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一個曾在汽車行業成名的爭議人物,曾在2001年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三名,如今“避難”美國,近年來已淡出人們的視線。然而,由他控制的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正道集團仍在運營。
正道集團是楊蓉用來實現其造車夢想的企業實體。最近,經過長時間的沉默,該公司出現了新的趨勢:8月29日,股票被停牌的正道集團宣布,董事會擬轉讓該集團全資子公司浙江佳倍思綠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倍思)75%的股權。
據筆者了解,佳貝思主要從事鋰電子動力電池和動力電池的制造。盡管正道集團聲稱,由于商譽減值,嘉貝思多年來一直虧損,但它是目前唯一能夠產生收入的項目。到目前為止,自然資源和環保汽車等其他企業還沒有看到任何創收的跡象。
截至筆者截稿,關于浙江嘉貝思的出售和正道汽車的進展,筆者發給包括CEO王傳濤在內的正道集團多名高管的采訪郵件均未收到任何回復,正道汽車官網也處于“網站更新”狀態,正道集團的官方網站自2011年以來沒有任何更新。
9月16日,筆者致電正道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清華大學汽車工程教授宋健,得到的回復是,出售嘉貝思主要是由于業績不佳和技術路線轉型,以防止內部競爭。
事實上,早在2009年,當楊蓉高調宣布涉足汽車制造業時,就確立了進軍新能源汽車的路徑。然而,幾年過去了,外界很難找到楊蓉和他的新能源汽車的蹤跡。由此可見,正道集團業績低迷: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又損失了5800萬港元的凈利潤。
網絡曝光的正道純電動公交車照片
日前,正道集團與黃海集團合作生產新能源公交車的圖片在網上曝光。這可能是楊蓉在環保汽車產品受阻后轉向公交領域的一次嘗試,但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
網絡曝光的正道純電動公交車照片
核心子公司業績低迷,股權轉售。。。正道集團的表現和行動不禁讓人不禁要問:楊蓉的“造車夢”破滅了嗎?
年度總計劃
多年前,華晨汽車公司最高領導人楊蓉通過各種資本運作手段,打造了總價值超過300億元的華晨系,并一度躋身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三名。他本人瞬間紅遍全國,但后來因各種原因“流亡”到美國,暫時離開了汽車行業。
當他在2009年宣布要再次造車時,他在汽車行業的特殊身份和深厚經驗再次點燃了汽車行業的熱情。當時,媒體將他的造車計劃稱為“第二造車”和“第二宮殿”。
楊蓉的造車計劃非常雄心勃勃:將在中國和美國同時推出,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個產能300萬輛的生產基地;在中國投資600多億元人民幣,建設300萬個發動機總成和100萬個汽車生產基地;
對中國意向城市的承諾:8年內實現300萬輛汽車產能、1萬億產值、1000億利稅、10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10萬元,簡稱“831111”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楊蓉宣傳造車計劃的方式是主動聯系國內各大媒體。從他當年對媒體的反復表態中,我們不難發現“全球視野”、“最先進的技術”、“利潤最高的規模”、“顛覆產業結構”等詞匯。
這使得他制造汽車的計劃從一開始就受到廣泛質疑。批評者普遍認為,楊蓉的造車計劃不切實際,因為他更擅長“玩金融”。言下之意是,楊蓉的項目是“純粹的閃爍”。
楊蓉當時擁有的資本實際上有兩種:第一,技術儲備。2009年之前,楊蓉曾與全球三大權威內燃機研發機構之一的德國FEV公司(豐田混合動力技術的原型,源自FEV的第一代技術)達成動力總成談判;第二個是正道集團,它是資本運營的平臺。
正道集團的前身是遠東金源,這是一家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早先由楊蓉控股。2010年,該公司完成了更名,并開始了初步的業務方向轉型。楊蓉計劃通過正道集團打造“正道品牌”混合動力汽車。目前,正道集團的主營業務是“自然資源業務,開發和生產鋰電子動力電池,以及開發和生產混合動力汽車;
“開發先進的電池材料。”
整個2010年,正道集團一直在努力消除外界的疑慮。首先,集團的子公司正道汽車在美國成立。同年,正道汽車與意大利Giorgetto設計公司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簽署了汽車開發和設計協議。隨后,正道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傳濤帶領十幾人的核心團隊訪問了中國的幾個城市。
