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這三年對整個產業供應鏈、全球經濟、汽車行業等影響都很大,但在挑戰中也蘊含著很大的機會,特別是前兩年的海外市場。”2022年成都車展同期,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藍青松在上汽大通MAXUS媒體溝通會上稱。
2018-2020年三年時間中,中國汽車年出口輛均在100萬輛左右,而進入2021年后汽車出口量卻呈現爆發性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2年7月,汽車出口連續創歷史新高,全年出口將有望超過240萬輛。
對于這份成績,藍青松對中國汽車品牌的成長歷史做了總結:十年前,中國汽車品牌業務面臨著“該往哪走,怎么走,能走多久”的局面;五年前,在產品力、技術上,進入了相持階段,主要面臨的競爭對手是合資企業;而這三年,中國汽車品牌又面對著國內外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到現在,其實中國汽車品牌成為了出口主力。
早在2018年,上汽集團就對此前的新四化戰略作出調整,將“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改為“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和“國際化”。在制定了清晰的戰略愿景和發展目標后,上汽開創了一條中國車企國際經營的差異化道路,而上汽大通也打開了海外市場的一扇窗,并成為“全球發達國家首選中國車”。
藍青松介紹,上汽大通第一款寬體輕客市場,在國內只有20萬輛的市場容量,在歐洲卻有100萬輛的市場容量;上汽大通的皮卡在國內有30-40萬輛的市場容量,但全球有300-400萬輛的市場容量。因此,上汽大通加快了海外市場布局。
在藍青松看來,渠道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上汽大通為何能打開海外市場,是因為在海外有當地排名前三的經銷商集團。比如,上汽大通MAXUS在澳新7-8年時間了,V90等寬體輕客產品已經成為當地的行業第一;上汽大通MAXUS的皮卡產品在智利今年也是市占率排名第一。
目前,上汽大通MAXUS皮卡已經在東盟、中東、非洲、歐洲、南美、澳新等多個重點國家和區域建立了營銷網絡,并形成了澳新、歐洲、東盟、南美和中東5大重點核心市場。“我們要學習華為業務的國際化,如果上汽大通能做成華為那樣,一定能成為行業的典范。”藍青松坦言。
針對國內市場的變化,上汽大通也拋棄了傳統車企沿用的穩妥之路,選擇一條創新之路。在近幾年新勢力企業大談用戶運營或用戶共創時,上汽大通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C2B用戶共創定制模式,這一模式在后來的實踐中也直接提升了上汽大通的行業競爭力。
“現在上汽大通的C2B用戶共創定制模式,是真正通過數字化的工具,重構了企業和用戶的關系。在重構關系的前一步,我們需要把上汽大通的業務鏈、核心業務都數字化、數據化。”一直以來,上汽大通的C2B模式想解決的就是用戶選車上的“痛點”,將車企一直以來低/中/高配的工程邏輯打散,突破產品開發、設計、制造、供應鏈的設定,把選擇權交給用戶。
以下為對話精簡版:
Q1:您認為企業的“防火墻”是什么?
藍青松:防火墻就是主機廠的價值,是核心競爭力,如果細說其實還是用戶價值。一方面用戶真實需求要被滿足,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有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在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方面,效能是比較重要的,用戶需要你,你也得能夠滿足用戶,還要更可能多得滿足。在滿足用戶的過程當中,滿足的能力和用戶的需求是匹配的,同時你的成本競爭力和效率競爭力也是要在市場上得到檢驗的。這一切都建立在首先要能夠知道用戶的需求之上。
上汽大通11年走來,我們有過幾輪的產品升級,最近階段的升級就是剛才講的,我們產品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的變化。像G90和MIFA 9,車內幾乎沒有一個按鍵,這背后都是智能化的體現,因為科技是未來的趨勢,下一代人不會買上一代人的車。我們軟件智能團隊七八百個人,第一款產品就是MIFA 9,系統里的每一行代碼,都是我們自己的。
『上汽大通MAXUS MIFA 9(參數|詢價)』
Q2:您覺得4S體系未來的生命力怎么樣?
藍青松:第一,4S體系一定是會轉型,第二,車企OEM在4S的投入還是比較大,第三,我們有責任帶動他們轉型,第四,轉型是需要有能力、有客觀條件的。約束條件現在已經很明顯了,比如單車的毛利在下降、人工成本在上升、租金在上升,而且電動車成趨勢以后,售后維系等所有的方面都需要向這個方向轉型。而這樣的轉型,單個4S經銷商是很難完成的,所以OEM是有責任的。在轉型過程當中,肯定是要有更高的效率,現在所有的效率一定是互聯網數字化的效率,另外就是服務用戶的效率。
Q3:現在直營店已經在賣車了嗎?未來直營占比多少?
