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騰勢將迎來十周年。在此期間,騰勢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變化: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快速成長,造車新勢力告別“野蠻生長”時期,兩極分化已成定式。
回顧新舊十年的轉折,騰勢的發展就像一條從云端落下的拋物線。
背靠戴姆勒和比亞迪,含著“金鑰匙”出生,曾經想和特斯拉角力,現在卻難逃前高后低的命運。連年虧損,銷售慘淡,逐漸邊緣化,成為騰勢短期內無法打破的魔咒。
(騰勢logo圖片來源:騰勢官方微博)
成立至今,在售車型只有一款,像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時不時需要比亞迪和戴姆勒的扶持。隨著存在感越來越弱,留給騰勢反擊的窗口也在慢慢關閉。很多業內人士用“一手好牌被砸了”來形容騰勢的現狀。
加斯帕爾就后續發展規劃、品牌定位是否存在短板等問題咨詢了騰勢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十年大浪無金。
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了174倍。過去一年,經過年初的洗牌期,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黃金時代。
2020年,特斯拉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美元,超越豐田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制造商。與此同時,國內新造頭勢力異軍突起,蔚來、理想、小鵬市值和股價飆升,年銷量突破2萬輛。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率先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騰勢,至今仍未跨過年銷量過萬的門檻,成為停滯不前的“造車舊勢力”。
時間回到2010年。
當時,比亞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帶隊赴德國與戴姆勒簽署諒解備忘錄,標志著騰勢的誕生。一年后,雙方以50:50的股比共同成立科技合資公司——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騰勢”)。
2012年,DENZA騰勢品牌正式發布。據悉,騰勢定位于打造國產高端電動車,由比亞迪提供,戴姆勒制造。2014年,基于奔馳B200平臺開發的首款量產車騰勢300上市,隨后是騰勢400和騰勢500(均已停產)。2019年7月,騰勢正式納入奔馳銷售體系,更名后的騰勢X(純電動/混動版)也于同年11月上市。
騰勢作為國內第一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合資企業,因為雙方股東背景雄厚而被大家寄予厚望。王傳福曾說:“作為戴姆勒和比亞迪的孩子,騰勢汽車是一個誕生在巨人肩膀上的品牌。”
回顧騰勢的初衷,源于比亞迪和戴姆勒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同需求。比亞迪欲通過此次合作獲得戴姆勒先進的造車技術,向高端轉型,提升品牌形象。戴姆勒希望進入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
但作為雙方問路的“實驗品”,騰勢的日子并不輕松。由于比亞迪和戴姆勒對騰勢的關注度不高,騰勢成立十年來一直靠單一產品支撐。這也是騰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起步早,卻始終無法占據風頭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價換量”難以生存
通過梳理騰勢近六年的銷售數據,加什汽車發現,騰勢依然處于“冷門”狀態,即使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向好的背景下,銷量依然慘淡,市場份額也較低。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銷量數據,2014年至2020年,騰勢累計銷量僅為18258輛。其中,2015年的銷量……as 2,888輛,而2016年銷量為2287輛,同比下降21%。2017年,改款騰勢400上市時,騰勢達到了成立以來的最高銷量4713輛。2018年和2019年,騰勢500退市后,銷量再次暴跌,分別降至1974輛和2089輛。騰勢X在2019年底上市后,雖然2020年銷量有所回升,但也只有4175輛。其中,騰勢X PHEV年銷量為3591輛,騰勢X EV年銷量為584輛。
(蓋世汽車研究院騰勢2020年銷量數據圖片來源:蓋亞系統)
騰勢成立至今,兩個月才賣了1000多塊錢。即2017年12月銷量為1179輛,2019年5月銷量為1859輛。很多月份的銷量都在兩位數之間徘徊,而個別月份的銷量只有個位數。2019年下半年,騰勢銷量持續低迷,連續6個月銷量為0。
由于終端銷售沒有起色,騰勢不得不采取“以價換量”的銷售策略。近日,一名騰勢銷售人員告訴蓋世汽車:“騰勢X純電動/混動版現車優惠5.5萬元,到店后可再談價格。據悉,騰勢X純電動版官方指導價為32.58萬,插電混動版官方指導價為28.98萬。
但是,即使降價幅度這么大,騰勢的銷量并沒有得到提升。相比新勢力三強交出的最新成績單,騰勢在產品維度、整體銷量、品牌力等方面都沒有優勢。
當時信心滿滿地將競爭對手鎖定為特斯拉的勢頭,如今卻被銷量數據的巨大差距拉回現實。按照特斯拉2020年12月23804輛的月銷量計算,其月銷量約為騰勢的50倍。在銷量為王的時代,騰勢想通過對標特斯拉來提升目標客戶群的愿望再次落空。
從產品層面來說,第一款騰勢300上市的時候,它的設計就挑戰了市場的普遍審美。隨后的騰勢400和500只是在騰勢300的基礎上進行了續航和配置方面的升級,沒有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讓騰勢失去了“話語權”。基于比亞迪唐DM平臺打造的第二款車騰勢X,由于在外觀、底盤結構、動力總成等方面與唐DM高度相似,多次被部分用戶斥為“無誠意換標車”。
此外,由于缺乏早期的品牌推廣,騰勢的存在感越來越弱。即使后期銷售渠道并入北京奔馳,騰勢也未能借助奔馳的渠道優勢打開市場。一位唐DM車主說:“我不會多花4萬元去選擇騰勢X在銘牌上寫‘奔馳風格’。”
業內人士認為,騰勢首款車市場表現不佳,反映出騰勢在品牌推廣方面力度不夠,未能及時樹立高端品牌形象,導致騰勢品牌用戶認知度較低,市場反響不理想。這也是為什么騰勢推出第二款車時,比亞迪和戴姆勒選擇了更“省錢”的方式,只在唐DM的基礎上增加了奔馳的設計,對騰勢x進行了“調配包裝”。
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福認為,騰勢X有戴姆勒和比亞迪的雙重背書,但過去銷量太差,產品本身在智能和配置上難以與新勢力抗衡。騰勢重新獲得市場認可仍需時間。
當“造血”能力不足時,盈利何時會成為問題?