其中一站是天津。正道汽車在有限公司成立了正道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正道”),作為正道汽車投資的平臺,即“消費平臺”。正道汽車的“吸金平臺”早已布局。正道集團自2008年以來推出了阿拉巴馬州投資移民計劃,旨在吸引移民投資者的資金作為正道汽車的主要融資來源。
隨后,2010年8月,天津正道與江淮汽車簽署了《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汽車項目合資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計劃按50:50的股權比例設立合資公司,主要投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總成和核心零部件。8月30日,正道汽車收購了專注于電池和電池組的嘉貝思。
至此,正道汽車已大致布局了技術儲備、投融資平臺和生產項目。從2009年推出造車計劃到2010年的波折,楊蓉一直在向外界證明,他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真刀真”。
總損失
令人驚訝的是,楊蓉和他的正道汽車團隊在2010年后突然陷入沉默。
9月16日,筆者訪問正道集團官網查看新聞時發現,該網站上的最新消息停留在2011年1月。后來,當我查詢正道汽車的網站時,發現該網站無法進入。正道汽車在四年內發生了什么?
筆者梳理了正道集團歷年的財務報告發現,2010年至2013年,其凈利潤分別為-25.0億、-19.0億、-10.3億和-17.9億(港元),且連續幾年出現虧損。
事實上,正道集團在大舉進軍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準備期,對原遠東金源業務進行了一系列業務轉型。除了動力電池,它還布局了環保和自然資源,甚至還運營了一個游樂場。
2008年,正道集團首次收購北京世紀萬業源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環保產品及相關業務,并拓展了生物有機肥料業務。然而,這項業務在2013年僅售出2.9萬港元。同年晚些時候,它收購了主要從事勘探業務的吉林盛世礦業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但礦業迄今尚未實現任何營業額,也造成了費用損失;
至于一個室內游樂園項目,由于虧損,該項目于2009年關閉。
可以看出,2010年之后,正道集團大部分業務都沒有營收,唯一的營收項目是鋰電池動力電池。2013年,該項目僅帶來5218萬港元的營業額,業務全面虧損。
“吸金平臺”是阿拉巴馬州投資移民項目進展不佳,導致資金流動不暢嗎?
正道汽車拋出的投資移民計劃是,投資者投資55萬美元,五年后,他和他的家人可以獲得美國綠卡,并獲得65萬美元的正道集團股份。這種移民模式屬于美國為吸引海外投資而制定的投資移民第五優先計劃(簡稱EB-5投資移民計劃)。
這項計劃的前提是,它需要投資創造10個就業機會。換句話說,如果投資者的55萬美元被投資,正道汽車必須雇傭至少10人在阿拉巴馬州工作。正道集團在這方面的優勢在于,它持有阿拉巴馬州EB-5投資移民中心80%的股權,擁有更多的指標。
根據楊蓉2009年對媒體的說法,正道汽車掌握的所有移民指標用完后,可以籌集78.62億美元。他本人希望在2011年前完成5000個投資移民目標,這可以獲得25億美元的資金,他確信2010年將完成2000個投資移民項目,這意味著2010年可以記錄10億美元,并將用于阿拉巴馬州等項目的建設。
然而,時任阿拉巴馬州州長對這項投資移民政策持謹慎態度。他曾告訴美聯社:“正道汽車項目的不確定性如此之大,在資金實施之前談論任何事情都為時過早。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投資者的初步工作到位。”
根據美國移民局的官方網站,2009年聯邦財政年度批準的EB-5簽證移民總數為4218人。假設正道汽車在阿拉巴馬州的項目在2010年完成了2000人,這意味著它贏得了美國移民投資指數的近一半。
“一個州要贏得美國一半的指標是不現實的。目前,美國有幾十個EB-5移民投資項目,但美國移民局每年的投資配額只有1萬個。正道汽車的項目位于阿拉巴馬州,該州相對落后,與其他項目相比吸引力不大。”一位熟悉在美國投資EB-5移民的人士告訴《汽車商報》的作者。
此外,關于如何將移民投資項目的資金投入中國市場,正道提出,正道汽車將帶動其他投資者共同設立一只基金,天津正道將收購并控制多家a股上市公司,并將汽車項目投入上市公司,從而打開資本市場渠道。但即便如此,“正是天津正道的基金以這種方式控制著汽車基地,正道汽車本身只能是項目運營方,而不是所有者。”9月16日,國家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對《汽車商報》作者表示。
一個可以證明這種方法難以付諸實踐的例子是,2010年8月,天津正道與一家名為東潤投資的投資公司簽署了股權托管協議,試圖利用股權托管模式控制東潤的投資,從而間接控制了東潤所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新潮實業,為推動位于山東省煙臺市的新潮實業參與汽車動力電池項目。然而,該項目并未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準。
那個“強壯的人”摔斷了手腕?