藍青松:都在賣了,也不講未來,就講現在,我們給直營店設定的目標是在中國市場達到30%的占比。我們現在歐洲也開始做直營了,在德國進入市場就是做直營。
國內肯定是基盤和基礎,中國公司要獲得中國用戶和中國民眾的認可,一定是一個業務全球化的公司。大家一直對華為比較認可,原因是什么?首先,它賣的是高科技產品、軟件、通訊交換機,這些都是歐美壟斷的,打入這片市場就會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其次,華為的海外業務比國內業務收入還高,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最后,海外業務能夠進入到歐洲、美國等發達市場,不是全都在非洲之類的市場。所以上汽大通也是這個目標,我們要學華為業務的國際化以及業務的構成,如果上汽大通能夠做成這樣子,一定能夠成為行業的典范。
在10年前的時候,我覺得上汽大通的海外銷量能夠占比整體銷量的30%,當初和團隊做十四五規劃,我們是從10%起步,希望能夠做到占比30%;現在我認為我們可以做到40%,我們在海外占比實際上是超過了當初的規劃。
Q4:未來三種營銷模式是什么樣的占比?
上汽大通副總經理華瑾:我們是直營、直銷,還有經銷渠道三種模式并存。現在實際情況直銷占零售終端10%左右,我們希望將來的模式是經銷商網絡占比50%,直銷能做到20%,直營做到30%。
Q5:現在有直營和新零售模式,還有授權經銷商店模式,如何保證三者的貨源平衡?
華瑾:我們總體是按照剛剛藍總講的數字化賦能去切入,我們前端都是廠家在做數字化的運營、賦能,一直到用戶交完定金,我們會根據用戶他自己選擇的店去交車,整個過程都是跟著用戶體驗走,把整個車后續的運營交到這家店。
藍青松:目前來講我們處理得還不錯,沒有經銷商退網,說明利益平衡。這有幾方面原因,第一個,中國汽車市場這么多,全國大概有300多個地級市,三四十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如果每個地級市設置一家店,就要有三四百家店,每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兩家店,就要有五百家店。我們布網主要就是在市場容量大,但是一直沒有店的區域。這樣的話是不會產生沖突的。第二就是市場容量很大,我們有經銷商,但經銷商也比較薄弱、市場占有率沒有做起來的情況,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去那里建立直營店,去帶動銷量增長。
車輛緊張的情況下,我是要求“一碗水端平”。因為我們是區域管理,大區和我們銷售直營店和銷售公司是分開管理,從一開始就建立了這個約束機制,上汽大通所有的營銷政策都是由銷售公司制定的,它就代表了公司,直營店和經銷商的定義要分清楚。這樣的話商務政策管理,就能“一碗水端平”了。而且我們的數字化也是很厲害的,每家店賣了多少車,什么價格,都很清晰。
我們整個業務在往上走,目的是讓大家都盈利。我們原來廣東有很大的經銷商,一個月賣30臺,但我們在廣州的直營店1個月就賣了50臺,于是經銷商就回去自己努力了。
『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藍青松』
Q6:除了講芯片之外,現在的電池,原材料成本急劇上漲,漲了13-14倍,根據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500萬輛的估算,如果到了一千萬輛的時候,你覺得市場會不會所有的利潤都給電池吃掉了,我們車輛價格是不是會突飛猛進?
藍青松:電池漲價包括材料漲價,我一直有個觀點,不可能一直飛漲,有漲會有跌,供求關系會影響價格變化,還有技術進步。從過去工業革命到現在,沒有一件東西是只漲不跌,我相信在電池電芯行業也是這樣,一個是需求,另外一個是技術進步。
Q7:互聯網汽車最重要的是數據,數據鏈的構建現在所有汽車廠都會考慮,未來上汽什么時候發展自己的芯片,什么時候建整個車聯網通信體系的建設?