銷售低迷也導致騰勢持續虧損,只能靠兩大股東“輸血”生存。半年前,比亞迪的一份公告披露了騰勢這幾年的真實情況。
比亞迪公告顯示,2017年至2019年,騰勢以權益法確認的投資收益分別為-2.32億元、-4.75億元和-5.39億元,虧損過程逐漸擴大。
至于騰勢虧損逐年增加的原因,比亞迪解釋說,騰勢在中國的競爭產品……同級別也相繼上市并快速更新,極大地沖擊了騰勢產品的市場份額。同時,由于成立時間短,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初期R&D投入較大,導致近三年虧損增加。
(騰勢X PHEV圖片來源:騰勢官方微博)
隨著虧損越來越大,比亞迪和戴姆勒不得不多次增資。2020年1月,比亞迪旗下的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再次向騰勢增資3.5億元。截至今日,騰勢已獲得雙方股東超過50億元的增資。但騰勢始終沒有提交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公開數據顯示,騰勢累計虧損已超過35億元。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將騰勢形容為依附于戴姆勒和比亞迪的“水蛭”并不為過。如果沒有雙方股東的注資“輸血”,在主流市場存在感較弱的騰勢可能已經消失。
夾縫中難以生存。
但相對于國內造車新勢力100億元的融資額,比亞迪和戴姆勒近年來對騰勢的注資也算是“加油戰術”。雙方雖然資金實力雄厚,但都不愿意為不溫不火的騰勢投入太多,增資的目的也只是為了維持騰勢的正常運營。
對此,任萬福表示,騰勢很難脫穎而出。目前雙方股東都專注于自己的產品,很難把先進的技術和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騰勢。
如今,戴姆勒計劃在全球建立電池生產基地。已聯手BAIC在京建立純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和動力電池工廠,首款純電動SUV <: SuveEQC也于2019年上市。基于純電動汽車架構(EVA)平臺的全新純電動汽車(EQS)預計今年上市。2030年,戴姆勒將實現旗下所有車型的電動化和PHEV。
比亞迪逐步形成了以王朝系列為核心的主力產品矩陣,并于2020年攜手豐田成立了新的合資公司——比亞迪豐田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比亞迪將再推高端新能源品牌“海豚”的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上述分析。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根據戴姆勒的長期規劃,其正在加速新能源和技術創新的布局。比亞迪需要打造一個高端電動車品牌來完成轉型,但從其資金投入和產品研發來看,這個品牌顯然并不景氣。當騰勢完成了作為“棋子”的歷史使命,它的地位會越來越尷尬。
寫在最后:回顧騰勢的十年發展歷程,可以說是“早起晚趕”。目前,勝者掌握了行業的優勢資源,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騰勢要想扭轉頹勢,必須做出改變,重塑產品力和商業模式。對于徘徊在市場邊緣的騰勢來說,接下來的每一個節點都是生死考驗。
未來十年騰勢還會存在嗎?2020年,騰勢將迎來十周年。在此期間,騰勢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變化: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快速成長,造車新勢力告別“野蠻生長”時期,兩極分化已成定式。
回顧新舊十年的轉折,騰勢的發展就像一條從云端落下的拋物線。
背靠戴姆勒和比亞迪,含著“金鑰匙”出生,曾經想和特斯拉角力,現在卻難逃前高后低的命運。連年虧損,銷售慘淡,逐漸邊緣化,成為騰勢短期內無法打破的魔咒。
(騰勢logo圖片來源:騰勢官方微博)
成立至今,在售車型只有一款,像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時不時需要比亞迪和戴姆勒的扶持。作為e的意義……騰勢越來越弱,留給騰勢反擊的窗口正在慢慢關閉。很多業內人士用“一手好牌被砸了”來形容騰勢的現狀。
加斯帕爾就后續發展規劃、品牌定位是否存在短板等問題咨詢了騰勢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十年大浪無金。
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了174倍。過去一年,經過年初的洗牌期,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黃金時代。
2020年,特斯拉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美元,超越豐田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制造商。與此同時,國內新造頭勢力異軍突起,蔚來、理想、小鵬市值和股價飆升,年銷量突破2萬輛。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率先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騰勢,至今仍未跨過年銷量過萬的門檻,成為停滯不前的“造車舊勢力”。