多年的虧損終于促使正道集團做出了重大決定。
8月29日,正道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的一家全資子公司已與多人(統稱“買方”)簽署了有條件股份轉讓協議(嘉貝思股份轉讓協議)關于根據佳貝思股份轉讓協議中規定的條款和條件,以對價將浙江佳貝思綠色能源有限公司75%的股份出售給買方。“此時,正道集團的股份已經被蘇……
自8月18日起結束。
浙江嘉貝寺門
如上所述,嘉貝思是正道集團在中國開發和制造鋰電子動力電池和動力電池的公司,也是其主營業務的全部。
正道集團董事會在當天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業績總結報告中對這一行動進行了解釋:自2011年上半年以來,Jabez開展業務的商業環境受到了考驗,未能達到集團的預期,部分原因是全球經濟衰退,中國汽車的意外崛起和一些電池制造商召回有缺陷的電動汽車電池加劇了這種情況,這普遍引發了安全擔憂,懷疑了鋰電子電池及其相關產品的質量,動搖了消費者和潛在客戶的信心。當前的商業環境導致佳貝思汽車電池業務在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持續虧損。
“由于加布里埃爾多年來的經營業績一直不盡如人意,除非在電池結構和技術上取得創新性突破,否則董事會認為,集團的環保汽車及相關業務將受到限制。”因此,正道集團在重新評估其業務后,制定了轉讓佳貝思股份的計劃。另一方面,“當機會出現時,探索和發展與更有前景或更高增長潛力的汽車電池和零部件相關的其他類型的業務或業務項目,并采取措施減少嘉貝思的投資,這是一種謹慎的策略。”
筆者發現,正道集團提到的其他類型的電池業務,即鈦酸鋰電池。9月17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正道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宋健,在接受《汽車商報》作者采訪時證實:“正道在造車方面的進展尚不清楚。現在它正在與黃海(黃海巴士)一起生產一些電動巴士,其業務將轉向鈦酸鋰電池。”
據了解,正道集團正在與獨立第三方探索鈦酸鋰電池技術的研發及其應用。據宋健介紹,鈦酸鋰電池是一種改進型鋰電子電池,陽極表面具有鈦酸鋰納米晶體,與鋰電子電池相比,充電速度更快、電流更大、壽命更長、放電速率更低。鈦酸鋰電池更適合公交車運行。
事實上,正道集團早在今年年初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據《汽車商報》作者介紹,今年1月,正道汽車公司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丁國杰帶領其新能源汽車項目團隊來到河北省保定市。其在保定考察的目的是探索公交車鈦酸鋰電池技術的適應性和操作性。正是在保定市,正道汽車和黃海汽車聯合進行了一次公交車路試。巴士懸掛正道汽車標志,使用正道汽車的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車身來自黃海巴士。
“該公司的研發能力可以根據原設計制造商的基準設計和制造兩輛用于公共交通的電動公交車原型,并準備將其推向市場。曾在汽車行業成名的爭議人物楊蓉曾在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名列前三,現在他正在近年來,美國的“避難所”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然而,由他控制的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正道集團仍在運營。
正道集團是楊蓉用來實現其造車夢想的企業實體。最近,經過長時間的沉默,該公司出現了新的趨勢:8月29日,股票被停牌的正道集團宣布,董事會擬轉讓該集團全資子公司浙江佳倍思綠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倍思)75%的股權。
據筆者了解,佳貝思主要從事鋰電子動力電池和動力電池的制造。盡管正道集團聲稱,由于商譽減值,嘉貝思多年來一直遭受損失,但它是唯一一個能夠產生收入的項目……
目前為ue。到目前為止,自然資源和環保汽車等其他企業還沒有看到任何創收的跡象。
截至筆者截稿,關于浙江嘉貝思的出售和正道汽車的進展,筆者發給包括CEO王傳濤在內的正道集團多名高管的采訪郵件均未收到任何回復,正道汽車官網也處于“網站更新”狀態,正道集團的官方網站自2011年以來沒有任何更新。
