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巨頭/初創聯手 迎接自動駕駛“商品化”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自動駕駛行業最近有點“不太平”,先有《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發布,后有豐田、博世分別投資小馬智行、馭勢科技兩家初創公司。前者給產業打了一針“興奮劑”,后者似乎又昭示著資本從寒冬中“回暖“。“量產落地”對自動駕駛行業拷問已久,初創公司也面臨著很大壓力。身處量產的門檻,在獲得巨頭的資本加持后,初創公司下一階段如何發展值得關注,未來要在哪些層面取得突破也有待解答。

  30秒快速閱讀:  1、提升技術實力、展開更多交流合作、便于吸引更多人才和資本是初創公司獲得豐田、博世這類產業巨頭投資后的直接獲益之處。  2、實現從Demo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躍遷,是自動駕駛公司的下一階段任務。取消安全員、常態化運營、擴大規模化等是初創公司將要尋求突破的要點,同時還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商業能力。  3、初創公司的未來發展依然需要謹慎前行,產品能否經得起市場考驗、健康的商業模式如何建立等問題有待回答,同時對于資本環境也不應盲目樂觀。

  ● 追問1:初創公司獲巨頭投資的受益之處有哪些?

  2月26日,小馬智行對外宣布,公司完成新一輪4.62億美元融資,其中豐田投資額達4億美元。官方稱,此輪融資是豐田和小馬智行業務合作的延伸。就在同一天,馭勢科技也公布融資消息,博世便是戰略投資人之一。

  小馬智行和馭勢科技在分別獲得豐田、博世的投資之前,其實都已經和各自的投資人就技術層面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合作。在已經建立合作的基礎上,兩家巨頭又向兩家初創公司伸出了資本“橄欖枝”,說明后者的技術和發展路線得到了巨頭的認可,也能夠補充自身的業務發展需要。對于初創公司來說,有了與巨頭的合作經歷及投資“背書”,其業務開展也會多方面受益。

  首先,博世、豐田完善的整車開發經驗有助于初創公司成長,進而提升技術實力,彌補“木桶短板”。以馭勢科技為例,其CEO吳甘沙稱,從博世學習到了很多,尤其是對于系統可靠性的設計,“他們的開發經驗彌補了我們的‘缺口’,對于我們打造真正的量產產品是非常關鍵的。”

  其次,巨頭的資本入局,也有利于雙方形成深度的合作關系,促進初創公司的商業化進程。小馬智行在選擇戰略投資人時的重要考量是,“能不能幫助公司把全自動駕駛這件事做成”。馭勢科技在拿到投資后不久,便獲得博世介紹的兩個海外客戶。目前,馭勢科技也在和博世探討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馭勢科技香港國際機場無人物流項目』

  實際上,當初創公司與一家巨頭有了更多淵源之后,無論是在吸引資本、人才引進、產業合作等方面都會輕松很多,畢竟汽車產業尤為看中過去的“資歷”。

  ● 追問2:兩家公司下一階段的突破點各是什么?

  歷經多年的發展,自動駕駛走到了一個關鍵節點,技術必須能夠落地,繼續“Demo下去”已經很難再被認可。這也就意味著,自動駕駛要“走出實驗室”,變成一個“產品”,并完成從“產品”到“商品”的跨越。

  吳甘沙認為,自動駕駛要實現落地,必須具備“無人化”四個條件。顯然,這“四化”也是幾乎所有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在接下來所必須攻克的難點。

『馭勢科技產品體系』

  小馬智行和馭勢科技各自都有面向未來的目標。小馬智行的終極目標是“讓去掉駕駛員的全自動駕駛車出現在公眾面前”;而馭勢科技則是“面向各行各業交付看不見的AI駕駛員”,馭勢科技認為未來三五年,“無人駕駛”將會在很多行業爆發。從兩者的目標來看,“無人化”是一個核心訴求。就當前而言,無論是出行服務還是物流配送領域,真正的“無人”其實還只發生在局部場景、局部地區,未來仍有一段路要走。

  站在小馬智行的角度來說,接下來他們還需要進一步突破的地方在于,完成整個Robotaxi服務從“體驗”到“日常”的產品化過程。過去的一年多里,小馬智行在做的一件事是通過手機App叫車,把乘客從運營區域內的任意一個點運送到另一個任意點。這就要求,自動駕駛汽車能夠應對所有復雜場景,并能7x24小時風雨無阻地運行。目前,小馬智行的Robotaxi服務已經在廣州、北京以及美國加州展開測試或運營,總計完成了7萬多個訂單。

  下一階段,小馬智行所要做的是繼續擴大Robotaxi車隊規模,并拓展到更多的城市,積累更多的復雜場景和用戶反饋,以此來幫助Robotaxi完成產品化過程。同時,還要進一步推動實現量產化。

  就馭勢科技而言,其比較成功的案例是在香港國際機場實現了現實環境下的無人物流車常態化運營。在一定程度上,香港國際機場的物流配送項目初步具備了可規模商用的條件。為了“面向各行各業交付AI駕駛員”,未來馭勢科技將會抓住核心場景繼續做深,并且嘗試將技術在更多的場景進行落地。另一方面,馭勢科技要做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場景里取得數量和商業化上的突破。

  ● 追問3:未來面臨的挑戰還有哪些?

