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吉利汽車宣布達成最佳合并方案,在動力總成、三電科技、高度自動駕駛等業務領域進行合并合作,這意味著雙方長達一年的整合終于落地。記得一年前新聞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還在討論“吉利是吉利還是沃爾沃”這個問題。他們都在分析雙方走到一起的原因。但在目前的環境下,我們首先要明確,這次整合的兩個主體公司是吉利汽車集團和沃爾沃汽車集團,兩者都屬于吉利控股集團,這是一個集團內部整合的正常行為。比較特殊的是,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內部整合,涉及到一個跨國的內部化行為,涉及到不同的國家法律、國際匯率、國家文化、管理架構等問題,這是中國汽車集團從未面臨過的歷史整合問題,而這可能是關注兩家企業整合的關鍵。在汽車預測人士看來,吉利汽車和沃爾沃選擇公布深度整合節點,即天時、地利、人和。時機是整個汽車市場都面臨著新四化技術的快速革新,現在是雙方拳腳相加的時候了。過去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R&D和財務是分開的,需要兩家企業在投資初期計算各自的成本分攤時間和投入產出效率。由于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過去發展階段的差異,只能各自為戰,獨自面對市場競爭。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吉利在R&D、技術、產品等領域的體量和效率已經與沃爾沃基本并行,甚至產出效率更高,這為雙方整合上游提供了“好時機”,只有集中火力才能增效提速。2020年,吉利低調完成了一系列商業布局,也為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走到一起做了很多工作。在這次深度融合中,我注意到雙方合作的詳細方式是多樣化的:可以結合的合作,可以合作的合作,開放的合作。合作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而不是“一鍋燴”。經濟學家馬光遠在交流中提出,中國汽車已經過了“中國制造、中國資本”的階段,現在正朝著“消費在中國、人在中國”的方向發展。中國作為全球汽車消費和技術變革的前沿,吸引了足夠多的資本和汽車實體。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對上游技術、金融、供應鏈的整合,是吉利控股集團加快主營業務效率發展、搶占市場先機的最佳契機。這兩家公司還擁有中國最獨特的“地理”優勢。事實上,早在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沃爾沃汽車的初期,現任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CEO漢肯·薩繆爾森(Hanken samuelson)在考察吉利的供應商體系時,就看到了吉利在采購方面的成本優勢:同樣的零部件,兩家公司的價格相差甚遠。此后,漢肯領導的沃爾沃汽車一直在積極與吉利汽車探討上游采購和技術的合作,甚至主動提出與吉利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建立雷克薩斯品牌。這些都是鮮為人知的新聞。從M&A第一天起,吉利控股集團就全面授權沃爾沃汽車自主開發,無論是這種深度整合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改變。吉利汽車還是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還是沃爾沃汽車。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了解兩家公司的人都知道,在合并后的這十年里,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從文化、管理、溝通等方面都達成了非常好的默契。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不止一次表示,全球化要尊重不同文化,完全合規,實現共贏。遇到問題,雙方不是各自為戰,而是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深入交流……記得在M&A早期,李書福和時任沃爾沃汽車集團設計副總裁的彼得·霍布里(Peter Hobury)討論過沃爾沃的logo。雙方從天文地理談到民族文化,從精神談到市場,最終達成一致,才有了今天在太空中給人一種星際感覺的沃爾沃標志。正是在這種充分的交流中,來自不同文化、不同思維、不同國家的汽車人,在吉利控股集團的體系中達成了相互傾慕、相互學習的氛圍。直到現在,彼得還記得和李書福圍繞太空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吉利近年來在全球商業合作中取得成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從李書福在瑞典沃爾沃汽車工會高喊“我愛你”,到收購寶騰時對他國文化的尊重,再到與英國路特斯、德國戴姆勒的一系列合作,無論政府、企業高管還是普通員工,幾乎所有與吉利合作的人第一時間反應的都是興奮和期待,而不是擔心裁員、吞并等發展風險。合規、合法、合理、合情。毫不夸張地說,吉利已經成為汽車全球化在中國成功合作的標簽,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典范,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國人”的概念。看到吉利,就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中國有句話,聚在一起容易,長久下去難。