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氣溫零下5-10度。車輛起步初期,2公里,電池續駛里程會急劇下降10公里以上。2公里后,這種急劇下降會逐漸緩解。我現在用的純電動汽車,冬天的續駛里程會減少40%左右。”純電動車主感嘆。目前正處于寒冬季節,今年北方地區寒潮已多次來襲。氣溫驟降對電動車的電池壽命提出了挑戰。剛剛結束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以“發展新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不難看出,適應新的市場格局是電動車的主要任務。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從解決基礎問題入手,為消費者創造高質量的用車體驗和補充能量,這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根本。為了讓車輛續航里程不迅速衰減,一些電動車車主甚至不敢開暖風。這些因能量補給而引發的問題,最近在消費市場引起了集中的“吐槽”。電動車冬季續航焦慮今年元旦以來,華中北方多地啟動寒潮預警。寒冷低溫下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下降、充電困難的問題突出。無論是營運車還是私家車,車主們都認為“冬天的續航能力靠運氣”。北京車主梁先生表示,冬季電動車續航里程減半,充電速度大幅下降,車主的里程焦慮越來越“嚴重”。“冬天的時候,車一周需要充電三四次,平均充電時間在3-4小時左右,很浪費時間!”梁先生無奈地說道。相比之下,對于純電動出租車的司機來說,充電時間越長,次數越多,無疑會成為一種“沉重的壓力”。原來每天12-13個小時的時間壓縮到每天7-8個小時,會直接影響司機的個人收入。為什么低溫對電動車的續航影響這么大?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在百人會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提到,低溫下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縮小的根本原因在于電池性能惡化,同時制熱比制冷耗能更多,動力系統效率降低,導致消費者里程焦慮。因此,電動汽車的國內環境適應性技術亟待解決。百人會副理事長、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關注冬季因續航焦慮引發的“熱身”運動。電池充電的最佳環境溫度為25℃-45℃,在冬季戶外充電環境下很難達到,這讓充電車型的車主更加焦慮。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即使車輛續航里程再高,在寒冷時也會大幅衰減,大大限制了消費者的使用范圍。要解決冬季電池壽命縮水的問題,迫切需要提高電動汽車的節能水平。“冬暖效應”凸顯了更換電池的“第八大優勢”。目前電池技術還沒有突破,冬天的續航問題尤其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和討論。快速斷電、充電時間延長、充電頻率增加,都會讓用戶對電動車的體驗打低分。在奧東新能源換電站,始終保持恒溫恒濕速率均勻的充電環境,有效保證了電池充電狀態的穩定性,解決了電池低溫充電問題。”冬暖效應”在本次百人會上被業界廣泛認為是換電模式的“第八大優勢”。“冬暖效應”之所以被稱為“第八大優勢”,是因為信副部長去年7月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總結了換電模式的七大優勢,包括:車電分離,降低購車成本;增加消費者出行的便利性;延長動力電池使用壽命,提高安全性;利用峰谷電價差降低充電成本;降低車輛重量和功耗;解決老舊小區充電難的問題;催生新的服務業態。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2021委員會百人會論壇上強調,“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換電模式等創新發展”。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先行。換電池模式自然兼容充電,將電動車的補電池模式做成“可更換可充電”的框架體系,既能達到快速補充能量的目的,又不壓迫電池的使用。為電動汽車用戶打造全天候、全場景、無障礙、便捷的基礎設施網絡,是汽車產業“新基礎設施”的重中之重,真正實現“有時充電,無時換電”,快速發展電動汽車從小眾適用性到大眾普及性,推動汽車向電動化全面轉型。“早上氣溫零下5-10度。車輛起步初期,2公里,電池續駛里程會急劇下降10公里以上。2公里后,這種急劇下降會逐漸緩解。我現在用的純電動汽車,冬天的續駛里程會減少40%左右。”純電動車主感嘆。目前正處于寒冬季節,今年北方地區寒潮已多次來襲。氣溫驟降對電動車的電池壽命提出了挑戰。剛剛結束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以“發展新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不難看出,適應新的市場格局是電動車的主要任務。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從解決基礎問題入手,為消費者創造高質量的用車體驗和補充能量,這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根本。