  拋開法規、倫理等約束不談,自動駕駛要真正走向市場依然面臨多重挑戰,這既關系到技術成熟度,又與商業化能力密不可分。

  第一,對于初創公司來說,“產品力”要過硬,才能經得起市場考驗。在開發過程中,自動駕駛公司就需要對系統安全性、穩定性、環境適應能力等各方面反復驗證,更大的挑戰在于交付給客戶后能不能滿足預期。自動駕駛尚處商業落地的起步階段,沒有成熟的先例可循,仍需要一定的周期去積累經驗。

  第二,成熟的商業模式還有待探索。目前,Robotaxi可以說還處在“接一單虧一單”的“跑商業模式”階段,園區、港口等特殊場景的市場也同樣尚未打開。如何在成本、效率等方面取得平衡并實現規模化量產,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對初創公司來說至關重要,在市場化的環境中,需要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吳甘沙表示,馭勢科技也將在一些場景上探索商業化,希望能夠在單個業務上做到億元級年營收規模。而實現盈利的前提是,能夠真正給客戶創造價值,而不是讓客戶“養一堆鐵殼子”。

  第三,對于資本環境應該謹慎樂觀,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對于初創公司而言,在尚未建立成熟的商業模式并實現自身盈利前,融資依然是公司走下去的關鍵。豐田、博世的行業影響力給這兩個融資事件帶來了太多可以解讀的方向,但也不代表“資本春天”已經到來,實際上市場環境瞬息萬變。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也相當“燒錢”,這也反過來激勵企業要盡快建立健康的商業模式。

  全文總結: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這既是一針“興奮劑”,也是一張“市場考卷”。初創公司不僅需要具備量產自動駕駛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在“產品商品化”的躍遷中形成足夠強的商業能力,有一些公司會在市場競爭中被篩選出來,同樣也有些公司會被淘汰出局。未來,在某些場景中出現少數“優等生”的公司是有可能的。行業競爭格局依然“混沌”,各企業間差距仍不足以形成壓倒性優勢,暫時領先的選手也需時刻警惕后來者的“窮追猛趕”。

標簽:時風時風風菱 2021款 1.5L 112馬力 2.6米工程自卸 汽油 國Ⅵ 2020款 全柴2.3L 82馬力 2580軸距 4X2單排欄板微卡 國Ⅴ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拒絕跟風 寶馬不會開發電動車專有平臺

據外媒報道寶馬CEO齊普策對外表示不會針對電動車開發專有平臺目前寶馬現有平臺既可支持電動汽車也可支持傳統燃油汽車憑借這些平臺寶馬能夠與電動車企相抗衡。另外寶馬高管烏多亨勒此前也曾表示由于未來汽車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太大開發純電動平臺的變數也會隨之增大

1900/1/1 0:00:00
巨資買地 Uber為自動駕駛測試下血本

自動駕駛汽車想要上路一定要經過嚴苛且漫長的道路測試。目前大部分企業都需要在經過相關部門批準的示范區內進行試驗。與此不同的是美國網約車公司Uber豪擲950萬美元購買了美國匹茲堡芬德利小鎮近250萬平方米的土地

1900/1/1 0:00:00
巨星隕落 傳奇車手Ken Block意外離世

2023年新年伊始全球車迷就收到了一個無比痛心的消息傳奇拉力車手KenBlock在1月2日意外離世。有著“甩尾天王”之稱的一代巨星就此隕落。KenBlock出生于1967年2005年他以38歲“高齡”開始了自己的全國拉力賽生涯屬于一位大器晚成的車手

1900/1/1 0:00:00
巨人的隕落 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逝世

據國內媒體報道稱10月25日上午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逝世享年72歲。1945年出生的魯冠球是第一代浙商群體中的“教父級”人物被冠以民營企業家中的“常青樹”曾被《福布斯》稱為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全球領袖”為福特、通用等全球汽車巨頭提供零部件

1900/1/1 0:00:00
巨幅優惠等你 玩轉2021中國春季云車展

經過新冠疫情的洗禮相信不少朋友都有了購買私人用車或換購舊車的想法但工作以及生活上的羈絆往往束縛住我們的手腳無法親身前往展會現場。不用發愁2021中國春季云車展即將開始咱們可以躺著逛展并有各種大獎、優惠等著你我來拿

1900/1/1 0:00:00
巨額投資 大眾電動化戰略進展如何?

是繼續靠燃油車盈利還是放棄眼前主動擁抱新能源對于傳統車企來說是一道難題。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集團之一大眾卻堅定、決絕的押注了新能源。從2016年“2025戰略”到2017年“RoadmapE”大眾制定了清晰的電動化戰略

1900/1/1 0:00:00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