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往前推百年,彼時的汽車和今天的汽車差別并不算大,但是,五十年之后的汽車,絕對會和今天的汽車有著巨大區別。在這個加速變革的時代,對于研發的投入,才能真實反映汽車企業未來發展的前景。日前,歐盟委員會發布《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汽車企業中,大眾、戴姆勒躋身全球榜單前十。中國車企研發投入最高的是上汽,排名104。
研發是制造業之魂。在競爭白熱化的汽車行業中,消費者可能更多關注企業的營收和利潤,但研發的投入和占比,也是企業的管理者們不會錯過的重點。面對中外車企巨大的研發投入差距,或許,中國的車企,應當從這項面向全球2500家企業展開的調查中得到一些新的啟示。
●13家汽車企業企進入前100強
2018年,哪些企業最注重技術研發?歐盟發布的《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可算是權威性十足。數據顯示,全球研發投入的前三強公司分別是三星電子、Alphabet和大眾,2018年投入均在130億歐元以上,緊隨其后的是微軟、華為、英特爾、蘋果等公司。
《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所列的2500家公司分布在46個國家,每家研發投資超過2500萬歐元,總額達7364億歐元,相當于全球產業研發投入的九成。2500家公司中,歐盟上榜577家公司,研發投入占全球產業研發投資的四分之一占12%。
據悉,歐盟公司連續八年增加研發投資,同比增加了5.5%,增長最快的三大領域分別是汽車、醫療和信息通信技術行業。歐盟公司加強了對中高端科技領域的投資,大幅增加了對全球汽車研發的貢獻,但降低了在信息通信技術行業的全球研發投入份額。美國公司加強了在高科技領域的地位,特別是在信息通信技術服務和衛生領域。中國公司的全球研發投入份額增加,尤其是在信息通信技術和低技術領域。日本公司則主要集中在汽車和信息通信技術領域。
那么,全球前100名當中,汽車企業有多少家呢?汽車之家編輯注意到,大眾汽車、戴姆勒進入前十,豐田汽車、福特汽車、寶馬汽車、通用汽車進入前二十。總的來說,全球研發投入前100強中,汽車企業累計有13家入圍,占比為13%。由此看來,汽車行業在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總量不低,這也可以看出汽車企業的競爭激烈程度。為了能夠在汽車技術領域獲得更多的突破,大眾、戴姆勒、豐田、福特、寶馬、通用、本田這樣的企業年投入已經超過50億歐元。
2018全球車企研發投入前13強公司國籍全球企業排名投入金額,蘋果公司2018年的研發投入也只有97億美元,僅排名第七名。從這一點來看,大眾集團不但2018年新車銷量“杠杠的”,在面向未來技術的投入方面也同樣領先其他車企。
同時,相比去年的研發投入,大眾汽車、豐田汽車、本田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雷諾汽車、現代汽車基本持平,通用汽車減少了10億多,福特減少了2億多,戴姆勒增加13億,寶馬、塔塔汽車均增加約10億,標致雪鐵龍增加6億多。這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主流車企基本都十分重視研發投入,較少出現投資額大起大落的現象,而且2018年投入增加或持平的車企遠比投入減少的車企多,這說明成熟的車企對研發的投入都是很穩定的。第二,相對于德系和日系車,看來美國車企這兩年對研發的投入相對少一些。但這也可能和近兩年美系車銷量下滑有關,通用和福特在2018年都有幅度不小的裁員。
●12家中國企業入圍前700強
相比大眾每年上百億歐元的投入,中國的汽車企業自然遠不能比。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在前200名的榜單里,我們也看到了中國汽車品牌的身影。上汽集團以13.34億歐元的投入,排名第104名。13.34億歐元這個數字也耐人尋味,基本相當于全球汽車研發投入領頭羊大眾汽車的十分之一。
