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百人會2021云論壇|秦力洪:如果每個消費者都能在自己的車位上裝一個加充樁,電動汽車的普及就不遠了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1月16日,被譽為“產業發展政策窗口和風向標”的第二屆高層“云論壇”相繼召開。作為本次論壇的焦點,多位政產學研用領導和專家將于16日下午兩點圍繞“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主題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探討未來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出席并發表題為《創新驅動,科學規劃,開創“十五”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格局》的講話。

idea, co-creation, century, mass and future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萬鋼表示,從我們國家的發展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了市場和政策雙重驅動的創新新階段。從市場來看,1-9月份我們出現了漂亮的V型增長,這與國務院出臺新政策密切相關。6月份以后,已經形成了持續的上漲趨勢。隨著資本市場的關注,新能源汽車企業產值快速增長,促進了其他領域的跨界投資。

從政策驅動來看,財政補貼稅收政策已經實施。人們更關心的是“雙積分”、碳交易和長期稅收政策支持。從應用環境看,仍需加快多樣化、便捷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12月,累計充電站達到6.36萬個,換電站達到555個,公共充電樁達到80.7萬個,私人充電樁達到87.4萬個。

萬鋼指出,進入新階段后,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和服務,以及企業的戰略規劃和團隊建設,都將受到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的高度關注。希望企業把握發展趨勢,加強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科學預測需求,創新市場管理模式,特別是規避市場波動風險。

萬鋼強調,跨界融合是發展的新趨勢,行業要基于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車、路、網、云”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行業的融合發展。

其次,汽車與能源的雙向融合也成為大勢所趨,需要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的雙向互動。

第三,要抓住創新能力,前瞻性部署。

以下是演講摘錄:

尊敬的陳清泰主任,各位領導、同事、朋友們,下午好!很高興參加2021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論壇。本次百人會論壇的主題是“汽車產業發展新格局與變革”,我們都深有感觸。

我演講的題目是:創新驅動,科學規劃,全面打造“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格局。我的看法可以分為四個方面。首先是雙輪驅動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階段。二是跨界融合,抓住轉型升級新機遇;三是前瞻性部署,構建科技創新新動能;四是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綠色發展的新概念。

新能源汽車起步于本世紀初的新能源汽車國家重大專項。從2001年到2020年,確實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我剛剛拿到今年的數字,加上這些年的積累,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訴你,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已經超過500萬輛,已經超額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國務院在疫情防控階段統籌防控和復產,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了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構建產業新生態、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新規劃。

回過頭來看,這條路真的不簡單。從全世界來看,到11月份,我們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達到110.9萬輛,占新車銷量的5%。今年12月的數字也出來了。在世界范圍內,歐盟新注冊的電動汽車數量已經接近108.5萬輛,占新車銷量的10%左右,德國和意大利的發展都超過了200%。新能源汽車全球累計銷量將達到1100萬輛,其中中國超過530萬輛已成定局。

2020年1-11月,全球主要國家新能源汽車銷量243萬輛,同比增長34.15%。從去年的政策導向來看,盡管新冠肺炎出現疫情,但主要國家都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比如歐洲制定了“綠色復蘇計劃”,實施綠色復蘇政策。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和范圍,同時提出更嚴格的碳排放法規,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因此,產品加速推向市場,生產能力大大提高。

從我們國家來看,發布了新一輪鼓勵創新驅動和產業升級的中長期規劃,延長了補貼、政策和免征購置稅的政策,推出了“雙積分”交易。我們加大了對充電和氫能設施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特別是第一批復工復產的新基礎設施項目;推動了新能源汽車下鄉,據我所知有近20萬輛,同時打開了高端和大眾市場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相應的監管部門創新了新能源汽車的監管方式,但同時也加強了對汽車產品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的監管,讓老百姓的消費更加放心。

從我國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了市場和政策驅動的創新新階段。從市場來看,1-9月份我們看到了一個漂亮的V型增長,這與國務院出臺的新政策密切相關,6月份以后形成了持續的上漲趨勢。新能源汽車的商品市場越來越多元化。另一個關注點是資本市場的關注,使得新能源汽車企業產值快速增長,促進了其他領域的跨界投資。從政策驅動來看,財政補貼稅收政策已經實施。現在人們更關心的是“雙積分”、碳交易和長期稅收政策支持。從應用環境看,仍需加快多樣化、便捷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12月,累計充電站達到6.36萬個,換電站達到555個,公共充電樁達到80.7萬個,私人充電樁達到87.4萬個。

