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清華大學研發無線充電公路 讓新能源車邊行駛邊充電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日益嚴峻的空氣污染形勢使更多的人關注無排放的綠色電動汽車。北京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已經動搖了兩次,但大多數希望擁有私家車的人仍然對電動汽車感到擔憂:行駛不到300公里必須充電至少6個小時,社區需要安裝專用的固定充電樁。。。這些限制使得市民很難被電動汽車所吸引。

如果在不久的將來,當你在高速公路上駕駛電動汽車時,無論是直線還是曲線,無論是隧道還是橋梁,電動汽車都可以在行駛時快速補充電池。以前的擔憂還會存在嗎?這不是幻想。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本科生戴亞奇和他的同學開發的“自由”技術可以實現上述場景。該技術在清華大學第32屆“挑戰杯”科技競賽中獲得特等獎。

Discovery, Beijing, Feichi, Century, Han

發明起源:研究未來汽車,發現瓶頸

2011年,戴亞琪進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學習。他從小就對汽車很感興趣。他在學校教室里急切地學習,很快就感到“吃不飽”。“我想根據自己的興趣進一步研究汽車。”他說。2013年10月,他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了“未來汽車”興趣小組。

這是一個神奇的團隊,團隊成員來自清華的各個部門。他們大膽設想,對汽車的各個相關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有人在研究可旋轉的汽車底盤,也有人在學習車身更流線型的外觀,戴亞奇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無線充電技術。

他告訴作者,無線充電起源于無線輸電技術,最基本的原理是19世紀發現的電磁感應定律,即當閉合電路的導體的一部分在磁場中切斷磁感應線時,導體中會產生電流。“也就是說,電磁場實際上可以傳輸電力。”200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發明了磁共振遠程無線充電。目前,諾基亞、三星、英特爾等知名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無線充電產品和研發計劃。

在研究中,戴亞琪發現,由于磁場的方向很難確定,目前無線充電技術的應用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即在接收能量時,充電線圈必須始終放置在發射線圈的正上方,并以一定角度固定,使兩者相對。一旦線圈的位置或角度發生偏差,充電的效率和功率就會急劇下降。這種被動接收能量的“瓶頸”將極大地影響未來無線充電的發展和應用。“我搜索了專利和學術資料,但沒有找到任何可以克服這個問題的技術。”

戴亞琪決心克服這個難題。

設計過程:發現了“三線圈垂直測量接收法”。

那年年底,他和其他幾個學生開始了“自由角度無線充電”的技術研究。他們的第一個想法是找到一種可以測量交流電磁場方向的設備,找出其參數,然后找到解決方案。卻發現根本找不到這樣的設備。這項研究一度陷入困境。

“后來,我們決定從零開始,設計一種可以瞄準磁場方向并接收能量的設備。”戴亞奇說。于是,整個四人團隊開始進入關鍵階段。只要不上課,他們就泡在綜合服務樓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實驗室里。“有時實驗會遲到,在那里過夜。”那年寒假,隊員們“早出晚歸”,只休息了半個月。

在一次集體頭腦風暴中,戴亞奇受到了generate的啟發,他想到了使用三個相互垂直的電磁線圈進行測量和接收的方法。在與同學交流后,他們迅速在實驗室里搭建了一個工作臺進行測試。結果真的很成功。……

當時的興奮絕對不止考試得了100分。”戴亞奇說,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科研成果,他們立即著手申請這種磁場方向測量方法和裝置的發明專利。

效果演示:在半米的距離處“點亮”二極管

不久前,筆者在清華大學看到了這款“自由角度無線充電”設備。該設備的核心部件就像一個陀螺儀,有兩個垂直交叉的環,相當于成年人的手掌大小。這兩個圓環同時垂直于一個正方形的框架。“兩個環和三個電磁線圈,這是三線圈垂直測量接收裝置。”簡介,9米的傳輸距離意味著它可以覆蓋18米寬的路面。高速公路沿線建有無線充電系統。這三個線圈中的兩個用于測量電磁場,一個用于接收電磁場傳輸的能量。