9月16日,筆者致電正道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清華大學汽車工程教授宋健,得到的回復是,出售嘉貝思主要是由于業績不佳和技術路線轉型,以防止內部競爭。
事實上,早在2009年,當楊蓉高調宣布涉足汽車制造業時,就確立了進軍新能源汽車的路徑。然而,幾年過去了,外界很難找到楊蓉和他的新能源汽車的蹤跡。由此可見,正道集團業績低迷: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又損失了5800萬港元的凈利潤。
網絡曝光的正道純電動公交車照片
日前,正道集團與黃海集團合作生產新能源公交車的圖片在網上曝光。這可能是楊蓉在環保汽車產品受阻后轉向公交領域的一次嘗試,但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
網絡曝光的正道純電動公交車照片
核心子公司業績低迷,股權轉售。。。正道集團的表現和行動不禁讓人不禁要問:楊蓉的“造車夢”破滅了嗎?
年度總計劃
多年前,華晨汽車公司最高領導人楊蓉通過各種資本運作手段,打造了總價值超過300億元的華晨系,并一度躋身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三名。他本人瞬間紅遍全國,但后來因各種原因“流亡”到美國,暫時離開了汽車行業。
當他在2009年宣布要再次造車時,他在汽車行業的特殊身份和深厚經驗再次點燃了汽車行業的熱情。當時,媒體將他的造車計劃稱為“第二造車”和“第二宮殿”。
楊蓉的造車計劃非常雄心勃勃:將在中國和美國同時推出,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個產能300萬輛的生產基地;在中國投資600多億元人民幣,建設300萬個發動機總成和100萬個汽車生產基地;對中國意向城市的承諾:8年內實現300萬輛汽車產能、1萬億產值、1000億利稅、10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10萬元,簡稱“831111”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楊蓉宣傳造車計劃的方式是主動聯系國內各大媒體。從他當年對媒體的反復表態中,我們不難發現“全球視野”、“最先進的技術”、“利潤最高的規模”、“顛覆產業結構”等詞匯。
這使得他制造汽車的計劃從一開始就受到廣泛質疑。批評者普遍認為,楊蓉的造車計劃不切實際,因為他更擅長“玩金融”。言下之意是,楊蓉的項目是“純粹的閃爍”。
楊蓉當時擁有的資本實際上有兩種:第一,技術儲備。2009年之前,楊蓉曾與全球三大權威內燃機研發機構之一的德國FEV公司(豐田混合動力技術的原型,源自FEV的第一代技術)達成動力總成談判;
第二個是正道集團,它是資本運營的平臺。
正道集團的前身是遠東金源,這是一家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早先由楊蓉控股。2010年,該公司完成了更名,并開始了初步的業務方向轉型。楊蓉計劃通過正道集團打造“正道品牌”混合動力汽車。目前,正道集團的主營業務是“自然資源業務,開發和生產鋰電子動力電池,以及開發和生產混合動力汽車;”開發先進的電池材料。"
整個2010年,正道集團一直在努力消除外界的疑慮。首先,集團的子公司正道汽車在美國成立。同年,正道汽車與意大利Giorgetto設計公司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簽署了汽車開發和設計協議。隨后,正道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傳濤帶領十幾人的核心團隊訪問了中國的幾個城市。
其中一站是天津。正道汽車在有限公司成立了正道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正道”),作為正道汽車投資的平臺,即“消費平臺”。正道汽車的“吸金平臺”早已布局。正道集團自2008年以來推出了阿拉巴馬州投資移民計劃,旨在吸引移民投資者的資金作為正道汽車的主要融資來源。
隨后,2010年8月,天津正道與江淮汽車簽署了《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汽車項目合資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計劃按50:50的股權比例設立合資公司,主要投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總成和核心零部件。8月30日,正道汽車收購了專注于電池和電池組的嘉貝思。