時間回到2010年。
當時,比亞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帶隊赴德國與戴姆勒簽署諒解備忘錄,標志著騰勢的誕生。一年后,雙方以50:50的股比共同成立科技合資公司——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騰勢”)。
2012年,DENZA騰勢品牌正式發布。據悉,騰勢定位于打造國產高端電動車,由比亞迪提供,戴姆勒制造。2014年,基于奔馳B200平臺開發的首款量產車騰勢300上市,隨后是騰勢400和騰勢500(均已停產)。2019年7月,騰勢正式納入奔馳銷售體系,更名后的騰勢X(純電動/混動版)也于同年11月上市。
騰勢作為國內第一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合資企業,因為雙方股東背景雄厚而被大家寄予厚望。王傳福曾說:“作為戴姆勒和比亞迪的孩子,騰勢汽車是一個誕生在巨人肩膀上的品牌。”
回顧騰勢的初衷,源于比亞迪和戴姆勒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同需求。比亞迪欲通過此次合作獲得戴姆勒先進的造車技術,向高端轉型,提升品牌形象。戴姆勒希望進入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
但作為雙方問路的“實驗品”,騰勢的日子并不輕松。由于比亞迪和戴姆勒對騰勢的關注度不高,騰勢成立十年來一直靠單一產品支撐。這也是騰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起步早,卻始終無法占據風頭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價換量”難以生存
通過梳理騰勢近六年的銷售數據,加什汽車發現,騰勢依然處于“冷門”狀態,即使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向好的背景下,銷量依然慘淡,市場份額也較低。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銷量數據,2014年至2020年,騰勢累計銷量僅為18258輛。其中,2015年銷量為2888輛,2016年銷量為2287輛,同比下降21%。2017年,改款騰勢400上市時,騰勢達到了成立以來的最高銷量4713輛。2018年和2019年,騰勢500退市后,銷量再次暴跌,分別降至1974輛和2089輛。騰勢X在2019年底上市后,雖然2020年銷量有所回升,但也只有4175輛。其中,騰勢X PHEV年銷量為3591輛,騰勢X EV年銷量為584輛。
(蓋世汽車研究院騰勢2020年銷量數據圖片來源:蓋亞系統)
騰勢成立至今,兩個月才賣了1000多塊錢。即2017年12月銷量為1179輛,2019年5月銷量為1859輛。許多月份的銷售額下降了……ng在兩位數之間,而個別月份的銷量只有個位數。2019年下半年,騰勢銷量持續低迷,連續6個月銷量為0。
由于終端銷售沒有起色,騰勢不得不采取“以價換量”的銷售策略。近日,一名騰勢銷售人員告訴蓋世汽車:“騰勢X純電動/混動版現車優惠5.5萬元,到店后可再談價格。據悉,騰勢X純電動版官方指導價為32.58萬,插電混動版官方指導價為28.98萬。
但是,即使降價幅度這么大,騰勢的銷量并沒有得到提升。相比新勢力三強交出的最新成績單,騰勢在產品維度、整體銷量、品牌力等方面都沒有優勢。
當時信心滿滿地將競爭對手鎖定為特斯拉的勢頭,如今卻被銷量數據的巨大差距拉回現實。按照特斯拉2020年12月23804輛的月銷量計算,其月銷量約為騰勢的50倍。在銷量為王的時代,騰勢想通過對標特斯拉來提升目標客戶群的愿望再次落空。
從產品層面來說,第一款騰勢300上市的時候,它的設計就挑戰了市場的普遍審美。隨后的騰勢400和500只是在騰勢300的基礎上進行了續航和配置方面的升級,沒有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讓騰勢失去了“話語權”。基于比亞迪唐DM平臺打造的第二款車騰勢X,由于在外觀、底盤結構、動力總成等方面與唐DM高度相似,多次被部分用戶斥為“無誠意換標車”。
此外,由于缺乏早期的品牌推廣,騰勢的存在感越來越弱。即使后期銷售渠道并入北京奔馳,騰勢也未能借助奔馳的渠道優勢打開市場。一位唐DM車主說:“我不會多花4萬元去選擇騰勢X在銘牌上寫‘奔馳風格’。”
業內人士認為,騰勢首款車市場表現不佳,反映出騰勢在品牌推廣方面力度不夠,未能及時樹立高端品牌形象,導致騰勢品牌用戶認知度較低,市場反響不理想。這也是為什么騰勢推出第二款車時,比亞迪和戴姆勒選擇了更“省錢”的方式,只在唐DM的基礎上增加了奔馳的設計,對騰勢x進行了“調配包裝”。
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福認為,騰勢X有戴姆勒和比亞迪的雙重背書,但過去銷量太差,產品本身在智能和配置上難以與新勢力抗衡。騰勢重新獲得市場認可仍需時間。
當“造血”能力不足時,盈利何時會成為問題?
