局面不會因為單一政策的出臺而發生根本性改變。在市場還極不成熟的當下,來自不同行業的更多參與者的參與將進一步加深當前的市場管理問題,并催生更大的市場泡沫。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動汽車需要經歷一個相對較長的發展周期。對于沒有造車經驗的企業來說,貿然進入這一領域存在很大風險。此外,盡管“入口”似乎已經打開,但一些新興的“非車企業”在獲得“入口”方面仍有許多困難。

最后,6%的人認為傳統汽車行業確實需要注入更多的新元素,但事實上……

新能源汽車的前景仍然未知,因此新政對市場最終形式的影響仍然不確定。

近日,樂視在互聯網上宣布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這被視為對《條例》的最快回應。樂視也成為中國第一家宣布造車的互聯網公司。消息一出,就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對此,行業觀點分為兩個陣營,勢力基本相等,45%的人表示非常樂觀,43%的人表示不樂觀。

樂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賈躍亭顯然是樂觀主義者的典型代表。他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汽車行業正面臨著一場巨大的革命,中國汽車行業也面臨著絕佳的機遇。根據賈躍亭的想法,樂視想通過自主設計和開發打造一款超級汽車,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汽車互聯網生態系統,讓中國汽車產業能夠向歐美、日本和韓國的傳統巨頭低頭。此外,通過互聯網進行汽車營銷和銷售,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從而降低用戶的購買成本,讓樂視打造的最好的電動汽車真正成為中國普通人負擔得起、舒適的電動汽車。也有業內專家指出,目前一些汽車制造商正在嘗試打造智能汽車,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很難觸及用戶的痛點。如果樂視的超級電動汽車能夠成功復制超級電視的模式,煽動市場并非不可能。

然而,相當多的業內人士認為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卻相當骨感。與電視、手機等行業相比,互聯網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難度和風險無疑更大。畢竟,汽車行業的水太深了。對于跨界電動汽車來說,需要跨越的門檻包括技術研發、人才吸引、汽車制造、經銷商建立、售后服務、安全系統等,這對于一個沒有造車經驗的企業來說并不容易。

此外,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新政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目前國內只有兩三家公司能夠滿足這些要求。有鑒于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根據《條例》提出的條件,哪些企業可以進入政府有底線。然而,它能否攪亂新能源汽車的格局,目前還很難說。新進入的鯰魚可能無法存活。“因此,即使新政的出臺會給一些IT或零部件企業帶來一些好處,但在一些專家看來,他們可能仍然“沒有資格”真正造車。

調查3旨在探討新政對新能源市場的意義,以及它能否重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果顯示,近一半的參與者(占49%)對新政的實際效果持樂觀態度,認為新政將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加速激活這一細分市場的加速器。

事實上,2014年,隨著免征購置稅等優惠政策的出臺,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5.67萬輛,同比增長5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量為2.58萬輛,同比增長近7倍。要取得這樣的成績,一系列利好政策功不可沒,而新《條例》的出臺必將刺激更多企業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車,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也為整個新能源市場的破發提供了可能。

此外,隨著智能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和互聯網的概念越來越多地侵入汽車行業,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因此,專業互聯網公司將通過試水汽車制造為新能源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武官……

It’s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重要。中國此前對汽車生產資質的控制一直很嚴厲,而這一次為新能源汽車開了一個洞。由此可見,政府將繼續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這也將成為企業深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政策保障。