將設備放在測試臺上的任何地方,磁場就在它周圍。啟動設備后,作者發現,前方約半米處一個原本熄滅的二極管迅速亮起。“這表明該設備已經準確地對準了磁場的方向,電磁線已經將能量傳遞給二極管。”戴亞奇說,系統中的接收線圈可以自由旋轉,可以測量發射線圈產生的交流電磁場的方向,并自動校準接收線圈。通過使用該裝置,充電可以始終對準該位置的交流電磁場的方向,并且可以主動捕獲磁場能量,從而在發射線圈附近的任何位置實現有效充電。有了一套成熟的動力注入技術,電池就可以充電了。

當作者詢問以這種無線方式充電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時。他說,這種充電技術中的磁場頻率與手機相似,大部分能量會被專門設計的接收設備吸收,對人體健康無害。對于這種充電方式如何充電,戴亞琪笑著說:“很簡單。只需像流量一樣充電,就像無線互聯網wifi一樣。”

前景:它可以從手機到宇宙飛船使用。

在采訪中,戴亞琪表示,目前國外公開的角向無線充電技術可以達到9米的充電距離。他們目前半米的無線充電距離主要受到高頻電流的限制。“我們使用1兆赫的頻率,國外的無線充電技術可以達到目前2000赫茲以上的頻率。”他說,他將繼續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盡快將這項技術轉化為實用生產力。

據戴亞奇介紹,9米的傳輸距離意味著可以覆蓋18米寬的道路。沿著高速公路修建無線充電系統,將充電線圈放置在高速公路隔離帶中,從而形成“充電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可以在這里邊行駛邊充電,從而實現連續行駛的功能。

戴亞琪認為,這種自由角度無線充電技術在未來會得到廣泛應用。當人們仍在關注這項新技術能為電動汽車的推廣帶來多大的動力時,他們的目光已經放在了更長遠的問題上。“還有一個巨大的潛在功能可以應用到我們的手機上,充電器和移動電源將完全成為歷史。”他說,只要安裝了充電線圈,手機就可以充電,因為它是一個“自由角度”,所以無論手機是“躺”在桌面上還是被握在手中,只要主人愿意,他們可以隨時補充電力。

戴亞琪表示,在未來,這項技術甚至可以應用于航天飛機。他說,目前的航天器在外太空工作時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這些電能來自兩個來源。一種是用自己的太陽能電池板發電,另一種是通過與空間站對接從中獲取能量。“面板巨大,對接技術非常困難,需要很長時間。上述問題可以通過從空間站以自由角度無線充電來解決。”

背景:“最有前途”家族獲得近20項創新發明專利。

在采訪中,a……

霍爾了解到清華大學有11個“兄弟”。包括“未來機器人”、“未來醫療”、“將來航空”等等。它們屬于一個大家庭,被稱為“最未來”。

清華大學團委老師告訴筆者,“最重要的未來”是在清華成立的一個學生創新小組,旨在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創新。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參與,沒有死板的科研任務,可以以輕松的態度“玩”科技。自成立四年以來,該團隊已有500多名成員,已完成100多個科研項目,70多個正在進行的項目。近一半的成員獲得過科技項目獎項、專利申請和發表過學術論文,僅專利就有近20項。

作者注意到,“最有前途”團隊的許多科研成果都來自于學生對生活的思考。例如,學生發現老師經常遇到無線麥克風電池耗盡的問題,于是他們發明了無線充電麥克風;由于市場上的普通路由器不支持計算機在校園內上網,他們發明了清華的專屬路由器;

一些學生在玻璃罩中放置了一個平面LED顯示屏,在通電和高速旋轉后,可以顯示五顏六色的三維數字、漢字、卡通、跑步或跳遠圖形。在被編程軟件控制之后,它們還可以形成定制的圖案。目前,這款名為“光的立方冪”的小玩具在淘寶上已經很暢銷了。日益嚴峻的空氣污染形勢使更多的人關注無排放的綠色電動汽車。北京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已經動搖了兩次,但大多數希望擁有私家車的人仍然對電動汽車感到擔憂:行駛不到300公里必須充電至少6個小時,社區需要安裝專用的固定充電樁。。。這些限制使得市民很難被電動汽車所吸引。

如果在不久的將來,當你在高速公路上駕駛電動汽車時,無論是直線還是曲線,無論是隧道還是橋梁,電動汽車都可以在行駛時快速補充電池。以前的擔憂還會存在嗎?這不是幻想。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本科生戴亞奇和他的同學開發的“自由”技術可以實現上述場景。該技術在清華大學第32屆“挑戰杯”科技競賽中獲得特等獎。

