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兩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無疑將繼續是今年汽車相關話題的最大亮點,占據汽車內容的最大權重。面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氣候問題,中國將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戰略部署。新能源汽車肩負著重任,肩負著極其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同時,這也是國家的戰略機遇,也是汽車公司的商機。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應運而生,新能源汽車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兩會熱點:2015年,新能源汽車計劃產能將突破550萬輛。
注意計劃蛋糕來充饑。新能源汽車的產能規劃迅速擴大。
根據相關信息,國家層面的《汽車工業“十二五”規劃》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對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進行了規劃。前者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將達到100萬輛,而后者意味著2015年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萬輛。據各地或車企規劃動態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已超過550萬輛。將兩者進行比較,國家新能源汽車規劃明顯少于省級規劃的總和。同樣,省級產能規劃低于所轄城市規劃總和的情況也很常見。例如,《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僅規劃到2015年產能6萬輛,紹興規劃45萬輛,金華規劃10.5萬輛。根據《廣東省電動汽車發展行動計劃》,廣東電動汽車規劃產能僅20萬輛,僅珠海銀通公司就將建設年產5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如果加上這一過剩產能,全國計劃產能將遠遠超過600萬輛。除紹興和珠海外,北京有75萬輛,唐山和合肥有50萬輛,長沙有30萬輛,長春、武漢和襄陽有20萬輛。
許多城市針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支持政策,設計了相對較大的產能。據悉,“十二五”期間,國家初步考慮給予1000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其中200億元用于推廣和支持。根據現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試點管理暫行辦法》,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組能源不低于15千瓦時,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動力蓄電池組能源不少于10千瓦時,每千瓦時補貼3000元。按照各自的補貼上限標準,純電動乘用車一般可補貼45萬-6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可補貼3-5萬元。但不言而喻,要達到500萬輛的產能,只要年銷售100萬輛新能源汽車達到要求,中央政府每年就要拿出400億至500億元的補貼資金,這似乎不現實,因為計劃在上述五年內總共拿出200億元。如果我們真的想達到這樣的規模,國家補貼政策自然會淡出。應該說,產能的增加和補貼標準的降低是一個長期的互動過程,相應的激勵效應大大減弱,產能的上升趨勢受到抑制。
電動汽車聯盟攻擊新能源汽車技術亟待突破
國家財政補貼資金直接引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方向。各省市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其他類型的混合動力汽車為輔。四川、新疆等天然氣資源豐富的省區也提出要開發壓縮天然氣……
吉利計劃在山西開發甲醇汽車。上海和福建也提出了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的想法,福建也有發展太陽能汽車的想法。
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高新技術產業,涉及技術、市場、政策等多個方面,需要產學研聯合攻關,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密切配合,車企與政府共同推動。聯盟不過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去年已有16家中央企業成立了聯盟,北京、天津、吉林、河南和浙江永康都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產業聯盟將緊緊圍繞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協同努力,實現共同突破。“十二五”期間,其他省份也將陸續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黑龍江省的聯盟名稱頗為特殊,似乎需要細分目標市場,尋找具有自身戰略優勢的藍海。
在產業聯盟的同時,企業互動的趨勢也在增加。各大城市都希望做大做強,積極爭取各大車企在本市發展新能源汽車。廣東省韶關市鼓勵和支持深圳比亞迪公司開發生產電動汽車,十堰市則爭取東風公司在當地開發各種新能源汽車。
未來五年,盡管預計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增加,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電池成本將減半。然而,相關投資者是否愿意提前投入真金白銀來支持產能的快速增長,以及能否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目前還不得而知。
支持第一次示范和推廣才是道路上的真正發展。
