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經常陷入泥沼,半年前的上海車展維權事件正在風口浪尖之時,有人覺得它完了,起碼在中國。然后并沒有,9月特斯拉銷量突破5萬輛,Model Y更是將哈弗H6(參數|詢價)從連坐99個月的SUV銷冠位置上頂落,跟日系和長安兄弟PK了這么多年屹立不敗的哈弗H6,萬萬沒想到被一款電動車給干下去了。
放眼全球,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一共交付了63萬輛,在純電動車領域,是排在第二位的五菱的近兩倍,比亞迪把插混都算進去也只有特斯拉的一半。馬斯克最近放出“2030年將年銷2000萬輛”的狂言,按照他的推算,屆時特斯拉在全球電動市場的份額要占到2/3。馬斯克的底氣究竟來自哪里?Model Y終結了哈弗H6王冠不落的神話,是偶然?
★Model Y彈落哈弗H6頭上的王冠,是曇花一現嗎?
特斯拉排第一已經不奇怪,哈弗H6沒當成冠軍這事兒可就炸鍋了。9月份,Model Y在中國銷售33033輛,哈弗H6銷售23341輛,千年的狐貍被黃口孺子“革了命”。今年2月以來,哈弗H6月銷再沒有超過3萬輛的記錄,Model Y卻一路跌跌撞撞在各種質疑聲中一飛沖天。
9月的戰績當然有季度末集中交付積壓訂單的原因,因為8月國內生產的Model Y大部分支援了歐洲市場,一部分訂單直到9月才得以交付。特斯拉到底有沒有后勁兒,數據里最有端倪。
Model 3占6成,Model Y直線上升
根據特斯拉自己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一共生產62.46萬輛、交付了62.75萬輛電動車,在世界純電動車領域,是排在第二位的五菱銷量的近兩倍,在全球純電動市場的份額是23%。庫存周轉天數也已降至10天以下。
目前Model Y和Model 3合計占到特斯拉銷量的97%,雖然Model 3的銷量還是占到了6成,但是由于馬斯克將更多的期待押注在Model Y上,包括部分產線調整給Model Y,所以Model Y的銷量呈直線上升的態勢。隨著柏林工廠的投產和產能的逐步釋放,Model Y的銷量還會迎來井噴,馬斯克也說了:Model Y將是特斯拉最暢銷的產品。
弗里蒙特工廠、上海工廠和柏林工廠都生產Model Y,去年6月,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廠的一條Model 3生產線改成了Model Y。而上海工廠的Model Y的日產量已經達到1600輛,主要生產Model Y的柏林工廠的設計周產能是5000輛。
今年Model Y的全球月銷量已經上到近40000輛的水平,按照馬斯克的預期,到2022年,Model Y要成為全球年銷售收入最高的車型、2023年成為全球最暢銷的車型。什么概念?2020年卡羅拉是全球最暢銷車型,一年的銷量是1134262輛。馬斯克這個“牛”,“吹”的是不是大了點?
『Model Y』
今年6月份,升級換代的Model S Plaid版在美國正式交付,6-9月,包括長續航版和Plaid 版在內,Model S的全球注冊銷量為2377輛。這款車在中國也可以預訂了,官網顯示的基礎售價已經從99.999萬元上調到了105.999萬元,而滿配選裝完畢后售價為119.649萬元,預計最早在2022年一季度交付。老版Model S在中國曾有月銷超1000輛的記錄,你覺得會有多少不差錢兒的極客愿意為Plaid版買單?