為了讓車輛續航里程不迅速衰減,一些電動車車主甚至不敢開暖風。這些因能量補給而引發的問題,最近在消費市場引起了集中的“吐槽”。電動車冬季續航焦慮今年元旦以來,華中北方多地啟動寒潮預警。寒冷低溫下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下降、充電困難的問題突出。無論是營運車還是私家車,車主們都認為“冬天的續航能力靠運氣”。北京車主梁先生表示,冬季電動車續航里程減半,充電速度大幅下降,車主的里程焦慮越來越“嚴重”。“冬天的時候,車一周需要充電三四次,平均充電時間在3-4小時左右,很浪費時間!”梁先生無奈地說道。相比之下,對于純電動出租車的司機來說,充電時間越長,次數越多,無疑會成為一種“沉重的壓力”。原來每天12-13個小時的時間壓縮到每天7-8個小時,會直接影響司機的個人收入。為什么低溫對電動車的續航影響這么大?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在百人會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提到,低溫下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縮小的根本原因在于電池性能惡化,同時制熱比制冷耗能更多,動力系統效率降低,導致消費者里程焦慮。因此,電動汽車的國內環境適應性技術亟待解決。百人會副理事長、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關注冬季因續航焦慮引發的“熱身”運動。電池充電的最佳環境溫度為25℃-45℃,在冬季戶外充電環境下很難達到,這讓充電車型的車主更加焦慮。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即使車輛續航里程再高,在寒冷時也會大幅衰減,大大限制了消費者的使用范圍。要解決冬季電池壽命縮水的問題,迫切需要提高電動汽車的節能水平。“冬暖效應”凸顯了更換電池的“第八大優勢”。目前電池技術還沒有突破,冬天的續航問題尤其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和討論。快速斷電、充電時間延長、充電頻率增加,都會讓用戶對電動車的體驗打低分。在奧東新能源換電站,始終保持恒溫恒濕速率均勻的充電環境,有效保證了電池充電狀態的穩定性,解決了電池低溫充電問題。”冬暖效應”在本次百人會上被業界廣泛認為是換電模式的“第八大優勢”。“冬暖效應”之所以被稱為“第八大優勢”,是因為信副部長去年7月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總結了換電模式的七大優勢,包括:車電分離,降低購車成本;增加消費者出行的便利性;延長動力電池使用壽命,提高安全性;利用峰谷電價差降低充電成本;降低車輛重量和功耗;解決老舊小區充電難的問題;催生新的服務業態。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2021委員會百人會論壇上強調,“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換電模式等創新發展”。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先行。換電池模式自然兼容充電,將電動車的補電池模式做成“可更換可充電”的框架體系,既能達到快速補充能量的目的,又不壓迫電池的使用。為電動汽車用戶打造全天候、全場景、無障礙、便捷的基礎設施網絡,是汽車產業“新基礎設施”的重中之重,真正實現“有時充電,無時換電”,快速發展電動汽車從小眾適用性到大眾普及性,推動汽車向電動化全面轉型。
面對電氣化浪潮,汽車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觸電”,其中混合動力扮演了承上啟下的角色。
1900/1/1 0:00:00今日,有媒體突然報道,美國特斯拉公司,尋求以3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27億元)的資金,購入比亞迪20的股份,支付方式為10現金10特斯拉股權。不過,當前的消息準確性正在核實。
1900/1/1 0:00:00日前,天眼查信息顯示,上饒市滴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饒滴滴”)、山西合盛新動能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以下簡稱“山西合盛”)已入股愛馳汽車,愛馳汽車共獲得超2700萬元注資。
1900/1/1 0:00:001月28日,以“重新定義汽車升維之戰”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11)繼續進行。
1900/1/1 0:00:001月28日,以“重新定義汽車升維之戰”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11)繼續進行。
1900/1/1 0:00:00如今汽車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二空間,汽車設計也愈加精細化,除了外觀、空間布局等核心因素,車內氛圍的營造、按鍵布局的合理性、日常使用的便利性等等,都考量著品牌和設計師的用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