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冬天”來了,但就有這么一家企業明知是被“賤賣”,仍要迎難而上。 10月26日,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部門Mobileye敲響納斯達克的鐘聲,發行價每股21美元。這家被外界視為“今年最值得關注的科技股”,首日收盤股價為28.97美元/股,漲幅38%。
開局尚好,但這仍屬于英特爾的忍痛割肉。畢竟在2021年年底,英特爾希望Mobileye能夠實現500億美元的高估值,但由于市場波動,估值大跳水。Mobileye首次申請IPO時,估值已縮水至300億美元,而開盤前的估值定格在167億美元,僅為2021年目標估值的1/3。 首日收盤后,Mobileye的市值上升至230億美元,給了英特爾一絲安慰,但與最初目標相比,仍是打了一個大對折,遠低于預期。 這其中,除了有華爾街唱衰美股的因素在,業內對Mobileye的評價也是“由盛轉衰”。這家從1999年開始研究自動駕駛芯片的行業先驅,曾經是全球汽車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產品,市占率一度占到90%。可如今,昔日霸主失去了光環,投資人更加在意的是,這家企業的底層技術在未來能實現多大價值?
■IPO生不逢時,目的非融資? 此次是Mobileye二度上市。早在2014年,Mobileye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就被稱為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大的IPO,首日漲幅接近50%;2017年3月,Mobileye被芯片巨頭英特爾以15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成為以色列科技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收購。Mobileye隨后私有化退市。 放在今天來看,Mobileye的二次上市,遠不及第一次上市時的春風得意。這與美股整體行情不佳相關。受經濟增長放緩、利率飆升影響,美國科技股在今年遭受重創,甚至出現本世紀以來持續最長的上市荒。 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以美國三大交易所統計的2022年前三季度美股市場IPO募集事件共169起,同比減少77.88%,平均每月僅實現19起,去年同期平均每月的IPO項目數為85起。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今年的美股市場,大多數公司的交易價格都低于IPO價格,對于Mobileye這類科技公司而言,也躲不開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在此次IPO中,Mobileye只賣出了5%的公司股權,低于大多數企業在IPO中10%-20%的出售比例。 如果細看已經上市的汽車和科技公司,他們也都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憑借120億美元募資金額奪得“美股今年最大IPO”的稱號的Rivian,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美元,如今市值已跌去了2/3;美國芯片巨頭AMD2022年股價已累計下跌60%,激光雷達龍頭企業Velodyne下跌91%,另有一些自動駕駛獨角獸,走在了資金鏈斷裂的邊緣。 也難怪Manhattan Venture Partners管理合伙人Jared Carmel表示:“IPO市場已死,要想重振它,你需要一個類似Facebook、Uber或DraftKings的時刻,讓其他人重返市場。否則大多數公司都沒有勇氣來應對公開市場的波動。”
那為何英特爾要在這個節骨眼,將Mobileye逆風上市呢?在與AMD和蘋果等科技巨頭競爭,以及整個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的多重夾擊下,英特爾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 在過去二十多年,雖然英特爾稱霸個人電腦處理器市場,但如今業務在不斷萎縮,也未找到新的成長點,被業內稱進入中老年期。財報顯示,2022年二季度,英特爾實現營收153億美元,同比下降17%,凈利潤更是只有12億美元,同比下滑79%。 如果拋開外部環境和英特爾本身,Mobileye近年來的業績屬于可圈可點:營收增長,虧損收窄。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Mobileye分別實現營收8.79億美元、9.67億美元和13.86億美元,同期凈虧損分別為3.28億美元、1.96億美元和7500萬美元。2022年第三季度的初步結果顯示,Mobileye該季營收約為4.5億美元,同比增長38%。
此時推動Mobileye上市,不論從英特爾還是Mobileye的角度來看,獨立IPO或許都是最好的選擇。 一方面,英特爾正在殺入晶圓代工行業,跟三星、臺積電搶市場,Mobileye IPO可以減輕其未來的財務壓力,實現資產的最大化,資助其向半導體制造外包轉型;另一方面,獨立后的Mobileye也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有助于其梳理清晰自身的業務板塊。 “這次上市對Mobileye意義重大,不為融資,只為將它‘推向市場’。”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稱。■路線錯誤,霸主被篡位 從500億到230億,市值大幅跳水也不全是外部的因素,Mobileye自身問題也不少。 Mobileye曾經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在過去20年里,Mobileye以視覺感知技術為基礎,推出了算法+EyeQ系列芯片組成的一系列解決方案,幫助車企實現從L0級的碰撞預警,到L1級的AEB緊急制動、ACC自適應巡航,再到L2級的ICC集成式巡航等各種功能。寶馬、沃爾沃、奧迪、蔚來、長城等國內外車企,甚至特斯拉都曾搭載了EyeQ系列芯片。
