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造車項目一直有報道稱,蘋果并不是現代汽車集團的唯一談判方。在現代汽車官方否認與蘋果汽車合作后,富士康與吉利打造的以代工為主要目的的合作項目能否承接蘋果造車,將引發聯想。
雖然傳言已久,但現代汽車集團的關聯公司周一表示,蘋果與現代汽車集團的談判已經破裂,雙方未能就韓國汽車巨頭為蘋果組裝汽車達成協議。受此消息影響,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股價大幅下跌。
現代汽車股價在前一市場暴跌5.6%,起亞汽車暴跌14%,延續早盤下跌趨勢,原因是他們否認與蘋果談判。
周一上午,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分別提交了簡短的監管公告,從而結束了人們對蘋果和這兩家韓國汽車公司潛在合作的熱烈猜測。
上個月,這兩家韓國車企重申他們正在進行“早期”談判,以便淡化與蘋果達成最終協議的可能性,但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的股價仍然飆升。
現代汽車集團的一家子公司周一表示,蘋果公司(Apple Inc .,AAPL)和現代汽車集團之間的談判已經破裂,雙方未能就韓國汽車巨頭為iPhone制造商組裝汽車達成協議。
現代汽車公司,005385。SE)和起亞汽車公司000270。SE)在監管公告中表示,他們目前“未與蘋果就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進行談判”。根據相關監管公告,這兩家汽車制造商已經收到了其他公司的一些聯合開發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請求,但最初的步驟尚未確定。
關于破裂的原因,有猜測認為是蘋果對現代汽車披露的相關信息不滿。
2月3日,韓國媒體報道稱,蘋果公司將向韓國起亞汽車公司投資4萬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共同生產電動汽車。
消息公布后,起亞股價漲幅超過14.5%,為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據悉,蘋果計劃在2024年推出Apple Car,由起亞汽車在美國佐治亞州的工廠生產。
這一消息被認為是現代汽車向韓國媒體透露的,引發了蘋果的不滿。
然而,更真實的原因可能與現代汽車不想完全成為蘋果的代工廠有關。在蘋果向起亞汽車投資36億美元的消息曝光之前,現代汽車內部一直有反對代工事宜的聲音。
不過,蘋果的造車項目一直有報道稱,蘋果并不是現代汽車集團的唯一談判方。
在現代汽車官方否認與蘋果汽車合作后,富士康與吉利打造的以代工為主要目的的合作項目能否承接蘋果造車,將引發聯想。
今年1月1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宣布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合作的目的是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OEM生產和定制咨詢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汽車或零部件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電動汽車產業鏈。
這個公告可以用不尋常和有趣來形容。
吉利與富士康合作,成為全球首個以代工為主的汽車出行項目。
吉利表示,合資公司將引入ICT(信息通信技術)分工模式,幫助客戶超越現有的汽車產業模式,加速向創新高效的制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轉型,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鋪平道路,創造價值,實現共贏。
在雙方的簽字儀式上,Gee董事長李書福……控股集團和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郭臺銘出席并見證了簽約儀式。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安聰慧、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洋偉分別代表雙方簽約。
雙方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雙方在線簽署合作協議,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安聰慧總裁代表簽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CEO李東輝、高級副總裁陳一敏、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外事總監ChristianRandPhillips見證。
△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洋偉代表創始人郭臺銘、首席財務官黃秋蓮、投資總監杜墨溪、律師游哲宏簽約。
根據協議,合資公司雙方各占50%的股份。合資公司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其中,富士康任命三名董事,吉利控股任命兩名董事,董事長由富士康任命。
關于雙方的合作,吉利控股集團首席執行官李東輝表示:“富士康與吉利的合作對雙方都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們必須積極擁抱變化,尋求廣泛的聯盟和資源協同,為用戶創造最大價值。富士康在ICT領域的專業能力、豐富經驗和全球化布局,對于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吉利控股將充分發揮在汽車領域的專業能力,包括在設計、工程研發、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和質量控制方面的系統優勢,與富士康強強聯手,融合發展,探索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洋偉表示:“吉利與富士康的聯盟是汽車行業與ICT行業的一次重量級合作。借助富士康全球領先的前端技術研發、智能制造和軟硬件生態的垂直整合,雙方可以優勢互補,更好地服務客戶,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技術最先進、速度最快、最具成本優勢的全價值鏈造車服務平臺,體現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相信此次合作不僅符合集團3+3戰略轉型方向,也將為汽車行業發展帶來巨大變革。我對吉利和富士康的合作前景充滿期待。”
今天重溫吉利和富士康的合作,很有意義。
吉利已經和百度達成協議,利用自己的平臺為百度造車,但決定權全部交給百度,致力于代工制造。
吉利和富士康目前最大的軟肋就是在美國沒有制造工廠。對于蘋果和目前的中美關系來說,蘋果汽車可能更關心在美國實現生產。
蘋果造車之路剛剛出現,卻被現代汽車直接摧毀。就連蘋果在造車的道路上也并不順利。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對中國新造車運動的參與者給予更多的尊重。蘋果的造車項目一直有報道稱,蘋果并不是現代汽車集團的唯一談判方。在現代汽車官方否認與蘋果汽車合作后,富士康與吉利打造的以代工為主要目的的合作項目能否承接蘋果造車,將引發聯想。
雖然傳言已久,但現代汽車集團的關聯公司周一表示,蘋果與現代汽車集團的談判已經破裂,雙方未能就韓國汽車巨頭為蘋果組裝汽車達成協議。受此消息影響,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股價大幅下跌。
<即時消息……alt = "現代、起亞、吉利汽車"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203457526/1 . jpg "/>
現代汽車股價在前一市場暴跌5.6%,起亞汽車暴跌14%,延續早盤下跌趨勢,原因是他們否認與蘋果談判。
