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已經審議通過,并經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同意,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據《實施細則》,商務部負責組織全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的監督管理工作,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報廢機動車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實施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資質認定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實施細則》提出,國家對回收拆解企業實行資質認定制度。未經資質認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活動。國家鼓勵機動車生產企業從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活動,機動車生產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生產者責任,應當向回收拆解企業提供報廢機動車拆解指導手冊等相關技術信息。
《實施細則》對回收拆解行為進行了規范。包括,回收拆解企業在回收報廢機動車時,應當核驗機動車所有人有效身份證件,逐車登記機動車型號、號牌號碼、車輛識別代號、發動機號等信息,并收回下列證牌;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和尾氣后處理裝置,以及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不齊全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書面說明情況,并對其真實性負責。機動車車架或者發動機缺失的應當認定為車輛缺失,回收拆解企業不得出具《報廢機動車回收證明》;機動車存在抵押、質押情形的,回收拆解企業不得出具《報廢機動車回收證明》等。
在回收利用方面,《實施細則》明確六點要求。
一是回收拆解企業應當建立報廢機動車零部件銷售臺賬,如實記錄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數量、型號、流向等信息,并錄入“全國汽車流通信息管理應用服務”系統。
回收拆解企業應當對出售用于再制造的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按照商務部制定的標識規則編碼,其中車架應當錄入原車輛識別代號信息。
二是回收拆解企業應當按照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有關要求,對報廢新能源汽車的廢舊動力蓄電池或者其他類型儲能裝置進行拆卸、收集、貯存、運輸及回收利用,加強全過程安全管理。
回收拆解企業應當將報廢新能源汽車車輛識別代號及動力蓄電池編碼、數量、型號、流向等信息,錄入“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系統。
三是回收拆解企業拆解的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具備再制造條件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出售給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業經過再制造予以循環利用;不具備再制造條件的,應當作為廢金屬,交售給冶煉或者破碎企業。
四是回收拆解企業拆解的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以外的零部件符合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等強制性國家標準,能夠繼續使用的,可以出售,但應當標明“報廢機動車回用件”。
回收拆解企業拆解的尾氣后處理裝置、危險廢物應當如實記錄,并交由有處理資質的企業進行拆解處置,不得向其他企業出售和轉賣。
回收拆解企業拆卸的動力蓄電池應當交售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建立的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或者符合國家對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有關要求的梯次利用企業,或者從事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的企業。
五是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利用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拼裝機動車。
六是機動車維修經營者不得承修已報廢的機動車。
詳細政策法規,請點擊以下文字跳轉至中國商務部官網
標簽:notag
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對外稱新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在制度層面上取消了回收企業數量控制的要求有利于各種資本包括民間資本的進入汽車報廢回收不再是壟斷行業
1900/1/1 0:00:00日前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202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4萬億元市場銷售規模基本穩定
1900/1/1 0:00:00近日商務部、部、海關總署三部門聯合發文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地區范圍的通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二手車出口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有序擴大二手車出口推動外貿保穩提質
1900/1/1 0:00:00近日商務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汽車平行進口發展的意見》表示我國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社會化汽車流通體系基本建立但還存在平行進口汽車整改場所設立程序不明確等問題。因此《意見》提出允許探索設立平行進口汽車標準符合性整改場所
1900/1/1 0:00:00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負責人徐興鋒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多措并舉著眼全產業鏈突出關鍵點繼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穩定新車消費。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三是繼續擴大二手車流通。四是暢通汽車報廢更新
1900/1/1 0:00:004月4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在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下調政策出臺以后部分汽車企業調低了車輛的銷售價格油價、汽車零部件等相關產品價格也有所下調這降低了消費者購車成本、用車成本同時汽車制造企業也可以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產品的提檔、升級給消費者帶來更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