比亞迪以7.60億歐元的投入排名第182名。長期以來比亞迪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確投入了巨大精力,去年取得的IGBT國產化的突破,證明花小錢也能辦成大事。要知道,盡管比亞迪IGBT的產能有限,還不能滿足其他汽車廠家的采購需求,但據稱國外公司的IGBT報價因此降了10%。
2018中國車企研發投入前12強公司全球企業排名中國車企排名投入金額上汽集團104113.34億比亞迪18227.60億東風汽車23735.47億吉利汽車28144.32億長城汽車28254.31億長安汽車29064.14億福田汽車37473.02億江鈴汽車42982.60億江淮客車44292.53億廣州汽車539102.05億宇通客車583111.86億濰柴集團638121.60億數據來源: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制表:汽車之家行業團隊 此外,東風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福田汽車、江鈴汽車、江淮汽車、廣州汽車、宇通客車、濰柴集團也入圍全球研發投入前700強名單。汽車之家編輯注意到,12家中國汽車企業在2018年的研發投入約為48.7億歐元,僅為大眾汽車一家研發投入的37%。這個數字,可以真實反映中外車企研發投入的差距。
●中外車企研發投資密度對比
當然,在某個層面來說,單純比較中外汽車企業的研發投入總數,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大眾的體量和上汽的體量顯然是不能比的。跨國汽車巨頭歷史悠久,其銷量和利潤也遠超中國汽車企業。但是,研發投入占企業收入的占比,還是值得一說。因為,這代表了企業對于新技術投入的重視程度。
汽車之家編輯注意到,在外國車企中,寶馬汽車的研發投資密度最高,達到6.2%。現代汽車的研發投資密度最低,為2.4%。此外,以大眾汽車為例,它主要的投入放在人工智能與工業4.0技術領域。大眾汽車集團在2018日內瓦車展宣布,到2022年,大眾將投入超過340億歐元用于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網絡以及移動出行服務領域。
外國車企2018研發投資密度一覽品牌研發投資密度大眾汽車5.7%戴姆勒5.3%豐田汽車3.6%福特汽車5.1%寶馬汽車6.2%通用汽車5.0%本田汽車4.8%菲亞特克萊斯勒3.9%日產汽車4.1%雷諾汽車5.0%標致雪鐵龍4.5%塔塔汽車6.6%現代汽車2.4%數據來源: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制表:汽車之家行業團隊 再看中國汽車企業的研發投資密度,最高的是江鈴汽車,數據為6.8%,最低的是濰柴集團,數據為0.8%。對比來看,中國的汽車企業中,比亞迪和江鈴汽車的表現令人吃驚,其研發投資密度超過大部分外國汽車巨頭,比亞迪5.8%的數字,也壓過了大眾汽車一頭。相較大眾,比亞迪的業務更加多元。根據比亞迪的年報顯示,電池、手機和汽車這三大項是其研發投入的重點,其中,動力電池的投入增幅最快。總的來說,盡管投入的資金總量相比國外汽車企業不占優勢,但比亞迪等一些中國車企還是顯示出對研發有著極高的重視程度。或許,這也是中國品牌汽車未來騰飛的希望所在。
中國車企2018研發投資密度一覽品牌研發投資密度上汽集團1.3%比亞迪5.8%東風汽車3.4%吉利汽車3.6%長城汽車3.5%長安汽車4.3%福田汽車4.9%江鈴汽車6.8%江淮汽車4.3%廣州汽車2.2%宇通客車4.7%濰柴集團0.8%數據來源: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制表:汽車之家行業團隊●中國車企應當在哪些方面加大研發力度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鄭赟認為,2030年傳統汽車行業將進入終局,整個產業進入到顛覆階段。盡管這一觀點尚存在爭議,但很顯然,汽車行業的變革正在進行中。車企研發的投入和方向,也在一定程度決定了車企的未來。在規模和利潤層面,中國的汽車企業和大眾等巨頭自然不能比,那么,中國車企應當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哪些領域呢?