至此,正道汽車已大致布局了技術儲備、投融資平臺和生產項目。從2009年推出造車計劃到2010年的波折,楊蓉一直在向外界證明,他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真刀真”。
總損失
令人驚訝的是,楊蓉和他的正道汽車團隊在2010年后突然陷入沉默。
9月16日,筆者訪問正道集團官網查看新聞時發現,該網站上的最新消息停留在2011年1月。后來,當我查詢正道汽車的網站時,發現該網站無法進入。正道汽車在四年內發生了什么?
筆者梳理了正道集團歷年的財務報告發現,2010年至2013年,其凈利潤分別為-25.0億、-19.0億、-10.3億和-17.9億(港元),且連續幾年出現虧損。
事實上,正道集團在大舉進軍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準備期,對原遠東金源業務進行了一系列業務轉型。除了動力電池,它還布局了環保和自然資源,甚至還運營了一個游樂場。
2008年,正道集團首次收購北京世紀萬業源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環保產品及相關業務,并拓展了生物有機肥料業務。然而,這項業務在2013年僅售出2.9萬港元。同年晚些時候,它收購了主要從事勘探業務的吉林盛世礦業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但礦業迄今尚未實現任何營業額,也造成了費用損失;
至于一個室內游樂園項目,由于虧損,該項目于2009年關閉。
可以看出,2010年之后,正道集團大部分業務都沒有營收,唯一的營收項目是鋰電池動力電池。2013年,該項目僅帶來5218萬港元的營業額,業務全面虧損。
“吸金平臺”是阿拉巴馬州投資移民項目進展不佳,導致資金流動不暢嗎?
正道汽車拋出的投資移民計劃是,投資者投資55萬美元,五年后,他和他的家人可以獲得美國綠卡,并獲得65萬美元的正道集團股份。這種移民模式屬于美國為吸引海外投資而制定的投資移民第五優先計劃(簡稱EB-5投資移民計劃)。
這項計劃的前提是,它需要投資創造10個就業機會。換句話說,如果投資者的55萬美元被投資,正道汽車必須雇傭至少10人在阿拉巴馬州工作。正道集團在這方面的優勢在于,它持有阿拉巴馬州EB-5投資移民中心80%的股權,擁有更多的指標。
根據楊蓉2009年對媒體的說法,正道汽車掌握的所有移民指標用完后,可以籌集78.62億美元。他本人希望在2011年前完成5000個投資移民目標,這可以獲得25億美元的資金,他確信2010年將完成2000個投資移民項目,這意味著2010年可以記錄10億美元,并將用于阿拉巴馬州等項目的建設。
然而,時任阿拉巴馬州州長對這項投資移民政策持謹慎態度。他曾告訴美聯社:“正道汽車項目的不確定性如此之大,在資金實施之前談論任何事情都為時過早。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投資者的初步工作到位。”
根據美國移民局的官方網站,2009年聯邦財政年度批準的EB-5簽證移民總數為4218人。假設正道汽車在阿拉巴馬州的項目在2010年完成了2000人,這意味著它贏得了美國移民投資指數的近一半。
“一個州要贏得美國一半的指標是不現實的。目前,美國有幾十個EB-5移民投資項目,但美國移民局每年的投資配額只有1萬個。正道汽車的項目位于阿拉巴馬州,該州相對落后,與其他項目相比吸引力不大。”一位熟悉在美國投資EB-5移民的人士告訴《汽車商報》的作者。
此外,關于如何將移民投資項目的資金投入中國市場,正道提出,正道汽車將帶動其他投資者共同設立一只基金,天津正道將收購并控制多家a股上市公司,并將汽車項目投入上市公司,從而打開資本市場渠道。但即便如此,“正是天津正道的基金以這種方式控制著汽車基地,正道汽車本身只能是項目運營方,而不是所有者。”9月16日,國家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對《汽車商報》作者表示。
一個可以證明這種方法難以付諸實踐的例子是,2010年8月,天津正道與一家名為東潤投資的投資公司簽署了股權托管協議,試圖利用股權托管模式控制東潤的投資,從而間接控制了東潤所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新潮實業,為推動位于山東省煙臺市的新潮實業參與汽車動力電池項目。然而,該項目并未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準。
那個“強壯的人”摔斷了手腕?