不過可惜,好景不長。Mobileye“王座”的丟失要從特斯拉說起。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選擇了Mobileye來合作研發自動駕駛。如果合作順利,Mobileye憑借特斯拉這棵大樹,應該能穩住“領頭羊”的地位。畢竟,特斯拉全年銷量近百萬輛,像給特斯拉供應電池的寧德時代、松下和LG化學,市占率會隨著特斯拉的綁定而波動。 但與Mobileye合作兩年后,特斯拉出了事故。雙方在這件事上都顯得很強勢,特斯拉指出Mobileye的硬件出了問題,而Mobileye責怪特斯拉太激進,技術不成熟還讓車主自動駕駛。于是,合作破裂了。 特斯拉是產業顛覆者,失去mobileye,特斯拉干脆轉向FSD芯片自研,但Mobileye卻錯失了一次共享勝利果實的大好機會。
除了合作不愉快,更關鍵的一點是,Mobileye提供的算法+芯片解決方案,已經不能滿足自動駕駛公司和車企們的需求了。這也是為何Mobileye營收不斷增長,但資本市場不買賬的一大原因。當前Mobileye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于商業部署的ADAS解決方案,尚未實現穩定盈利。 Mobileye是低級別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芯片和算法霸主,且具有“黑匣子”屬性,隨著自動駕駛向高級別邁進,車企不要說拿回數據主導權了,恐怕自定義自動駕駛算法都尤為困難。 2021年初,蔚來因Mobileye的視覺算法沒有識別到前方靜止的異形車輛發生了事故,由于蔚來無法修改Mobileye的封閉算法,同年8月,蔚來再次發生了同樣原因的事故,造成悲劇再度發生。這成為了蔚來和Mobileye解約的導火索。 Mobileye的不開放或許與它的基因有關。自成長之初,Mobileye就以豐田的項目為基礎與汽車行業綁定在一起。這決定著它的行事方式帶有傳統行業的一些特點,比如迭代慢。 車企如果想從本土化出發優化一下算法,Mobileye的軟硬件一體化方案根本做不到。當時同樣“叫苦”的還有理想。為了彌補Mobileye方案的不足,逼得理想多加了一個攝像頭,額外增加了一個系統。但是,兩套不互通的系統干一件事,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整車系統也更低效。 車企為了拿回主導權,紛紛放棄Mobileye,轉向其他芯片企業。2022年以及未來將上市的新款智能電動汽車中,幾乎清一色地選擇了英偉達Orin、高通Snapdragon Ride、地平線征程等自動駕駛芯片。 其中,Orin正擔著“新王”的角色,2022年9月,英偉達發布了一款Orin自動駕駛芯片,算力高達254TOPS,更是進一步搶奪了Mobileye的市場份額。
當然,智能汽車芯片也非算力越大越厲害。Mobileye首席執行官Amnon Shashua解釋:“跟競爭對手的數字相比,176TOPS大概只有競爭對手號稱算力的五分之一,但是關鍵的不僅是算力,而是效率,這需要深入地認知了解軟硬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什么,了解什么是核心,用什么算法來支持。” 從時間上看,這款芯片量產時間也要晚于競爭對手。預計2023年年底,EyeQ Ultra才能向主機廠供貨,到2025年才能夠走完主機廠的流程全面實現量產,而從2022年開始,高級輔助駕駛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包括小鵬、長城等車企都已推出了城市級別的高級輔助駕駛。 至于Mobileye被外界稱為一家“黑盒”公司,Mobileye也作出了改變。今年7月,Mobileye終于發布了可以讓車企部署差異化算法的軟件開發包,車企可以在EyeQ平臺上自研算法。 目前,Mobileye正與吉利汽車旗下的極氪展開深入合作,將于2024年推出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不同于以往,包括Mobileye和英特爾共有數十人組成的團隊在配合極氪SuperVision開發,雙方將在軟件技術方面進行有效集成。
不過,Mobileye開放能否迅速收獲市場反饋,還有待觀察。汽車行業分析師高瑞
查看同類文章:行業視角零部件智能網聯更多精彩內容:海外車展汽車之家行業-大數據 全領域 新視點
日前,在經歷了7個月的停業后,福特汽車正式出售其在俄羅斯的合資企業索勒斯福特的49股份,宣布其退出俄羅斯市場。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官方獲悉,在11月5日10日開幕的進博會上,特斯拉將帶來“S3XY”全系車型、特斯拉機器人、能源架構、超級工廠等“科技套裝”,
1900/1/1 0:00:007月30日,奇瑞智能模塊化造車架構“M3X火星架構20”的首款產品星途M38T,首臺白車身在奇瑞青島基地正式下線,星途M38T也將在11月正式投產。
1900/1/1 0:00:00日前,長城汽車與中國移動在河北保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車聯網領域開展全面深入的合作,積極推進5G全連接工廠創新應用試點。
1900/1/1 0:00:00大叔萌妹CP聊車又來了,這次扮演大叔的是300斤的謝迪,萌妹子是林林。
1900/1/1 0:00:009月的汽車市場升溫,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銷量實現了同比、環比雙增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