“十二五”期間,為滿足電動汽車發展需求,各地充換電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北京計劃建設466個換電站、充電站、配電站和電池集中充電站,建設4.2萬個充電樁,采購5.6萬個各種型號的電池組。江蘇和浙江省的無錫、宜興和寧波北侖也提出要繼續加強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浪潮也呈現出新的趨勢,即從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直轄市和東南沿海城市向西、向北延伸到全國各地。河南省計劃建設220座充(換)用電站。重慶計劃建設30個充電站、1055個充電樁,主城區將形成較為完善的充電服務網絡。四川、陜西、青海等西部省份在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相關設施建設,部分省份也提出要加快天然氣充電設施建設。中國最北部的大興安嶺正在建設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漠河縣、加格達旗區、塔河縣和呼瑪縣已建成10個電動汽車充電樁。
未來五年,中國將在現有20個公共服務領域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車的規模也將大大提高。到2015年,北京的電動汽車總量將達到7.1萬輛,杭州將達到2萬輛,濟南將推廣1萬輛以上的電動汽車。上海明年將推廣2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除了增加新能源公交線路外,廣州還準備組建純電動汽車出租車車隊和混合動力汽車出租車車隊。四川省引進了1000多輛電動公交車,占2015年新增公交車的10%。海南的推廣目標最到位,提出海口、三亞的公交車、出租車基本普及新能源汽車。
“十二五”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和思路;
以下規劃目標指的是2015年,除非注明年份。
北京:計劃產能為46萬輛。主要依托北汽和長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長安新能源汽車基地主要有30萬輛汽車。北汽擁有15萬輛汽車,包括迷迪電動汽車、C70、C30等北京品牌純電動汽車。中大燕京已建成1萬個新能源公交車基地。
天津:計劃產能未知。一汽夏利投資至少3.5億元,推動電動乘用車的量產。該車型基于自主研發的2011款VIOS V1平臺,衍生出轎車車型。背靠楊蓉的天津正道與江淮汽車簽署了《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汽車項目合資合作意向書》,總投資約300億元,目前仍懸而未決。
河北省:計劃產能53萬輛。推動長城汽車、石家莊雙環、河北長安、秦皇島金誠等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支持唐山在曹妃甸建設20平方公里的電動汽車產業園,推進海天電動汽車、曹妃甸鋰源電動汽車動力總成、上汽唐山曹妃甸綠色能源汽車三大項目。
山西省:計劃產能為10萬輛,主要指吉利在山西省晉中市的甲醇燃料新能源汽車項目。
吉林省:計劃產能為20萬輛。一汽應重點突破60項電動汽車核心技術。長春高新區投資150億元大力開展新能源汽車項目,設立3個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大中型新能源公共汽車、小型純電動汽車等兩大類汽車產品。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將達到500億元。
黑龍江省:計劃產能為1萬輛。推進齊齊哈爾龍華公司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建設,重點發展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專用發動機、電機、電池、控制系統、專用零部件、電動汽車充電站和配電系統。
上海:計劃產能為30萬輛,2012年將達到10萬輛。著力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持續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努力成為國內技術領先、產業集聚、初步應用的新能源汽車基地。2012年,榮威750混合動力汽車上市后,主要車型將是榮威550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它們可以節省50%的燃油。
江蘇省:計劃產能4.5萬輛。南京發展高性能動力電池等設計制造技術,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
浙江省:計劃產能為5萬輛。重點開發純電動、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產品,以及配套的動力、制動、轉向、電子等關鍵零部件。重點項目包括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和電動客車電源系統的生產項目。。
安徽省:計劃產能為50萬輛。實施《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路線圖》,建設合肥市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工業基地。
福建省:計劃產能5萬輛,自主品牌新能源客車在全省的銷量占總銷量的5%以上。加快閩臺電動汽車合作,發展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太陽能等新能源汽車,發展動力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
江西省:南昌市計劃產能3萬輛,其中純電動微型車出口5000輛,2012年提前達到1萬輛。
山東省:規劃產能30萬輛,其中日照10萬輛。威海應在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d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配套能力建設。
河南省:計劃產能為25萬輛。實施《河南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在鄭州建設5萬輛電動汽車和1萬輛新能源系列汽車,在宇通建設4000輛新能源公交車,在鄭州海馬建設新能源汽車,以及中航工業電動汽車的動力總成系統、研發和產業化。
湖北省:計劃產能為40萬輛,武漢和襄陽各有20萬輛。東風汽車擬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投資30億元。