Discovery, Beijing, Feichi, Century, Han

發明起源:研究未來汽車,發現瓶頸

2011年,戴亞琪進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學習。他從小就對汽車很感興趣。他在學校教室里急切地學習,很快就感到“吃不飽”。“我想根據自己的興趣進一步研究汽車。”他說。2013年10月,他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了“未來汽車”興趣小組。

這是一個神奇的團隊,團隊成員來自清華的各個部門。他們大膽設想,對汽車的各個相關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有人在研究可旋轉的汽車底盤,也有人在學習車身更流線型的外觀,戴亞奇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無線充電技術。

他告訴作者,無線充電起源于無線輸電技術,最基本的原理是19世紀發現的電磁感應定律,即當閉合電路的導體的一部分在磁場中切斷磁感應線時,導體中會產生電流。“也就是說,電磁場實際上可以傳輸電力。”200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發明了磁共振遠程無線充電。目前,諾基亞、三星、英特爾等知名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無線充電產品和研發計劃。

在研究中,戴亞琪發現,由于磁場的方向很難確定,目前無線充電技術的應用中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即在接收能量時,充電線圈必須始終放置在發射線圈的正上方,并以一定角度固定,使兩者相對。一旦線圈的位置或角度發生偏差,充電的效率和功率就會急劇下降。這種被動接收能量的“瓶頸”將極大地影響未來無線充電的發展和應用。“我搜索了專利和學術資料,但沒有找到任何可以克服這個問題的技術。”

戴亞琪決心克服這個難題。

設計過程:發現了“三線圈垂直測量接收法”。

那年年底,他和其他幾個學生開始了“自由角度無線充電”的技術研究。他們的第一個想法是找到一種可以測量交流電磁場方向的設備,找出其參數,然后找到解決方案。卻發現根本找不到這樣的設備。這項研究一度陷入困境。

“后來,我們決定從零開始,設計一種可以瞄準磁場方向并接收能量的設備。”戴亞奇說。于是,整個四人團隊開始進入關鍵階段。只要不上課,他們就泡在綜合服務樓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實驗室里。“有時他們實驗遲到了,在那里過夜。”那年寒假,茶……

成員們“早出晚歸”,只休息了半個月。

在一次集體頭腦風暴中,戴亞奇受到了generate的啟發,他想到了使用三個相互垂直的電磁線圈進行測量和接收的方法。在與同學交流后,他們迅速在實驗室里搭建了一個工作臺進行測試。結果真的很成功。“當時的興奮絕對不止考試得了100分。”戴亞奇說,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科研成果,他們立即著手申請這種磁場方向測量方法和裝置的發明專利。

效果演示:在半米的距離處“點亮”二極管

不久前,筆者在清華大學看到了這款“自由角度無線充電”設備。該設備的核心部件就像一個陀螺儀,有兩個垂直交叉的環,相當于成年人的手掌大小。這兩個圓環同時垂直于一個正方形的框架。“兩個環和三個電磁線圈,這是三線圈垂直測量接收裝置。”簡介,9米的傳輸距離意味著它可以覆蓋18米寬的路面。高速公路沿線建有無線充電系統。這三個線圈中的兩個用于測量電磁場,一個用于接收電磁場傳輸的能量。

將設備放在測試臺上的任何地方,磁場就在它周圍。啟動設備后,作者發現,前方約半米處一個原本熄滅的二極管迅速亮起。“這表明該設備已經準確地對準了磁場的方向,電磁線已經將能量傳遞給二極管。”戴亞奇說,系統中的接收線圈可以自由旋轉,可以測量發射線圈產生的交流電磁場的方向,并自動校準接收線圈。通過使用該裝置,充電可以始終對準該位置的交流電磁場的方向,并且可以主動捕獲磁場能量,從而在發射線圈附近的任何位置實現有效充電。有了一套成熟的動力注入技術,電池就可以充電了。

當作者詢問以這種無線方式充電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時。他說,這種充電技術中的磁場頻率與手機相似,大部分能量會被專門設計的接收設備吸收,對人體健康無害。對于這種充電方式如何充電,戴亞琪笑著說:“很簡單。只需像流量一樣充電,就像無線互聯網wifi一樣。”