多年的虧損終于促使正道集團做出了重大決定。
8月29日,正道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的一家全資子公司已與多人(統稱“買方”)簽署了有條件股份轉讓協議(嘉貝思股份轉讓協議)關于根據佳貝思股份轉讓協議中規定的條款和條件,以對價將浙江佳貝思綠色能源有限公司75%的股份出售給買方。“此時,正道集團的股份已經被蘇……
自8月18日起結束。
浙江嘉貝寺門
如上所述,嘉貝思是正道集團在中國開發和制造鋰電子動力電池和動力電池的公司,也是其主營業務的全部。
正道集團董事會在當天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業績總結報告中對這一行動進行了解釋:自2011年上半年以來,Jabez開展業務的商業環境受到了考驗,未能達到集團的預期,部分原因是全球經濟衰退,中國汽車的意外崛起和一些電池制造商召回有缺陷的電動汽車電池加劇了這種情況,這普遍引發了安全擔憂,懷疑了鋰電子電池及其相關產品的質量,動搖了消費者和潛在客戶的信心。當前的商業環境導致佳貝思汽車電池業務在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持續虧損。
“由于加布里埃爾多年來的經營業績一直不盡如人意,除非在電池結構和技術上取得創新性突破,否則董事會認為,集團的環保汽車及相關業務將受到限制。”因此,正道集團在重新評估其業務后,制定了轉讓佳貝思股份的計劃。另一方面,“當機會出現時,探索和發展與更有前景或更高增長潛力的汽車電池和零部件相關的其他類型的業務或業務項目,并采取措施減少嘉貝思的投資,這是一種謹慎的策略。”
筆者發現,正道集團提到的其他類型的電池業務,即鈦酸鋰電池。9月17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正道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宋健,在接受《汽車商報》作者采訪時證實:“正道在造車方面的進展尚不清楚。現在它正在與黃海(黃海巴士)一起生產一些電動巴士,其業務將轉向鈦酸鋰電池。”
據了解,正道集團正在與獨立第三方探索鈦酸鋰電池技術的研發及其應用。據宋健介紹,鈦酸鋰電池是一種改進型鋰電子電池,陽極表面具有鈦酸鋰納米晶體,與鋰電子電池相比,充電速度更快、電流更大、壽命更長、放電速率更低。鈦酸鋰電池更適合公交車運行。
事實上,正道集團早在今年年初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據《汽車商報》作者介紹,今年1月,正道汽車公司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丁國杰帶領其新能源汽車項目團隊來到河北省保定市。其在保定考察的目的是探索公交車鈦酸鋰電池技術的適應性和操作性。正是在保定市,正道汽車和黃海汽車聯合進行了一次公交車路試。巴士懸掛正道汽車標志,使用正道汽車的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車身來自黃海巴士。
“公司的研發能力可以根據原始設計制造商的基準設計和制造兩款用于公共交通的電動公交車原型,并準備將其推向市場。在中國多個城市的路演中展示了原型公交車后,公司收到了潛在買家的認證回復。董事會預計歐普將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收到新的混合動力公交車訂單。正道集團在8月29日發布的半年度業績總結報告中表示。
未來是不確定的。
在過去的四年里,我們高調進軍新能源汽車項目,并試圖打造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在沒有看到正道品牌的真車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轉身成為一輛電動公交車。
從正道集團公告的聲明中可以發現,其更關注國家對新能源公交車的補貼,并認為補貼政策的優惠可以為公司未來的競爭提供優勢。
“純電動公交車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這是公交車行業發展的熱點。整個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沒有發展……
公路客車,具有明顯的競爭格局,因此該市場對任何企業都有機會;
黃海巴士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巴士公司,與正道公司合并。如果他們合作順利,仍然有一定的發展前景。”9月17日,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副會長佘振清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然而,正道集團此前曾與多個地方政府有過不成功的合作經歷,這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釋問題。