周一上午,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分別提交了簡短的監管公告,從而結束了人們對蘋果和這兩家韓國汽車公司潛在合作的熱烈猜測。
上個月,這兩家韓國車企重申他們正在進行“早期”談判,以便淡化與蘋果達成最終協議的可能性,但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的股價仍然飆升。
現代汽車集團的一家子公司周一表示,蘋果公司(Apple Inc .,AAPL)和現代汽車集團之間的談判已經破裂,雙方未能就韓國汽車巨頭為iPhone制造商組裝汽車達成協議。
現代汽車公司,005385。SE)和起亞汽車公司000270。SE)在監管公告中表示,他們目前“未與蘋果就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進行談判”。根據相關監管公告,這兩家汽車制造商已經收到了其他公司的一些聯合開發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請求,但最初的步驟尚未確定。
關于破裂的原因,有猜測認為是蘋果對現代汽車披露的相關信息不滿。
2月3日,韓國媒體報道稱,蘋果公司將向韓國起亞汽車公司投資4萬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共同生產電動汽車。
消息公布后,起亞股價漲幅超過14.5%,為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據悉,蘋果計劃在2024年推出Apple Car,由起亞汽車在美國佐治亞州的工廠生產。
這一消息被認為是現代汽車向韓國媒體透露的,引發了蘋果的不滿。
然而,更真實的原因可能與現代汽車不想完全成為蘋果的代工廠有關。在蘋果向起亞汽車投資36億美元的消息曝光之前,現代汽車內部一直有反對代工事宜的聲音。
不過,蘋果的造車項目一直有報道稱,蘋果并不是現代汽車集團的唯一談判方。
在現代汽車官方否認與蘋果汽車合作后,富士康與吉利打造的以代工為主要目的的合作項目能否承接蘋果造車,將引發聯想。
今年1月1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宣布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合作的目的是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OEM生產和定制咨詢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汽車或零部件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電動汽車產業鏈。
這個公告可以用不尋常和有趣來形容。
吉利與富士康合作,成為全球首個以代工為主的汽車出行項目。
吉利表示,合資公司將引入ICT(信息通信技術)分工模式,幫助客戶超越現有的汽車產業模式,加速向創新高效的制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轉型,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鋪平道路,創造價值,實現共贏。
雙方簽約儀式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郭臺銘出席并見證了簽約儀式。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安聰慧、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洋偉分別代表雙方簽約。
雙方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雙方在線簽署合作協議,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安聰慧總裁代表在李書福董事長、CEO李東輝、森……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陳一敏、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和外事總監ChristianRandPhillips。
△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洋偉代表創始人郭臺銘、首席財務官黃秋蓮、投資總監杜墨溪、律師游哲宏簽約。
根據協議,合資公司雙方各占50%的股份。合資公司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其中,富士康任命三名董事,吉利控股任命兩名董事,董事長由富士康任命。
關于雙方的合作,吉利控股集團首席執行官李東輝表示:“富士康與吉利的合作對雙方都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們必須積極擁抱變化,尋求廣泛的聯盟和資源協同,為用戶創造最大價值。富士康在ICT領域的專業能力、豐富經驗和全球化布局,對于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吉利控股將充分發揮在汽車領域的專業能力,包括在設計、工程研發、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和質量控制方面的系統優勢,與富士康強強聯手,融合發展,探索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洋偉表示:“吉利與富士康的聯盟是汽車行業與ICT行業的一次重量級合作。借助富士康全球領先的前端技術研發、智能制造和軟硬件生態的垂直整合,雙方可以優勢互補,更好地服務客戶,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技術最先進、速度最快、最具成本優勢的全價值鏈造車服務平臺,體現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相信此次合作不僅符合集團3+3戰略轉型方向,也將為汽車行業發展帶來巨大變革。我對吉利和富士康的合作前景充滿期待。”
今天重溫吉利和富士康的合作,很有意義。
吉利已經和百度達成協議,利用自己的平臺為百度造車,但決定權全部交給百度,致力于代工制造。
吉利和富士康目前最大的軟肋就是在美國沒有制造工廠。對于蘋果和目前的中美關系來說,蘋果汽車可能更關心在美國實現生產。
蘋果造車之路剛剛出現,卻被現代汽車直接摧毀。就連蘋果在造車的道路上也并不順利。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對中國新造車運動的參與者給予更多的尊重。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網站發布了《關于2020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的政策解讀。
1900/1/1 0:00:00近日,蜂巢能源無鈷電池所需的核心材料無鈷正極材料開始在常州材料工廠正式批量下線。蜂巢能源官方表示,這是世界上首批10噸級量產的無鈷正極材料。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歐洲新工廠在今年夏天正式投產的目標或將面臨“重大延誤”。
1900/1/1 0:00:00拜騰尋求借殼上市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拜騰正在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進行談判,擬通過合并最早于今年上市。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Unsplash作者丨丁唯一編輯丨周游整個2020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交付了近14萬輛汽車,但令其CEO埃隆馬斯克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只有12的極少數中國用戶,
1900/1/1 0:00:002015年,是車聯網行業發展的一個分界點。這一年,上汽阿里正式牽手,打造出業界首款互聯網汽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