然而,也有26%的人表示,如果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即使新政出臺,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也不可能激活整個市場。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推廣仍存在許多瓶頸。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管理合伙人廖忠民曾表示,盡管新能源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的下一個增長動力,但對政府2020年200萬輛的定制目標計劃并不特別樂觀。“50萬輛可能更實用。”事實上,根據最近的一項數據,盡管中國政府大力推廣,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目標只實現了10%。要實現2015年50萬輛和2020年200萬輛的推廣目標,即使有一系列優惠政策,仍然很困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政策明確表示,開放僅限于純電動汽車的生產。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實際表現是,與純電動汽車相比,私人消費者中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人顯然更多。格仕汽車網此前的行業調查結果顯示,76%的人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只有7%的人選擇純電動汽車。由此可見,即使越來越多的企業生產純電動汽車,終端消費者也可能不會“購買”,新《條例》的出臺是否會激活新能源汽車市場仍不得而知。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暫行規定》,放寬了對電動汽車生產的準入限制,以進一步促進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的培育和發展。這也標志著,一批此前因生產資質問題被困在電動汽車產業墻外的IT、電子和汽車零部件企業擺脫了最大的桎梏,這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是一個舉措。本期格仕汽車網絡行業調查(調查時間為12月8日至12月14日,參與人數為2018人)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調查共有三個問題,將根據調查結果和專家訪談逐一解釋。

11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草案,其中指出,新建獨立法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必須具備三年以上純電動乘客車研發基礎,掌握車輛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車輛集成和車輛輕量化等核心技術,并具備相應的測試驗證能力。并擁有純電動乘用車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也就是說,符合上述條件的企業可以申請生產電動汽車。業內對此有何看法?

調查1的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參與者(占71%)持積極態度,隨著新政的到來,人們期待已久的汽車行業新能源準入“閘門”即將正式開啟。這也將帶來整個新能源市場所需的鯰魚效應,重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

對此,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核心人士曾表示,“由于政策和自身現有資源等原因,傳統企業在開發和創新新能源汽車時往往更加保守,這可能會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狹窄……

能源汽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新的《條例》,將一批非汽車企業納入純電動汽車,并期待屬于中國的特斯拉的出現。"

的確,特斯拉在汽車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成功吸引了互聯網等一大批非傳統汽車制造商萌生了進軍汽車行業的想法。一些企業在進入汽車行業后,可能已經初步形成了其結構思維和發展形式,但由于沒有生產資質,它們不得不長期蟄伏,而新政策對它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好處。正如一些行業專家所說,未來的新進入者將對整個市場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也許正是這種想法將塑造一個“中國特斯拉”。特別是現在大多數傳統汽車已經完全被外國品牌牢牢控制,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仍處于初級階段,更多企業的加入也可能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全新的面貌。

然而,也有23%的參與者表達了不同的觀點。這些人對新政的出臺并不樂觀。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熱、市場冷的局面不會因為單一政策的出臺而發生根本性改變。在市場還極不成熟的當下,來自不同行業的更多參與者的參與將進一步加深當前的市場管理問題,并催生更大的市場泡沫。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動汽車需要經歷一個相對較長的發展周期。對于沒有造車經驗的企業來說,貿然進入這一領域存在很大風險。此外,盡管“入口”似乎已經打開,但一些新興的“非車企業”在獲得“入口”方面仍有許多困難。

最后,6%的人認為傳統汽車行業確實需要注入更多的新元素,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前景仍然未知,因此新政對市場最終形態的影響仍然不確定。

近日,樂視在互聯網上宣布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這被視為對《條例》的最快回應。樂視也成為中國第一家宣布造車的互聯網公司。消息一出,就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對此,行業觀點分為兩個陣營,勢力基本相等,45%的人表示非常樂觀,43%的人表示不樂觀。

樂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賈躍亭顯然是樂觀主義者的典型代表。他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汽車行業正面臨著一場巨大的革命,中國汽車行業也面臨著絕佳的機遇。根據賈躍亭的想法,樂視想通過自主設計和開發打造一款超級汽車,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汽車互聯網生態系統,讓中國汽車產業能夠向歐美、日本和韓國的傳統巨頭低頭。此外,通過互聯網進行汽車營銷和銷售,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從而降低用戶的購買成本,讓樂視打造的最好的電動汽車真正成為中國普通人負擔得起、舒適的電動汽車。也有業內專家指出,目前一些汽車制造商正在嘗試打造智能汽車,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很難觸及用戶的痛點。如果樂視的超級電動汽車能夠成功復制超級電視的模式,煽動市場并非不可能。