『Model S Plaid版顛覆性的內飾』
今年前兩個季度,特斯拉的在手定金分別為7.45億和8.12億美元,Model S/X的售價在7萬美元以上,Model 3/Y售價在3萬美元以上,按照目前的產品銷售比例9:1估算,特斯拉每季度的訂單都在20萬輛+。困擾馬斯克的從來都是產能跟不上而不是訂單拿不到,隨著柏林工廠的投產,今年全年交付沖擊100萬輛不是多大難事。
區域市場結構與產能調配
基本上,今年沒有大的異動的話,特斯拉在全球純電動市場上的冠軍地位沒得跑了,即便其他品牌將插混也算進去,贏盤也不大。從現有業績看,中國市場是其最大的區域市場,占到4成;北美市場是大本營,市場份額比中國略低,但Model S/X這類豪華車型主要的銷售地在北美。
不過,特斯拉在歐洲目前還沒有干過大眾,除了挪威以外,在其他歐洲國家都被大眾壓制一頭,但是,從單車銷量看,Model 3在法國、挪威等多個國家仍排在第一,當然在德國它不行。今年前8個月累計,大眾ID.3在德國的注冊銷量是18845輛,Model 3是17154輛,差距也并不大,不知道此刻大眾是不是更有點急了。
歐洲人民是今年8月才開上Model Y的,還是來自上海造。7月開始,上海工廠調整為特斯拉的全球出口基地,主要發往歐洲,在分配上奉行“季度初主要交付海外、季度末主要交付國內”的策略,所以在柏林工廠產能跟上歐洲需求之前,上海工廠生產的特斯拉,將一直有一部分需要乘船出海遠赴歐洲。而隨著柏林工廠產能逐漸上去,后續上海工廠需要調配到歐洲市場的量也會逐漸減少,屆時中國市場的銷量增長幅度勢必還會走高。
今年2月和3月,Model 3在中國市場都奪得了中型轎車銷冠,超過了BBA的同級車系以及雅閣、凱美瑞這些老炮,Model 3的標準續航升級版售價已經下調到23.59萬元,這個價格的競爭力不言自喻,不管是紅還是黑,Model 3在限行限購城市對BBA的替代勢必還將繼續。
『Model 3』
★特斯拉已經度過了至暗時刻嗎?
造車燒錢,特斯拉也有過資金枯竭、揭不開鍋的至暗時刻,隨著產品陣容的豐富和大規模交付的達成,近兩年股價漲了近20倍,特斯拉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連續虧了10年
特斯拉的營收來自汽車銷售、積分轉賣、汽車租賃、軟件、光伏儲能等業務,其中汽車銷售是主體。在相對平價的Model 3上市之前,特斯拉的年度營收都不到100億美元。2017年Model 3上市帶動營收首次超過100億美元。隨著Model 3的持續大規模交付和2020年Model Y的上市,特斯拉的營收也快速增長,2020年超過30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達到223.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6%。
在2018年之前的十年里,特斯拉一直是虧錢的,直到2018年三季度,盈利才首次轉正并持續改善。從2019年三季度起,特斯拉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盈利。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凈利潤達11.4億美元,首次超過10億美元大關,并且同比翻了10倍。
賣車毛利率接近30%
特斯拉的汽車銷售收入占到總營收的86%,并且毛利率持續改善,今年二季度達到了28.4%,為公司史上最高水平。同期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毛利率可以拿來做一個比較:蔚來汽車二季度汽車銷售毛利率是17%,理想是18.7%,小鵬汽車為11%。
其實,自2019年以來特斯拉的汽車銷售年度毛利率就超過了20%的水平。即便扣除賣積分的利潤,今年的也超過了25%。
規模效應拯救了特斯拉,所以馬斯克對產能快速擴張的追求不遺余力,“特斯拉的長期競爭優勢將是制造”,壓鑄車身工藝、一體化的電池包,都是利器。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信心保持至少50%的年化增長率,并立下了“2030年實現銷量2000萬輛”的目標。就……嚯!
然而,特斯拉依然有內憂和外患,內憂主要是制造效益和產能爬坡,外部環境則存在太多不可控的變數,比如傳統汽車制造商一旦停止搖擺、真的all in電動車,比如政策的變化,比如中國新能源勢力的崛起……
★算盤這么一打,2000萬輛年銷量靠譜嗎?
