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通客車已成為行業穩健發展的代表,其增速始終處于行業前列。特別是在新能源公交車、清潔能源公交車、校車等新興行業,中通客車表現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市場占有率超過15%。為了破解中通發展的密碼,展現中通的光明未來,近日,筆者采訪了中通客車董事長李海平,李總從企業戰略、人才培養、新興產業和發展重點等方面談了談企業發展的歷史和未來。
首先,人才投資回報率最高。
多年來,我們一直將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取得的成果令我們深受鼓舞。
2000年,我們做了一些事情,讓我們的同齡人坐起來注意到了這一點。我們派出了十多批180多人的管理、技術和一線員工到荷蘭BOVA留學,這是該行業首次出國留學。在荷蘭,他們與當地員工一起工作,感受到了世界級客車制造企業的技術精髓和企業文化,這對他們的工作心態和熱情產生了重要影響。回到公司后,他們都把自己當作單位的一面旗幟,不敢松懈,在公司內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后來,它們都成為了每個系統的業務骨干。
2006年,中通教育學院成立,這也是公交行業第一所企業大學,標志著中通“人才強企”戰略的正式實施。多年來,教育學院為公司培養了一大批技術骨干、高技能專家和管理專業人才。目前,我們已與大連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了三個工程碩士學位,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公司的技術創新做出了貢獻。我一直說中通有兩條生產線,一條是生產產品,另一條是培養人才,這也是公司的社會責任。
有一件事讓我感到驕傲,那就是2008年在聊城舉行的會計競賽中,前十名員工中有四名是中通員工,冠軍也在中通。此外,聊城第一個首席技師和第一個技師工作站在中通生產。目前,中通擁有四個技師工作站,已成為中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截至目前,中通已經選拔培養了高一博等數十名首席技術人員。它們分布在公司的零部件、涂裝、焊接等崗位。他們都來自基層和前線。他們以高超的技術、嫻熟的技術、頑強的奮斗和無私的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在我看來,高級技術人員和高級工程師同等重要,他們是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我一直認為,人力投資與科技投資是一樣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力投資的回報率最高。
其次,杠桿作用可以發揮作用。
一個企業能發展多大,取決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整合資源。借用各種資源供我們使用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途徑。該公司的戰略是國際發展戰略,并不是簡單地理解為向海外銷售產品,這是非常狹隘的。我們的國際化戰略是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我記得2005年,當我們的新能源公交車處于研發初期時,由于缺乏人才和設備,我們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學院等一流大學聯合攻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們的純電動公交車和混合動力公交車已成為國內領先的公交車,工業化規模位居行業前列。這都是我們整合資源的結果。
我們的“借貸能力”也體現在市場運作中。在海外市場,我們充分整合當地營銷和服務資源,擴大經銷商和服務團隊,使我們的產品在近……
世界各地的國家和地區。同時,我們還充分利用當地制造資源,通過非現場生產的方式將中通客車制造技術出口到國外,并在當地建設生產線。
同時,我們在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的培養上也采取了“請進來、請出去”的模式,為中通的成長奠定了人才基礎。我們在幾所職業學院開設了“中通班”,公司提前介入,向他們講述公交車技術和公司文化。學生沒有畢業就成為了“中通人”,他們一畢業就可以就業。我們邀請碩士生導師進入我們的教育學院,我們的工程師可以在家學習工程碩士的優秀課程。我們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成立了一個實驗室,共同克服焊接技術等問題。
企業的能力就是整合資源的能力,這是中通的寫照,也是我們長期發展所堅持的原則。
第三,抓住機遇贏得未來
2006年之前,困擾我們的一個大問題是,我們沒有底盤資質,這使得公交車質量難以控制,整車布局難以協調,難以適應更個性化的市場需求。這個問題在當年12月徹底改變了。中通獲得了底盤生產資質,我們正式成為客車制造商。業內只有三家企業獲得了這一終身產權。我們抓住機遇,做出巨大努力。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的底盤研發能力和生產水平已進入行業前列。目前,我們所有8米以上的乘用車底盤都是自己研發生產的。中通客車的質量穩步提高,產品類型譜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我們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000年以來,隨著城鄉客運和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不斷發展,小型客車面臨著良好的機遇。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這種情況,并于2003年成立了中通輕型客車公司。從那時起,“鄉村覆蓋”成為公司的又一個新增長點。