然而,相當多的業內人士認為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卻相當骨感。與電視、手機等行業相比,互聯網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難度和風險無疑更大。畢竟,汽車行業的水太深了。對于跨界電動汽車來說,需要跨越的門檻包括技術研發、人才吸引、汽車制造、經銷商建立、售后服務、安全系統等,這對于一個沒有造車經驗的企業來說并不容易。

此外,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新政的門檻是……

直到相對較高,目前中國只有兩三家公司能夠滿足這些要求。有鑒于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根據《條例》提出的條件,哪些企業可以進入政府是有底的。但能否攪亂新能源汽車的格局還很難說。新進入的鯰魚可能活不下去了。”因此,即使新政的出臺會給一些IT或零部件企業帶來一些好處,但在一些專家看來,它們可能仍然“不合格”,無法真正造車。

調查3旨在探討新政對新能源市場的意義,以及它能否重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果顯示,近一半的參與者(占49%)對新政的實際效果持樂觀態度,認為新政將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加速激活這一細分市場的加速器。

事實上,2014年,隨著免征購置稅等優惠政策的出臺,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5.67萬輛,同比增長5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量為2.58萬輛,同比增長近7倍。要取得這樣的成績,一系列利好政策功不可沒,而新《條例》的出臺必將刺激更多企業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車,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也為整個新能源市場的破發提供了可能。

此外,隨著智能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和互聯網的概念越來越多地侵入汽車行業,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因此,專業互聯網公司將通過試水汽車制造為新能源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十分重視。中國此前對汽車生產資質的控制一直很嚴厲,而這一次為新能源汽車開了一個洞。由此可見,政府將繼續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這也將成為企業深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政策保障。

然而,也有26%的人表示,如果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即使新政出臺,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也不可能激活整個市場。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推廣仍存在許多瓶頸。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管理合伙人廖忠民曾表示,盡管新能源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的下一個增長動力,但對政府2020年200萬輛的定制目標計劃并不特別樂觀。“50萬輛可能更實用。”事實上,根據最近的一項數據,盡管中國政府大力推廣,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目標只實現了10%。要實現2015年50萬輛和2020年200萬輛的推廣目標,即使有一系列優惠政策,仍然很困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政策明確表示,開放僅限于純電動汽車的生產。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實際表現是,與純電動汽車相比,私人消費者中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人顯然更多。格仕汽車網此前的行業調查結果顯示,76%的人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只有7%的人選擇純電動汽車。由此可見,即使越來越多的企業生產純電動汽車,終端消費者也可能不會“購買”,新《條例》的出臺是否會激活新能源汽車市場仍不得而知。

標簽:特斯拉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比亞迪新能源特種車項目明年開工 年產值50億元

比亞迪新能源特種車輛項目落戶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后,一期項目預計在明年4月份開工建設,建成后可形成年產2000輛純電動礦用車的生產能力。

1900/1/1 0:00:00
北汽新能源戰略全曝光 3家新工廠8款新車

自今年3月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新能源掛牌成立之后,北汽新能源加快企業發展的步伐,相繼推出E150EV、威旺307EV、EV200、ES210四款電動車。

1900/1/1 0:00:00
由政府選擇電動車技術路線是巨大冒險

1834年,一名叫做達文波特ThomasDavenport的美國人,把直流電機裝配在汽車上,使其可以在環形帶電軌道上駛動。

1900/1/1 0:00:00
左延安:新能源汽車將從政策支持逐步轉向市場引導

以“重建改革生態”為主題的2015第五屆網易經濟學家年會16日召開。

1900/1/1 0:00:00
李書福:自主品牌不需要小米 吉利將是汽車業的黃豆

以“重建改革生態”為主題的2015第五屆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今日召開。今年,汽車分論壇首度舉行,共同聚焦中國汽車業在轉型與變革的時代當口,應如何塑造良性的汽車生態系統以及中國汽車產業格局如何變化。

1900/1/1 0:00:00
純電動物流車有望明年蘇州上路

一排高不超過5米,綠白相間的面包車停在園區金龍聯合公司室外場地,這些車沒有發動機,純電動,2小時速充,最高續航150公里。作為“最后一公里”的純電動城市物流車,明年或將在蘇州試運行。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