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64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1.54億輛。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發布的銷售數據,2014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349萬輛,同比增長6.9%,連續六年位居世界第一。擁有如此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和增長基數的中國汽車產品的整體質量表現如何?格仕汽車網此前就此問題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行業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的印象中,國產汽車產品的整體質量有了明顯提升。根據J.D.Power亞太區發布的2014年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報告,中國新車質量持續顯著改善,這與我們的調查結果一致。
提高汽車產品整體質量的原因是什么?“3.15”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幾大主流車系的產品質量表現如何?本期,蓋世倫恒特邀新華信汽車營銷解決方案副總經理戴文濤、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健、同濟大學汽車科學學院教授王寧等對此話題進行探討。
論點1:你認為近年來國內汽車產品質量全面提高的原因是什么?“3.15”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3月2日至3月8日,蓋世汽車網對國內汽車產品整體質量進行的行業調查顯示,國內汽車產品總體質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對此,戴文濤表示,從總體來看,任何類型的產品質量都在不斷提高,汽車的整體質量也不例外。在其看來,汽車質量持續提高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從需求端來看,國內汽車消費者積極加深對汽車的了解,從最初的不熟悉到逐漸熟悉,甚至出現了一批專家消費者。他們不僅了解汽車,而且知道如何評估汽車質量,這反過來要求制造商不斷提高汽車質量,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此外,從供應商制造商的內部管理來看,近年來,制造商對質量管理提出了不斷改進的要求。許多制造商對質量有更多的內部監控,這些監控往往與制造商質量部門的KPI掛鉤,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其質量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王寧也給出了同樣的觀點,認為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是一個主要因素。王寧還指出,消費者對汽車的了解越來越多,市場壓力迫切要求車企注重質量。同時指出,隨著市場的擴大和售后問題的反饋,自主品牌也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術和質量管理水平。此外,自主品牌近年來積累了一些資本,在全球研發設計解決方案方面有一些技術沉淀,這有助于提高其整體質量。
宋健指出,制造設備的升級提高了汽車在制造過程中的質量。我國的汽車制造設備并不比外國差,而且作為后起之秀,我們的許多設備都是最新的,而外國仍然使用一些舊設備。”宋健說,“人們買車對質量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人們往往會選擇口碑更好的車企。質量與銷量直接相關,汽車公司自然會在質量和質量上下功夫,以實現銷量
對于“3.15”所扮演的角色,宋健認為主要是一個監督角色。沒有人愿意因為質量問題而被曝光。近年來,以央視為首的一些汽車質量問題促使車企提高警惕,重視質量問題
王寧表示,“3.15”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可以喚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汽車公司產品質量的提高……
然而,王寧也指出,如果一家公司的質量問題只受到“3.15”的監督,那么該公司肯定做不好
戴文濤還認為,中國汽車質量的提升不能僅僅依靠“3.15”,這只是錦上添花的效果。3.15暴露了一兩個問題,這些問題對制造商有一定的威懾作用,也是行業的象征性和驅動性變革。然而,中國汽車整體質量的提高最終取決于制造商管理水平的提高
綜述:消費環境的持續改善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是國內汽車產品整體質量提升的主要內在驅動力,而制造設備的升級和相關技術的改進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刺激。綜上所述,隨著開發時間的推移,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是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汽車行業越來越重視的“3.15”概念,從根本上來說只是在相關部門公信力不足的前提下逐漸放大的媒體監督作用,對汽車制造商是一種威懾。然而,市場監測仍然需要集中在媒體上,這對整個行業來說仍然是一個不成熟的跡象。
爭論二:幾個主流車系的產品質量如何,哪一個車系表現最好?
縱觀主要主流車系:德國、美國、日本、韓國、法國和國產品牌,它們的具體產品質量如何,哪些車系的相對性能最好?
戴文濤首先分析指出,德國和美國汽車的質量一直比較穩定,主要是因為它們長期從事汽車行業。盡管這段時間出現了一些小的波動,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整體素質仍然相對穩定。
現代汽車是韓國家族中典型的內部質量管理標桿企業。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現代汽車發起的企業質量管理浪潮直接導致了其整體汽車銷量的增長。“在質量管理方面,現代汽車的一些措施值得業界學習,一些制造商仍然每年派員工到現代汽車參觀學習
以日本豐田為代表的精益生產方式在質量管理方面也相對落后。
在過去的五年里,自主品牌的質量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與合資品牌質量管理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J.D.Power去年的質量報告顯示,2014年國產品牌的整體新車質量平均為131輛PP100,與2013年相比減少了24輛PP100。國際品牌從2013年的104 PP100下降到2014年的95 PP100。
僅就質量而言,戴文濤承認,他個人對日本市場持積極態度。首先,日本的生產管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其次,其相對保守的經營理念使其運營相對穩定。
在王寧看來,國產品牌起步和發展相對較晚,質量稍差,管理經驗不如國外合資品牌。但他也提到,合資品牌可能不一定好,因為許多車型在本地化時甚至沒有在國外上市,只在中國上市,而且也有可能出現問題。
此外,王寧指出,質量和銷售是直接相關的。“一款車型的銷量能夠持續多年,月銷量達到1萬輛、2萬輛甚至更高,這證明它的質量是相對有保障的。相對而言,在數量上達到這個規模不會有太多的質量問題。如果真的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肯定會有反饋,這也會影響它的持續良好品質。”市場表現
爭論摘要:在質量控制方面,每一個主要的外國汽車系列都有自己的優勢。畢竟,要想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就需要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質量監督機制。由每個人來決定哪一個更強大。需要比較的是各主要車系對中國市場的態度,以及國內實施的標準是否為其全球標準是關鍵問題。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國產品牌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近年來在產品質量上有所進步,但面對國外車企百年品牌傳承,國產品牌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爭論三:當前國內汽車市場存在哪些嚴重的質量隱患?