在新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和服務,以及企業的戰略規劃和團隊建設,將受到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的雙重關注。因此,希望企業更加謹慎地前進,把握發展趨勢,加強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科學預測需求,創新市場管理模式,特別是要規避市場波動的風險。

跨界融合是發展的新趨勢。去年我們提出了電驅動、智能網聯、共享出行,將帶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它將涉及能源和電力,R&D和制造企業。因此,在產業規劃中,特別提出構建新的產業生態,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推動新能源汽車與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清潔能源系統、信息通信產業的融合發展;建立面向未來出行的新能源汽車、智慧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創新平臺,聯合攻關,交叉關鍵技術,整體提升汽車產業及相關產業的融合創新能力。我認為有三點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一是“車、路、網、云”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產業融合發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影響下,智能聯網是智慧城市與智能交通融合的抓手,構建數字通信信號感知系統,打通客流、物流、信息流,實現與城市、交通充電設施的信息互聯。融合發展將為5G、智能道路、智慧城市數據、大數據管理、數據安全等多個行業提供產業融合的平臺。,共同推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的深度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產業生態。

另一方面,汽車與能源的雙向融合也成為大勢所趨,需要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的雙向互動。新能源不僅是用電者,也是儲電者。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的節能互動,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成本,提高電網調峰效率和安全應對能力。促進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資源的高效合作,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進行“蓄光充放電”,即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儲能系統的多功能集成,充放電。因為我們都知道DC快充電壓越高,就會對電網產生影響。現在特別用光伏和槽電儲能,電池重復使用,減輕高壓DC充電對電網的沖擊。

汽車與交通跨界融合、共享出行的目標是提高汽車和道路交通運行質量和通勤效率,使有限的交通資源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流和物流需求。因此,首先要加快新能源汽車與智能交通控制系統的連接,優化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中的使用環境,形成一體化的智能出行服務體系,滿足人們對安全、綠色、便捷、舒適的希望。同時,隨著物流系統的快速發展,建設綠色智能的物流運輸系統,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和創新智能物流形式,也可以創造安全高效的物流運輸新服務業態。

我想說的第三點是抓住我們的創新能力,做前瞻性的部署。

按照去年的技術趨勢,動力電池單次能量密度已經達到或超過300wh/kg,成本在下降。大家關心的動力電池低溫適配技術也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扁平超長結構層壓工藝、葉片電池,以及動力電池與整車電動底盤一體化設計的創新,如CTP電池系統等。,所有這些都通過工業制造和設計的升級,大大提高了系統的能量密度。

近期仍需解決單體電池正極由低鈷向無鈷發展,負極加硅的問題。同時,各種功能性電解質和功能性隔膜的開發以及正負極的干法制備工藝,可以大大提高電池的質量。從電池系統上,利用智能技術優化熱管理系統,主要解決冬季預熱制熱的安全隱患,解決低溫問題,充電和Wally后的降溫散熱。

中長期來看,一方面要繼續推進大數據安全預警技術等熱失控和熱擴散的防控,以及……系統地提高電池系統的安全性。同時,面向未來,加強正負極材料和固體電解質,特別是固體電池,解決正負極與電解質的界面問題和導電問題,系統推進固體電池的原始創新。

我們的電驅動技術也有了很好的進步,在門口看到了一個小展覽。首先,電傳動正朝著高效率、高速度、高密度、低振動、低成本的方向發展。各大汽車公司開發了三合一的電力驅動和裝配系統。另一方面,高效大功率IGBT功能芯片、電機控制產業鏈、碳化硅器件和控制器也取得了較好的突破。我們將繼續完成IGBT芯片的關鍵工藝和芯片模塊的壽命認證,真正完善產業鏈和供應鏈。同時,隨著電動汽車電壓的提高,我們將加強高速高精度齒輪、低摩擦軸承、編織線制造等關鍵技術的開發。比如國外大量使用16000轉以上的電機,我們還是有點落后。