目前,輕型乘用車已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力量,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2008年,經過多方努力,中通純電動客車代表中國客車作為奧運一號車服務于北京奧運會,這可能是中通新能源客車在國際場合的首秀。從那時起,中通新能源客車開始在國內外大放異彩。讓我們感到驕傲的是,中通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與奧組委簽署合作協議的巴士公司。自2008年以來,中通新能源客車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迅速上市。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正在轉化為市場優勢,新能源客車的市場規模始終位居行業前兩位。我們還將發展新能源公交車和節能公交車作為公司的戰略重點。有了綠色發展,我們一定會贏得未來。
2011年,看到校車的廣闊前景,我們開始對校車進行市場研究和技術開發。國家校車政策出臺后,中通一舉擊敗了所謂的“三小龍”,成為校車市場的前兩名。
告訴我們,機會并不是每天都存在的,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我們多走幾步,目光長遠,早做準備,我們一定會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弄潮兒”。
第四,我對數字看得很輕,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記得在2000年之前,一些專門從事小巴的二線企業的地位比我們好,尤其是1995年到2000年,中通處于發展低潮時,我們一直想跟上別人,但始終跟不上。
自2000年以來,我們通過引進BOVA技術,實現了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不斷優化,企業效益的不斷提高。然而,業內一些二線企業仍局限于中型車或某些特定細分市場,大型車和高端車尚未取得成績……
企業盈利水平較低,企業發展困難。
今天,我們的中通客車已經發展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從2013年的情況來看,我們的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收入占公司的2/3,占總收入的1/2。產品結構合理,新興產業后勁十足,凸顯了公司產品結構調整的動力和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加強,員工的士氣高漲。我們都發現產品等級發生了變化,企業利潤增加,員工工資增加。我認為這是我們更好的發展模式,即“高質量、高效率”,這應該是我們的發展目標,也是我們發展的必由之路。這里的質量是指“產品質量和發展質量”,這里的效率是指“企業效益和發展效率”。
2012年,公司將自己定位為“質量效益年”,2013年定位為“轉型升級年”,這與我們在2011年提出的“二次創業”的第一年是一致的。這只是另一種說法。我們企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目標越來越明確,即用更高質量的產品實現更高的發展質量和更好的效率。今年上半年,我們的收入增長和利潤增長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我們的努力取得了成效。
一位作者采訪了我,讓我預測中通未來的量化目標。我回答說,我對銷售數字看得很輕,我更關注企業發展的質量。
是的,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是時候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了。
走自己的路,時刻為明天做好準備。
我們尊重我們的競爭對手,他們為企業發展不懈努力,并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積極的改變。然而,我始終認為,企業發展的最大對手是我們自己,我們決不能被競爭對手的任何行為所迷惑,改變我們的戰略。只要我們尋找方向并做出努力,我們一定會成功。
2004年,中通客車開始研發新能源客車。當時,沒有產品標準,沒有行業參考,沒有國家政策,也沒有行業氣候。但當時,我們認識到這是一個方向,我們開始摸索進步。從失敗到成功,我們一路走來。自2006年以來,企業效益一直在提高,我們有多余的糧食。我們加大了在這方面的力度,承擔了863奧運會純電動公交車開發項目。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產品和技術一直處于中國領先水平。想象一下,如果我們一直跟著別人的屁股走,我們現在的新能源是什么。
2007年,在交通部清潔燃料專家李竹林的指導下,我們開始開發液化天然氣和壓縮天然氣公交車。2007年底,我們推出了第一輛燃氣公交車,并在海南建設了863燃氣公交車示范線。當時,國內的燃氣公交車還不普及,參與該行業的企業也很少。即使是現在,一些主流企業的燃氣公交車產品譜仍然不完善,但我們已經確定了這個方向并堅持了下來。今天,我們的燃氣公交車在行業中排名前兩,這是對我們多年堅持的回報。我們很高興我們的早期投資已經開始轉化為市場優勢。
事實上,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即企業應該有工作,員工應該有食物,他們應該吃得越來越好。
這些年來,我們已經認識到一個原則,那就是我們不應該總是跟著別人走,我們應該走自己的路,多向前走幾步,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穩。“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在我們的公交行業一直是一個真理。
借用一個廣告詞,“每一天都是明天”。我一直在問自己和我的員工,你今天的工作是為了明天的工作?我們明天需要準備什么?
