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山老師報道,最近有很多奢侈品牌尋求IPO,而沃爾沃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上市后,保時捷也被曝光準備獨立上市。據路透社周二報道,兩名知情人士表示,大眾汽車集團正在考慮將旗下豪華品牌保時捷獨立上市,以尋求電動化轉型所需的資金。不過,業內人士也提到,目前尚不清楚保時捷品牌最終是否會上市。根據市場分析,保時捷品牌目前的估值約為800億至1050億歐元。大眾汽車目前的市值為1150億歐元。
保時捷的高估值無疑給母公司大眾集團帶來了好處。當天,大眾法蘭克福的整體股價上漲了8.3%。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保時捷第一次傳出即將上市的傳聞了。今年3月和6月,有消息稱其計劃獨立上市。然而,盡管保時捷的估值很高,資本的期望也很高,但由于大眾集團的利益沖突,此次IPO仍被推遲。保時捷品牌上市的“利潤奶牛”競爭一直是保時捷及其潛在家族Piech家族的積極支持者。據Handelsblatt報道,保時捷家族和皮爾斯家族目前正在考慮出售大眾汽車的部分股份,以支持保時捷的首次公開募股。據了解,保時捷和皮爾斯家族是大眾汽車的最大股東,持有大眾汽車31.4%的股份和53.3%的投票權。消息稱,如果保時捷和皮爾斯家族出售他們在大眾汽車的股份,他們可以籌集大約150億歐元。出售后,保時捷和皮爾斯家族仍將是大眾集團的最大股東。
作為大眾集團旗下的“利潤奶牛”,保時捷的高自行車利潤率幾乎是大眾品牌的10倍。即使在2020年,當疫情肆虐并導致主要汽車公司的銷量大幅下降時,保時捷在其最大市場中國市場的需求強勁,也只下降了3%。在持續上升的趨勢下,皮爾斯家族和大眾集團都希望從保時捷身上獲得更多利益。今年6月,保時捷和皮爾斯家族表示,如果保時捷品牌單獨上市,他們將通過投資保時捷直接獲得對保時捷的控制權。當時,大眾集團向公眾表示,公司正在持續評估保時捷獨立上市的可能性,但其獨立上市不是首選解決方案。該公司尚未決定是否將保時捷獨立上市,也無法100%確定保時捷是否會上市。對于可能無法上市的原因,大眾集團的解釋是,大眾集團股東的復雜構成構成了一個關鍵障礙。2009年,保時捷啟動了收購大眾汽車的計劃,但最終失敗了。隨后,保時捷被大眾收購,保時捷家族和皮爾斯家族成為大眾集團的最大股東。目前,保時捷再次尋求獨立上市,保時捷和皮爾斯家族再次表現出更強的控制欲,這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大眾集團的擔憂。在巨頭轉型的時刻,全球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由電動化浪潮帶來的革命。作為一家汽車巨頭,大眾汽車集團自然處于領先地位。根據大眾汽車集團的計劃,到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將在電動化領域投資460億歐元。在此之前,大眾汽車已經在該領域花費了數百億歐元,建設MEB平臺,翻新工廠,并與電池供應商簽署了巨額訂單。
在大眾汽車集團7月發布的2030年新汽車戰略中,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的銷售份額將提高到50%。此外,大眾汽車將目光投向了特斯拉,吹噓到2025年將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今年3月表示,隨著大眾汽車集團在電動化領域的持續努力,大眾、奧迪和保時捷將承擔起轉型的責任。根據計劃,保時捷……
到2030年將實現全面電氣化。在變革的當下,大眾集團面臨的壓力也相當大,因此“瘦身”成為了選擇之一。近年來,大眾汽車開始拆分其不斷虧損的品牌,賓利品牌首當其沖。2020年10月,大眾汽車正式宣布,從2021起,賓利將歸入奧迪品牌,不再直接隸屬于大眾汽車集團。隨后,蘭博基尼、杜卡迪和設計公司也被傳將被打包出售。今年7月,保時捷與克羅地亞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布加迪品牌隨后被大眾集團引入合資公司。
在諸多努力的背后,很明顯,大眾汽車集團希望為電動化轉型做足夠的準備,因為龐大的財務規劃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巨大的壓力。此前,投資機構分析稱,如果保時捷成功上市,可能為大眾帶來數百億歐元的資金。盡管迪士尼此前聲稱大眾擁有眾多汽車品牌和充足的資金來支持電動化轉型,但這家汽車巨頭似乎不得不開始權衡保時捷獨立IPO的利弊。
漂移是指車手以過度轉向的方式令車子側滑行走,它帶來的感官沖擊令眾多車迷為之神往。但這種暴力過彎會對輪胎、底盤、傳動系統等相關部件造成一定損傷,且十分危險。
1900/1/1 0:00:00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冬天不如就和哈弗大狗一起探索34刻度生活的真諦和哈狗邦一起深呼吸吧
1900/1/1 0:00:00牛途研究院新聞牛途研究院看點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年度銷量“八冠王”比亞迪牛途研究院表示持續穩固著本人的冠軍位置7月份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暴跌262
1900/1/1 0:00:00在智能汽車崛起前耳朵經濟從未被如此重視過。
1900/1/1 0:00:0012月29日,智能汽車頭號實力派威馬汽車與攜程旅行聯合發布了《2021年度十大推薦露營地》。年底出游高峰即將到來,這份推薦名單為即將出游的露營玩家提供了全新的借鑒與參考。
1900/1/1 0:00:0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人口規模的擴大,消費者對車內空間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