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汽車行業還沒有從“缺芯”的噩夢中完全醒來。Auto Forecast Solutions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19日,由于核心短缺,全球汽車市場已減產約38.5萬輛。據估計,汽車市場的年減產量將從去年的450萬輛左右減少到300萬輛以下。國內車企很少公開提及芯片問題,盡管供應短缺,但芯片問題實際上已經發生,并影響了全球汽車市場的生產、交付甚至繁榮。目前,汽車芯片IDM正在再次擴大生產。這能成為汽車公司最后一杯“無憂酒”嗎?“搬遷”的投資項目,包括英飛凌、Reza、德州儀器和其他IDM,最近宣布了建造新芯片工廠的計劃。英飛凌表示,已獲準提前啟動位于德國德累斯頓的12英寸晶圓廠項目。去年11月,英飛凌宣布將投資50億歐元擴建其德累斯頓晶圓廠。新工廠主要用于生產功率半導體,計劃于2026年秋季投入運營。在產能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工廠的年收入預計將與投資金額保持一致,幾乎每天能賺1400萬美元。這是英飛凌歷史上最大的單一投資案例。
圖片來源:如果英飛凌在兩年前,其新工廠項目可能不會引起如此高的關注。當時,汽車行業正面臨缺芯問題,IDM和Foundry的擴張行動都相當積極。SEMI在去年12月發布的《世界晶圓廠預測報告》中表示,在2021至2023年間,全球半導體行業將投資5000多億美元,新建84家晶圓廠。其中,33家新工廠將于2022年開工建設,預計到2023年將新增28家。但當談到真正拯救汽車公司時,每個IDM或Foundry都有自己的考慮因素。擴大生產意味著擴大工廠和增加生產設備。如果新的產能只是暫時需要,并且在未來閑置,那么相應的風險將不得不由自己承擔。因此,短期市場份額糖果并不能吸引所有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供應商,英飛凌已將這一高達50億歐元的投資項目移至2023年。在大多數分析師和汽車制造商的預測中,今年汽車核心短缺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在這個時候,大規模擴大生產顯然是有意義的。例如,德州儀器接下來將投資110億美元,在美國猶他州勒羅伊建造一座12英寸晶圓廠。新工廠預計將于2023年下半年開工,最早將于2026年開始生產。這是猶他州歷史上最大的經濟投資案例。都說追求利潤是商人的本性,關鍵還是要看利益能否最大化。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和歐盟《芯片法案》的出現都在推動IDM加大投資力度。據外媒報道,英飛凌正在為新工廠尋求約10億歐元的財政資金。當芯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充電站都實現了“本地生產”的目標時,IDM會想要更多。經過幾次權衡,芯片工廠從落地到產能釋放通常需要幾年時間。在短期內,核心缺失的問題無法完全解決;
展望未來,也許更重要的是,各國正在爭相吸引IDM和Foundry建立工廠。芯片還會稀缺嗎?Foundry比任何人都清楚,即使產能過剩和生產線短缺,即使是最好的市場價格也不會總是可用的。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消費電子、PC等領域需求持續疲軟,芯片供應出現過剩跡象。上游的晶圓廠正在全力投入生產,而下游的終端制造商則在拼命囤積商品。信息不對稱最終導致芯片庫存水平的持續上升。因此,下游制造商正忙于消除庫存,而Foundry則開始爭取折扣和促銷。TrendForce在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今年第一季度,晶圓代工工藝從成熟到先進的需求持續下降,主要IC設計公司的晶圓切割將從第一季度蔓延到第二季度。供應鏈中也有報道稱,臺積電5/4nm工藝節點的產能利用率在今年第一季度已降至75%左右,第二季度可能降至70%以下。無獨有偶,聯電還預測其產能利用率將從去年第四季度的90%下降到第一季度的70%左右。作為回應,一些鑄造廠積極采取行動,如三星對成熟工藝降價10%,聯電對愿意在第二季度增產的客戶提供10%至15%的價格折扣,以提高產能利用率。種種跡象表明,“產能為王”和“價高者得”的時代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然而,曾因缺乏芯片而被圍攻的博世中國區總裁陳玉東在2月19日發了一條朋友圈,只有三句話:“健康、世界和平、芯片自由”。
誠然,芯片市場供過于求,但目前并非所有工藝和類型的芯片都是“剩芯片”。根據Susquehanna金融集團的數據,自去年6月以來,全球芯片平均交付周期呈下降趨勢,交付時間不斷加快和縮短。2022年12月,全球平均芯片交付周期已縮短至約24周。然而,一些細分行業仍然供不應求,如中高端MCU、功率級和PMIC模擬芯片。有數據顯示,一些汽車級和高端MCU的平均交付周期甚至可以長達52-78周。媒體還報道稱,車載顯示驅動IC的去庫存已經結束,這表明2023年的新訂購趨勢即將開始。從工藝節點來看,上述芯片產品主要依靠12英寸、28nm及以上的成熟工藝。對于汽車公司來說,這些都是使用量大、價格低的芯片;對于Foundry來說,它是一個“被忽視的個體”,利潤和資本支出都很微薄。正如英飛凌首席執行官Jochen Hanebeck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 “尤其是對于非尖端產品,代工廠沒有積極提高產能。根據過去的經驗,晶圓廠的資本支出重點一直放在利潤更高的先進工藝上,而且只有少數客戶可供選擇。這就是為什么切割訂單的魔爪首先延伸到了先進的制造工藝。TrendForce認為今年上半年,12英寸先進工藝段的產能利用率將不理想;