從中長期發展趨勢來看,需要長時期的部署和實施。科技部從“十三五”開始部署第三代寬帶隙半導體器件,同時要研究外延材料、芯片設計、芯片制造、模塊封裝的R&D和制造,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產業鏈。同時,雖然我們是需求大國,但要重視輕稀土、無稀土永磁、納米非晶等高磁性材料的研發和制造,系統安排驅動系統的設計和軟件的研發,構建層次化、模塊化、平臺化的設計軟件體系。

在電子控制領域,我們認為智能控制迫切需要重構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因為傳統的汽車電子系統是在近30年的逐步發展中形成的,現在很難滿足未來智能網聯、電驅動、共享出行的需求。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智能控制,需要系統規劃,構建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形成集中式的整體架構,滿足智能網聯的高計算能力、大數據量和軟件更新的需求。

一個朋友跟我說,我想拿手機和電動車比一比。你們都說這是未來,這是移動終端,但是手機每天都可以下載新的應用不斷擴大范圍。未來的汽車能否做到這一點,讓我們越來越覺得。雖然這個問題來自于外部,但我認為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2015年,我們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不開車輛的輕量化。近年來,我們看到高強度鋼的應用已經廣泛展開,高性能鋁合金的應用也開始起步,尤其是高真空壓鑄減震器懸置和全鋁車身。我們也樂見碳纖維等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鋼鋁車身也是未來輕量化發展的重要抓手。

最后,我想談談我對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如何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的看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明確提出,要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要求制定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的行動計劃,同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峰值。1月16日,被譽為“產業發展政策窗口和風向標”的第二屆高層“云論壇”相繼召開。作為本次論壇的焦點,來自政產學研用的多位領導和專家將圍繞“新發展格局與汽車……行業改革”16日下午兩點,旨在探討未來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出席并發表題為《創新驅動,科學規劃,開創“十五”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格局》的講話。

idea, co-creation, century, mass and future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萬鋼表示,從我們國家的發展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了市場和政策雙重驅動的創新新階段。從市場來看,1-9月份我們出現了漂亮的V型增長,這與國務院出臺新政策密切相關。6月份以后,已經形成了持續的上漲趨勢。隨著資本市場的關注,新能源汽車企業產值快速增長,促進了其他領域的跨界投資。

從政策驅動來看,財政補貼稅收政策已經實施。人們更關心的是“雙積分”、碳交易和長期稅收政策支持。從應用環境看,仍需加快多樣化、便捷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12月,累計充電站達到6.36萬個,換電站達到555個,公共充電樁達到80.7萬個,私人充電樁達到87.4萬個。

萬鋼指出,進入新階段后,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和服務,以及企業的戰略規劃和團隊建設,都將受到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的高度關注。希望企業把握發展趨勢,加強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科學預測需求,創新市場管理模式,特別是規避市場波動風險。

萬鋼強調,跨界融合是發展的新趨勢,行業要基于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車、路、網、云”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行業的融合發展。

其次,汽車與能源的雙向融合也成為大勢所趨,需要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的雙向互動。

第三,要抓住創新能力,前瞻性部署。

以下是演講摘錄:

尊敬的陳清泰主任,各位領導、同事、朋友們,下午好!很高興參加2021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論壇。本次百人會論壇的主題是“汽車產業發展新格局與變革”,我們都深有感觸。

我演講的題目是:創新驅動,科學規劃,全面打造“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格局。我的看法可以分為四個方面。首先是雙輪驅動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階段。二是跨界融合,抓住轉型升級新機遇;三是前瞻性部署,構建科技創新新動能;四是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綠色發展的新概念。

新能源汽車起步于本世紀初的新能源汽車國家重大專項。從2001年到2020年,確實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我剛剛拿到今年的數字,加上這些年的積累,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訴你,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已經超過500萬輛,已經超額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國務院在疫情防控階段統籌防控和復產,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了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構建產業新生態、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新規劃。

回過頭來看,這條路真的不簡單。從全世界來看,到11月份,我們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達到110.9萬輛,占新車銷量的5%。今年12月的數字也出來了。在世界范圍內,歐盟新注冊的電動汽車數量已經接近108.5萬輛,占新車銷量的10%左右,德國和意大利的發展都超過了200%。新能源汽車全球累計銷量將達到1100萬輛,其中中國超過530萬輛已成定局。