十年來,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的合作已經成為歷史。今天雙方走到一起,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需要面對新的問題。與十年前相比,吉利和沃爾沃汽車不再是“蛇吞象”,與吉利汽車協同發展的不僅僅是沃爾沃汽車的一頭大象。未來需要大家一起喝水,一起找食物,一起抗風險。在多文化背景、多開發環境、多技術模式、多品牌定位、多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攜手合作,都在考驗著吉利及其合作伙伴的智慧。如前所述,吉利正在從“中國市場”向“中國人”轉變,用個性和文化撬動商業。李書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只有2-3家汽車企業能夠生存。核心意思是通過合作,讓更多的企業一起面對一系列顛覆性技術對汽車行業的挑戰。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整合印證了他的預期。這說明汽車規模化的時代已經過去,用協同發展的杠桿撬動汽車發展的效率,是汽車產業發展由來已久的命題。由一家企業和一項技術主導的汽車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企業依靠內外融合,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合作加強內部發展,提高產出效率,可以展示更具競爭力、差異化、前瞻性的產品。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融合發展只是一個開始。不出意外,今天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的合作模式,很快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汽車企業發展的普遍現象。不信你就知道了!2月24日,吉利汽車宣布達成最佳合并方案,在動力總成、三電科技、高度自動駕駛等業務領域進行合并合作,這意味著雙方長達一年的整合終于落地。記得一年前新聞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還在討論“吉利是吉利還是沃爾沃”這個問題。他們都在分析雙方走到一起的原因。但在目前的環境下,我們首先要明確,這次整合的兩個主體公司是吉利汽車集團和沃爾沃汽車集團,兩者都屬于吉利控股集團,這是一個集團內部整合的正常行為。比較特殊的是,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內部整合,涉及到一個跨國的內部化行為,涉及到不同的國家法律、國際匯率、國家文化、管理架構等問題,這是中國汽車集團從未面臨過的歷史整合問題,而這可能是關注兩家企業整合的關鍵。在汽車預測人士看來,吉利汽車和沃爾沃選擇公布深度整合節點,即天時、地利、人和。時機是整個汽車市場都面臨著新四化技術的快速革新,現在是雙方拳腳相加的時候了。過去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R&D和財務是分開的,需要兩家企業在投資初期計算各自的成本分攤時間和投入產出效率。由于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過去發展階段的差異,只能各自為戰,獨自面對市場競爭。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吉利在R&D、技術、產品等領域的體量和效率已經與沃爾沃基本并行,甚至產出效率更高,這為雙方整合上游提供了“好時機”,只有集中火力才能增效提速。2020年,吉利低調完成了一系列商業布局,也為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走到一起做了很多工作。在這次深度融合中,我注意到雙方合作的詳細方式是多樣化的:可以結合的合作,可以合作的合作,開放的合作。合作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而不是“一鍋燴”。經濟學家馬光遠在交流中提出,中國汽車已經過了“中國制造、中國資本”的階段,現在正朝著“消費在中國、人在中國”的方向發展。中國作為全球汽車消費和技術變革的前沿,吸引了足夠多的資本和汽車實體。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對上游技術、金融、供應鏈的整合,是吉利控股集團加快主營業務效率發展、搶占市場先機的最佳契機。這兩家公司還擁有中國最獨特的“地理”優勢。事實上,早在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沃爾沃汽車的初期,現任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CEO漢肯·薩繆爾森(Hanken samuelson)在考察吉利的供應商體系時,就看到了吉利在采購方面的成本優勢:同樣的零部件,兩家公司的價格相差甚遠。此后,漢肯領導的沃爾沃汽車一直在積極與吉利汽車探討上游采購和技術的合作,甚至主動提出與吉利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建立雷克薩斯品牌。這些都是鮮為人知的新聞。從M&A第一天起,吉利控股集團就全面授權沃爾沃汽車自主開發,無論是這種深度整合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改變。吉利汽車還是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還是沃爾沃汽車。