銷售不振也導致騰勢持續虧損,只能靠兩大股東“輸血”生存。半年前,比亞迪的一份公告披露了騰勢這幾年的真實情況。
比亞迪公告顯示,2017年至2019年,騰勢以權益法確認的投資收益分別為-2.32億元、-4.75億元和-5.39億元,虧損過程逐漸擴大。
對于騰勢虧損逐年增加的原因,比亞迪解釋稱,騰勢的同級競品也相繼上市,更新換代很快,對騰勢產品的市場份額造成了很大沖擊。同時,由于成立時間短,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初期R&D投入較大,導致近三年虧損增加。
(騰勢X PHEV圖片來源:騰勢官方微博)
隨著虧損越來越大,比亞迪和戴姆勒不得不多次增資。2020年1月,比亞迪旗下的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再次向騰勢增資3.5億元。截至今日,騰勢已獲得雙方股東超過50億元的增資。但騰勢始終沒有提交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公開數據顯示,騰勢累計虧損已超過35億元。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描述……并不為過e騰勢作為依附于戴姆勒和比亞迪的“水蛭”。如果沒有雙方股東的注資“輸血”,在主流市場存在感較弱的騰勢可能已經消失。
夾縫中難以生存。
但相對于國內造車新勢力100億元的融資額,比亞迪和戴姆勒近年來對騰勢的注資也算是“加油戰術”。雙方雖然資金實力雄厚,但都不愿意為不溫不火的騰勢投入太多,增資的目的也只是為了維持騰勢的正常運營。
對此,任萬福表示,騰勢很難脫穎而出。目前雙方股東都專注于自己的產品,很難把先進的技術和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騰勢。
如今,戴姆勒計劃在全球建立電池生產基地。已聯手BAIC在京建立純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和動力電池工廠,首款純電動SUV <: SuveEQC也于2019年上市。基于純電動汽車架構(EVA)平臺的全新純電動汽車(EQS)預計今年上市。2030年,戴姆勒將實現旗下所有車型的電動化和PHEV。
比亞迪逐步形成了以王朝系列為核心的主力產品矩陣,并于2020年攜手豐田成立了新的合資公司——比亞迪豐田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比亞迪將再推高端新能源品牌“海豚”的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上述分析。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根據戴姆勒的長期規劃,其正在加速新能源和技術創新的布局。比亞迪需要打造一個高端電動車品牌來完成轉型,但從其資金投入和產品研發來看,這個品牌顯然并不景氣。當騰勢完成了作為“棋子”的歷史使命,它的地位會越來越尷尬。
寫在最后:回顧騰勢的十年發展歷程,可以說是“早起晚趕”。目前,勝者掌握了行業的優勢資源,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騰勢要想扭轉頹勢,必須做出改變,重塑產品力和商業模式。對于徘徊在市場邊緣的騰勢來說,接下來的每一個節點都是生死考驗。
未來十年騰勢還會存在嗎?
剛立春,蔚來、理想等一批新勢力們有些迫不及待地分享著自己的喜訊,300400的同比增長一邊演繹著后來者們的躊躇滿志,一邊映照著新時代的奔涌來襲。
1900/1/1 0:00:00近日,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汽車”)完成了對行業領先的汽車智能芯片企業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簡稱“地平線”)的戰略投資。自此,標志著長城汽車正式進軍芯片產業。
1900/1/1 0:00:00剛過2月,比亞迪再次做出大調整。但此次汽車業務組織架構調整力度之大,出乎意料尤其是趙長江的調整,令人關注。
1900/1/1 0:00:00日前,華為消費者BG總裁余承東、全球生態發展部總裁汪嚴旻,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CTO蔡建永、Marketing與銷售服務部副總經理王雋一行到訪北汽集團基地,與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姜德義,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報道,在TheMotleyFool的系列節目MotleyFoolLiveIndustryFocus中,
1900/1/1 0:00:00近日,據外媒報道,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CEO)孫正義做出預計,他表示自動駕駛將在兩年內開始大規模生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