2013年和2014年,在連續兩年的“3.15打假”中,汽車行業被曝出DSG事件和翼虎“斷軸門”等問題。汽車公司對這些問題的反應和解決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使“3.15”逐漸成為汽車行業的一件大事。在當前汽車保有量創歷史新高的時代,國內汽車市場還存在哪些嚴重的質量隱患?在此次“3.15”事件中,最有可能暴露出哪些質量隱患?
戴文濤分析指出,目前從車主關注的角度來看,發動機、變速器等動力系統隱患最大。
其中,動力系統是第一位的,底盤是第二位的,尤其是前后驅動橋問題,直接關系到生命安全。
如果我們從統計的角度來看故障率,哪個零件的故障率更高,一些小零件,如車身附件或空調系統,故障率可能不會更低,但人們會特別關注發動機和變速器故障,主要是因為它們涉及生命安全。
未來電子和電氣故障問題可能會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戴文濤也提到。如今,汽車的電子化程度已經達到20%到30%,車身上不斷加載許多數字娛樂系統。隨著車聯網的普及和物聯網概念的不斷引入,未來車身的電子化水平也會越來越高。普及后在車輛網絡中,汽車內部網絡和外部互聯網之間的連接可能會導致車身信息安全問題,如引發黑客事故、危及數據安全等
王寧認為,車內空氣中揮發性物質的情況會更加嚴重。據報道,目前世界各國對車內空氣質量沒有統一的標準。然而,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現有的法律制度相對寬松。如果中國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沒有國外那么嚴格,生產工藝和產品只要求達到國家標準,那么就存在危險氣體超標的可能性。此外,由于生產成本的壓縮,極有可能帶來質量隱患。
對于最有可能暴露的問題,受訪專家均表示,這是偶發事件,在出現特別明顯的觸發因素之前,不容易預測。然而,從概率上講,隨著空氣污染的持續惡化,人們對PM2.5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此外,在最近一段相關宣傳視頻的刺激下,社會各界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很高。因此,室內空氣很有可能暴露出汽車尾氣排放是否達標等問題。
爭論摘要:目前,3.15已成為汽車行業每年發現和解決質量問題的重要方式,受到制造商、媒體、消費者和其他部門的高度關注。近兩年,多個汽車品牌也選擇召回3.15之前存在質量隱患的產品,展示了3.15的威懾力。目前還不知道今年的“3.15”期間是否會有汽車品牌被曝光,但根據目前的熱門話題來看,與空氣質量有關的品牌最有可能被曝光。已經暴露出嚴重室內空氣質量問題但尚未積極解決的汽車品牌可能需要感到緊張。
蓋世論衡:是蓋世汽車研究院創建的品牌汽車評論專欄,分析汽車行業的新現象、熱點、規律和趨勢;以資深行業專家、權威媒體專業人士、企業高管為主要聲音,多層次、多角度探索國內外汽車行業的變革。
3月上旬,戴姆勒發布數據稱,今年2月旗下梅賽德斯奔馳豪華品牌在全球銷售了12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46,主要依靠奔馳C級和SUV推動;在華銷量同比提高136。
1900/1/1 0:00:002015年3月12日,全新BMW2系敞篷轎跑車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售價區間為3253萬元至429萬元。
1900/1/1 0:00:00據最新數據顯示,自去年上市以來,截至今年2月底,2015款新桑塔納已實現銷售15余萬輛,月均銷量突破25萬輛。
1900/1/1 0:00:002015年3月9日,BMWX家族全系產品BMWX1、X3、X4、X5、X6整裝集結,在零下30余度的北疆海拉爾上演冰雪與駕馭迸發的速度與激情,
1900/1/1 0:00:00油價連跌連漲與CPI的居高不下,引發人們對養車成本的持續憂慮,加之穹頂下的霧霾作祟,再次將買車推至風口浪尖。養車成本與油耗問題自然受到格外關注。
1900/1/1 0:00:00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召回公告統計按照發布公告的次數統計,去年我國汽車召回次數為122次,達到實施汽車召回條例之后的新高。汽車召回數量也連續兩年在高位徘徊,數量接近500萬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