既然涉及到數字,那就算算賬。
當前成熟產能:105萬輛/年
目前特斯拉電動車的成熟在產工廠是美國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廠和中國的上海工廠,前者年產能60萬輛,包括50萬輛Model 3/Model Y和10萬輛Model S/Model X;后者年產能45萬輛Model 3和Model Y。
今年年初,特斯拉向加州政府提出擴建弗里蒙特工廠的申請,主要用于生產Model Y。這一擴建其實就是將原來的大帳篷變成永久性設施,擴建后據稱Model Y的產量將提高50%。這一申請何時獲批、何時完成尚未可知。
此外,因條件沒談攏,特斯拉在上海臨港的二期工廠土地流拍,后續是在臨港一期比肩而立一座還是去其他城市,亦或是離開中國,都未可知。
所以,特斯拉目前成熟的產能就是105萬輛/年,95萬輛Model 3和Model Y+10萬輛Model S和Model X。
明年估計產能:180萬輛/年
按照計劃,2021年底歐洲的柏林工廠和美國的奧斯汀工廠都將建成投產。10月9日柏林超級工廠已經開工投產,每45秒就能造一輛車,峰值產能10000輛/周,但是新廠開工還有一個產能爬坡期。按設計峰值計算,再給特斯拉放兩個周的圣誕假,滿打滿算柏林工廠未來的產能最高可達50萬輛/年。
位于美國德州的占地2000英畝的奧斯汀超級工廠預期也在今年年底投產,設計產能是25萬輛/年,除了Model Y還將生產電動卡車Cybertruck和Semi,后兩款車的量產時間預計是在2023年。奧斯汀工廠一旦投產,特斯拉將首先快速部署一條Model Y總裝線。不久前,特斯拉的總部也從加州搬到了奧斯汀。
所以,Total一算,2022年特斯拉的整車產能將達到180萬輛,在全球范圍內擴大制造能力仍然是馬斯克公司在2022年及以后取得成功的關鍵。至于下一個超級工廠會在哪里、何時,馬斯克只是透露會有,其他并無更多的靠譜信息。
特斯拉現有電動汽車超級工廠超級工廠生產產品產能進展超大壓鑄設備數量美國弗里蒙特工廠ModelS/X3/Y
電池10GWh
ModelS/X10萬輛/年;
Model3/Y50萬輛/年;
電池10GWh
已投產;
將擴建GA4.5產線生產ModelY
4680電池
2中國上海超級工廠Model3/YModel3:25-30萬輛/年;
ModelY:25-30萬輛/年;
已投產3德國柏林超級工廠ModelY
4680電池
動力系統
峰值10000輛/周已開工投產,產能爬坡中8美國奧斯汀超級工廠ModelY
Cybertruck
4680電池
25萬輛/年建設中,2021年底投產1 民間從來不缺對特斯拉的褒貶,但是資本也有資本的一套說辭。截至10月15日上午,馬斯克的凈資產已高達2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9萬億。美國投資機構韋德布什證券(Wedbush Securities)已將特斯拉的目標價格維持在了1000美元,理由是特斯拉在美國奧斯汀和德國柏林的工廠是一個“重要的積極因素”,這將在2022年起決定性作用。
不過,年銷2000萬輛,按照一個超級工廠的年產能進化到平均100萬輛算,特斯拉需要20個超級工廠,到2030年還有8年,留給特斯拉的時間并不多。
★除了拼制造,特斯拉還有什么大招?