正道汽車與江淮汽車的上述合資項目成立于2010年,第二年夭折。2012年3月,正道汽車搬遷至遼寧省營口市,計劃在營口市巴渝圈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包括汽車電動動力總成系統、輕量化鎂鋁合金車身和超級電池組的開發制造。這個想法仍然一如既往地宏大:預計投資100億元,第一階段投資50億元。2013年3月開工建設,2014年12月底前建成投產。所有項目完成后,產值就會實現。
然而,到目前為止,該項目已被取消。目前運營的唯一一個實質性新能源項目是2013年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成立的連云港正道新能源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正道集團出資2100萬美元,占35%,其他股東出資3900萬美元,約占65%,其中江蘇新海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出資600萬美元,持股10%。截至2014年6月30日,該公司共投資8100萬美元。
正道集團在半年報中對此持樂觀態度:“預計新能源項目將縮減至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連云港經濟技術發展區政府官員為推動新能源項目發展,熱情高漲,支持項目公司。”
然而,今年1月,這家項目公司的兩名股東Golden West LLC和Chimerica Technologies,LLC從項目公司撤回了投資,這兩家公司合計持有55%的注冊資本,即從項目公司撤出3110萬美元。
這一變化導致項目團隊的注冊資本減少到2700萬美元,只剩下正道集團和江蘇新海聯發展有限公司。然而,正道集團當時表示:“剝離股東的決定是基于股東自身的原因,剩余股東(即江蘇新海聯)將繼續通過該項目推進新能源項目。”
據相關分析,股東大規模撤資的情況并不多見,這一般是由于對項目前景的悲觀。《汽車商報》作者從一位了解正道連云港項目的人士處了解到,正道汽車聲稱使用石墨烯納米材料制造電池,但實際上,石墨烯這一尖端材料根本沒有掌握。他說:“正道汽車在全國的項目都沒有正常推進。江蘇新海聯之所以沒有撤資,是因為代表連云港的地方投資是由連云港地方政府推動的。”曹赫認為,正道汽車之所以不能在中國發展,主要原因是楊蓉背后復雜的歷史問題。
無獨有偶,同樣在今年1月,正道集團立即啟動了新能源客車業務。
事實上,自楊蓉宣布造車計劃以來一直存在的外部質疑似乎正在逐漸演變為現實,包括楊蓉的個人身份、融資方式、獲得造車資格以及造車技術。四年過去了,楊蓉已經向外界表明,他仍然在“玩金融”,他的“造車夢”仍然像做夢一樣。在中國多個城市的路演中展示了原型巴士后,該公司收到了潛在買家的認證回復。董事會預計,集團將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收到新的混合動力公交車訂單。正道集團在8月29日發布的半年度業績總結報告中表示。
未來是不確定的。
在過去的四年里,我們高調進軍新能源汽車項目,試圖打造一輛3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
在沒有看到正道品牌的真車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轉身成為一輛電動公交車。
從正道集團公告的聲明中可以發現,其更關注國家對新能源公交車的補貼,并認為補貼政策的優惠可以為公司未來的競爭提供優勢。
“純電動公交車有國家政策支持,是公交行業發展的熱點。整個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不像公路公交車有明確的競爭格局,所以這個市場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有機會;
黃海巴士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巴士公司,與正道公司合并。如果他們合作順利,仍然有一定的發展前景。”9月17日,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副會長佘振清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然而,正道集團此前曾與多個地方政府有過不成功的合作經歷,這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釋問題。