藍青松:世界復雜局勢影響著芯片供應,但關上一扇門,也會打開一扇窗,芯片行業哪怕是一哄而上,也會帶來技術進步、能力提升、自給率的上升,每家車企都會獲得一些成功。但芯片還是一個專業性尤其是規模性很大的工作,一定有些專業屬性還得按照市場規律和專業屬性來工作。
再說車聯網,今后車和互聯網肯定就是一體了,每家企業都是。你看到上汽投入很多,包括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不管是軟件、互聯網還是地圖,還是在國家的相關的智能平臺上,我們都能看到,每次都是盡快產業落地的。
上汽大通總經理郝景賢:數據大體系中最關鍵的是數據閉環和數據工廠,芯片的話無非就是數據傳輸方法,有4G、5G。汽車數據閉環,無論通過哪一個渠道來實現,我都覺得可以拭目以待,因為它絲毫不影響智能汽車的核心還是在數據本身,數據傳輸方法只是一個點。芯片最核心的就是形成數據閉環,不管是在汽車本身、用戶本身、場景本身,我們智能汽車本身是你有沒有形成數據閉環。
我相信今天大部分的互聯網汽車都實現數據閉環了,但數據閉環中你拿到數據了,你能不能智能地運用數據,為客戶產生價值,為整個產業鏈過程產生價值,那就靠數據工廠。我舉個例子,比如智能駕駛,你有沒有數據工廠取決于你的模型是不是自研的,如果你的模型不是自研的,是從供應商那里購買的,你就沒有數據工廠,是不能成長的,模型的形成并不是靠數據培養再不斷迭代的。上汽大通的智能駕駛在MIFA 9上實現了L2++級別的智能駕駛,通過上汽友道智途的賦能,全棧軟件是我們自研的,目前最核心的業務是機器視覺,機器視覺模型是我們跟友道智途自研的。包括下一步的激光,友道智途是做L4的自動駕駛產品,激光模型也是自研的。有自研模型,有數據能夠形成閉環,數據工廠就建起來了,有了數據工廠,你才有智能汽車。
Q8:上汽大通當時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產品是房車。那么我們怎么在商用和乘用領域做一個更好的區分?剛才您提到上汽大通的C2B用戶共創定制模式已經做了六年了,我們算是國內比較早開始的。我也想了解一下軟件團隊,這個800人里面,具體有些什么樣的構成?您個人來看,一個制造業企業去做這種數字業務,有哪些得與失能給我們分享一下。
藍青松:我們C2B軟件團隊也有230個人。C2B的實施就是基于數字化進行的,上汽大通的數字化轉型,我想大概可以分為幾步走,第一個就是領導,就是我們的管理團隊,有沒有清晰的目標和愿景,這個是很難的。第二個就是我們的專業化團隊,這個數字化團隊的專業性還是容易的,數字化團隊懂業務,才能起步。第三個就是業務部門,在我們傳統業務這種科層結構,在汽車行業比較強的流程化、體系化和信息化特性中,信息化是數字化的絆腳石,在這個情況下,業務部門要能夠理解數字化,業務部門愿意轉型數字化。第四,整個團隊在傳統的科層結構、流程結構,要像數字化一樣打破邊界、打破利益、決策,自己動自己的奶酪,團隊要有這個勇氣。
郝景賢:提到我們的800人的軟件團隊,主要有著四個組成部分:電子架構、座艙、智能駕駛,以及車控和汽車電子。
標簽:上汽大通MAXUS上汽大通MAXUS MIFA 9 2023款 480km 綠洲版 7座 2023款 480km 草原版 7座 2022款 560km 綠洲版 7座
如何帶領東風悅達起亞在中國市場再次沖高?這是擺在東風悅達起亞首任中國籍掌門人李峰面前的難題。從2002年入華以來東風悅達起亞有過很多高光時刻但近幾年隨著形勢的變化進入發展低谷期。2019年隨著李峰掛帥起亞開始思考在華向上突破重回主流賽道
1900/1/1 0:00:00今年5月全新一代路虎攬勝運動版參數詢價正式在全球亮相并在冰島的卡拉努卡爾大壩再次創下了新的紀錄:成為全球首款突破洪水漫溢的溢洪道并最終順利登頂的車型。近日全新一代路虎攬勝運動版在國內上市新車共推出5款車型售價區間為968萬1358萬元
1900/1/1 0:00:00“我在2020年通過了HSK在與汽車之家交流過程中透露了他的新年規劃。這一看似屬于個人的新年計劃實質上也反應了中國市場對于捷豹路虎的重要性。面對中國汽車市場出現的新變局捷豹路虎在戰略上將會有著怎樣的應對舉措?產品端又將會推出哪些車型?我們就此與李大龍進行了一場坦誠對話
1900/1/1 0:00:001971年一臺黃色的蘭博基尼Countach參數詢價原型車LP500現身日內瓦車展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當時這臺原型車搭載的是蘭博基尼Miura所使用的50LV12發動機有著440匹的馬力輸出
1900/1/1 0:00:00設計可樂瓶的設計師也能設計汽車?yes他還設計過富豪們的私人客機、摩托車這人靠譜嗎?和其他汽車設計師相比這位叫KrisTomasson的美國人有著很跨界的職業經歷但他確實是正正經經的汽車設計師出身
1900/1/1 0:00:00回望1951年第一代奔馳S級參數詢價問世時可能很難想象69年后的今天全新S級轎車會被奔馳視為“構建在四個輪子上的超級電腦”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軟件都將持續更新用數字化來重新定義豪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