馬斯克的雄心不止以上。在今年的三季度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宣布了特斯拉降低電池成本的“五步計劃”,包括電池設計、電池工廠建設、正極材料、負極材料、車輛集成五大部分,這將為每輛特斯拉車輛降低69%的成本支出。
動力電池方面,特斯拉將“減少或完全不使用鈷”,未來的電池構成將發生轉變,類似使用2/3的磷酸鐵鋰電池和1/3的鎳電池。目前特斯拉的磷酸鐵鋰電池供應商是寧德時代,LG化學也將切入這一路線,已于2020年年底在韓國大田實驗室開始研發磷酸鐵鋰電池技術,最快有望在2022年建設一條中試線。
引發強烈關注的4860電池已進入最后的制造驗證階段,特斯拉將在弗里蒙特工廠規劃10GWh的產能;柏林超級工廠會是4680電池的主要生產基地,年產能100GWh;奧斯汀超級工廠也會生產4680電芯,預計2022年量產。
『4680電池一體式底盤電池包』
電池界也看上了對特斯拉4680電池的蛋糕,去年特斯拉推出4680電芯以后,包括LG化學、松下電池、寧德時代、億緯鋰能、蜂巢能源、比克電池等眾多電池企業都已經在研究和改造產線,布局4680電池,希望獲得特斯拉相關訂單。不過,目前特斯拉還未與任何供應商簽署4680電池的供應協議。4680電池即將裝車,它究竟有什么必殺技,又能否進一步為特斯拉降低成本,敬請關注10月22日我們即將上線的解讀。
除了最核心的電池,特斯拉還自研芯片,Autopilot HW3.0的算力達到了144 TOPs,系統成本比也比HW2.5系統下降20%。生產第三代超級充電樁的項目也已在上海竣工,年產量一萬根超級充電樁。在全世界都在算激光雷達的成本什么時候能降下來的時候,特斯拉的純視覺自動駕駛系統FSD Beta 10.2已經向公眾推出……
編輯總結:
“馬斯克帝國”稱得上是個顛覆者,顛覆了汽車、火箭,匪夷所思的火星計劃、腦機接口……他似乎并不顧及外界的聲音,而是just be himself。雷軍說過:和馬斯克比起來,我們干的好像都是別人能干的事情,但他干的別人想都想不到。
今年特斯拉幾度深陷輿論泥沼,一度不被看好,唱衰的聲音不在少數,而半年過去了,特斯拉似乎并沒有受到預計的影響。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產品和技術永遠是一家企業的立身之本,而不是營銷手段;二是規模效應一旦上了正軌,雪球效應是值得敬畏的。Model Y成了哈弗H6王冠不落的終結者,雖為首次,可能不會是唯一的一次。馬斯克說過:“我不知道什么叫放棄,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標簽:特斯拉Model Y 2022款 改款 545km 后輪驅動版 2022款 改款 660km 長續航全輪驅動版 2022款 615km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
一般來說皮卡車型儲物空間越大對用戶就越有吸引力。日前據外媒報道“特斯拉汽車俱樂部”的一名用戶提出將Cybertruck參數詢價后窗和連接后窗的車身面板折疊起來以增加車輛存儲空間。該想法得到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認可他表示正在考慮這個提議
1900/1/1 0:00:00提及英偉達你又會想起什么?變速箱?是的在一些人眼中這兩家企業似乎與自動駕駛沒什么關系而且這兩家之間也可以算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其實他們早就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當中為自動駕駛技術盡自己的一份力并且也因為自動駕駛他們之間迸發出了耀眼的火花
1900/1/1 0:00:00近日華為發布消息稱將發布一款直流快速充電樁模塊并將其命名為HUAWEI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作為充電樁的核心部件決定了整個充電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這款產品能夠將電網中380V交流電轉化為2001000V的高壓直流電為電動車提供充電服務
1900/1/1 0:00:00千禧年前后這兩三年間誕生了不少在我們現在生活中舉足輕重的互聯網公司這其中包括騰訊、包括阿里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的主角高德
1900/1/1 0:00:00在大家心中寶馬是一直專注于車輛操控的王者。那么如果我告訴您寶馬未來可能會在家居領域發力您可不要認為這是一個笑話。寶馬未來的產品或許還會和您家的空調、您的手機保持密切的聯系。今天的我們總愛暢想明天的生活設計師、工程師們便是幫助我們實現夢想的造夢人
1900/1/1 0:00:00如今比亞迪、江淮、廣汽、上汽、吉利等多家中國品牌已經量產了一系列搭載雙離合器變速箱。多年后奇瑞突破了CVT技術又也開始對DCT感起興趣來這不它和格特拉克聯手在瑞虎7上量產了首款雙離合變速箱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