前景:它可以從手機到宇宙飛船使用。

在采訪中,戴亞琪表示,目前國外公開的角向無線充電技術可以達到9米的充電距離。他們目前半米的無線充電距離主要受到高頻電流的限制。“我們使用1兆赫的頻率,國外的無線充電技術可以達到目前2000赫茲以上的頻率。”他說,他將繼續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盡快將這項技術轉化為實用生產力。

據戴亞奇介紹,9米的傳輸距離意味著可以覆蓋18米寬的道路。沿著高速公路修建無線充電系統,將充電線圈放置在高速公路隔離帶中,從而形成“充電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可以在這里邊行駛邊充電,從而實現連續行駛的功能。

戴亞琪認為,這種自由角度無線充電技術在未來會得到廣泛應用。當人們仍在關注這項新技術能為電動汽車的推廣帶來多大的動力時,他們的目光已經放在了更長遠的問題上。“還有一個巨大的潛在功能可以應用到我們的手機上,充電器和移動電源將完全成為歷史。”他說,只要安裝了充電線圈,手機就可以充電,因為它是一個“自由角度”,所以無論手機是“躺”在桌面上還是被握在手中,只要主人愿意,他們可以隨時補充電力。

戴亞琪表示,在未來,這項技術甚至可以應用于航天飛機。他說,目前的航天器在外太空工作時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這些電能來自兩個來源。一種是通過……發電……

它自己的太陽能電池板,另一個是通過與空間站對接從中獲取能量。“面板巨大,對接技術非常困難,需要很長時間。上述問題可以通過從空間站以自由角度無線充電來解決。”

背景:“最有前途”家族獲得近20項創新發明專利。

在采訪中,筆者了解到清華大學有11位“兄弟”。包括“未來機器人”、“未來醫療”、“將來航空”等等。它們屬于一個大家庭,被稱為“最未來”。

清華大學團委老師告訴筆者,“最重要的未來”是在清華成立的一個學生創新小組,旨在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創新。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參與,沒有死板的科研任務,可以以輕松的態度“玩”科技。自成立四年以來,該團隊已有500多名成員,已完成100多個科研項目,70多個正在進行的項目。近一半的成員獲得過科技項目獎項、專利申請和發表過學術論文,僅專利就有近20項。

作者注意到,“最有前途”團隊的許多科研成果都來自于學生對生活的思考。例如,學生發現老師經常遇到無線麥克風電池耗盡的問題,于是他們發明了無線充電麥克風;由于市場上的普通路由器不支持計算機在校園內上網,他們發明了清華的專屬路由器;一些學生在玻璃罩中放置了一個平面LED顯示屏,在通電和高速旋轉后,可以顯示五顏六色的三維數字、漢字、卡通、跑步或跳遠圖形。在被編程軟件控制之后,它們還可以形成定制的圖案。目前,這款名為“光的立方冪”的小玩具在淘寶上已經很暢銷了。

標簽:發現北京飛馳世紀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上海針對特斯拉電動汽車 紅包發得有點大?

在剛結束的北京車展上,車商們力推新款車的力度非常大,但是電動車方面的喝呼聲卻比較低,因為車商們都很實際,離得較遠的東西暫時沒必要去大聲喧嘩。

1900/1/1 0:00:00
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財務表現盤點

編者按截至今年5月中旬,全球各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已陸續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為了讓讀者對全球零部件供應商在上季度的營業狀況作一番大致了解,作者通過對各企業的財報新聞進行匯總,

1900/1/1 0:00:00
特斯拉車主調查:牌照補貼給最不需要補貼的人

特斯拉“走穴”5月9日,細雨霏霏中,上海新江灣城某售樓處,打出了“T氏未來之車首秀”的廣告語。“T氏”指的就是特斯拉,為了吸引人氣,該樓盤特意租來了一輛特斯拉“走穴”。

1900/1/1 0:00:00
今日海外要聞:施耐德推云充電站 江森自控研發下一代電池

1特斯拉將停止為豐田RAV4電動車供應電池電機特斯拉宣布,今年將停止為豐田RAV4電動車供應電池和電機。

1900/1/1 0:00:00
2014款奔馳B級電動車 將于夏季上市銷售

目前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剛剛起步,寶馬推出了其電動汽車i3,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奔馳也推出了與之競爭的電動車車型2014款B級電動車。

1900/1/1 0:00:00
特斯拉的充電孤島與國網標準不一致

特斯拉的投資者沒有對第一季度的虧損感到意外,但在5月8日的電話會議上,特別追問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