6.通往成功沒有直線和捷徑。
一位作者問我,中通以其穩健的發展而聞名。中通繞行了嗎?
我認為,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路上,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但我們不能保證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沒有走彎路。
1999年,當我們的公路公交車不占主導地位并遭受挫折時,中通開始乘坐公交車。當時,中通處于一個非常不利的……
定位,產品結構單一,只有低端公路客車,高速市場基本沒有產品。我認為當時巴士的推出可以視為中通巴士的第一次突破,當然也可以視為調整中通產品結構的初步嘗試。然而,我們沒有成功。不僅公交車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道路公交車的基礎也日益動搖,企業的效率下降,所以我們開始重新專注于道路公交車的研發。
經過幾年的發展,中通的公路客車開始步入正軌。2002年以來,在中通博發、凱撒等大型高端客車的帶動下,中通客車開始“跨江”,業務積極拓展到華南、華東、海外等更廣闊的領域,中通逐漸占據了市場主動權。2004年,中通客車榮獲世界客車聯合會“最佳客車制造商”稱號,中通的發展得到了業界和媒體的高度認可和評價。
我們在沒有風險評估的情況下采取了極端措施來減少應收賬款,因此我們冒犯了一些老客戶。現在沒必要去想了。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當我們的客戶了解到中通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時,他們都可以見面并開懷大笑。
最讓我高興的是,當企業走彎路時,我們會有相應的整改機制讓企業重回正軌,我們也形成了“鼓勵創新、容忍失敗”的文化氛圍。在此基礎上,我們不斷加強企業管理,細化內部控制,完善治理結構,所有這些都可以確保企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我相信,我們的未來是光明的,但未來的道路仍將充滿不確定性。只要我們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以建設百年企業為目標,我們就不會害怕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困難,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近年來,中通客車已成為行業穩健發展的代表,其增速始終處于行業前列。特別是在新能源公交車、清潔能源公交車、校車等新興行業,中通客車表現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市場占有率超過15%。為了破解中通發展的密碼,展現中通的光明未來,近日,筆者采訪了中通客車董事長李海平,李總從企業戰略、人才培養、新興產業和發展重點等方面談了談企業發展的歷史和未來。
首先,人才投資回報率最高。
多年來,我們一直將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取得的成果令我們深受鼓舞。
2000年,我們做了一些事情,讓我們的同齡人坐起來注意到了這一點。我們派出了十多批180多人的管理、技術和一線員工到荷蘭BOVA留學,這是該行業首次出國留學。在荷蘭,他們與當地員工一起工作,感受到了世界級客車制造企業的技術精髓和企業文化,這對他們的工作心態和熱情產生了重要影響。回到公司后,他們都把自己當作單位的一面旗幟,不敢松懈,在公司內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后來,它們都成為了每個系統的業務骨干。
2006年,中通教育學院成立,這也是公交行業第一所企業大學,標志著中通“人才強企”戰略的正式實施。多年來,教育學院為公司培養了一大批技術骨干、高技能專家和管理專業人才。目前,我們已與大連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了三個工程碩士學位,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公司的技術創新做出了貢獻。我一直說中通有兩條生產線,一條是生產產品,另一條是培養人才,這也是公司的社會責任。
有一件事讓我感到驕傲,那就是2008年在聊城舉行的會計競賽中,四位頂尖的會計師……
員工都是中通的員工,冠軍也在中通。此外,聊城第一個首席技師和第一個技師工作站在中通生產。目前,中通擁有四個技師工作站,已成為中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截至目前,中通已經選拔培養了高一博等數十名首席技術人員。它們分布在公司的零部件、涂裝、焊接等崗位。他們都來自基層和前線。他們以高超的技術、嫻熟的技術、頑強的奮斗和無私的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在我看來,高級技術人員和高級工程師同等重要,他們是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我一直認為,人力投資與科技投資是一樣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力投資的回報率最高。
其次,杠桿作用可以發揮作用。
一個企業能發展多大,取決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整合資源。借用各種資源供我們使用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途徑。該公司的戰略是國際發展戰略,并不是簡單地理解為向海外銷售產品,這是非常狹隘的。我們的國際化戰略是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我記得2005年,當我們的新能源公交車處于研發初期時,由于缺乏人才和設備,我們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學院等一流大學聯合攻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們的純電動公交車和混合動力公交車已成為國內領先的公交車,工業化規模位居行業前列。這都是我們整合資源的結果。