首先肯定是電動化的相關技術。當前歐盟、印度等國家和地區早已出臺了燃油汽車禁售時間表,長期來看,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汽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傳統的燃油車時代,中國車企要想突破發動機等核心技術,難度很大,但是在電動汽車時代,大家基本都是同時起步,中外車企的差距并不大,因此中國車企更應該把研發重點放在電動汽車的相關技術突破上。比如,電動汽車的核心三電,就需要中國汽車企業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投入。比亞迪目前已經掌握了三電技術,但這還遠遠不夠。即便以電池來說,盡管三元鋰電池目前是主流,但氫燃料電池等其他路線依然有挖掘的空間。
其次,自動駕駛也應當是中國車企研發的重點。大眾汽車已經承諾,從2021年開始為市場提供以高度自動駕駛為核心的汽車。在5G時代即將來臨的大背景下,自動駕駛的普及也將成為必然。汽車的通訊模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等諸多領域,目前尚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如何開發更加適合中國消費者習慣的自動駕駛汽車,應當是中國車企發力的方向之一。當然,自動駕駛技術的投入是巨大的,中國車企可以組成技術聯盟,合作研發,最大程度的減少成本。
第三,汽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值得中國車企關注。當前,以傳統硬件為主的汽車行業正在轉變為以軟件和解決方案為中心的行業,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數字化生活方式以及對于新穎創新服務的需求提升,直接推動了汽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與升級。汽車的數字化轉型范圍既涉及到產品本身的設計和研發,也包括制造環節,還有更加重要的后端出行服務。作為本土企業,中國車企比國外企業更加懂得中國消費的需求,也更應該在汽車數字化方面投入更多力量。正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指出,如果能夠借助數字化機遇,打通汽車研發、制造和服務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充分挖掘汽車全壽命周期的生產和使用效率,我們必將創造汽車產業發展的中國方式。
當然,技術的進步永無止境,汽車企業可以選擇的研發重點也有很多。總的來說,中國車企要想贏得未來,其研發方向一方面需要參考國家政策,另一方面也要深入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對于中國車企來說,車市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加大研發,聚焦創新,已經成為不得不進行的戰略選擇。畢竟,市場不相信眼淚。
編輯的話:汽車行業的變革大幕已經來開,唯有在技術研發上多投入,才能在未來競爭中握有更多勝算。當然,對于單一的車企而言,應當基于自身的技術積累與研發經驗,充分利用自身過往的技術優勢,在不違反大的技術發展趨勢的前提下,不斷做深做精,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技術競爭力。加油,中國的汽車企業!
標簽:標致標致508L PHEV 2021款 1.6T 手自一體 插混駕控版 2021款 1.6T 手自一體 插混科技版標致4008
日前威爾森對當下的移動出行交易規模進行了預測數據顯示:2019年其交易規模或將達到3200多億元。到2022年中國移動出行交易規模或將超過5000億元。而在所有的移動出行中網約車或將成為最主要的出行形式
1900/1/1 0:00:00為了提升駕駛的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汽車控制系統供應商威伯科推出了一款新的主動式安全技術套件。整合了威伯科主動轉向技術和先進的駕駛輔助技術以此來提高對汽車的防護
1900/1/1 0:00:00威伯科近日宣布與歐洲最大的高端乘用車制造商之一簽署長期協議將為其開發和供應創新空氣懸架技術。根據這項最新的10年協議威伯科將為該制造商的全球大批量產的高端乘用車平臺之一開發并提供創新的空氣供應模塊以及控制軟件實現一系列空氣懸架系統設置
1900/1/1 0:00:00近日有媒體爆料在吉林白山一司機駕車回家途中因路面積雪打滑造成車輛側翻但所幸并未造成人員傷亡甚至在翻車現場拍照留念并發布了朋友圈
1900/1/1 0:00:00藍牙幾乎已經是新上市車型的標配未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日前藍牙技術聯盟發布新版《藍牙市場最新資訊》預測至2024年藍牙車載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09億臺87新生產的車輛中藍牙將成為標配的無線技術。藍牙在汽車領域應用已不足為奇隨便找一款國內暢銷車藍牙功能都十分普及
1900/1/1 0:00:00大眾汽車集團和德國零部件供應商博澤計劃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專門生產座椅、座椅結構和座椅零部件。大眾集團旗下子公司SITECH將成為合資企業的一部分。大眾和博澤將各持有合資公司50股份。近日雙方代表已簽署了一份有關合資企業的諒解備忘錄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