2020年1-11月,全球主要國家新能源汽車銷量243萬輛,同比增長34.15%。從去年的政策導向來看,盡管新冠肺炎出現疫情,但主要國家都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比如歐洲制定了“綠色復蘇計劃”,實施綠色復蘇政策。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和范圍,同時提出更嚴格的碳排放法規,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因此,產品加速推向市場,生產能力大大提高。

從我們國家來看,發布了新一輪鼓勵創新驅動和產業升級的中長期規劃,延長了補貼、政策和免征購置稅的政策,推出了“雙積分”交易。我們加大了對充電和氫能設施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特別是第一批復工復產的新基礎設施項目;推動了新能源汽車下鄉,據我所知有近20萬輛,同時打開了高端和大眾市場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相應的監管部門創新了新能源汽車的監管方式,但同時也加強了對汽車產品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的監管,讓老百姓的消費更加放心。

從我國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了市場和政策驅動的創新新階段。從市場來看,1-9月份我們看到了一個漂亮的V型增長,這與國務院出臺的新政策密切相關,6月份以后形成了持續的上漲趨勢。新能源汽車的商品市場越來越多元化。另一個關注點是資本市場的關注,使得新能源汽車企業產值快速增長,促進了其他領域的跨界投資。從政策驅動來看,財政補貼稅收政策已經實施。現在人們更關心的是“雙積分”、碳交易和長期稅收政策支持。從應用環境看,仍需加快多樣化、便捷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12月,累計充電站達到6.36萬個,換電站達到555個,公共充電樁達到80.7萬個,私人充電樁達到87.4萬個。

在新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和服務,以及企業的戰略規劃和團隊建設,將受到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的雙重關注。因此,希望企業更加謹慎地前進,把握發展趨勢,加強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科學預測需求,創新市場管理模式,特別是要規避市場波動的風險。

跨界融合是發展的新趨勢。去年我們提出了電驅動、智能網聯、共享出行,將帶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它將涉及能源和電力,R&D和制造企業。因此,在產業規劃中,特別提出構建新的產業生態,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推動新能源汽車與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清潔能源系統、信息通信產業的融合發展;建立面向未來出行的新能源汽車、智慧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創新平臺,聯合攻關,交叉關鍵技術,整體提升汽車產業及相關產業的融合創新能力。我認為有三點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一是“車、路、網、云”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產業融合發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影響下,智能聯網是智慧城市與智能交通融合的抓手,構建數字通信信號感知系統,打通客流、物流、信息流,實現與城市、交通充電設施的信息互聯。融合發展將為5G、智能道路、智慧城市數據、大數據管理、數據安全等多個行業提供產業融合的平臺。,共同推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的深度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產業生態。

另一方面,汽車與能源的雙向融合也成為大勢所趨,需要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的雙向互動。新能源不僅是用電者,也是儲電者。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的節能互動,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成本,提高電網調峰效率和安全應對能力。促進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資源的高效合作,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進行“蓄光充放電”,即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儲能系統的多功能集成,充放電。因為我們都知道DC快充電壓越高,就會對電網產生影響。現在特別用光伏和槽電儲能,電池重復使用,減輕高壓DC充電對電網的沖擊。

汽車與交通跨界融合、共享出行的目標是提高汽車和道路交通運行質量和通勤效率,使有限的交通資源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流和物流需求。因此,首先要加快新能源汽車與智能交通控制系統的連接,優化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中的使用環境,形成一體化的智能出行服務體系,滿足人們對安全、綠色、便捷、舒適的希望。同時,隨著物流系統的快速發展,建設綠色智能的物流運輸系統,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和創新智能物流形式,也可以創造安全高效的物流運輸新服務業態。

我想說的第三點是抓住我們的創新能力,做前瞻性的部署。

按照去年的技術趨勢,動力電池單次能量密度已經達到或超過300wh/kg,成本在下降。大家關心的動力電池低溫適配技術也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扁平超長結構層壓工藝、葉片電池,以及動力電池與整車電動底盤一體化設計的創新,如CTP電池系統等。,所有這些都通過工業制造和設計的升級,大大提高了系統的能量密度。