湖南省:計劃產能為40萬輛。比亞迪長沙電動汽車基地擁有30萬輛汽車。近日,湖南南車黃海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已形成10000多輛新能源客車的生產能力,并致力于建設中國最大的新能源客車產業化基地。長風的混合動力SUV和純電動汽車;婁底大豐萬輛輕型電動汽車、小型客車、觀光客車和特種車輛生產線;
長沙梅花汽車公司與深圳世紀新能源電池公司合作建設年產1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園,生產純電動公交車、轎車、物流車、高爾夫球車和汽車。
廣東省:計劃產能70萬輛,其中珠海銀通公司50萬輛。實施《廣東省電動汽車發展行動計劃》,建設深圳新能源汽車及電池、廣州新能源汽車、珠海鋰離子電池、動力總成等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項目。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175億元。
廣西省:規劃產能20萬輛,五菱汽車集團將建設20萬輛新能源汽車。
海南省:計劃產能未知。2015年,新能源汽車基本實現產業化。
重慶:計劃產能46萬輛,2012年提前達到24萬輛。主要制造商是長安、恒通和力帆。
四川省:計劃產能為1萬輛。積極發展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推動天然氣汽車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山東宜興公司重組樂山天龍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建設純電動汽車制造基地和綜合配套產業基地,年產汽車10000余輛。
陜西省:計劃產能為5萬輛。發展電動汽車和碼頭拖拉機,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有限公司與榆林東方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榆林陜西汽車新能源專用車項目。
(編輯/李燕郊)作為全國兩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無疑仍是今年汽車相關話題的最大亮點,占據了汽車內容的最大權重。面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氣候問題,中國將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戰略部署。新能源汽車肩負著重任,肩負著極其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同時,這也是國家的戰略機遇,也是汽車公司的商機。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應運而生,新能源汽車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兩會熱點:2015年,新能源汽車計劃產能將突破550萬輛。
注意計劃蛋糕來充饑。新能源汽車的產能規劃迅速擴大。
根據相關信息,國家層面的《汽車工業“十二五”規劃》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對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進行了規劃。前者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將達到100萬輛,而后者意味著2015年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萬輛。據各地或車企規劃動態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已超過550萬輛。將兩者進行比較,國家新能源汽車規劃明顯少于省級規劃的總和。同樣,省級產能規劃低于所轄城市規劃總和的情況也很常見。例如,《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僅規劃到2015年產能6萬輛,紹興規劃45萬輛,金華規劃10.5萬輛。根據《廣東省電動汽車發展行動計劃》,廣東電動汽車規劃產能僅20萬輛,僅珠海銀通公司就將建設年產5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如果加上這一過剩產能,全國計劃產能將遠遠超過600萬輛。除紹興和珠海外,北京有75萬輛,唐山和合肥有50萬輛,長沙有30萬輛,長春、武漢和襄陽有20萬輛。
許多城市針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支持政策,設計了相對較大的產能。據報道……
“十二五”期間,國家初步考慮給予1000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其中200億元用于推廣和支持。根據現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試點管理暫行辦法》,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組能源不低于15千瓦時,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動力蓄電池組能源不少于10千瓦時,每千瓦時補貼3000元。按照各自的補貼上限標準,純電動乘用車一般可補貼45萬-6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可補貼3-5萬元。但不言而喻,要達到500萬輛的產能,只要年銷售100萬輛新能源汽車達到要求,中央政府每年就要拿出400億至500億元的補貼資金,這似乎不現實,因為計劃在上述五年內總共拿出200億元。如果我們真的想達到這樣的規模,國家補貼政策自然會淡出。應該說,產能的增加和補貼標準的降低是一個長期的互動過程,相應的激勵效應大大減弱,產能的上升趨勢受到抑制。
電動汽車聯盟攻擊新能源汽車技術亟待突破
國家財政補貼資金直接引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方向。各省市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其他類型的混合動力汽車為輔。四川、新疆等天然氣資源豐富的省區也提出要開發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吉利計劃在山西開發甲醇汽車。上海和福建也提出了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的想法,福建也有發展太陽能汽車的想法。