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了解兩家公司的人都知道,在合并后的這十年里,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從文化、管理、溝通等方面都達成了非常好的默契。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不止一次表示,全球化要尊重不同文化,完全合規,實現共贏。遇到問題,雙方不是各自為戰,而是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深入交流……記得在M&A早期,李書福和時任沃爾沃汽車集團設計副總裁的彼得·霍布里(Peter Hobury)討論過沃爾沃的logo。雙方從天文地理談到民族文化,從精神談到市場,最終達成一致,才有了今天在太空中給人一種星際感覺的沃爾沃標志。正是在這種充分的交流中,來自不同文化、不同思維、不同國家的汽車人,在吉利控股集團的體系中達成了相互傾慕、相互學習的氛圍。直到現在,彼得還記得和李書福圍繞太空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吉利近年來在全球商業合作中取得成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從李書福在瑞典沃爾沃汽車工會高喊“我愛你”,到收購寶騰時對他國文化的尊重,再到與英國路特斯、德國戴姆勒的一系列合作,無論政府、企業高管還是普通員工,幾乎所有與吉利合作的人第一時間反應的都是興奮和期待,而不是擔心裁員、吞并等發展風險。合規、合法、合理、合情。毫不夸張地說,吉利已經成為汽車全球化在中國成功合作的標簽,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典范,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國人”的概念。看到吉利,就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中國有句話,聚在一起容易,長久下去難。十年來,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的合作已經成為歷史。今天雙方走到一起,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需要面對新的問題。與十年前相比,吉利和沃爾沃汽車不再是“蛇吞象”,與吉利汽車協同發展的不僅僅是沃爾沃汽車的一頭大象。未來需要大家一起喝水,一起找食物,一起抗風險。在多文化背景、多開發環境、多技術模式、多品牌定位、多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攜手合作,都在考驗著吉利及其合作伙伴的智慧。如前所述,吉利正在從“中國市場”向“中國人”轉變,用個性和文化撬動商業。李書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只有2-3家汽車企業能夠生存。核心意思是通過合作,讓更多的企業一起面對一系列顛覆性技術對汽車行業的挑戰。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整合印證了他的預期。這說明汽車規模化的時代已經過去,用協同發展的杠桿撬動汽車發展的效率,是汽車產業發展由來已久的命題。由一家企業和一項技術主導的汽車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企業依靠內外融合,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合作加強內部發展,提高產出效率,可以展示更具競爭力、差異化、前瞻性的產品。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融合發展只是一個開始。不出意外,今天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的合作模式,很快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汽車企業發展的普遍現象。不信你就知道了!
今年1月1日,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新政正式實施。
1900/1/1 0:00:002月24日,捷豹路虎全球首席執行官ThierryBollor在英國蓋頓在線發布全新全球戰略“重塑未來”。其中凈零碳排放、純電動等成為重點。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美國總統喬拜登(JoeBiden)于當地時間2月24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旨在解決人們對全球半導體短缺阻礙汽車和智能手機等商品生產的日益加劇的擔憂。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2月24日,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呼吁美國政府為電動車電池生產和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提供支持。此外,他還介紹了該公司為其最暢銷的卡車、貨車和SUV車型開發電動平臺的計劃。
1900/1/1 0:00:001、吉利與沃爾沃找到最佳合并方案將共同發力自動駕駛2月24日消息,吉利與沃爾沃合并一事取得重大進展去年2月,吉利汽車宣布與沃爾沃汽車的管理層正探討雙方的業務合并進行重組的可能性。
1900/1/1 0:00:00日前,動作頻頻的Lucid發布了一系列未來計劃,到2030年,該公司將會推出純電動的SUV、轎車、轎跑車和皮卡車,將覆蓋更多的細分市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