正道汽車與江淮汽車的上述合資項目成立于2010年,第二年夭折。2012年3月,正道汽車搬遷至遼寧省營口市,計劃在營口市巴渝圈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包括汽車電動動力總成系統、輕量化鎂鋁合金車身和超級電池組的開發制造。這個想法仍然一如既往地宏大:預計投資100億元,第一階段投資50億元。2013年3月開工建設,2014年12月底前建成投產。所有項目完成后,產值就會實現。
然而,到目前為止,該項目已被取消。目前運營的唯一一個實質性新能源項目是2013年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成立的連云港正道新能源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正道集團出資2100萬美元,占35%,其他股東出資3900萬美元,約占65%,其中江蘇新海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出資600萬美元,持股10%。截至2014年6月30日,該公司共投資8100萬美元。
正道集團在半年報中對此持樂觀態度:“預計新能源項目將縮減至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連云港經濟技術發展區政府官員為推動新能源項目發展,熱情高漲,支持項目公司。”
然而,今年1月,這家項目公司的兩名股東Golden West LLC和Chimerica Technologies,LLC從項目公司撤回了投資,這兩家公司合計持有55%的注冊資本,即從項目公司撤出3110萬美元。
這一變化導致項目團隊的注冊資本減少到2700萬美元,只剩下正道集團和江蘇新海聯發展有限公司。然而,正道集團當時表示:“剝離股東的決定是基于股東自身的原因,剩余股東(即江蘇新海聯)將繼續通過該項目推進新能源項目。”
據相關分析,股東大規模撤資的情況并不多見,這一般是由于對項目前景的悲觀。《汽車商報》作者從一位了解正道連云港項目的人士處了解到,正道汽車聲稱使用石墨烯納米材料制造電池,但實際上,石墨烯這一尖端材料根本沒有掌握。他說:“正道汽車在全國的項目都沒有正常推進。江蘇新海聯之所以沒有撤資,是因為代表連云港的地方投資是由連云港地方政府推動的。”曹赫認為,正道汽車之所以不能在中國發展,主要原因是楊蓉背后復雜的歷史問題。
無獨有偶,同樣在今年1月,正道集團立即啟動了新能源客車業務。
事實上,自楊蓉宣布造車計劃以來一直存在的外部質疑似乎正在逐漸演變為現實,包括楊蓉的個人身份、融資方式、獲得造車資格以及造車技術。四年過去了,楊蓉已經向外界表明,他仍然在“玩金融”,他的“造車夢”仍然像做夢一樣。
未來電動汽車發展的最大問題莫過于如何降低電池成本,以及成本降低的速度有多快。特斯拉汽車公司被認為是每千瓦時電池成本最低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業內有分析預估該公司已經接近200美元千瓦時的水平。
1900/1/1 0:00:00松下集團目前正在同特斯拉推進在美國建造巨型電池廠的計劃,而借助特斯拉電動車銷量的持續飆升,松下期望能夠大幅拓展面對歐洲車企的電池業務。
1900/1/1 0:00:00一度名震汽車界、登上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三、現如今身在美國“避難”爭議性大人物仰融,近年來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他所控制的港交所上市公司正道集團還在運營。
1900/1/1 0:00:00從手機到汽車和手電筒,電池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學家們和科技公司不斷尋找提高電池效率和延長電池壽命的方法。
1900/1/1 0:00:00交通部的新能源汽車推廣重點指向了最難啃的“硬骨頭”領域。筆者認為,未來5年內在城市公交、出租和城市物流配送領域應用3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宏偉推廣計劃,最終還需要依靠技術的進步來實現。
1900/1/1 0:00:00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日前會見美國特斯拉公司高級副總裁杰洛姆古里安,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進行交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