近期仍需解決單體電池正極由低鈷向無鈷發展,負極加硅的問題。同時,各種功能性電解質和功能性隔膜的開發以及正負極的干法制備工藝,可以大大提高電池的質量。從電池系統上,利用智能技術優化熱管理系統,主要解決冬季預熱制熱的安全隱患,解決低溫問題,充電和Wally后的降溫散熱。

中長期來看,一方面要繼續推進大數據安全預警技術等熱失控和熱擴散的防控,以及……系統地提高電池系統的安全性。同時,面向未來,加強正負極材料和固體電解質,特別是固體電池,解決正負極與電解質的界面問題和導電問題,系統推進固體電池的原始創新。

我們的電驅動技術也有了很好的進步,在門口看到了一個小展覽。首先,電傳動正朝著高效率、高速度、高密度、低振動、低成本的方向發展。各大汽車公司開發了三合一的電力驅動和裝配系統。另一方面,高效大功率IGBT功能芯片、電機控制產業鏈、碳化硅器件和控制器也取得了較好的突破。我們將繼續完成IGBT芯片的關鍵工藝和芯片模塊的壽命認證,真正完善產業鏈和供應鏈。同時,隨著電動汽車電壓的提高,我們將加強高速高精度齒輪、低摩擦軸承、編織線制造等關鍵技術的開發。比如國外大量使用16000轉以上的電機,我們還是有點落后。

從中長期發展趨勢來看,需要長時期的部署和實施。科技部從“十三五”開始部署第三代寬帶隙半導體器件,同時要研究外延材料、芯片設計、芯片制造、模塊封裝的R&D和制造,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產業鏈。同時,雖然我們是需求大國,但要重視輕稀土、無稀土永磁、納米非晶等高磁性材料的研發和制造,系統安排驅動系統的設計和軟件的研發,構建層次化、模塊化、平臺化的設計軟件體系。

在電子控制領域,我們認為智能控制迫切需要重構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因為傳統的汽車電子系統是在近30年的逐步發展中形成的,現在很難滿足未來智能網聯、電驅動、共享出行的需求。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智能控制,需要系統規劃,構建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形成集中式的整體架構,滿足智能網聯的高計算能力、大數據量和軟件更新的需求。

一個朋友跟我說,我想拿手機和電動車比一比。你們都說這是未來,這是移動終端,但是手機每天都可以下載新的應用不斷擴大范圍。未來的汽車能否做到這一點,讓我們越來越覺得。雖然這個問題來自于外部,但我認為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2015年,我們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不開車輛的輕量化。近年來,我們看到高強度鋼的應用已經廣泛展開,高性能鋁合金的應用也開始起步,尤其是高真空壓鑄減震器懸置和全鋁車身。我們也樂見碳纖維等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鋼鋁車身也是未來輕量化發展的重要抓手。

最后,我想談談我對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如何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的看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明確提出,要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要求制定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的行動計劃,同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峰值。

標簽:蔚來奧迪奔馳寶馬保時捷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深耕英國 比亞迪披露歐洲市場更多計劃

在日前開幕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歐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一鵬向大家介紹了比亞迪在歐洲推出的“全交通行業方案”,

1900/1/1 0:00:00
上海汽車集團總裁王曉秋:車企需要“升維思考” 打造“極致”體驗

1月16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曉秋通過遠程連線的方式參加此次論壇,并發表以““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題的主題演講。

1900/1/1 0:00:00
2021百人會|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和政策雙驅動的創新新階段

1月16日,被譽為“產業發展政策窗口及風向標”的第2場高層“云論壇”相繼召開。

1900/1/1 0:00:00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三大挑戰和五個建議

2021年1月16日下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高層論壇上,來自政、產、學、研的多位領導及專家,將圍繞“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的關系,展開多角度論述。

1900/1/1 0:00:00
李想五年總結:我所理解的品牌發展和組織建設

編輯:龐義成品牌不是一種手段,品牌是一個企業的終極目的,品牌等于我們是誰。像星巴克、蘋果、耐克、任天堂這樣的品牌,普遍誕生或成功于70年代,那時美國、日本、德國相繼達到人均1萬美金GDP。

1900/1/1 0:00:00
寧德時代登頂 2020動力電池裝機量出爐

日前,據韓國研究機構SNEResearch公布的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總裝機量達137GWh,同比增長17。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