相比之下,各晶圓廠在成熟工藝中的產能利用率大多保持在75%~85%。汽車和工業控制等領域相對穩定的需求實際上是IDM擴大生產的關鍵原因。基于此,英飛凌創下了歷史上最大的投資。在芯片短缺似乎有所緩解的時候,我們孤注一擲,逆勢擴產,只為汽車市場未來需求的全面爆發。全球芯片市場中的新興“異類”
圖片來源:特斯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在中國,有望彌補消費電子產品對芯片需求下降的負面影響。”。在他看來,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支撐全球芯片市場的新力量。據統計,一輛新能源汽車需要大約1600個芯片,這幾乎是傳統燃油車的兩倍,也是智能手機需求的十倍多。隨著自動駕駛水平發展到L4階段,單車對芯片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到3000顆以上。當然,汽車電子產品的價值也在不斷增加。以之前的一輛汽油動力汽車為例,每輛車的成本為10萬元,動力總成約占成本的四分之一,這是最大的比例。汽車電子產品約占汽車總成本的15%,即1萬元以上。目前,對于智能電動汽車來說,每輛車的汽車電子產品價值可以達到40%至50%。據中國汽車協會預測,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預計將達到900萬輛,同比增長35%,滲透率將達到35%左右。乘聯會預計,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850萬輛,滲透率將達到36%。總體而言,“增長”仍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旋律。隨著各大汽車品牌聚焦高端市場,中高端車型出貨量增加,對芯片的需求可能會達到另一個水平。如果根據2021的銷售數據,35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創造了近100億元的汽車芯片市場,那么900萬輛汽車的銷售額將達到什么水平?2022年,中國共售出2686萬輛汽車。如果全部換成新能源汽車,汽車芯片市場的產值會激增多少?到2030年,汽車行業將全面向電動化轉型,一些地區將率先宣布禁止銷售燃料動力汽車,這給汽車芯片市場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間。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張永偉在“GIV 2022”上表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290億美元,出貨量將達到每年1000億至1200億片。目前,汽車芯片在整個芯片市場的份額不到10%,很難平衡整個市場收入的增減。也許只有當電動化和智能化無處不在時,汽車芯片才能支撐這個價值580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汽車公司最終需要做什么?如前一篇文章所述,一致的速度對于快速響應至關重要。當IDM和Foundry積極擴大生產時,汽車公司和Tier1不應該總是忙于囤積,至少告訴彼此,“我需要什么”和“這個數量是多少。簡單地增加產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供應鏈中長期存在的矛盾。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時間,供應鏈也需要時間才能完全恢復到健康水平。
標簽:
還有人相信賈躍亭會回國嗎?2月21日,法拉第未來宣布,將在投資人資金如期到位后,
1900/1/1 0:00:002月23日,吉利品牌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銀河”正式發布,該系列2年內將推7款全新車型,首款智能電混SUV“吉利銀河L7”同步全球首發,并正式開啟預訂,今年二季度即可交付。
1900/1/1 0:00:002月23日,第一電動從上汽大眾官方獲悉,上汽大眾ID7將于今年上海車展正式亮相,并于2024年在國內上市。
1900/1/1 0:00:00福特任命吳勝波為大中華區新CEO2月24日,福特中國宣布,福特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安寧先生決定退休,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2月23日,電動重型卡車制造商Nikola表示,該公司在2022年第四季度生產了133輛純電動卡車,但只向經銷商交付了20輛,導致其營收遠低于華爾街的預期。
1900/1/1 0:00:00日前,車質網從海外獲取了新款特斯拉Model3路試諜照。新車內部代號為“highland”,較現款車型有著全方位的提升,因而售價有望進一步降低。據悉,新車將于年內正式發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