我們的“借貸能力”也體現在市場運作中。在海外市場,我們充分整合當地營銷和服務資源,擴大經銷商和服務團隊,使我們的產品在全球近80個國家和地區順利運行。同時,我們還充分利用當地制造資源,通過非現場生產的方式將中通客車制造技術出口到國外,并在當地建設生產線。
同時,我們在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的培養上也采取了“請進來、請出去”的模式,為中通的成長奠定了人才基礎。我們在幾所職業學院開設了“中通班”,公司提前介入,向他們講述公交車技術和公司文化。學生沒有畢業就成為了“中通人”,他們一畢業就可以就業。我們邀請碩士生導師進入我們的教育學院,我們的工程師可以在家學習工程碩士的優秀課程。我們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成立了一個實驗室,共同克服焊接技術等問題。
企業的能力就是整合資源的能力,這是中通的寫照,也是我們長期發展所堅持的原則。
第三,抓住機遇贏得未來
2006年之前,困擾我們的一個大問題是,我們沒有底盤資質,這使得公交車質量難以控制,整車布局難以協調,難以適應更個性化的市場需求。這個問題在當年12月徹底改變了。中通獲得了底盤生產資質,我們正式成為客車制造商。業內只有三家企業獲得了這一終身產權。我們抓住機遇,做出巨大努力。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的底盤研發能力和生產水平已進入行業前列。目前,我們所有8米以上的乘用車底盤都是自己研發生產的。中通客車的質量穩步提高,產品類型譜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我們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000年以來,隨著城鄉客運和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不斷發展,小型客車面臨著良好的機遇。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這種情況,并于2003年成立了中通輕型客車公司。從那時起,“鄉村覆蓋”成為公司的又一個新增長點。目前,輕型乘用車已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力量,并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公司的。
2008年,經過多方努力,中通純電動客車代表中國客車作為奧運一號車服務于北京奧運會,這可能是中通新能源客車在國際場合的首秀。從那時起,中通新能源客車開始在國內外大放異彩。讓我們感到驕傲的是,中通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與奧組委簽署合作協議的巴士公司。自2008年以來,中通新能源客車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迅速上市。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正在轉化為市場優勢,新能源客車的市場規模始終位居行業前兩位。我們還將發展新能源公交車和節能公交車作為公司的戰略重點。有了綠色發展,我們一定會贏得未來。
2011年,看到校車的廣闊前景,我們開始對校車進行市場研究和技術開發。國家校車政策出臺后,中通一舉擊敗了所謂的“三小龍”,成為校車市場的前兩名。
告訴我們,機會并不是每天都存在的,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我們多走幾步,目光長遠,早做準備,我們一定會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弄潮兒”。
第四,我對數字看得很輕,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記得在2000年之前,一些專門從事小巴的二線企業的地位比我們好,尤其是1995年到2000年,中通處于發展低潮時,我們一直想跟上別人,但始終跟不上。
自2000年以來,我們通過引進BOVA技術,實現了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不斷優化,企業效益的不斷提高。但行業中一些二線企業仍局限于中型車或某些特定細分市場,大型車和高端車尚未取得成績,企業盈利水平較低,企業發展困難。
今天,我們的中通客車已經發展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從2013年的情況來看,我們的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收入占公司的2/3,占總收入的1/2。產品結構合理,新興產業后勁十足,凸顯了公司產品結構調整的動力和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加強,員工的士氣高漲。我們都發現產品等級發生了變化,企業利潤增加,員工工資增加。我認為這是我們更好的發展模式,即“高質量、高效率”,這應該是我們的發展目標,也是我們發展的必由之路。這里的質量是指“產品質量和發展質量”,這里的效率是指“企業效益和發展效率”。
2012年,公司將自己定位為“質量效益年”,2013年定位為“轉型升級年”,這與我們在2011年提出的“二次創業”的第一年是一致的。這只是另一種說法。我們企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目標越來越明確,即用更高質量的產品實現更高的發展質量和更好的效率。今年上半年,我們的收入增長和利潤增長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我們的努力取得了成效。
一位作者采訪了我,讓我預測中通未來的量化目標。我回答說,我對銷售數字看得很輕,我更關注企業發展的質量。
是的,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是時候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了。
走自己的路,時刻為明天做好準備。