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高新技術產業,涉及技術、市場、政策等多個方面,需要產學研聯合攻關,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密切配合,車企與政府共同推動。聯盟不過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去年已有16家中央企業成立了聯盟,北京、天津、吉林、河南和浙江永康都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產業聯盟將緊緊圍繞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協同努力,實現共同突破。“十二五”期間,其他省份也將陸續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黑龍江省的聯盟名稱頗為特殊,似乎需要細分目標市場,尋找具有自身戰略優勢的藍海。
在產業聯盟的同時,企業互動的趨勢也在增加。各大城市都希望做大做強,積極爭取各大車企在本市發展新能源汽車。廣東省韶關市鼓勵和支持深圳比亞迪公司開發生產電動汽車,十堰市則爭取東風公司在當地開發各種新能源汽車。
未來五年,盡管預計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增加,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電池成本將減半。然而,相關投資者是否愿意提前投入真金白銀來支持產能的快速增長,以及能否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目前還不得而知。
支持第一次示范和推廣才是道路上的真正發展。
“十二五”期間,為滿足電動汽車發展需求,各地充換電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北京計劃建設466個換電站、充電站、配電站和電池集中充電站,建設4.2萬個充電樁,采購5.6萬個各種型號的電池組。江蘇和浙江省的無錫、宜興和寧波北侖也提出要繼續加強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浪潮也……
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即從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直轄市和東南沿海城市向西部和北部蔓延。河南省計劃建設220座充(換)用電站。重慶計劃建設30個充電站、1055個充電樁,主城區將形成較為完善的充電服務網絡。四川、陜西、青海等西部省份在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相關設施建設,部分省份也提出要加快天然氣充電設施建設。中國最北部的大興安嶺正在建設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漠河縣、加格達旗區、塔河縣和呼瑪縣已建成10個電動汽車充電樁。
未來五年,中國將在現有20個公共服務領域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車的規模也將大大提高。到2015年,北京的電動汽車總量將達到7.1萬輛,杭州將達到2萬輛,濟南將推廣1萬輛以上的電動汽車。上海明年將推廣2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除了增加新能源公交線路外,廣州還準備組建純電動汽車出租車車隊和混合動力汽車出租車車隊。四川省引進了1000多輛電動公交車,占2015年新增公交車的10%。海南的推廣目標最到位,提出海口、三亞的公交車、出租車基本普及新能源汽車。
“十二五”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和思路;
以下規劃目標指的是2015年,除非注明年份。
北京:計劃產能為46萬輛。主要依托北汽和長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長安新能源汽車基地主要有30萬輛汽車。北汽擁有15萬輛汽車,包括迷迪電動汽車、C70、C30等北京品牌純電動汽車。中大燕京已建成1萬個新能源公交車基地。
天津:計劃產能未知。一汽夏利投資至少3.5億元,推動電動乘用車的量產。該車型基于自主研發的2011款VIOS V1平臺,衍生出轎車車型。背靠楊蓉的天津正道與江淮汽車簽署了《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汽車項目合資合作意向書》,總投資約300億元,目前仍懸而未決。
河北省:計劃產能53萬輛。推動長城汽車、石家莊雙環、河北長安、秦皇島金誠等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支持唐山在曹妃甸建設20平方公里的電動汽車產業園,推進海天電動汽車、曹妃甸鋰源電動汽車動力總成、上汽唐山曹妃甸綠色能源汽車三大項目。
山西省:計劃產能為10萬輛,主要指吉利在山西省晉中市的甲醇燃料新能源汽車項目。
吉林省:計劃產能為20萬輛。一汽應重點突破60項電動汽車核心技術。長春高新區投資150億元大力開展新能源汽車項目,設立3個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大中型新能源公共汽車、小型純電動汽車等兩大類汽車產品。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將達到500億元。
黑龍江省:計劃產能為1萬輛。推進齊齊哈爾龍華公司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建設,重點發展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專用發動機、電機、電池、控制系統、專用零部件、電動汽車充電站和配電系統。
上海:計劃產能為30萬輛,2012年將達到10萬輛。著力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持續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努力成為國內技術領先、產業集聚、初步應用的新能源汽車基地。2012年,榮威750混合動力汽車上市后,主要車型將是榮威550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它們可以節省50%的燃油。
江蘇省:計劃產能4.5萬輛。南京發展高性能動力電池等設計制造技術,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
浙江省:計劃產能為5萬輛。重點開發純電動、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產品,以及配套的動力、制動、轉向、電子等關鍵零部件。重點項目包括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和電動客車電源系統的生產項目。。
安徽省:計劃產能為50萬輛。實施《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路線圖》,建設合肥市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工業基地。
福建省:計劃產能5萬輛,自主品牌新能源客車在全省的銷量占總銷量的5%以上。加快閩臺電動汽車合作,發展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太陽能等新能源汽車,發展動力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
江西省:南昌市計劃產能3萬輛,其中純電動微型車出口5000輛,2012年提前達到1萬輛。
山東省:規劃產能30萬輛,其中日照10萬輛。威海應在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d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配套能力建設。
河南省:計劃產能為25萬輛。實施《河南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在鄭州建設5萬輛電動汽車和1萬輛新能源系列汽車,在宇通建設4000輛新能源公交車,在鄭州海馬建設新能源汽車,以及中航工業電動汽車的動力總成系統、研發和產業化。
湖北省:計劃產能為40萬輛,武漢和襄陽各有20萬輛。東風汽車擬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投資30億元。
湖南省:計劃產能為40萬輛。比亞迪長沙電動汽車基地擁有30萬輛汽車。近日,湖南南車黃海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已形成10000多輛新能源客車的生產能力,并致力于建設中國最大的新能源客車產業化基地。長風的混合動力SUV和純電動汽車;婁底大豐萬輛輕型電動汽車、小型客車、觀光客車和特種車輛生產線;長沙梅花汽車公司與深圳世紀新能源電池公司合作建設年產1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園,生產純電動公交車、轎車、物流車、高爾夫球車和汽車。
廣東省:計劃產能70萬輛,其中珠海銀通公司50萬輛。實施《廣東省電動汽車發展行動計劃》,建設深圳新能源汽車及電池、廣州新能源汽車、珠海鋰離子電池、動力總成等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項目。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175億元。
廣西省:規劃產能20萬輛,五菱汽車集團將建設20萬輛新能源汽車。
海南省:計劃產能未知。2015年,新能源汽車基本實現產業化。
重慶:計劃產能46萬輛,2012年提前達到24萬輛。主要制造商是長安、恒通和力帆。
四川省:計劃產能為1萬輛。積極發展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推動天然氣汽車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山東宜興公司重組樂山天龍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建設純電動汽車制造基地和綜合配套產業基地,年產汽車10000余輛。
陜西省:計劃產能為5萬輛。發展電動汽車和碼頭拖拉機,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有限公司與榆林東方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榆林陜西汽車新能源專用車項目。
(編輯/李燕郊)
新能源的發展進程一直與政策支持力度緊密相關。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電動車制造商THINK發出了30天以內的第三次召回公告。由于會出現停車后繼續前進的問題,THINK決定第三次召回旗下City電動車。
1900/1/1 0:00:00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于2011年3月3日在北京召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的首場發布會于2日15時舉行,由大會新聞發言人趙啟正介紹會議情況,并回答作者的提問。
1900/1/1 0:00:00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2月2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以表決方式,通過了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議程草案和日程。
1900/1/1 0:00:00作者3月2日在推進山西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座談會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山西省府著力新能源產業發展,著重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發展,
1900/1/1 0:00:00成都兩家民營科技公司黃銘鋰動力和牧甫生物科技,聯合進軍鋰電池領域,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家863計劃課題組的關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