我們尊重我們的競爭對手,他們為企業發展不懈努力,并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積極的改變。然而,我始終認為,企業發展的最大對手是我們自己,我們決不能被競爭對手的任何行為所迷惑,改變我們的戰略。只要我們尋找方向并做出努力,我們一定會成功。
2004年,中通客車開始研發新能源客車。當時,沒有產品標準,沒有行業參考,沒有國家政策,也沒有行業氣候。但在那個時候,我們承認……
以此為方向,我們開始摸索進步。從失敗到成功,我們一路走來。自2006年以來,企業效益一直在提高,我們有多余的糧食。我們加大了在這方面的力度,承擔了863奧運會純電動公交車開發項目。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產品和技術一直處于中國領先水平。想象一下,如果我們一直跟著別人的屁股走,我們現在的新能源是什么。
2007年,在交通部清潔燃料專家李竹林的指導下,我們開始開發液化天然氣和壓縮天然氣公交車。2007年底,我們推出了第一輛燃氣公交車,并在海南建設了863燃氣公交車示范線。當時,國內的燃氣公交車還不普及,參與該行業的企業也很少。即使是現在,一些主流企業的燃氣公交車產品譜仍然不完善,但我們已經確定了這個方向并堅持了下來。今天,我們的燃氣公交車在行業中排名前兩,這是對我們多年堅持的回報。我們很高興我們的早期投資已經開始轉化為市場優勢。
事實上,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即企業應該有工作,員工應該有食物,他們應該吃得越來越好。
這些年來,我們已經認識到一個原則,那就是我們不應該總是跟著別人走,我們應該走自己的路,多向前走幾步,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穩。“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在我們的公交行業一直是一個真理。
借用一個廣告詞,“每一天都是明天”。我一直在問自己和我的員工,你今天的工作是為了明天的工作?我們明天需要準備什么?
6.通往成功沒有直線和捷徑。
一位作者問我,中通以其穩健的發展而聞名。中通繞行了嗎?
我認為,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路上,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但我們不能保證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沒有走彎路。
1999年,當我們的公路公交車不占主導地位并遭受挫折時,中通開始乘坐公交車。當時,中通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產品結構單一,只有低端公路客車,高速市場基本沒有產品。我認為當時巴士的推出可以視為中通巴士的第一次突破,當然也可以視為調整中通產品結構的初步嘗試。然而,我們沒有成功。不僅公交車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道路公交車的基礎也日益動搖,企業的效率下降,所以我們開始重新專注于道路公交車的研發。
經過幾年的發展,中通的公路客車開始步入正軌。2002年以來,在中通博發、凱撒等大型高端客車的帶動下,中通客車開始“跨江”,業務積極拓展到華南、華東、海外等更廣闊的領域,中通逐漸占據了市場主動權。2004年,中通客車榮獲世界客車聯合會“最佳客車制造商”稱號,中通的發展得到了業界和媒體的高度認可和評價。
我們在沒有風險評估的情況下采取了極端措施來減少應收賬款,因此我們冒犯了一些老客戶。現在沒必要去想了。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當我們的客戶了解到中通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時,他們都可以見面并開懷大笑。
最讓我高興的是,當企業走彎路時,我們會有相應的整改機制讓企業重回正軌,我們也形成了“鼓勵創新、容忍失敗”的文化氛圍。在此基礎上,我們不斷加強企業管理,細化內部控制,完善治理結構,所有這些都可以確保企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我相信,我們的未來是光明的,但未來的道路仍將充滿不確定性。只要我們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以建設百年企業為目標,我們就不會害怕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困難,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前言交通是城市的命脈。上海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交通工作,為推進全市交通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1900/1/1 0:00:00河北省規模最大的武安新能源產業園區銀隆奧鈦新能源項目24日一期竣工投產,二期正式開工。
1900/1/1 0:00:00國外知名打車服務商Uber日前表示將從谷歌購買2500輛無人駕駛汽車。
1900/1/1 0:00:00蘇經信產業2013272號各市經信委、昆山市、泰興市、沭陽縣經信委局:為全面貫徹落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江蘇省”十二五”培育和發展戰
1900/1/1 0:00:00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曾表示:”藍驅實際是一套整體技術,它會一步一步應用到在中國所有的車型上去。
1900/1/1 0:00:00安凱客車000868內部人士近日透露,2013年二季度銷售扭轉了一季度疲態,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21,成為上半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安凱客車對即將推出的新能源補貼較為期待。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